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1)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10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10](https://img.taocdn.com/s3/m/03fe0504e87101f69e3195ba.png)
1、说明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最好引用经典的经济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2、简要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演变过程,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论述;第一种形态我们称之为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 W. Phillips)利用英国1861-1957年近百年的历史资料,经验地推断在货币工资变动与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负值关系,并利用图形表示了出来。
1960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在菲利普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变动率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彼消此长的相互关系,并证明美国也存在类似的菲利普斯曲线。
第二种形态是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7年和1968年费尔普斯)和弗里德曼相继提出在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不稳定的,会由于宏观政策的作用会发生移动。
但长期而言,由于存在“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第三种形态表现为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由于降低失业率而带来的实际GDP的增加数额,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
按照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
奥肯又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替换关系演变成了GDP与失业率的替换关系。
3、结合实际进行阐述,试分析我国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吗?并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我国同样存在菲利普斯曲线,其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有:(1)通货膨胀与失业两者之间短期内的替代关系取决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当偏离公众预期时,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
但是,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系统地增加实际产出而不断地试图偏离公众预期,则公众预期一定会随之改变。
金融理论前沿
![金融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b9e903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b.png)
区块链技术
01
02
03
大数据在金融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客户画像、市场预测等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提高业务竞争力。
大数据与风险管理
大数据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和预防潜在风险。这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稳定。
要点一
要点二
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偏好等因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
人工智能的挑战与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面临算法透明度、数据隐私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工智能将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要点三
人工智能与金融
02
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市场正受到科技发展的深刻影响,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金融市场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金融科技驱动
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同时区域性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格局。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金融衍生品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概述: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另类投资是指非传统的投资方式,通常包括私募股权、房地产、商品和其他非上市证券等。这些投资方式通常不包括在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投资中。
金融理论前沿
![金融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3e55b7f1ba0d4a7302763ac4.png)
1.货币政策规则:(1)规则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的决策程序.(2)货币政策规则是这种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运用。
(3)具体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基础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加以调整的一般要求。
2.通货膨胀定标:指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并对外公开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以此规划货币政策操作的货币政策制度。
3.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的一方按照合约的另一方的意愿来行动,合约就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有代理人可以选择的行动中,选择委托人意愿的行动可以使得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
这个条件就称为激励相容条件。
4.蓬齐对策:新古典经济文献认为,某些债务不是靠将来某一时刻的实际资产偿还,而是靠将来的负债偿还。
蓬齐对策描绘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借款人将无限期的滚动负债,用新的借款来偿还以前的利息和本金。
5.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是指银行管理层使用某种方式降低所需要的监管资本数量,主要的方式包括证券化、将表内资产转为表外资产,将资产转移到交易账户等。
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流动性资产(现金)的爱好。
一般认为,人们持有现金有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2.激励相容:在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拥有信息的一方按照合约的另一方的意愿来行动,合约就必须具有如下的特征:即在所有代理人可以选择的行动中,选择委托人意愿的行动可以使得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
这个条件就称为激励相容条件。
3.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与股市危机之间的传染,即金融危机种属传染;二是金融危机在国与国之间、国与地区之间或者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传染,即金融危机的地理传染。
两种传染之间具有交叉性,即一国发生的股市危机会导致国外某个国家发生银行危机,也可能是相反。
4.逆向选择: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逆向选择的结果是好的商品不能进行交易,次品商品充斥市场,从而损害经济的效率。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7b394f5f61fb7360b4c6570.png)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试题(2)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但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的变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也将会发生。
(1分)经济结构主要分为两个部门,先进部门的生产率较高,落后部门的生产率较低,但是落后部门的工人也要求同先进部门一样的工资水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2分)2、货币供应量的定义:(每个要点1分)一般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 M0+D,D为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机构团体存款及农村存款;M2= M1+TD,TD为准货币,包括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与其他存款。
3、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中的点轴开发理论:(每个要点1分)(1)区域经济发展,将首先在几个点上形成热点,这些点就是几个中心城市。
(2)以中心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周围区域发展,同时,要抓住几根轴线,形成辐射。
(3)这轴线就是沿海、沿长江、沿欧亚大陆桥的开发,最终形成网状发展,这些点就是网上的结。
4、金融创新(每个要点1分)(1)金融创新是一个包括金融业多方面创新的总概括。
(2)它不仅包括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
(3)而且包括在金融工具、服务、融资方式、管理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西方金融管制自由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⑴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取消或放宽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的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领域可以互相交叉;取消各类金融的存放款利率限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自由设立分行或附属机构,可以持有或兼并其他种类的金融机构,从而组成混合经营的金融联合体等;(4分)⑵放宽和解除外汇管制,开放国内资本市场,让资金的输出入有较大的或完全的自由,允许外国银行在本国自由建立分行,放宽外国银行的业务范围,取消外国居民在本国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限制等;(4分)⑶放松对本国证券市场的控制,允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外国金融机构持有本国的证券投资机构,从而自由进入证券交易市场。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d5571047f1922791788e82e.png)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作业1一、名词解释1. 金融行为学:P1是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行为、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2.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P2人们新増收入中用于新増消费的比重,此比重趋于递减Z中,也就是说,随人们收入的增加,增量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在减少。
3.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P2资本边际效率指新增单位的投资所带來的收益。
递减是说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投资的收益在减小。
4•流动性偏好:人们对现金具冇特殊的偏好,是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偏好的理山在于提取现金为了交易,或投机或才防患于未然一谨慎。
5. 选择性偏差:P5指人们常根据H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來估计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6•锚定效应和调整:P5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对新的信息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而被锚固在以前的信息上进行决策的现彖。
7•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P12是解释投资者行为对新增信息反应程度的两个概念。
投资对收益的过度反应, 是股票价格暂时偏离其基木价值的结果;投资者对极端收入的过度反应,是因为投资者不能认识到极端收入冋复到平均水平的范围和程度。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当对新信息重视不够时,各种收入为正投资,当过度看重信息时,为负投资。
8•动量效应:P13市场价格的惯性趋势,是投资者■在投资期内对信息反应不足够导致的投资行为惯性的结果。
9•魅力股与价值股:P14是LSV使用的两个描述股票特征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过去业绩颇佳。
预计耒來业绩也好的股票;后者指•业绩相反的股票。
10. DHS模型:P16是Daniel; 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等1998年对于短期动量和长期反转问题提出的-•种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在分析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程度时更强调过度口信和有偏差的口我归因。
国际金融课件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PPT课件
![国际金融课件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d993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0.png)
主要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
金本位制
以黄金作为基础货币, 各国货币按照固定汇率
与黄金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各国货 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
黄金挂钩。
牙买加协议
欧元区
承认浮动汇率合法性, 允许各国采取必要的经 济政策调节国际收支。
欧元作为区域统一货币, 成员国放弃本国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
金融科技与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 市场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金融 政策将更加协同。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推动国际金融业务模式 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协调
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深入国际金融领域,推 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全球气候变化应对 。
除了传统的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合作 组织外,各种新型的金融机构和合作 平台将不断涌现,推动国际金融合作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挑战,各国将更加需要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 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
THANKS
[ 感谢观看 ]
功能
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 资金融通,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以及分散风险。
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与机构
伦敦金融城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城拥有世界级的银行、保 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
纽约华尔街
纽约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华尔街则是纽约的金融中心,聚集 了大量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对冲基金。
多元化储备货币
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增加 其他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区域货币一体化
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区域 货币一体化,减少对外部货币 的依赖。
胡亮版国际金融课件第十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54页)
![胡亮版国际金融课件第十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54页)](https://img.taocdn.com/s3/m/954212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5.png)
· 2. 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各国 出现
了“滞胀”局面,带有货币学派鲜明特征 的国际收支货币论产生。它认为国际收支 失衡是由于名义货币供给不满足货币需求 而导致的,货币供给变动是国际收支失衡 的唯一原因。
·
卡塞尔,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 一、购买力平价说 · 该学说是现代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理论之一,存在着如下两种形式: · 1.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 ·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最典
型的形式,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货币 与另外一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 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来决定的。
·
· 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Mundell-fleming
Model)
蒙代尔和弗莱明拓展了希克斯和汉森的IS-LM模型 , 研究了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 提出 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个这个模型最大的特 点是一般均衡分析, 它认为,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只有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 经济才处于 一般均衡状态。
· ②按循环体b
➢ (1÷2.0050×3.7790×1)÷1×1×1.9110) =0.9863<1
➢ 存在负汇差
分为固定汇率理论, 浮动汇率理论
第三节
汇率制度理论
· 一、国定汇率理论 · (一)传统固定汇率理论 · 1.不同固定汇率制度的区
别 · ¡ 汇率决定基础不同 · ¡ 汇率调整机制不同 · ¡ 稳定性不同
·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 将汇率视为调节国 际收支的唯一手段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a58265d9a58da0116c1749b4.png)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姜波克1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研究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即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
随着1995年Obstfeld和Rogoff的著名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New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国际金融理论。
关键词:国际金融理论、跨时分析、新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近年来国际金融学的理论发展很快,尤其80年代以来,跨时均衡分析方法的发展,导致对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
随着1995年Obstfeld和Rogoff的著名的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ew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学新的发展方向。
现代国际金融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流的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更多地应用到国际经济的背景中;第二,研究者用理论和经验方法更深层次的探讨国际经济的一些古典问题。
一、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分析汇率理论的动态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的分析,把最优的增长理论应用到开放经济中。
在80年代早期,许多研究者建立了经常账户的跨时模型,其中储蓄和投资表示前瞻性的最优决策。
在凯恩斯的分析方法中,净出口主要有当期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对外净利息支付决定,在跨时方法中,忽略了这些因素。
该模型不同于早期的开放经济的增长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分析短期的动态问题,如贸易条件冲击的短期和长期的动态效果,也能够用这种方法分析一国的跨时预算约束和政府的跨时预算约束。
开放经济与封闭经济的一个基本区别在于,一个开放经济能够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进或输出资源。
《金融理论前沿》课件
![《金融理论前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4bd8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a.png)
现代金融理论更关注投资者行为和公司金融,研究资产定价和资本结构,引入 了不确定性、不完全信息和市场非有效性等概念,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 。
行为金融理论
总结词
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为基础,解释投资者行为和市场非理性。
详细描述
行为金融理论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和行 为模式,解释市场非理性和价格偏离,为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
金融市场通过引导资金 流向,推动资源向更有 效率的领域配置,从而 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的历史和发展
总结词
金融市场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金融市场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详细描述
金融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货币兑换和借贷活动。随着贸易的发展和货币体系的完善,金融市场的形态逐 渐形成。进入现代社会后,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涌现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和多元化。未来,金融市场的发 展将更加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等 。这些风险通常受到宏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全球事件的 影响,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政治动荡等。
信用风险
总结词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债权人或投资人遭受损失的风险。
详细描述
信用风险通常与债务人的信用评级、还款能力和意愿有关。在金融市场中,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评估债 务人的信用记录、历史表现和其他相关信息来管理和控制。
金融科技理论
总结词
以科技和创新为核心,探讨金融业变 革和未来发展。
详细描述
金融科技理论关注科技和创新对金融 业的影响,研究金融科技的原理、应 用和发展趋势,探讨金融业在数字化 、智能化和全球化等方面的变革和未 来发展方向。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7ecb9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2.png)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第一篇:《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常见考点解析(3)根据《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的历年考题及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细则,整理出该课程的常见考点若干,并根据考点分布将其划分为四次以作详细解析。
在该解析中,主要包含考点扫描、真题链接、考点解析和考点拓展等四部分核心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常见、典型的知识点,增加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并请注意,真题链接中均标出了考题出现的时间。
本次解析(3)重点讲解两个典型考点范围(考点6和考点7)。
典型考点6:资本监管(一)考点扫描: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一般公司企业的资本功能并没有特殊的区别。
但由于银行的特殊性,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认为要对银行的资本进行监管,但对是否应当提高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却有不同的观点。
至于为何要对银行进行资本监管,大致有这样一些理论:资本监管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和资本标准、资本监管与存款代理人的理论、资本监管与监管者的能力理论等。
(二)真题链接:[1](2005-7、2006-7、2007-1)名词解释:监管资本套利行为[2](2003-7)名词解释:监管资本 [3] 名词解释:核心资本[4](2005-1、2007-7)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监管?[5](2006-1、2007-1)分别说明什么是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最佳资本。
[6](2007-7、2004-7)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监管资本套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7](2004-1)材料分析题之材料2: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对于规模最大和业务较复杂的银行来说,1988年资本标准的缺陷造成大量监管资本的套利机会,这使得规范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比率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值得怀疑。
请解释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新资本协议是如何避免这一行为的? [8](2006-1)简述1988年的《巴赛尔协议》存在的问题。
[9](2004-1)试论述《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试分析该协议在我国的实施前景。
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4349a0ead0d233d4b04e693a.png)
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v 1.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v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 初的主流汇率决定模型,建立在三个主要 假设上,即垂直的供给曲线;购买力平价 理论长期持续有效;货币需求函数形式是 稳定的。其基本汇率方程式如下:
v 上式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对持续购 买力平价的存在假设进行修正可以得到粘
影响。在一系列假定下,可以得到贬值能够带
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即马歇尔——勒
纳条件:
v
弹性分析法有着较强的实践价值,然而
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成立的情况下,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v
3. 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
v二、二战之后的国际收支理论 v1.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v 1952年,由亚历山大提出,他主张采 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 收支的影响。其基本公式是:
v 它说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而一
国要改善国际收支,则要相对于吸收提高
PPT文档演模板
第10章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v 2.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v 该分析法认为,由于金融市场比商品 市场调整速度快,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长期 内才成立。这样汇率会存在超调现象。
v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方法是对货币主义 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是开放经济下 汇率分析的一般模型。在粘性价格假定下, 它证明了汇率对扰动的过度反应。
v (1)弗兰德斯(M. J. Flanders)模型
v
1971年,弗兰德斯在《国际储备的需求》
一文中就发展中国家储备需求建立了一个储备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试题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期末复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1561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6c.png)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泡沫经济2. 通货膨胀惯性3. 金融危机的传染性4. 道德风险5. 金融脆弱性6. 风险价值7. 托宾的q理论8. 监管资本套利行为二、简答题1. 国际收支危机传染的渠道有哪些?2. 什么缘故要对银行进行监管?3. 什么是监管资本套利行为?监管资本套利的要紧方法有哪些?4. 群体行为是如何导致资产泡沫的?5. 利串自由化对金融部门的碍事是什么?6. 分不讲明什么是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最正确资本。
三、论述题1.中心银行是否应该调控资产市场, 什么缘故?2.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中国什么缘故能够抵御国际收支危机传染?请讲明理由。
四、材料分析题一材料1:我们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 尤其是心理因素的碍事, 要通过一些实验来考察人, 因为现在对投资者行为尚未完全了解, 心理上的框架效应对风险治理的碍事特不大。
过往一些理论, 比方讲有效市场理论, 随机闲逛理论, 还有泡沫理论, 在解释市场方面还有特别大的缺陷。
新技术, 包括互联网技术, 这些更加面向客户, 更加便利的信息技术的使用, 会使金融更加普及化, 换句话确实是根基使得群众, 更多的人能够更便利的运用金融那个工具。
那么我们如何吸取过往的教训, 将真正的理论用于金融创新那个方面, 不仅是美国的情况, 同样中国也面临如此的咨询题。
——资料来源:2003年2月25日上午,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在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华——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主题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2:莫文.金(英格兰银行副行长)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中心银行家之一, 长期以来推祟通货膨胀目标, 他的瞧点值得关注。
莫文·金认为, 通货膨胀目标能够解决资产价格方面的政策咨询题, 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瞧瞧通胀咨询题。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2002年9月。
国际经贸理论前沿
![国际经贸理论前沿](https://img.taocdn.com/s3/m/be370e42b307e87101f6961b.png)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摘要: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许多西方国家如希腊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一再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
面对此种境地,人民币究竟是升值,还是继续保持现有的币值?人民币升值又会带来哪些利弊?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字:人民币升值利弊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汇率的概念。
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人民币升值的定义:用中国利率评价理论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或许更贴切,也就是说两种不同货币存款的利差应等同于市场预期的汇率变动的百分比。
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币更值钱了。
比如在国际市场上,因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的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
那人民币升值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人民币升值的好处:1、增强国内购买力,同样对外投资或购买国外资产都会比以前便宜、便利,因此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人民币的每一次升值都会引发经济界认为人民币还有升值的空间,导致大量资金进入中国,这足以抵消因投资成本加大而减少的投资额,甚至会大大超出。
3、由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人民币升值所抵消,人民币升值还可以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为主的产业方向转化。
4、人民币升值可以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升值后人民币会给世界人民带来信心,之后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套补的利率平i 价i:*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可
以表述为:
E i i*
三、资产市场分析方法
资产市场分析方法(Asset Market Approach) 假设完全的资本流动,把汇率看成是金融资产的 相对价格,并采用存量分析方法研究汇率决定问 题。
1.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主 流汇率决定模型,建立在三个主要假设上,即垂 直的供给曲线;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持续有效; 货币需求函数形式是稳定的。其基本汇率方程式
如下: s t M t M t* k Y t k Y t* itit*
上式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对持续购买力平 价的存在假设进行修正可以得到粘性价格货币模 型。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一、购买力平价说 该学说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理
论之一,存在着如下两种形式: 1.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最典型
的形式,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外一 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 的购买力之比来决定的。
2. 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
1937年,由琼·罗宾逊提出,研究在收入不变的 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在一系列 假定下,可以得到贬值能够带来国际收支改善的必要 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x m 1
弹性分析法有着较强的实践价值,然而也存在着 一些不足,其中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 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二、二战之后的国际收支理论 1.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
1952年,由亚历山大提出,他主张采用收入 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其基本公式是:
它说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 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而一国要改善国际 收支,则要相对于吸收提高收入
2.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
2.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该分析法认为,由于金融市场比商品市场调 整速度快,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长期内才成立。这 样汇率会存在超调现象。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方法是对货币主义与凯恩 斯主义的一种综合,是开放经济下汇率分析的一 般模型。在粘性价格假定下,它证明了汇率对扰 动的过度反应。
3.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 资产组合平衡分析假设国内外的非货币资产 是不完全替代,它认为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不断重新组合资产的行为引起对本外币需求的变 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从而导致汇率的变动。 资产组合平衡分析法将货币看作人们可选的 一系列资产中的一种,更加贴近实际。然而它也 存在一些不足。
这是一种汇率可以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汇 率体系,政府有义务维持钉住水平或平价,钉住 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实行蠕动钉住汇率的国家 可以采用有规则的汇率变化,中和过度的国内通 货膨胀导致的外部影响,隔绝输入型通货膨胀对 本国的影响,促进支付调整。
四、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20世纪90年代,宏观模型在实证检验中的失 败,使得经济学家们将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运用于 外汇市场,形成了汇率决定的市场微观结构方法 ( Market Microstructure Approach ) 。 该 方 法 认为外汇市场中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微观因素, 如订单流(Order Flow)中包含的信息能够汇率的 变动产生影响。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六节 货币危机理论
第七节 论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重构理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一、二战之前的国际收支理论 1.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 1752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
其理论的核心是,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可以自动 达到均衡。它是第一个系统分析国际收支运动规 律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 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可以用如下表达式概括:
sPP
二、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是汇率理论上的大发展与重要创
新。根据投资者行为的假设不同,可以将其分为 套补的利率平价(CIP)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IP)。
市场微观结构方法是汇率决定研究的一次突 破性的发展,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第三节 汇率制度理论
1. 蠕动钉住制度理论
(Moving Peg Exchange Rate)
罗埃·哈罗德(Roy Harrod)于1933年首次提出, 随后由莫里斯.斯考特(Maurice Scott)和三个英国 经济学家约翰.布莱克(John Black)、詹姆斯·米 德和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on)相继提出 并使用蠕动钉住汇率理论。
3. 乘数论(Multiplier Approach)
乘数论分析的是在汇率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变 动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由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 主义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乘数论的基本 表达式:
B X M 0 1 c m m (C 0 I G X M 0 ) 上式表明,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 收支政策,而出口除了对收入增加具有乘数作用外还可 以改善国际收支。
第十章 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大致理解和掌握一些最 新的金融理论和发展动态,包括国际收支调节理 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资本流 动理论、国际货币危机理论和国际货币体系与发 展理论等。
第一节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三节 汇率制度理论
第四节 国际储备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各国出现了 “滞胀”局面,带有货币学派鲜明特征的国际收 支货币论产生。它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名义 货币供给不满足货币需求而导致的,货币供给变 动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唯一原因。
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Mundell-fleming Model)
蒙代尔和弗莱明拓展了希克斯和汉森的ISLM模型,研究了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的实现问题, 提出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个这个模型最大 的特点是一般均衡分析,它认为,在开放经济条 件下,只有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经济 才处于一般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