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与探究

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与探究
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与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1393865.html,

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反思与探究

作者:王浩然

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6期

摘要: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时过于执着于工具理性本身而忽略了其他因

素的影响。科学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并非是工具理性膨胀下人们的被迫选择,而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人类一直都是在以解释力的强弱去选择他们的思维范式,换言之,人类一直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一直是人们的思维范式。工具理性膨胀所带来的文化工业现象反映了文化的同质化趋向,而这一趋向的根源却并不单单是工具理性,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代价。同时,我们也能在中国古代中找到文化工业的某些影子。需要辩证看待工具理性才能形成对工具理性的正确评价,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工具理性;科学;思维范式;文化工业;文明发展

中图分类号:B0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035-02

许多哲学家对西方的工具理性进行过批判性的反思,其中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然而,在我们一再强调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谴责在其影响下人们逐渐变得“单向度”而失去了基本的人文关怀的时候,我们本身似乎也渐渐变得有些“单向度”了——即只顾着批判工具理性,而忽略了其实很多社会问题的背后根源并非工具理性本身。将从两个普遍认为是工具理性所带来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两个社会问题背后除工具理性之外的更深层的原因。

一、从另一角度看“科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

自19世纪末期开始直至20世纪上半叶,西方许多哲学家就开始对理性的工具化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依据海德格尔的观点,自柏拉图以降,西方的思想就始终在一种技术性理性的控制之下,并在笛卡尔之后达到历史的巅峰。马尔库塞也曾说:“技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作为工具、装置和器械的总体性,标示着机器时代,它同时也是组织和维持(或改变)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它体现了主导性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是控制和支配的工具。”[1]

上述工具理性批判者的观点大致可以概括为:技术理性构成了思维的标准,科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点虽没错但却并不完善。在笔者看来,严格来说,科学成为我们意识形态这件事早已发生并从未改变,换言之,不仅仅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才成为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而是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以西方为例,不论是早期的神话,还是中世纪的宗教,直至近代社会的科学,任何一种在一定时期内占据统治地位,为大多数人所信服的思想,都具有一个核心特征——即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相比,具有对客观世界更好的解释力。换言之,在一个时代所有思想里最能合理解释这个世界的思想,就是那个时代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人类文

技术理性批判

技术理性批 一、技术理性批判的地位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构架里,技术理性批判是极为重要的批判视角和不可或缺的主题维度。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大众、意识形态、性格结构、现代性、现代国家统治形式等等问题的出现,都直接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理性的进展的后果密切相关。因此,技术理性问题甚至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文化批判的聚焦点。技术理性批判也相应地构成了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主题,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技术理性批判为基础和核心。 二、理性主义传统 20世纪许多思想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技术理性批判的主题。韦伯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齐美尔关于合理化与物化的批判、胡塞尔对实证主义的科学世界的批判、存在主义关于技术世界中人的文化困境的分析,等等,都构成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理性的剖析和批判更为系统,更具代表性。 从文化的视野来看,西方文化植根于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这是西方文化的两种基本精神,理性与上帝构成西方人的两大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在其中,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尤为重要,不但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之一的技术理性批判,直接导源于希腊的古典理性主义,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构成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哲学史古典理性主义的典范,在人类思想史上最先以自觉的方式确立了理性主义的基调。“人是理性的存在物”,这一信念无疑贯穿于古希腊哲学之中。但是,希腊的先哲们对理性的把握并未局限于其认识论和人本学含义,而是致力于在本体论或宇宙论的层面上,确立起作为万物内在结构和根据的“宇宙理性”。赫拉克利特为生生不息、变化不居的现象世界找到了“永恒地存在着的”根据,即万物由之产生的“逻各斯”;巴门尼德抛开不确定的表象世界和人类意见,设定了不生不灭、不变不动的“唯一的存在”;斯多葛学派把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发展为“世界灵魂”和“宇宙理性”。在古希腊哲学中,对“宇宙理性”的充分发展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完成的。柏拉图的理念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由最高的“善”的理念统领的、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理念世界”,这些理念构成了事

真诚见理性 反思有提升

真诚见理性反思有提升 教师在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情况下,应该努力的沿着新课改的方向去不断地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基础上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写教学反思,在总结中提升;观教学现状,思自主发展;关注思想、寓教于乐三方面论述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从而用真诚去理性的思考,用反思去不断的提升。 当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反思中改变之余,新课改的曙光已在教育平台上冉冉升起,我作为一个新课改的实施者,真的是感慨很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欣喜还是困惑,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努力的从事着我所钟爱的教师事业。下面我就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写教学反思,在总结中提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总是虚心向同行学习,严格的以终身学习的愿望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公开课后还是竞赛课后,本人总是不断地反思,常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悟记到自己的教学日记中,有人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笔者很同意这个观点,反思的意义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摆自己在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可以更好的弥补和改进。有时候可能是教学前的反思、也可能是教学中的反思、也可能是教学后的反思,即身为教师要时刻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撰写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师‘讲述自己在课改过程中的故事’,它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撰写教学反思就是要求教师把课改中的成功与失败记录下来,失败的可让同行以及后来者吸取教训,成功的可为他人提供借鉴。记得一次公开课后,一教授问本人验证和证明的区别,本人只是回答出来证明的含义,却含糊的回答了验证的意义,后来教授给与了认真的指导;还有一次在2002年说课的时候,笔者的设计中提到了多元智能理论,却把其理解为评价的多元化,后来被教研员指导了一番,才知道是孩子的个体差异中存在的8种多元智力,从那以后,笔者就反思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那就是在实践的同时少了一些理论的支撑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支撑和数学 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从那时候开始,本人认真的研读了课程标准[1], 何为符号、何为抽象、何为合情推理、何为演绎推理、何为归纳推理、在本人的心里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在数学提倡四基之后,笔者又倍感后添加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多么重要。 2 观教学现状思自主发展 观教学现状,可表现为很多教师把个人实践的改变寄托在他人提供具体的、操作性指导上。在教师培训中,在科研合作中,经常能听到教师这样的要求,且

韦伯理性化的意义及其对工具性理性的批判

BA090116陳靜音【心得】 本文論述了韋伯對西方社會之所以發展成今日西方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及由此理性化過程導致的禁制現象。 韋伯本身所講的理性概念是一個解釋性的工具,他把理性概念擺到整個歷史脈絡中來講。韋伯將理性分為二種,一是實質理性,一是工具理性,並認為西方理性化的過程就是實質理性和工具理性辯證的過程。 韋伯對工具理性的批判,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造成社會問題而提出,這對於我們社會所給予的啟示,並不在於實質上的運用,而在於觀念上的啟發。社會上的任何行動均有其所要訴求的意義,一個行動是否合理,除了看行動的結果是否合乎要求之外,還須視其過程有無妥當。時代不斷在進步,人們的觀念、想法也不斷在前進,故每一時期皆有其訴求的重點,前一時期是合理的行動,可能到後一時期就成為有礙進步的不合理行動。就台灣社會來說,國民政府剛遷移至台灣來時,為防止彼案共產黨的入侵,實施戒嚴,整個社會草木皆兵,人民的權利遭到不合理的剝奪,但這對當時的人民來說並無不妥。甚至認為這是政府為保護台灣居民,維持社會安定的德政。三十幾年過去,時代邁動,自由的潮流自世界各地不斷地湧進台灣,人民的自主權利意識抬頭,加上台灣的國力已非昔日阿蒙,過去的種種限制已遭人民所反抗、唾棄,戒嚴的措施必定被推翻,解嚴是勢在必行的。因此政府須針對人民的訴求進行改革,例如集會遊行法的解禁、政黨成立合法化、言論上的鬆綁等。合理化的發生,多半源自於一種轉化的歷程,透過漸進性、改革性或革命性的轉化歷程,將原本行之有年的卻漸趨不合理的觀念、制度或生活方式,轉化成為新的、合理的。由此可知韋伯的合理化辯證理論是適用於解釋各種社會、各種行動變遷的。 韋伯區分理性為二,工具理性與實質理性。二者就定義來說

一年级数学下册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变魔术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领会、理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使抽象枯燥的数让学生“玩”出数学道理来。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总怕耽误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去说,去讨论。 体现在怎样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直接让个别学生在全班交流,而且只让学生说出了一种方法,没有引导、启发学生找出另一种方法,就匆匆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2.没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摆出的数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数字的和正好是圆片总数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只引导学生观察12和21的能发现什么?当学生生成为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的数字正好相反,教师引导“个位和十位合起来有什么特点?时,我发现好多学生一脸疑惑。现在想一想这样的引导方法,学生不容易理解,应该让学生想21和12是怎样用圆片摆成的。十位上2个圆片,个位上1个圆片就是21;十位上1个圆片,个位上2个圆片就是12.12和21都是用3个圆片摆成的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其他摆成的数是不是也存在这个规律。从这一教学环节

2019年高考百日冲刺指导写作“理性批判” 和 “中国骄傲”作文导写

2019年高考百日冲刺高考模拟作文 【高考模拟作文】“理性批判”和“中国骄傲”,附审题立意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法捷耶夫 ②盲目地听从、盲目地相信一切者,他一定是蠢物,他们的头脑只是别人的跑马场。——闻一多 ③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众多明星在微博上呼吁大家“守望和平”。 ④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也进入了我国的文化市场,形成了“日韩潮流”的现象。一些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等。 ⑤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推出了10余位虚拟偶像(“画”出来的人物)。业内确定虚拟偶像洛天依已经盈利,她的魅力也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可。 ⑥父亲辛苦打工卖面条,12岁少年小赵却沉迷快手直播,半个月狂刷支付宝3万余元打赏主播。 学校论辩社将举办一场以“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为辩题的论辩赛,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论辩陈词,或者以主持人的身份综合两方的观点写一篇总结陈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偶像崇拜是否利大于弊”,论辩的主题是限定的,考生构思和行文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和偶像崇拜之利弊无关的内容即为跑题。 2.考生不管是写论辩陈词,还是写总结陈词,构思和行文必须围绕材料所给六句话中的几句,在此基础上陈述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道理。 3.在文体方面,要求考生写的是论辩陈词或总结陈词。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语言既要说理,还要注意气势,要便于口头表达,注意排比手法的运用,注意事例和道理的结合。总结陈词要注意在论辩的基础上辨明是非,内容既要立场明确,又要一分为二、辩证看待,对论辩双方都要照顾到,不可顾此失彼。 开放性 1.辩论双方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论辩陈词这种文体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考生可以选择正方,强调利大于弊;也可以选

论工具理性批判的形成及当代意义

论工具理性批判的形成及当代意义 周立斌 摘 要: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合理化在西方社会变迁过程中释放出的产物,即工具理性作用的结果。卢卡奇把韦伯的这一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工具理性批判的力度。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把工具理性批判扩大到对人类的启蒙和文明的批判。由于工具理性批判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的代价和局限性,所以仍是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锐利武器。 关键词:工具理性;合理化;物化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3-122-03 作 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在思想史上,人们往往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作为现代性的开端。启蒙运动使西方完全摆脱了17世纪哲学思想中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使人们不但从人的理性中寻找知识的合理性基础,而且还能从个人权利出发论证社会秩序的合法性,但韦伯指出,作为合理化结果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却使人完全失去了自主性,成了被动执行系统命令的存在物,由此人的价值和意义失落了,也就是说,理性蜕变成一种奴役人的工具,即工具理性。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出发,借助于韦伯的合理化理论,提出了物化理论,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即工具理性批判。以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为代表的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接过卢卡奇的这一批判理论,对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进行了深入、彻底批判,把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推向了顶点。笔者认为,在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日益严重的异化问题)上,工具理性批判仍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意义。 一 韦伯对工具理性的论述是与他的宗教伦理社会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一样,韦伯深切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精神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推动和支持作用。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精神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新教伦理,进而阐明它同资本主义精神、合理化及工具理性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韦伯是从欧洲现代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中揭示资本主义的起源的。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一个在近代的欧洲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问题时都不免反躬自问:在西方文明中而且仅仅在西方文明中才显现出来的那些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正如我们爱认为的那样)存在于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发展中———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①他认为,合理化在现代文化知识领域和社会组织中的不断分化和发展是形成西方文化的主要动因。 韦伯认为,在西方传统的宗教政治统一体中,无论是经济系统,还是科学、艺术,甚至国家都统一在传统的宗教和道德的合法性压力下。但是,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宗教和形而上学世界观已经解体,封建的等级政治结构已经动摇。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现代经验科学、独立的艺术和以原则为基础的道德和法律,这些文化知识和社会组织按照自己价值领域的合理性处理相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科学摆脱了传统宗教和形而上学的前提,科学家以经验的、几乎是量化方式观察世界,自然不再笼罩在神话的神秘氛围中;(二)现代艺术也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它只承担表达个人主观性的内在义务,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的教化功能;(三)现代道德和法律脱离传统形而上学真善美的精神母体,成为专门处理规范和价值的特殊领域;(四)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形成了功能上日趋独立的行为系统。经济系统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系统,生产者按照目的合理性行动;(五)国家转向按抽象的法律规则进行管理,国家职员按照形式合理化的要求行动。这些都是工具理性作用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韦伯对资本主义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描述:(一)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衡量经济行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二)人们以理性的有条理性的方式追求利润,并受一些道德上的约束。这是企业家区别于冒险家的重要特性; (三)劳动力由法律上自由但以工资为生的阶级组成;(四)生产组织以策略合理性组织在科层体系之中;(五)它运用现代技术 求 索/2004/3 122

宁波自然辩证法试卷含答案

宁波大学研究生2013 - 2014 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自然辩证法课程编号: 姓名:学号:阅卷教师:成绩: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在思维中辩证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通过辩证的分

析和综合,实现思维由抽象向具体的.过渡,并且使这种过渡达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它的意义就在于使思维的辩证本性在概念的矛盾推演中逐渐展开和逐渐深入,从而使人们达到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其所具有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是其价值的体现,同时,辩证思维方法还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产生的方法论前提。 辩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人类可以用这种方式掌握世界,但是,现代的先进的民族总是用辩证思维方式掌握世界。这是因为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先进的民族为了使自己发展壮大,都在发展科学,都希望登上科学的高峰,而要登上科学的高峰就得用理论思维来认识世界、掌握世界,这充分说明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要想成为现代的发达的国家民族,就一刻也不能离开辩证思维。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

《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读后感

《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读后感 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不断在进步的,为了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自己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教育局也推荐了相应的书籍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我选择了《幼小衔接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这本书进行了研读。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但是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幼儿到了小学就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对幼儿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变换,学习环境、交往等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作息时间长短相异(幼儿园早上来园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中午有较长时间的午睡;但到了小学学校规定学生必须要几点之前到学校,午睡的时间也随之缩短)、课程设置不同(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五大领域相辅相成,每个活动都有多个领域目标的体现;但到了小学变成了各个科目,每个科目相对比较独立)、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像孩子的家长一样时刻关心着幼儿,一直在班级里陪伴着幼儿;但到了小学班主任成为每个班级的家长,其他任课老师一般上完课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家长的期待心不同(在幼儿园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要求并没有特别高,只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但到了小学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十分强烈,不断给孩子学习上的压力,课外还要进行各种补习班的辅导)。这都对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但现在许多幼儿园教师在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的时候,常常会步入幼小衔接的误区。首当其冲的是许多教师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特别是第二学期才需要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加班”“加码”现象,使此学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孩子“消化不良”。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不正确引导和强化训练会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恐惧心理。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

科学技术哲学读书报告——《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数理学院2011级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姓名:孙虎学号:112200674 通篇读完康德的这篇《纯粹理性批判》以后,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书中描述的关于逻辑、知识等方面的观点。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我无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只能收肠刮肚的用自己的浅薄学识来认识这部著作。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要被理解为人类的一种本质力量与创造模式,它涵摄认识领域与实践领域。柏拉图认为,理性的人处在世界与理念二极之间的张力关系中,既有属神的超验理念本质,又必然地生活于大地之上。希腊精神经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康德。在康德那里,人的理性特质更加突显,而且那种张力色彩依然是思想的必要前提。不过,康德的伟大在于其综合精神。我们不好使用“折中”、“调和”等词汇来纠缠康德,而应积极地体会他那深邃的创造思想。在康德那里,质料与理念、现象与本质空前地统一,存在因而获得完整的根据,这根据显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超验理念中,不在彼岸——那人迹难至的永恒的空虚与黑暗中,而在我们的思想概念、在我们的理性理念中,在理性本身。而且,人只能生活于自己的理性中,而不能生活于生命之外的超验理性之中。在倡导主体性哲学的康德那里,理性只是人的理性,理性不仅是人类的能力和工具,更是人的本质、源泉、依据和目的。人类因理性而为的,不是去探求身外的别的什么东西和奥秘,而是对自己理性本身的自觉,自觉其作为人以及人的整个世界之源泉、之模式、之理想的身份及尊严、这种自觉即自由,乃是人类的起点与终点。 关于逻辑的完整的叙述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即使今天我们有了数理逻辑我们仍然要承认康德是对的。可是逻辑本身不是哲学,探讨逻辑的基础才是哲学。可是逻辑的基础的确不明。形式逻辑的所谓正确是一种基础不牢的正确。所以后人其实是限制形式逻辑的使用范围而不能彻底否定它,比如黑格尔辩证逻辑。这和哲学的确不同,但它的情形比康德所说的要复杂的多。康德说的太简单化了。康德说逻辑不能前进的确是错了,数理逻辑把传统逻辑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里看下去传统逻辑实在太稚嫩了。 在这本书中,康德将心理学、形而上学和、类学与逻辑学作了区分。这本书里给出的逻辑学的对象是一切思维之方式的规律。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之类。这个理解是落后的,现代逻辑从句子出发,直接关注推理问题、真的问题,似乎更能体现逻辑的实质。逻辑的成功在于它限制了自己,这话说的极好。反过来说,哲学的失败在于它不限制自己,它总是想解决它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逻辑的地位——各种学问的门径。知识的一部分是先天的知识,先天知识根据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分为规定对象(或概念)和使对象成为现实。先天知识根据是否完全不是来自经验分为纯粹的和不纯粹的。这个划分似乎是说混杂的知识(不纯粹的知识)中有先天的部分,这个先天的部分也叫纯粹先天知识。这里一个问题是纯粹不纯粹的划分是否只针对理论知识,实践是否纯粹的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谈过,可惜我一直没能看懂。 康德在这本书中强调物理学的成就在于经验知识上。这个精神和哥白尼革命的思想有对立的成分,也有符合的成分。对立的方面是指哥白尼革命是反对人类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对工具理性与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发表时间:2012-01-16T14:42:00.3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下期供稿作者:肖昊1 罗雅铃2 [导读] 正确看待工具理性和现代性的问题,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新思维。 肖昊1 罗雅铃2 (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2.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09-0075-01 摘要:理性在哈贝马斯的思想中属于核心概念,本文以哈贝马斯的理性观念为出发点,引出他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在对待工具理性的问题中,哈贝马斯认为寻求交往合理性才能解决工具理性危机以及现代性问题。 关键词:工具理性;现代性;批判 当今西方哲学界,哈贝马斯无疑堪称是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复杂庞大,涉及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他构建了“交往行为理论”对工具理性和现代进行批判,说明了现代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之上的交往理性才能解决。有效地避免了陷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悲观主义的思想倾向。 一、工具理性与工具理性批判 科学技术的发展把资本主义国绑在车轮上实现了“人间天国”梦想。人们享受着新技术带来富足的物质同时,感受到科学技术让有思想的人变成了追求物刺激的工具。科学的理性,最终把人的思想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工具。工具理性,让法兰克福学派找到了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支点。 (一)工具理性的形成与发展。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倡导理性反对传统的时代精神,成为现代性的哲学根基,反思和批判成为这个世纪的时代精神,启蒙思想家们把理性当作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任何外界的权威都必然接受理性这个最高法庭的审判和裁决[1]。这种理性体现着实证精神、推理精神 ,以“数学化”形式在自然而且在社会、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空前膨胀并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理性彻底的倒退为工具理性,变成新的统治神话。 (二)工具理性的批判。 卢梭对工具理性做了批判,认为科学技术思维方式泯灭了人的自然本性,使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机械化、同一化。霍克海默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主观理性)和批判理性(客观理性),工具理性把世界看作是机械的、量化的,与价值论理无涉,强调手段及其与目的的协调;批判理性是一种与生命、自然谋求和谐的方式,它关注的是最高“善”的理念。哈贝马斯肯定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运动的内在辩证性的分析,但是他不同意他们彻底否定启蒙的悲观主义倾向。因为个人见识转化为动机,可以使人摆脱集体权力的束缚。 1.启蒙理性完全等同于工具理性。 哈贝马斯以前的哲学家,把工具理性从整体上扩大为一种世界历史文明过程的范畴,“没有看到启蒙自身具有的合理化成分,没有充分理解理性不仅作为工具而且作为主体间的沟通的潜能,因而彻底否定现代性,并对西方自笛卡尔以来的近现代哲学进行历史的大拒绝,他们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有社会制度和日常实践中都没有任何理性的蛛丝马迹。” [2]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应从目的、行动和戏剧行动这三种行动类型来理解,即真实性、正当性、诚实性。 2.非同一性原则标准和纯粹哲学化的倾向。 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理论进行批判时指出:“工具理性批判所陷入的、并且顽固的与极为圆滑的辩证法相对立的矛盾,就在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必须提出一种模仿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按照他们自己的概念却是不可能制定的。” 因而哈贝马斯认为,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要在社会理论中进行一种范例变化”,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目的是为了确立一种建立在交往行动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理论范式,或者说,正是由于对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才得以实现了批判理论向交往理论的转向。 二、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 对现代性批判来源于两个古典理论,一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二是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从哲学角度思考现代性,哈贝马斯通“交往行为理论”来诊断和批判现代性。研究人们的交往行为,成了他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线索和最终目的。 (一)现代性的问题提出。 现代性发端于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冲击着封建专制和神权的统治的思想枷锁。作为推动现代性运动的两个根本力量,理性和技术则一路狂奔,一方面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自身和周围世界,另一方面在热切的信仰与追逐之中,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也日益呈现出来,使得我们对于自我和世界开始变得迷茫。人们开始对理性置疑,把科技危机直接归结于理性的失败,归结为理性的异化,成为支配和控制主体行为的强制性手段,成为主体发展的障碍的现象。 (二)现代性批判。 “理性”已经不是黑格尔式的纯粹思辨的理性,而是经由语言学的转型,由主体到主体之间的范式转变后,存在并体现于人的认识、言说和行为之中的“具体的理性”,即交往的理性。 1.交往行动理论产生。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和现代性的困境在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解决的办法在于重建生活世界,哈贝马斯首先区别四类行为:目的性行为、规范调节行为、戏剧性行为、交往行为。“只有在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认知、协调和表达功能,语言作为相互理解的中介具有独立的意义。理性的统一性包含在通过言语行为的相互理解达到的共识之中。行为者共同寻求他们对情境和行为计划的理解,以便以意见一致的方式协调彼此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的。即是以生活世界为背景,取向于达成、维持和更新共识——实际上是基于对可批判的有效性认定的主体间承认的共识。” [3] 2.现代化的批判。 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理论解决了韦伯的“现代性困境”,从工具合理性转向交往合理性,从社会合理化转向生活世界合理化,强调交往的互动功能,从“困境”走向“整合”,找到了一个理想的过去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从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克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经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通过下述特征进行辨别: 1)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 2)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 3)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 4)断言不合逻辑 5)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非科学是指那些与科学统一文化体系不同于科学认识对象的其他文化部门(如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哲学和艺术等)以及与科学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的文化部门(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和中医等)。它们同科学一样,在人类社会中有自己不可被剥夺的生存权。非科学同科学一样是人们对周围自然事物的有效认识。它们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存权。但是,如果它们被当成科学来发展和应用,那么最终会损害这些被当成科学的非科学自身。 科学可以通过严格的科学方式进行检验,在其有效范围内没有发现反例且具有可重复性。伪科学虽然宣称有科学依据,但其例证都不能通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甚至阻挠严格的验证。 在科学史中我们甚至可以找到曾经被(科学共同体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伪科学的理论后来又成为大家公认的理论,如: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 我对科学和伪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的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科学具有解释性、精确性、可验证性、可变性、系统性、主体实际性。这些都是科学的一半性质,而划分科学界限也有不同观点,有逻辑经验注意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总之科学划界是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学派在科学化解问题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从绝对标准到相对标准、从一元标准到多元标准、从静态标准到动态标准的认识与争论中,虽不能建立起一劳永逸的标准,却可以使人们对科学特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使科学的形象越来越

高中历史 理性之光教学反思 岳麓版

(高频考点)2015版高中历史理性之光教学反思岳麓版 如何优化教学,提高历史复习效果 随着高三到来,,如何备课,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高中一线教师非常期待的境界。也是值得探讨的一大课题。我认为:优化教学,是推进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而这种“优化”的作用与功能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下结合自身对《理性之光》一课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看法。 一、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教教材(课本),而是用教材(课本)”。在这一理念引导下,我在编写教案时,并未局限在岳麓版教材框架内。而是通读了岳麓版和人教版教材、配套教参中对启蒙运动内容的阐述。随后翻阅了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在比较之中我就明确了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重难点:启蒙思想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以及这些思想的重大影响。同时,这些思想家观点所蕴涵的人文思想、理性色彩成为我要跟学生一起探讨的难点。正是在充分占有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我开始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我注意到岳麓版对启蒙运动的背景的归纳上相对人教版有归纳不全面的特点。比如,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在岳麓版没有提及。于是我就给学生补充了这一知识点。然后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现实阻碍、思想基础、科技基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归纳,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又如岳麓版对“理性”这一概念没有做具体的解释,我就补充了人教版的说法。使学生对理性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得出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更高表现形式。又比如在归纳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的主张时,我也是在综合了两本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和归纳这些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和主张。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这些人的“启蒙”作用。此外,我还精心挑选和利用了两本教材中的精华资料,比如人教版的“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和岳麓版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等内容。作为背景材料给学生展示在课件之中。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和影响。还有,岳麓版对启蒙运动最早发起于哪一国家未曾提及,这样学生在现有教材知识基础上,很容易认为启蒙运动最早发生在法国,对此,我将人教版这一内容做了补充,做了及时引导,使学生对启蒙运动的发起阶段、高潮阶段性特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特别是三本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是讲一课,备一课。而是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的。关联中外,强调联系,这成为我上课的一种习惯。比如我在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影响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必修一:近代法国的政体;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严复的译著《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等内容,归纳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影响,这样一来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深远影响。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意识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总之,我觉得高三历史复习,更应该创造性地整合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紧扣考纲,进行大胆取舍。 二、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向各应用学科的普及渗透,,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在挖掘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我把美国的政体分解为三权分立图示、补充进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理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时,更具直观性。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一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另外为了突出启蒙思想家的突出贡献,我联系了法国的《人权宣言》的部分内容来做补充。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有

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反思

实践基础上的理性反思 景宁中学季玲 人们常用“功夫在诗外”来强调做好一件事情其实取决于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学识、见解,以及他的才智、精神乃至道德境界,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更是如此了.听完柳院长的课和他在课堂中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而对教学设计的及时调整,让我充分感受到他的“课外功夫”.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对数学、学生、教学等的深刻理解为前提的.下面从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目标的确定、概括过程的设计、思维教学的落实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柳院长的课的认识.一、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确定 初中以“变量说”定义函数,重点是借助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几类函数,帮助学生形成对函数的直接体验,体会函数的意义,形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本单元在一般意义上,以“对应说”定义函数,引进数字以外的符号(y=f(x)中,f不代表数,与x,y的含义非常不同)表达函数,柳院长在“函数的概念”中确定的教学目标,包含了“认识函数的背景”、“理解函数的定义(以‘对应关系’为核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等三方面,显得很大气,而且也符合心理学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思考自己平时所观察到的课堂发现,许多教师在这里都会强调概念的细节.如:函数是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任意性”;“唯一性”(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y=f(x)是一个整体,不是f与x的乘积,

它是一种符号,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表格;y﹦f(x)如同一个加工厂,输入x,经过f而加工为另一个数值y;定义域、值域都是一个集合且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等.这样针对着定义的抽象讲解,似乎是一种围绕“关键词”的概念“精致”活动,但由于学生刚接触抽象定义,头脑中理解这些细节的背景例证(包括正例、反例)还不够,因此这时强调“细节”,其效果只能是“越讲越糊涂”.在给出概念的文字表述后,柳老师让学生自己举例,并通过“你凭什么说自己举的例子就是函数?”引导学生开展用概念解释事例的活动,这是概念教学中特别值得效仿的,这是推动学生思维参与、加速概念领悟过程的重要措施.而这也恰恰是他准确把握教学目的的体现. 二、如何设计“概念的形成过程” 从教的角度看,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开展概括活动: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维活动打开,以若干典型具体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数学教学要“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概念教学则要强调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其基本环节:①背景引入;②具体例证的属性分析、比较、综合;③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④下定义(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⑤概念的辨析——以实例(正例、反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⑥用概念作判断——形成用概念作判断的“基本规范”;⑦概念的“精致”——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_张春艳

摘要: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直接源于韦伯的“合理性”观念,他认为通过启蒙精神的张扬,工具理性得以膨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由此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但是工业文明的进步却是以人的异化为代价的,因此,他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给予猛烈批判。同时他的思想也引起了颇多争议,毁誉相加。 关键词: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中图分类号:B5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0)12-0059-03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探究 张春艳,郭岩峰 (邯郸学院,河北邯郸056005) 霍克海默(Max Hokheimer ,1895-1973)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真正创始人、批判理论的真正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批判,也就是对技术理性主义文化精神和工业文明弊端的批判,在其批判理论中具有鲜明的特色。霍克海默是工具理性批判的开启者,他的思想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褒贬不一。因此,进一步解析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并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公正合理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缘起 众所周知,西方文明发展是靠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共同支撑和推动的。在希腊文明中,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但自文艺复兴之后,经过培根开创的近代唯物主义和笛卡儿主体哲学的阐发,尤其是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由康德奠基、黑格尔集大成的德国古典哲学中达到了顶峰。但是,由于黑格尔过分高扬理性而走向了反面,结果使绝对精神吞没了个体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说,黑格尔哲学标志着西方理性主义终结。换言之,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技术理性和科技文化日益膨胀,并逐渐凌驾于价值理性人文文化之上,从而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工具理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并促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带来了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于是就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工业文明为表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浪潮。科学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狂妄”,人本主义思潮批判“理性的冷酷”,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批判理性的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就处于对工具理性进行浪漫主义批判的思潮之中。霍克海默是其中著名代表人物之 一。 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概念渊源于韦伯的“合理性”观念。韦伯不仅高度赞扬启蒙运动的理性破坏了中世纪的信仰、权威和迷信,而且竭力反对这种理性所造成的新的神话。韦伯的这种“合理性”观念被霍克海默和阿尔多诺改造为“工具理性”概念。霍克海默对工具理性的系统批判集中体现在《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尔诺合著1947)、《工具理性批判》(1967)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霍克海默把理性区分为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并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含义,分析了它的形成及其危害。 二、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的基本内容 霍克海默追溯了理性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认为古代的理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合理力量,它不以人的好恶、意志为转移,因而被称之为“客观理性”。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个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启蒙思想家们为了把个人从封建教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理性和个人解放联系在一起,抬高到真理标准的高度。因此,这种更加人性化的理性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让位于“反理性”的危机,因为它更适合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更能为现存的现实性所接受。“随着个人理性的合理化产物,即个人发明创造的流行推广,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就不断加深了资产阶级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控制,理性和个人自由的口号就逐渐丧失了其进步的历史意义,而成为资本主义不合理统治的工具,实际上丧失了作为真理标准的功能,最终堕落成了工具理性”。 [1] 工具理 性即主观理性、目的理性,它强调手段以及手段与目的的可能协调,即在追求目的时,把这种目的以及达到目的可能采取的手段、结果都考虑在内。它的价值由对人和自然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 杨杨 科学划界的本质是指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这样看来,只要回答了什么是科学,似乎就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了,因为凡是符合科学定义的就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在没有听《科学的划界》这一讲座之前,从来没有或者是没有认真思考过科学划界的问题,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科学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而自己从事的专业是物理学,故所关心的也是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再大一点也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些问题,忽略了科学划界的巨大作用。科学划界不仅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做出区分,而且还对科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划界的准确与否可能导致一个学科的发展或者扼杀一个学科。通过学习《科学划界》这一讲座和自己下来查阅的一些资料,对科学划界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将自己对科学和科学划界问题的认识陈述如下。 一什么是科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借助于查阅的资料以及先前的科学家所给出定义来回答。 Nietzsche:“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 Darwin:“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Darwin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