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资源现状研究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博物馆资源现状研究及分析
高一⑴班研究性课题组全体成员
上海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改革开放20年来,上海的面貌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经济的腾飞,使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日渐提升。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后,这座曾有“东方巴黎”美称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持久的活力。为了更好地贴近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为了能切身感受一下校园之外的文化气息,我们以上海的各类博物馆为考察对象,进行了一次名为“博物馆——我们的第二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在一些被称为国际大都市的地方,往往建有与他们的国家或城市的地位相称的大型博物馆。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都将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看作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我们想通过这一研究性学习,对上海的文化教育建设能有更深刻地了解,想知道作为文化艺术宣传的前沿阵地,同时又是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具有直接感性教育的博物馆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怎样的地位,它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最近闭幕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创造国际文化品牌。景观歌剧《阿依达》、俄罗斯冰上马戏团、英国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等一流艺术团体来沪演出,艺博会、亚洲音乐节等各类高水平艺术活动的举办,不仅使广大的上海市民获得一次极好的接受文化艺术熏陶的机会,而且已经有效地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与一年一度的艺术节相比,极具上海本地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们的存在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沟通了历史、今天与未来,并且承担着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任。
在上海的各类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是矗立于人民广场中心的上海博物馆。它的规划设计以大环境、全方位考虑,突出文化、渗透传统,是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在1.2万玉米的展馆中,设有中国古代青铜馆、雕塑馆、陶瓷馆、玉器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书法馆等11个专馆,设有多媒体导览和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能用英、日、法、汉等多种语言介绍博物馆精品,并配有高清晰度大屏幕影视中心。典雅大方的建筑格调把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科技创新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示了跨越世纪的崭新形象,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一大景观。无论是来沪参观访问的外国政要,还是普通的旅游者,都对其好评如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物馆每逢周末都免费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力图将自己馆藏的12万件珍贵文物成为广大市民均能共享的文化资源。在市场经济的宏观导向下,该馆将博物馆应有公益教育功能与旅游观光的商业功能融为一体。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上海博物馆经常举办专题展览,与海内外同行保持友好交流,内蒙古文物精品展,古埃及文物精品展等高品位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在上海的文化界均曾引起不小的轰动。良好的运作,极具影响力的宣传,加上其本身绝佳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软硬件设施,不仅使上海博物馆成为国际同行中的翘楚,而且成为展示上海文化形象的窗口。
但上海博物馆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上海就已经成为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城市。因为真正的国际化综合性大都市并不能只领先一座博物馆来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事实上,除了上博以外,上海的其他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均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其中甚至包括和上博处于同一级别的市立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全国唯有的两座自然博物馆之一,坐落于市中心的延安东路。其展馆原址为解放前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就其展馆的硬件设施而言就与上博差之千里,即使在我们这些外行来看,其防震、防火、防盗、防水、防尘、防光等远不合乎国家对博物馆设施应有的特殊要求。作为吸引参观者所必备的展出物而言,更令人羞惭不已。整个自然博物馆除了上海本地出土的两具明代古尸尚能引发人的兴趣之外,整个展览馆充斥着无
数已不知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了多久的生物标本。双休日,除了三三两两由家长陪同来此做静物写生的儿童之外,可以说门可罗雀。在自然科学已极为发达的时代,以“自然”为主题的博物馆,如果想用生物标本来吸引参观者的话,真令人感到贻笑大方。
市级博物馆尚且如此,更低一级的区县级博物馆那就更不必说了。松江本名华亭,是上海最早的成陆地,从这种意义上而言,松江是上海的发源地,其人文资源尤其是历史文物资源相当丰富。换言之,松江博物馆应有极好的建馆的基础。虽说松江离上海市区的路较远,但如果能将这一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以松江城内已有的方塔、醉白池等旅游景点作为依托,那么松江博物馆完全可以成为一座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区性博物馆。可是理论与实际相差太远。松江博物馆不仅设施简陋、展出物缺乏吸引力而且疏于管理。据标务组的同学介绍,该博物馆一个月的门票收入,还不足以支持一个退休人员的工资。
由此可知,上海的博物馆事业远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成功。事实上,由它的现状我们可以毫不掩饰的得出“前景堪忧”的结论。全国有一千多所博物馆,作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上海,博物馆面临如此尴尬与窘迫的现状,那么其他地方的博物馆事业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江泽民主席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说,任凭那些有足够潜力可挖掘的博物馆资源白白地荒废甚至资源的流失的话,那就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和践踏。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这种现象的存在,都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倒退。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只有当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安定、团结的社会。作为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上海文化教育建设多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就,我们也看到了上海在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上的不足,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不足暴露出来,为的是能看到一个更美好的更具有魅力的上海。
针对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的思考如下:
一、政策的偏向性太明显,对大多数博物馆的资金投入不足
上海博物馆由原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大楼迁至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再迁至人民广场新建成城市文化标志的决心。但对于上海的其他博物馆则明显重视不够。国家提倡多渠道办博物馆的确不错,就象如今的社会办教育一样,但是也需要政策上能有所倾斜,在建设资金上能有所扶持,例如低租金提供场地、给予低息贷款、提供有经验的专家进行博物馆的设计定位以及宣传等。而不能给了场地,给了钱就任其自生自灭。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嘉定区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就相当好。嘉定区政府对博物馆的所在地孔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改建和重新装修,借助孔庙和汇龙潭公署的古建筑和古园林特色,设置了以嘉定的文化历史和古代科举制度为主题的展馆,不仅由于主题的别具匠心吸引大量的市区游人,而且博物馆成为整个上海乃至全国能实现以馆养馆的县级博物馆之一。文化教育事业的良好基础也成为嘉定吸引外资的优势,这样经济、文化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二、功能定位的偏差
这一点体现在已经建成的博物馆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注重实效的社会,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如果不能赢利,光靠政府的投资显然难以生存。但如果过于注重商业利益的话,那其生命力也难以持久。要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的确是件难事。位于虹口区的多伦路文化街可以说是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露天博物馆。500米长的街道上,先后有许多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家、文学家居住于此。由虹口区区政府投资改建整修一新后,成为上海的又一文化旅游景点。刚开始时,的确红火过一阵子。名人故居、私人收藏,明清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石队小路,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引人驻足。但不知从何时起,令人思古的文化街上开始浸润了过重的商业气息。值得在中国文学史上大书一笔的内山书店真成为一家卖教辅材料的书店。天主教学成为丝织品大卖场、名人故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