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应用
1.虚拟仪器的概念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简称VI) 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Corp. 简称NI) 于1986 年提出来的,这是对传统仪器概念上的重大突破。其基本原理是以计算机为硬件平台,使原来需要硬件实现的各种仪器功能尽可能地软件化,利用高效灵活的软件控制高性能的硬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成本,增强系统功能与灵活性。用形象语言来概括虚拟仪器的原理,即“软件就是仪器”。
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在智能化程序、处理能力、性能价格比、可操作性等方面都与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体表现为:
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虚拟仪器的处理能力和智能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仪器软件水平。用户完全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将现金的信号处理算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应用于仪器设计与集成,从而将智能仪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复用性强,系统费用低。应用虚拟仪器思想,用相同的基本硬件可构造多种不同功能的测试分析仪器,如同一个高速数字采样器,可设计出数字示波器、逻辑分析仪、计数器等多种仪器。这样形成的测试仪器系统功能更灵活、系统费用更低。通过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还可实现虚拟仪器的分布式共享,更好地发挥仪器的使用价值。
可操作性强。虚拟仪器面板可由用户定义,针对不同应用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显示界面。使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可以使仪器操作变得更加直观、简便、易于理解,测量结果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系统或通过网络发送。测量完后还可以打印,显示所需的报表或区县,这些都使得仪器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2.虚拟仪器的历史、现状、发展
2.1历史
测量仪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测量仪器的发展进程。测量仪器仪表技术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以电磁技术为基础的指针式仪表阶段
2)以模拟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模拟式仪表阶段
3)以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引入了锁相技术、频率合成技术、数字取样技术等的数字
化仪表阶段
4)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智能化仪器仪表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仪器
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标志性联阶段,在一定时期内曾开创了现代电子测量、测试技
术的先河
5)以电子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融合为基础的自动测试系统
阶段。这是电子测量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它真正实现了高速度、高准确度、多参数
和多功能的测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地域上的网络化测试功能。自动测
试系统阶段是基于传统仪器仪表技术的测量测试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当今科
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
障。
上述不同阶段的仪器仪表技术,还同属于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主要靠自身硬件来实现其功能的仪器仪表,即传统观念上的具有物理实体的仪器仪表,其共同特征都是不脱离物质基础的实体仪器,也具有形状规格、功能特性不易更改和消耗物质资源等共同的物质特征。
2.2现状
国外虚拟仪器技术自上世纪80 年代由美国NI 公司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发达国家自动测控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应用前沿。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大型自动测控和仪器公司均相继研制了为数不少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但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还是NI 公司的图形化开发平台LabVIEW(NI 也推出了基于C 语言模式的了Labwindows /CVI 等交互式开发平台)。虚拟仪器在国外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产业。美国是虚拟仪器的诞生地,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虚拟仪器制造国。
国内虚拟仪器最早的研究也是从引进消化NI 的产品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曾将虚拟仪器研究作为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学科之一,列入过为“十五”期间优先资助领域。目前有些研究已取得可喜成绩,如由重庆大学测试中心秦树人教授承担的国家863 项目“虚拟仪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产业化”,所研发的“一体化虚拟仪器”就是一种不同于欧美虚拟仪器的新技术。这项成果表明我国在虚拟式仪器方面走出一条与欧美技术线路完全不同的自主创新路子,并成为国际上嵌入式一体化虚拟仪器研发的先行者。
2.3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仪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虚拟仪器将向以下五个方向发展。
与计算机的结合更加紧密,集成化程度更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由模拟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到可编程的虚拟仪器的发展历程。其中每一次飞跃无不以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为动力。近年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一直按指数率提高,发展之快已把传统仪器远远抛在了后面。计算机具有仪器所需要的、最先进及性能价格比最好的显示与存储能力,尤其是计算机总线技术的发展,在提高总线速度和推广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计算机生产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保证了计算机在显示、存储能力与处理性能等方面仍将继续高速发展。
仪器接口更加灵活,可组建不同接口总线的系统虚拟仪器的突出成就是不仅可以利用PC机组建成为灵活的虚拟仪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接口总线,组建不同规
模的系统。如GPIB仪器通过GPIB接口卡与计算机组成GPIB系统,并行总线仪器组成并行总线系统等。一般来说GPIB、VXI、PXI适合大型高精度集成测试系统;PCDAQ、并行口式、串行口式系统适合普及型的廉价系统;现场总线系统主要用于大规模的网络测试。有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组建不同规模的自动测试系统,也可以将上述几种方案结合起来组成混合测试系统。
网络化将是虚拟仪器发展的趋势基于Internet的网络仪器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代表了当前和今后仪器仪表领域的发展潮流,已在测量与测控领域内显现。如网络化流量计、网络化分析仪、网络化计量表等,都成为人们的新宠。网络化仪器可实现任意时间、任何地点对系统的远程访问,实时获得仪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不仅可对远程仪器进行功能控制和状态检测,还能将远程仪器测得的数据快速传递给本地计算机。与传统的仪器相比,网络仪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地理分散、管理集中、通信功能强、网络隔离度高、分布广泛;系统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便于扩展和维护等。
组件化趋势—硬件和软件“软件就是仪器”,表明软件是构成虚拟仪器的核心,是虚拟仪器的灵魂。随着测量和控制应用领域对系统性能和灵活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软件的设计功能也逐渐重要。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功能强大、现成即用的软件使整个过程自动进行。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仪器制造商同时对硬件和软件标准化,将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细分为硬件模块、驱动程序和软件开发平台等若干层,对各层与相邻层之间的接口都加以规范;软硬件厂商都按标准的规范开发各自的软硬件产品,使其具有最佳的互换性能。
合成仪器将大量出现虚拟仪器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而今正沿着总线与驱动程序标准化、硬/软件模块化、编程平台的图形化和硬件模块的即插即用方向进步。以开放式模块化仪器标准为基础的虚拟仪器标准正日趋完善,建立在虚拟仪器技术上的各种先进仪器将会层出不穷。
3.虚拟仪器的计算机模拟信号输入输出的工作原理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是微型计算机与控制对象之间的一个重要接口,也是实现工业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生产中,需要测量和控制的物理量往往是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温度、压力、位移、流量等。利用计算机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①必须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监测设备输出的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转变为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接受的数字量。②能够将计算机发出的控制命令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去驱动模拟调节执行机构。这样两个过程,都需要模拟量的输入和输出通道来完成。
3.1模拟量的输入通道
模拟量输入通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