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史20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关系史
肇庆市教育局教研室梁维滔
2009年11月25日
1979年之前的中美关系史,可以以太平洋战争为转折点,划分为两大部分。前半段以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为主流,后半段美国对华政策根据世界形势和美国全球战略不断进行调整。而在这两个历史阶段当中,按中国历史的发展,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具体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清朝时期的中美关系:从《望厦条约》到“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由尾随英国侵华政策走向独立的侵华政策
影响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1、《望厦条约》
鸦片战争前,中美两国往来以平等的贸易关系为主,但美国此阶段也曾有向中国输入鸦片的罪恶行径。鸦片战争后,美国尾随英国,于1844年7月与中国签订了《望厦条约》,是为中美之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据此,美国不但享有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得到的除割地、赔款外的各种特权,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这种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侵犯中国领海权等等。
概括而言,此一阶段美国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方针和独立的对华政策,美国跟随于欧洲列强之后,利用鸦片战争的带来的威慑力,主要攫取与中国通商的权利,为谋求美国在中国市场谋得一席位,可谓坐享渔翁之利。而领事裁判权则是美国在《望厦条约》所具体完备,使此一不平等权利延续半个多世纪。
2、“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法德日俄等国均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领土几乎被肢解殆尽,面临着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的危机。2、19世纪9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美国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势力的扩张。美国在中国没有势力范围,但是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面对列强在华的瓜分狂潮,美国有被逐出范围之外的危险。由此,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企图分得在华的殖民利益。
主要内容:1、对在中国的任何条约、口岸或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的关税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3、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享有均等的机会,达到“利益均沾”;在对华问题上,力主列强彼此合作,把中国变成在它们共管之下的半殖民地。
门户开放政策首先谋求的是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商业机会均等(或“利益均沾”)和保全中国是其相互联系的两原则。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独立对华政策的开始,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段。
影响: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2、美国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反对任何国家独占或肢解中国的企图,但又要求分享一切的殖民利益,它是美国日后扩大对华侵略的口实。至华盛顿会议之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
以门户开放政策为标志,美国的对华政策由跟随英国走向独立。
二、民国时期的中美关系:从援华抗日到扶蒋反共
由反法西斯同盟的战友变成干涉中国内战的敌人
影响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抗战胜利(二战结束)
1、援华抗日: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对中国和东南亚的侵略扩张不断加快,严重损害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美国开始对华经济援助和对日经济制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中国在对日作战方面的利益趋于一致,中美两国成为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同盟者。在此期间,美国为战胜日本的侵略,从各方面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扶蒋反共:
二战结束之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基于变中国为美国附庸的目的,积极支持蒋介石,出钱出枪出力帮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中共领导人民革命力量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美蒋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三、新中国时期的中美关系:从敌视对抗到握手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朝鲜战争——尼克松访华
1、敌视对抗:
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已经形成,世界分裂成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一方。美国采取敌视态度,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全面遏制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武力干涉朝鲜事务,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为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中美双方在朝鲜的直接军事对抗奠定了此后20年中美关系的基调。20世纪60年代,美国入侵越南,从南面威胁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至尼克松访华前,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2、握手建交:
60年代中美两国所面对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美国侵越战争受挫,国内经济出现“滞胀”,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急需调整全球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严重恶化,中国需要联合世界其他力量以减轻苏联的威胁。由此,中美两国有了缓和关系的基础。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公布,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两国人民有了正常的友好往来。
考题举例:
(共14分)美国的对华政策曾多次发生重大改变。请回答:
(1)1941-1979年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可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美国不同阶段实施的对华政策的原因又是什么?该政策对当时的世界政治形势产生了什么结果或影响?(12分)
(2)从中可得出什么基本认识?(2分)
考题分析: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清楚美国对华政策演变的脉络,分析美国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对华政策的依据。题目所指定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几个时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至二战结束、抗战胜利,中国国内战争,新中国成立,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这几个时期所对应的美国对华政策则可联系专题所述的知识,组织出四个回答小点。
分析中外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必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首先是当时的世界形势、国际环境,其次是两国分别所面对的国际国内情形。美国制定不同的对华政策,是依据其国家利益在不同的世界形势下采取的不同措施。了解了这点,就可以根据上述的四个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国家需要,回答出美国对华政策实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