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石油勘探与开发

合集下载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成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成因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成因
王屿涛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
【年(卷),期】1994(15)4
【摘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具有构造高部位为气藏,中部位为稠油油藏,低部位为稀油油藏的分布规律。

天然气的地化特征表明:其成因类型可分为油型气、混合气和煤型气。

储层沥青的生物标志物表明,乌尔禾组(P2w)储层沥青普遍遭受了生物降解作用,克下组储层沥青具有与稀油一致的指纹特征,佳木河组(P1j)储层沥青则表现了原生烃特征。

结合地质条件。

【总页数】9页(P40-48)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气运移;储集层;成因
【作者】王屿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相分布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J], 唐伏平;胡新平;颜泽江;侯向阳;胡万庆;杜长春
2.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天然气类型判别及分布规律研究 [J], 杨海风;韦恒叶;姜向强;王波;王伟明
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以五、八区佳木河组为例 [J], 祝彦贺;王英民;袁书坤;邢向荣
4.断层对油气的相对封闭性和绝对开启性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百口泉区二叠系油气特征为例 [J], 高岗;柳广弟;黄志龙
5.准噶尔盆地中拐-五、八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 [J], 杨海风;柳广弟;杨海波;王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现状及勘探对策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勘探现状及勘探对策
6.9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截至2005年底)
总资源量 (亿m3) 探明储量 (亿m3) 探明率
(%)
。,上
剩余资源量 (亿m3)
T P Cຫໍສະໝຸດ 合计3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成藏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急需加强攻关 多年的勘探实践发现,准噶尔盆地天然气成藏条 件复杂,勘探难度较大。 例如,南缘山前冲断带被众多地质学家认为是找 气最有利的地区,一直寄予厚望。南缘冲断带虽有天 然气成藏的较有利条件,但砂层多,单层厚度小(2~ 8m),物性变化大(孑L隙度平均11.6%~20.8%,渗透 率平均o.363~19.2mD),成藏复杂;同时塑性泥岩和 滑脱构造发育,地表、地下的地质条件复杂,以致钻井 周期长,成本高,工程事故频发。2003年在霍尔果斯背 斜钻探霍10井获得高产油气流后,部署了霍001井、 霍002井向外围扩展评价。由于其低孔低渗储集层横 向变化大,气层对比困难,评价井仅在局部层位试获气 流,并出现工程事故,致使气藏评价展开困难,目前的 控制+预测储量1539.02亿m3历时两年多未能实现升 级、探明。近年先后钻探了安4井、西4井(工程报废) 与独深l井(地质报废),安4井很艰难地钻到了目的层 紫泥泉子组,由于油层套管太细,测试也未成功。种种 复杂情况导致目前除了1996年呼2井获得突破而发 现呼图壁中型气田外,仅发现了霍10井等高产出气井 和天然气显示井点,陷入了有点无面、难以展开的困 境。 再如,腹部陆东地区天然气勘探的前景被看好。 但其含气层系多,气层横向稳定性不好,储集层变化 大,表现在泉1井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八道湾组含
km2,气层气地质储量39.98亿m3,可采储量
万 方数据
22.43亿m3,动用程度为8%。尚有剩余可采储量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潜力和富集规律
王屿涛
【期刊名称】《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年(卷),期】2000(005)001
【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南缘山前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为主要烃源岩,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和下白垩统是又一套重要烃夺,与侏罗系岩构成复合烃源区。

根据烃源岩性质和热演化特点,预测南比东侧呼图壁0玛纳斯-带来气态烃富集区;南缘西侧安集海-独山子一带为液态烃富集区。

总结南缘油气具有生烃的多源性、运移的多期性和成藏的复杂性;天然气具有显著的垂向运移效应;断地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安集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王屿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我国油气资源仍有很大潜力——访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 [J], 侯杰
2.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油气源分析和勘探潜力 [J], 张林;张敏;高永进;孙相灿;白忠凯;杨有星;陈夷;文磊
3.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研
究 [J], 张林;张敏;高永进;孙相灿
4.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潜力大预测油气资源总量超过百亿吨 [J], 蒋静萍
5.中国海域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进展 [J], 陈建文;梁杰;张银国;杨长清;袁勇;许明;王建强;雷宝华;李刚;杨艳秋;杨传胜;孙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CHEN ChunYong【摘要】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是有利油气聚集区.虽然已取得了一些勘探成果,但该区油藏控制因素复杂,纵横向分布规律认识不清,致使探明程度低、勘探难度大.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震资料,查明了该区石炭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为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火山岩储层物性北部较差,南部较好,有利储层主要是喷发相火山角砾岩、溢流相安山岩、英安岩等.该区油藏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1)垂向上油藏主要分布于风化壳附近;2)岩性的侧向变化控制了油藏的平面分布范围;3)不整合面的发育与油藏的分布关系密切.进一步阐明了研究区油藏的分布规律,油气主要聚集于不整合面附近,且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分布.油层的纵向分布与不整合面的风化淋滤带的深度有关,南北差异较大,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油藏的连片分布.【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9(037)001【总页数】12页(P212-223)【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油藏分布主控因素;油藏分布规律【作者】CHEN ChunYo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区域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西斜坡,北三台凸起是近南北向分布的正向二级构造单元,东为吉木萨尔凹陷,西与阜康凹陷毗邻(图1)。

北三台凸起从石炭纪至今经历了海西、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海西期开始缓慢隆升,燕山运动改变了其在海西期形成的构造格局,发生强烈隆升,凸起周缘表现为抬升和向西掀斜,喜马拉雅运动在该凸起周缘表现为南强北弱,南部博格达山强烈隆升,北部隆升幅度较小,整体向南倾斜[1]。

西泉地区自2006年XQ1井石炭系油藏发现后,2008—2012年相继发现了XQ3井区、XQ9井区、XQ10井区石炭系油藏,4个区块累计提交控制储量4 889万吨。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第29卷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N o.1V ol.29 2007年3月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 onment M ar.2007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旷理雄1,郭建华1,童小兰2,3,李广才3(1.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

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

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

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关键词:晚二叠世;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藏形成;流体包裹体;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中图分类号:P618.130.2;T E1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6561(2007)01 0034 07Forming Conditions and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in East of Southern Fringe of Junggar BasinKUANG Li xiong1,GUO Jian hua1,TONG Xiao lan2,3,LI Guang cai3(1.S chool of Geoscience and En vir onmental E ngineer ing,Central S ou th Univ er sity,Chang sh a410083,H unan,China;2.S chool of E ne rg y Resourc e,China Univ er sity of Geosciences,B eij ing100083,Ch ina;3.I nstitute of Pe tr oleumEx p loration and Dev e lop ment S IN OPE C J ian ghan Oilf ield Company,Qianj iang433124,H ubei,China)Abstract:T he east of the so ut her n fr inge of Jungg ar basin U y gur A utonomo us Region o f X injiang is an important oil and g as ex plo ratio n r eg io n in Jungg ar basin.T he for ming conditions o f t he reserv oir s ar e studied,the patter ns of the r eser voirs are established and t he potential o f hydr ocarbon resources is predicted w ith the techniques of basin analy sis,effective source r ock ev aluatio n,reserv oir prediction,basin modeling and fluid inclusio n w it h t he theo ries o f basin ev olution,hydrocar bo n generation,and reservo ir fo rmation.It is demonst rated that the three so ur ce rocks of U pper Perm ian,U pper M iddle T riassic,and M iddle L ow er Jurassic ar e developed in this area wit h U pper P ermian as the main so ur ce r ock and the main zone o f hy dr ocarbon resources.T he main reservo ir s are the U pper P er mian of Chaiw opu Blo ck,and M iddle Lo wer T r iassic and M iddle Lo wer Jurassic of M iquan Blo ck wit h rather po or petro physical pr operties,being a g ood gas bearing r eser vo ir as a who le,and the main ex plo ration targ et for hydro carbon.T here are two t ypes of patterns o f reserv oir s,i.e.,self source later al ex pulsion of hy dr ocarbon,and ex ternal so ur ce vertical ex pulsion o f hydro carbon;the no rthern par t o f Chaiw opu sag and M iquan Block is still a favo rable o il and gas ex plo ratio n reg ion in the east of the so ut her n fring e of Jungg ar basin.Key words:U pper P ermian;so ur ce rock;reserv oir bed;hydrocar bo n reserv oir s for ming co ndit ions;fluid inclu sio n;reserv oir for ming patter n;Jungg ar basin收稿日期:2006 03 27基金项目: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03 21)作者简介:旷理雄(1965 ),男,湖南武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和研究。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准噶尔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勘探历程及概况
四:1978~1989年发展阶段,勘探手段和技术 大为提升,扩大了百口泉,克拉玛依,红山嘴油 田,累计产原油5524×104t,累计新增石油探明 储量6.2635×108t。 五:1990年起加快阶段,随着对盆地地质条件 的认识逐步深化,勘探进入沙漠区,在沙漠腹部, 东部取得重大突破,西北缘发现五区南油气藏, 玛北油田,截至目前共发现26个油气田,探明石 油地质储量17.69×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736.62×108m3,探明率分别为20.6%和 3.5%
盆地内构造演化史和生储盖组合
盆地有上、中、下三个区域性生储盖组合,其特征 是: 1.下组合:二叠系为生油层,石炭、二叠系、中 下三叠统为主要储集层,上三叠统为区域性盖层, 各层系内中上部的泥岩段也起盖层作用,具有底储、 侧储和顶储三种供油方式。当受段层作用时,油气 向上运移储集到侏罗系和白垩系。已发现油气田大 多在此组合中,是盆地主要含油气层系。 2.中组合:上三叠统一中侏罗统为生油层,侏罗 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 古组和喀拉扎组为主要储集层,侏罗系三工河组、
三叠系时由于海西末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盆地北 部基本继承了二叠系的沉降中心,南部沉降中心 则自东而西至阜康以西。三叠系末期由于印支运 动有短时期的沉积间断,侏罗系沉降中心在南部 玛纳斯一带,面积较大呈东西向展布。白垩系沉 积相对宁静,为灰绿色夹杂色条带状砂岩和泥岩。 第三系沉积趋于稳定,主要接受了灰白色石英砂 岩为主。第四系的沉降中心更向西迁移,在现今 的艾比湖一带。
头屯河组和白垩系吐谷鲁群为盖层。储盖配置关系 较好,侧储、顶储式供油。规模较下组合小,主要 分布在盆地南缘,已发现的油气田不多。 3.上组合: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为生油层,下第 三系安集海河组、上第三系沙湾组、塔西河组为储 油层,这些层内的泥岩段和上第三系独山子组为盖 层。聚油方式主要是侧储和顶储式。油源规模小, 是盆地内次要含油层系,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盆 地内可能还存在一个深部的生储盖组合,生油层是 石炭系,组合关系、规模及分布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尹伟;郑和荣【摘要】综合利用圈闭形成时间法、生排烃史分析法、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法、流体包裹体法和油藏地球化学法,分析准噶尔盆地中部已钻井揭示油藏的成藏期次与时间,认为中部1,3区块侏罗系油藏存在3期成藏: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白垩系油藏存在2期成藏: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中部2,4区块侏罗系、白垩系仅存在1期成藏:早白垩世末-现今.指出各期次油藏的勘探方向:中部3区块北部是寻找早白垩世末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1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次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2,4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3【总页数】6页(P216-220,226)【关键词】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成藏期次;勘探方向;准噶尔盆地中部【作者】尹伟;郑和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共包括4个区块,分别为中部1,2,3,4区块,勘探面积12 442.7 km2(图1)。

研究区紧邻或位于盆1井西凹陷、昌吉凹陷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生烃凹陷,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砂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1]。

近年分别在研究区的侏罗系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发现工业油气流或见良好油气显示,油气藏类型以地层—岩性复合圈闭为主[2]。

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流体包裹体技术和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引入,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相分布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相分布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相分布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唐伏平;胡新平;颜泽江;侯向阳;胡万庆;杜长春【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年(卷),期】2008(004)B08【摘要】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储层为凝灰质砂砾岩和火山岩类储层,已发现2个火山岩气藏、1个火山岩油藏和2个剩余出气点;在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和试油气资料,建立了剩余出气井和已知气层的对比关系;利用地震属性,对佳木河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

佳木河组主要为扇体沉积,火山岩呈层状分布于沉积岩之中,靠近断裂附近火山岩发育频繁。

佳木河组各期沉积特点表现为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强弱互补,火山作用较强时期主要分布在P1j12-1、P1j12-4、P1j22、P1j21时期,优质火山岩最成规模。

研究区油气藏受不整合面、断层和坡折带控制,主要发育岩性圈闭。

【总页数】7页(P1-7)【作者】唐伏平;胡新平;颜泽江;侯向阳;胡万庆;杜长春【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有效储层特征与定量评价 [J], 何辉;李顺明;孔垂显;蒋庆平;周体尧;贾俊飞;杜宜静2.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岩相-地震相响应关系——以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佳木河组为例 [J], 耳闯;王英民;刘超;刘海涛;程妮3.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佳木河组层序发育演化特征 [J], 李德武;张艳会;祝彦贺4.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J], 刘明军;袁述武;解克萍;温伟;陈开研;梅华平5.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开发区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储层特征 [J], 匡立春;吕焕通;薛晶晶;朱筱敏;李德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西准噶尔火山岩成因类型与油气勘探方向

东西准噶尔火山岩成因类型与油气勘探方向

东西准噶尔火山岩成因类型与油气勘探方向吴晓智;齐雪峰;唐勇;李伯华【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9(000)001【摘要】东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已成为现实的油气勘探接替层系.勘探实践证实,石炭系一下二叠统火山岩油气成藏多遵循"源控论",区域构造演化是通过控制石炭系生烃凹陷发育、烃源岩展布,进而控制油气成藏与分布.西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为一套海陆交互的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具汇聚岛弧过渡壳火山岩的特点.东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为一套基性,中酸性岩石组合,具早期岛弧挤压、晚期板内伸展环境特征.二叠系火山岩均为碰撞期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石炭纪生烃凹陷与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东准噶尔克拉美丽岛弧带前后缘,形成自生自储;二叠纪生烃凹陷与烃源岩主要发育于西北缘断裂带、东缘三塘湖弧后伸展盆地,分割性强,形成多套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围绕有效生烃灶继承性构造发育带-西准噶尔西北缘断裂带(克-百断裂带,红一车断裂带),东准噶尔克拉美丽造山带(库普一三塘湖盆地、北三台凸起一吉木萨尔凹陷、大井-石钱滩地区).北准噶尔(覆盖区)陆东-五彩湾地区与奠北凸起,是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方向及重要领域.【总页数】9页(P1-9)【作者】吴晓智;齐雪峰;唐勇;李伯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22【相关文献】1.琼东南盆地油气成因类型及近期天然气勘探方向探讨 [J], 何家雄;李强;陈伟煌;李明兴2.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J], 张义杰;柳广弟3.准噶尔盆地非构造油气藏成因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为庆祝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而作) [J], 杨文孝4.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分析 [J], 王淑芳;邹才能;侯连华;卫延召;罗霞;郭召杰5.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 [J], 冯德浩;刘成林;姜文利;高煖;李培;黎彬;柳永军;张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12 4
内 蒙古 石 油 4 . 5r - -
2 1 年第 1 期藏有利条件分析
杨 永 恒
( 国石 油 大 学 ( 东 ) 山 东 青 岛 2 6 o ) 中 华 , 6 5 o
摘 要 : 准噶 尔盆 地石 炭 系油 气藏 中的油 气主要 来源 于二 叠 系和石 炭 系。 本文 在准 噶 尔盆 地 东部石
图 1 准 东 地 区勘 探 成 果 图
准 噶 尔盆 地 东 部地 区石 炭 系火 山岩最 为发 育 ,
石 炭 系 准噶 尔 盆 地 东部 地 壳 极不 稳 定 , 造 活 构
从早 石 炭统 开 始 , 拉美 丽 山脉 所在 的地 区就 是 环 克
准 噶 尔 盆地 中 间地 块 海 槽 的一 部分 , 陆过 渡 相 的 海 碎 屑 岩 建造 就伴 有 火 山活 动 , 晚石 炭 统早 期 克 拉美 丽 海槽 开始 回返 , 山活 动更频 繁 , 火 在海槽 和地 块 的
过 渡 区充 填 了一 套 火 山 喷发 岩 建造 , 成 了厚 度 达 构
为 中二叠统 将军 庙组 ( 和 平地 泉 组 ( 。 , Pj 2 ) P 将军庙 )
千米的火 山岩储集体。 2 地层划分
收 稿 日期 :O O 4 1 2 1 —O — 3
组分布仅局限于博格达山和克拉美丽 山前凹陷, 平 地泉组分布广, 除了在一些古隆起缺失外 , 大部分地
2 1 年第j 期 00 4
杨永恒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 火山岩油气 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13 4
区平 地 泉组 超覆 于石 炭 系之 上 。
储 量 6 1 . 9万 吨 , 00 2 由此 我 们有 理 由认 为 研 究 区 内
3 成 藏 条 件分 析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火成岩油藏勘探目标优选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火成岩油藏勘探目标优选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火成岩油藏勘探目标优选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准噶尔盆地地处中亚大陆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

该区域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下古生界和近地表层,其中下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好,开发潜力大。

火山岩是该区域下古生界沉积岩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之一。

因此,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的火山岩油藏进行勘探目标优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1. 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火山岩型油藏的形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

2. 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分析火山岩油藏勘探的条件和前景。

同时,对勘探目标进行优选和筛选。

3. 利用地震数据和岩心分析结果,对勘探目标进行地质建模,确定具体的油气勘探区域。

4. 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一步检测和确认勘探目标的地质构造、油气储层等相关数据。

5. 根据勘探结果,对油气储量进行量化评价,为后续的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研究方法1. 地质勘探:包括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剖面切剖、岩石薄片观察、岩心分析等方法。

2. 地质建模:利用地震数据和岩屑分析结果,构建三维地质模型,评价地质背景和油藏性质等信息。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多种手段,获得地质构造、油气储层等相关信息。

4. 储量评估:根据勘探数据,进行定量评估,估算油气储量。

四、研究意义1. 掌握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下古生界火山岩油藏的形成机理和勘探条件,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2. 对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优选和筛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3. 采用多种勘探技术,综合分析勘探数据,为油气开发提供可靠的勘探结果和数据支持。

4. 增加准噶尔盆地下古生界油气资源储量,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两年完成,具体计划如下:第一年:1. 收集分析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火山岩油藏形成机理、地质背景等相关数据。

2. 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分析油藏勘探的条件和前景,筛选油气勘探目标。

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赵子骏;杨少春;温雅茹;刘桓;赵晓东【摘要】准噶尔盆地车北地区石炭系发育火山岩油藏,其油水分布规律一直以来未能形成统一认识。

利用构造、岩心、测井解释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确定了车北地区石炭系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控制的块状油藏。

通过对研究区部分井的实际数据统计分析,查明了石炭系原油和地层水性质。

在对油藏精细解剖的基础之上,明确了研究区的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研究表明,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同时受岩性岩相、原油稠化作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其中原油稠化作用是研究区局部出现油水并置和倒置的主要原因。

%The Northern Chepaizi area of Junggar Basin develops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eservoirs ,and the oil-water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failed to form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Based on data of tectonic,core,log interpretation and oil test,the reservoir type of the Northern Chepaizi area is the massive reservoir controlled by structure and lithology that i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ome wells practical data in the study area ,the Carboniferous oil and famation water properties are confirmed. Based on the fine dissection of reservoirs ,the oil-water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study area are made cl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water distribu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the oil is rich in structural high part. Lithology-lithofacies and oil thickening also have an a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oil-water,and oil thickening is the main factor of oil-water apposition and inversion.【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796-800)【关键词】车北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主控因素【作者】赵子骏;杨少春;温雅茹;刘桓;赵晓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成都 610051;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唐山 063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北部(以下简称车北地区)石炭系发育火山岩油藏,经过长期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针对研究区石炭系部署了多口探井和评价井,目前石炭系已有见油气显示井13口,展示了研究区石炭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而研究区石炭系油水分布特征复杂,油水分布控制因素也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影响了油藏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亟须开展油水分布的研究,这对研究区石炭系开发产建具有指导意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北地区隶属于西部隆起,西北面邻近扎伊尔山,东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图1).研究区自下而上发育了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缺失了二叠系、三叠系.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具有多油气源、多含油层系、多油藏类型的特征[1-3].本文研究的目的层位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岩性较为复杂,主要发育凝灰岩、安山岩、凝灰质泥岩、玄武岩以及火山角砾岩等.研究区石炭系原油主要来自于昌吉凹陷下二叠统、中二叠统和侏罗系烃源岩[4-5],研究区石炭系储集层一般是喷发相、溢流相火山岩,上覆的致密火山沉积岩或泥岩可作为为盖层[6].2.1 原油性质根据研究区9口井的原油性质资料(表1),对石炭系原油性质进行分析.分析得到地面原油密度在0.924 6~1.159 8 g/cm3,平均为0.966 5 g/cm3,地面原油黏度(50℃)为149~12 552 mPa·s,平均为3335 mPa·s,原油含硫0.04%~0.2%,属于低硫重质稠油.2.2 地层水性质通过对研究区8口井的地层水统计分析(表2),表明该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总矿化度在11 202~46 091 mg/L,阳离子以Ca2+为主,其含量为1566~13 026 mg/L,Cl-含量6994~28 844 mg/L,水型主要为氯化钙型.研究区目前已钻探的15口井中排60、排61、排66等探井及排661、排662等评价井的石炭系均不同程度见到油气显示.通过对排61井等4口井的试油成果及测井解释油层的横向追踪对比,结合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特征,建立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油藏剖面分析其油藏类型为带底水的构造—岩性控制的块状油藏(图2、图3).3.1 油水纵向分布特征受排61南断层以及排1-1断层的控制,排61区块和排66区块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油层空间连续性较好,各油水系统与常规油藏中构造低部位往往是水层或者含油水层,高部位往往发育一些油层或者油水层的一般规律相符合.排61区块石炭系油藏纵向上分布于距石炭系顶面20 m范围内,油水界面为-630 m处;排66区块石炭系油藏纵向上分布于距石炭系顶面70 m范围内,局部分布在30 m范围内,油水界面在-930 m处(图2).研究区油层从北向南整体呈逐渐减薄的趋势,油层逐渐过渡为油水同层,在排662井局部呈现油水并置的特点(图3).3.2 油水平面分布特征在平面上,研究区的油层分布比较集中,石炭系油层主要分布在排61、排66、排666和排668等4个区块,分布范围具有叠合连片的特征,油藏的边界主要受断层的控制,储层物性较好,绝大部分油藏分布在断层附近构造高部位,因此平面上油水分布总体上仍遵循高油低水的规律,但在南部排668井区块,由于原油密度接近地层水的密度,倒置油水分异和其他区块出现差异,形成油水并置带(图4).4.1 构造影响研究区石炭系为一北西高、南东低的单斜构造,发育多条断层,以北西向和南东向为主,有少量近东西向断层,形成了断块构造格局.在研究区东部、中部和北部主要发育三条相互交错的逆断层,分别为排61断层、排61南断层和排1-1断层.其中,排61断层南北贯穿研究区,为区内最大断层.这三条断层与南部的排663南断层一起将研究区含油区分别为排61、排66、排666和排668等4个区块,各区块受断层封闭的影响,有各自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气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靠近断层的构造高部位.断层与不整合和输导层分别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的运移[7].区内的小断层,展布规模较小,不能对区内输导体系形成有效的遮挡,因而不能对油的运聚与成藏形成明显的制约作用,故研究区的油分布受区内小断层的影响较小.总体来看,研究区平缓的单斜构造背景与大断层共同制约着区内油的运移与聚集,从而控制研究区的原油分布.4.2 岩性岩相影响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主要由多期次爆发相、溢流相及火山沉积相组成,不同的岩性岩相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油水层的分布.凝灰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含油性较好,安山岩次之.研究区石炭系油层孔隙度主要在4%~20%之间,平均值为9.6%;渗透率变化范围在0.04×10-3~874×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71×10-3μm2,油层主要分布在物性较好凝灰岩和安山岩中;而研究区东北部发育的火山沉积相以凝灰质泥岩为主,孔渗性较差,基本未见油层.4.3 原油稠化作用研究区的油源主要来自于昌吉凹陷的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红车断裂带是车排子地区重要的油源断层,沟通了研究区与昌吉凹陷烃源岩,而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地层顶部发育大范围的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8-10].研究区石炭系油藏原油经过长距离的搬运,轻质组分蒸发、散逸,原油密度、黏度都较大;而聚集成藏以后目的层段原油受边水和底水的冲洗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与边底水接触的原油不断被稠化,逐渐出现密度接近或大于地层水密度的原油.排661井原油密度为0.927 8 g/cm3,排666井原油密度为0.9371 g/cm3,排664井原油密度为0.957 6 g/cm3,排662井原油密度为1.159 8 g/cm3,自东向西原油密度逐渐增大.其中排661井原油密度接近甚至大于地层水密度,致使形成油水并置带. 1)通过对车北地区典型井的样品统计分析,认为石炭系的原油性质为低硫重质稠油,地层水水型均为CaCl2型.2)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油藏剖面精细解剖表明,油藏类型为带底水的构造—岩性控制的块状油藏.研究区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油藏整体呈现高点油低点水的特征,为高点控油,重力分异较为明显,但在局部呈现油水并置和倒置的特点.3)影响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油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构造、岩性岩相和原油稠化作用,其中构造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原油稠化作用控制着研究区的油水并置和倒置.【相关文献】[1]宋传春,贺伦俊,马立群,等.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成藏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7,28(2):136-138.[2]何登发.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及勘探前景[J].石油学报,2010,31(1):1-11.[3]曹剑,胡文瑄,张义杰,等.准噶尔盆地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含油气流体活动特点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论评,2005,51(5):591-599.[4]胡宗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J].断块油气田,2004,11(1):12-15.[5]刘洛夫,孟江辉,王维斌,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上、下层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41(2):377-390.[6]王振奇,郑勇,支东明,等.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2):21-25.[7]张善文,林会喜,沈扬.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网毯式”成藏机制剖析及其对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J].地质论评,2013,59(3):489-499.[8]沈扬,贾东,宋国奇,等.源外地区油气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及地质评价——以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春光油田为例[J].地质论评,2010,56(1):51-58.[9]袁玲,任新成,穆玉庆,等.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油气输导体系[J].新疆石油地质,2012,33(3):288-289.[10]李丕龙.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大油气田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05,26(6):7-9.。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天然气测井识别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天然气测井识别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天然气测井识别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国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主要产区之一,其中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五大陆块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域。

准噶尔盆地地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三国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平原交错,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储层类型为火山岩、碎屑岩和沉积岩。

其中火山岩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其富含烃类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火山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和评价是当前油气勘探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其地质构造简单,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高,储层热力学稳定,是极具开发和生产价值的储层类型。

然而在实际勘探中,由于火山岩区域地形复杂,存在工程难度较高的问题,因此火山岩天然气储层勘探和开发的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因此,建立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天然气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对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工程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文旨在建立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天然气储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地震、测井、采样和岩心分析等地质工程学手段,分析火山岩储层中地层岩石特征、孔隙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地质构造特征等信息,识别火山岩天然气储层的位置、范围和储层特征,评价储层的产能、储量和可开采性,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一)数据收集和处理在准噶尔盆地选择火山岩储层区域,选取代表性的测井井位和采样测井,收集从孔内采样和岩心分析得到的物理性质数据和化学分析数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含水量、含油量等,提取地震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

(二)测井曲线分析通过分析地震、测井、采样和岩心分析数据,对测井曲线进行解释和分析,识别火山岩天然气储层的位置、范围、厚度和特征。

主要分析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声波测井曲线、电阻率测井曲线。

(三)产能评价根据火山岩储层地质构造和物性,综合分析火山岩储层的产能,主要包括产气量、产水量、产油量、储层压力等指标。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火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石西油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 2 世纪 9 是 0 o年 代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腹部发现的重要油气藏之一 , 其 区域构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部的陆南 凸起上 , 北邻石南凹陷, 南与盆 1 井凹陷相连。
基金项 目: 十一五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火成岩 油气藏形成条件及 开发 关键 技术研究 ” 2 0 B B 3 0 ) ( 06 A 0 B 4


以石西地 区地层钻遇最全 、 岩相连续性 最好 的石 西 1井 、 石西 2井为 基础 , 结合 相邻井 的单井资料 ,
开展石西油 田石炭系火成岩油气藏特 征研究 , 研究 内容 主要 集 中在 火成 岩的岩 石特征 、 性特征及 岩相特征 等方 物
面。石炭系火成岩 白下而上发育基性 一中基性 、 中性和 中酸性三个不 同的岩性 段 , 于一个完 整的火 山喷发旋 回, 属 不同的岩性段其储层特征不 同; 根据对 目的层段火 山活 动产物和岩 石特征 的研究 结果 , 石西地 区的火成 岩岩相 将
“ g 1 3 er @ 6 . Ol l

1・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1 年 1 出版 00 月
陆南 凸起 是海 西期 构造 运 动 的产 物 。 泥盆 世一石 早
炭纪发育大套岛弧火成岩, 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广泛 分布 ; 石炭 纪一二叠 纪早期 活跃 的断裂 及火 山活动 , 奠定 了陆梁 隆起 内部 构造格 局 。
究也主要集 中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油气藏上 ; 近 年来 , 随着世界 各 国对 石 油 和 天 然气 的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加 , 勘探 和开 发 的难 度 也在 不断 加大 , 油气 寻找 和
开发新 的储层 和油气 藏类 型 已成 为新 的研究 目标 。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第24卷第期2019年6月勘探窑评价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海相油气地质2019年第24卷第2期系的多套烃源岩、多个源灶、多套储层、多种储层类型、多套盖层、多期断裂-不整合组合、复杂的温-压系统[7-8]。

这些地质条件复合与叠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多层系立体含油的特征(图1)。

平面上,多期构造演化形成盆地隆凹相间的格局,盆地整体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44个二级构造单元,具有多个富烃凹陷(图2)[9]。

目前已发现的石油资源多集中在盆地富烃凹陷周缘的正向构造单元上。

近年来,随着玛湖凹陷斜坡区、阜康凹陷斜坡区勘探的突破,带动了“下凹勘探”的步伐,也证实了盆地凹陷石油勘探领域的广阔前景。

图1准噶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何文军等: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1.1冷盆背景下的多源持续供烃准噶尔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图1)。

二叠系风城组和上、下乌尔禾组为主要的生油岩,白垩系及古近系生油岩仅局部发育于盆地南缘[7,10],其余为气源岩,仅少量生成液态烃。

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烃源岩母质类型多样,生烃过程复杂,同一套源岩在不同地区的埋藏深度差异大,使得成藏关键期各不相同。

整体上,盆地由早期石炭纪—二叠纪的“热盆”逐渐演变为中新生代的“冷盆”:石炭纪末地温梯度较高,达43.3℃/km ,二叠纪以来逐渐减小至现今的22.8℃/km [11]。

地温场的这种变化特征影响着烃源岩早期快速进入生油门限,其后缓慢演化长期处于生油窗,这为烃源岩长时期提供充足油源奠定了基础(图2)。

1.1.1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风城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玛湖、盆1井西、沙湾和阜康等4大沉积凹陷,是一套封闭—半封闭咸化湖泊环境下形成的灰黑色泥岩和白云质泥岩夹粉—细砂岩沉积[12],钻井只在玛湖风城地区揭露,其他凹陷因埋深大尚未钻遇,但依据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存在该套源岩。

据钻遇的烃源岩样品分析: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 )为0.42%~4.01%,生烃潜量(S 1+S 2)为0.47~25.64mg/g ,氯仿沥青“A ”含量为0.004%~0.650%;生烃母质以腐泥组为主,其他显微组份含量很低,氢指数(HI )主要分布在200~400mg/g之间,干酪根碳同位素(啄13C )分布在-31‰~-24‰之间,且小于-29‰的样品占多数,表明干酪根以Ⅰ型、Ⅱ型为主;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 o )在0.59%~1.14%之间,最高热解峰温(T max )分布在417~451℃之间,盆地模拟显示向凹陷深部R o 不超过2%,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

i n c ef u tb l, u g a sn n Ho g h a l et J n g rBa i
P N a —u , AO F n T iu WE igse g , E e-ag , H N Yo gb Y N L A J ng o一 H ag , A Ka jn, I n — n 2 R N P i n C E n -o, I u i N - P h g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2 9 期 2 0 年6 07 月





Vo .9 No 2 1 . 1
L THOLOGI RES I C ERVOI RS
Jn 20 u.07
文章 编号 :6 3 8 2 (0 7 0 — 0 3 0 1 7 — 9 6 2 0 )2 0 5 — 4

要 :火山岩 油气藏 已经成 为准 噶 尔盆地 西北缘 油气勘探 及 开 发挖 潜 的一 种 重要 类 型 ,而 红车
断裂 带古 生界 火 山岩 是 下步勘 探 的重要 领 域 。 在该 区深入 剖 析 了火山岩 油 气藏 的 类型 、 层及 盖层 储 特 征基 础上 , 出构 造条 件 、 相特 征 、 指 岩 裂缝 发 育程度 和保 存 条件是 其 油 气成藏 的 4个 关键 因素 , 从
Ab ta t sr c :W i h e eo me to x lrt n moea d moe v la i o k r sror ic v rd h v e o t ted v lp n fe poai , r n r oc n c rc e ev i d so e e a e b c me h o s
i otn o h erlu e po ain a d d v lp n n n rh e tr ri fJ n g r Bai .P e z i mp r tfr te p t e m x lrt n e eo me t i o w sen ma gn o u g a sn a ooc a o o t l

准噶尔盆地生油岩及油气地化特征分析

准噶尔盆地生油岩及油气地化特征分析

准噶尔盆地生油岩及油气地化特征分析摘要:准噶尔盆地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其地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从基本特征来讲,准噶尔盆地本身处于北部的新疆省区范围内,该盆地达到15千米的盆地沉积最大厚度,其中蕴含了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盆地油气资源。

早在上世纪初,有关部门就着眼于针对上述盆地的掘井处理。

截至目前,针对该盆地已经开掘了较多的油气藏与油气田。

与此同时,准噶尔盆地呈现叠合性的多生油岩特征,其中主要包含二叠系、石炭系、白垩系以及侏罗系等典型性的岩层。

具体在涉及到原油开采时,应当将其建立于探明当地原油储量的前提下,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与宗旨来完成高效性的油气开采处理。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多生油岩特征;地球化学特性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之一。

其中的次级构造单元柴窝堡凹陷位于盆地南缘,是一个在下石炭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小型山间叠合凹陷。

该区具备叠合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发育多套生烃层系、多套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在当前现有的含油气盆地中,准噶尔盆地构成了其中规模较大的油气盆地。

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着眼于拓宽采掘原油涉及到的开采范围,因此亟待着眼于原油与盆地岩层具备的地球化学特性。

与此同时,准噶尔盆地还蕴含了储量充沛的生油岩,其中包含多层次的含油岩层系。

因此对于该盆地富含的各种油气物质而言,关键应当落实于探明当前现有的原油储量。

在全面明晰地球化学特征的前提下,通过运用适当举措来显著提升原油与其他物质采掘的实效性。

1关于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生油岩来讲,此类岩层本身属于石炭系的特殊岩层。

如果借助显微镜对其予以详细观察,那么可知生油岩含有较高比例的有机质,此外还包含其他相应的岩层成分。

从地球化学特征的视角来看,生油岩包含壳质组以及镜质组的两类不同成分。

在这其中,镜质组总共占据了30%左右的岩层成分,而其余则为壳质组。

因此可见,壳质组整体上含有较小比例的角质体与孢子体物质,其余多数则属于不具备特定形态的腐殖质。

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成藏盆地之一,以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广阔的勘探前景而著名。

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是准噶尔盆地的重要构造带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准噶尔盆地的地质特征、掌握该区域的油气储集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勘探策略和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准噶尔盆地的研究历史悠久,尤以盆地中南部地区的研究为主。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域存在着多层次、多类型的构造,不同构造之间的油气运移与储集规律也存在巨大差异。

然而,对于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以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构造和深层油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本次研究将重点探讨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的构造特征和油气勘探意义,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构造特征进行详细的综合分析,重点探讨该区域的构造类型、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史等方面的问题。

2.对该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不同构造带、不同地层的油气来源、运移和储集规律,以期揭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潜力和重点勘探领域。

3.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和岩石古生物学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深部构造和深层油气储集规律进行探讨,提高勘探的技术难度和深度,确立新的油气勘探靶区。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1. 揭示准噶尔盆地北缘西段的构造特征和油气储集规律,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该区域的油气勘探重点地区,对盆地的整体勘探策略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3. 对该区域和准噶尔盆地的地质认识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经济价值,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

6-2准噶尔含油气盆地

6-2准噶尔含油气盆地


西


以含油气构 造理论为划 分准则,考 虑油气勘探 的需要,并 结合海西、 燕山、喜山 三期构造演 化、构造叠 合,将盆地 构造划分为 三隆两坳5 个一级构造 单元和32个 二级构造带
一、勘探历程
勘探历程
1 ) 1951 ~ 1955 年为勘探初期 发展阶段 这期间主要进行地面地质调 查、重磁力普查及电法勘探 ,除基本探明独山子油田外 ,最重要的成果是1955年10 月29日在克拉玛依1号井三叠 系试出工业油气流,发现了 克拉玛依油田,使盆地勘探 工作迅速开展。
莫索湾油田
卡因迪克油田
共发现23个油气田(截止2000年底)
西北缘:克拉玛依 百口泉 乌尔禾 风城 夏子街 红山嘴 车排子 小拐 玛北 腹 部:石西 石南 莫北 陆梁 东 部:火烧山 北三台 彩南 五彩湾 沙南 南 缘:独山子 齐古 三台 甘河 呼图壁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70723³104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 575.92³108m3 稀油 : 147599³104t, 探明溶解气地质储量: 1573.37³108m3 稠油 : 23124³104t 可采石油地质储量: 39636.2 ³104t;可采天然气地质储量: 418.1 ³108m3
准噶尔盆地油气田分布图
陆梁油田
新疆油田公司探明油气田一览表
面积 克 拉 玛 依 J、T、P、C 633.6 百口泉 C、T、P 81.6 红山嘴 T、J、C 49.8 车排子 J、C、P 38.6 乌尔禾 T 31.6 风城 P、J 19.1 夏子街 T、J、P 38.9 独山子 N 1.2 齐古 J 8.3 火烧山 P 47.6 北三台 P、T 15.9 三台 J、T、P 28.3 甘河 J 3.3 彩南 J 47.8 玛北 T、P 59 石西 C、J 132 小拐 P、J 39.6 石南 J 88.4 沙南 T、P 42.6 莫北 J 24 C 五彩湾 E 呼图壁 合计 1431 油田 层位 石油 储量 85879 13225 6697 3729 1604 3746 2797 239 1732 6152 2043 2591 240 5371 4378 12257 7264 6077 2294 2408 动用储量 面积 62408 23.7 8306 4147 709 10.2 127 426 2478 9.6 239 1.2 5756 1843 157 5371 6463 3529 1161 1366 12.9 5.3 28.9 15.67 20.17 49.73 天然气 储量 动用储量 165.79 7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0747(2009)04-0419-09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杨辉,文百红,张研,张光亚,刘志舟,吴丰成,卫延召,戴晓峰,胡庆辉(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项目(2008ZX05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古生代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及其改造特征”项目(2009CB21930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与勘探技术研究”项目(2008B-01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高精度重磁电配套技术系列研究”项目(060127-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高精度重磁电配套技术系列研究”项目(070111-1)摘要:以岩石物性、重磁电震、钻井等资料为基础,根据研究区具体地质情况,提出火山岩分布预测、火山岩岩性预测、有利区带及目标评价的重磁电震配套技术。

通过在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综合应用,完善了现有的方法技术,形成了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勘探技术流程。

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该区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要认识: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断裂带,断裂控制了火山岩的分布,也控制了火山岩的局部构造;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裂缝发育带,是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部位;近烃源岩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油气藏的富集区带。

预测的有利区块(区带)、有利目标得到了钻探证实,表明了本研究方法正确有效。

图14表1参13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航磁;地震;重力;建场测深中图分类号:T E122.1 文献标识码:A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traps in volcanic rocks and optimization for selecting exploration prospects and targets in Junggar Basin:Case study in Ludong-Wucaiwan area,NW ChinaYang Hui,Wen Baihong,Zhang Yan,Zhang Guangya,Liu Zhizhou,Wu Fengcheng,Wei Yanzhao,Dai Xiaofeng,H u Qinghui(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 x p loration&Develop ment,Bei jing100083,China)A bstract:Based o n petrophysical,mag netic,g ravity,electric,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regularities,thispaper proposed an integ rated approach for th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 litholog y recognitio n of volcanic rocks,as well as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 and target optimization of hydrocarbon deposits.The exploration techno logy was improved in the application to exploration in the Ludong-Wucaiwan area in Junggar Basin.Some impo rtant viewpoin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aeromag netic abnormal g radient belts correspond to volcanic faults,faults co 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volcanic rocks and accordingly their local structures,aeromagnetic abno rmal gradient belts co rrespond to highly-developed fracture zones and are prospective areas for volcanic reservoirs.T he proposed integrated approach is proven effective by the exploration drilling results with high-flow gas wells.Key words:Jungg ar Ba sin;v olcanic ro ck;g as poo l;aer omagnetic survey;seismic ex plor ation;g ravity survey;time do main electr omag netic survey1研究区概况准噶尔盆地自从1957年在克拉玛依发现玄武岩油藏以来,目前在全盆地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38个,其中部分井已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如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九区古3井、腹部石西油田石西1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1-4]。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主要位于石炭系,其次是二叠系。

油气在平面上分布于生烃凹陷周缘或其内部,纵向上主要集中于火山岩顶部风化壳内,少量油气分布于火山岩风化壳之下的火山岩内部,形成火山岩内幕油藏。

火山岩发育并占绝对优势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重要特征之一,目前石炭系所发现油气均位于火山岩之中[5]。

研究区位于陆东—五彩湾地区,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一个大型二级构造单元,整体呈东西向展布。

该区位于中央坳陷以北、乌伦古坳陷以南、克拉美丽山以西、玛湖凹陷以东,面积约2.1×104km2(见图1)。

在统一的隆起背景下,陆东地区发育了多个凹陷和凸起,从北往南主要包括石西—滴北凸起、滴水泉凹陷、419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9年8月 P ET RO L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D D EV EL OP M EN T V ol.36 N o.4图1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位置示意图滴南凸起、东道海子—五彩湾凹陷及白家海凸起的一部分。

目前陆东—五彩湾地区有60余口井钻揭石炭系并不同程度见油气显示,其中陆东地区的滴西10井、滴西14井在石炭系火山岩中获得高产气流,表明本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本文以重磁电震、钻井等资料为基础,提出火山岩分布预测、火山岩岩性预测、有利区带及目标评价的重磁电震配套技术。

通过在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综合应用,完善现有的方法技术,形成了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勘探技术流程。

2研究区火山岩分布预测2.1岩石物性分析表1为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60余口钻孔岩心标本的物性参数统计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①砂岩、泥岩可视为无磁性的,而火成岩中除凝灰岩磁性较弱外,其他岩性均表现为不同强度的磁性,其中基性的玄武岩、辉绿岩磁性最强,火山角砾岩次之,英安岩磁性中等。

火成岩具有磁性且磁性各异,是利用磁力资料预测火成岩及其岩性的基础。

②基性的玄武岩、辉绿岩密度最高,中性的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密度次之,酸性的英安岩密度较低,凝灰岩密度最低。

火成岩岩性密度的差异,是利用重力资料预测火成岩岩性的基础。

③基性喷发玄武岩电阻率最大,而基性侵入辉绿岩以及中性的安山岩、酸性的英安岩电阻率中等,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砂岩及泥岩的电阻率最小。

表1 石炭系岩石物性特征统计表岩石类型磁化率(SI)/10-5密度/(g·cm-3)电阻率/(Ψ·m)玄武岩850~20002.70 700~5000辉绿岩900~25002.72100~150安山岩220~400 2.54100~300英安岩200~400 2.50100~250火山角砾岩454~10002.5420~70凝灰岩120~250 2.4410~70砂岩20~40 2.57 5~20泥岩10~30 2.56 1~10 图2为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岩性与物性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性的玄武岩、中性的安山岩、酸性的英安岩和流纹岩等溢流相熔岩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碎屑岩中火山角砾岩孔隙度、渗透率较高,而凝灰岩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很低,不能作为储集层。

综合表1及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渗性好的火山岩磁化率较高,可引起磁力高,应特别慎重对待磁力低的、由地震资料确定的火山岩油气勘探目标,因为它们可能是:①无磁性的沉积岩;②火山岩规模较小;③渗透率很差,不能作储集层的凝灰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火山岩有其独特的岩石物性特征,是进行火山岩及其岩性预测的基础。

但是也应看到:①每一种地球物理方法都只是地质体的一个侧面反映,只利用一种方法进行判断存在局限性;②火山岩物性存在部分重叠,只利用一种方法存在解释上的多解性;③由于地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震资料质量不佳,特别是石炭系内幕反射不清,影响了对火山岩420石油勘探与开发·油气勘探 Vo l.36 No.4 图2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岩性与物性关系图及其岩性的追踪与识别。

2.2火山岩分布预测利用延拓回返垂直二次导数对1∶200000航磁资料进行处理(见图3),本区有60余口探井钻遇石炭系,其中有50余口井钻遇火山岩,将航磁资料与钻井资料对比发现,钻遇火山岩的井85%以上分布在磁力高区,吻合率较高,另有15%左右的钻遇火山岩的井在磁力低区,原因主要有两个:①这些井的火山岩规模较小、埋藏较深;②这些井火山岩岩性一般为凝灰岩,而凝灰岩磁化率较低可视为无磁性。

图3 陆东—五彩湾地区航磁垂直二次导数异常图 图3还揭示了火山岩的断裂信息。

磁力异常的梯度带、异常错动带是断裂的标志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到,存在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以及近南北向4组断裂,前3组断裂在其他地球物理资料上也有反映,而近南北向断裂在磁异常上反映得较为明显,该方向的断裂具有走滑性质。

如过滴5井—滴南3井近南北向左旋走滑断裂,过滴14井南北向右旋走滑断裂,两侧磁力异常发生了明显错动。

对建场测深剖面进行反演成像,获得了电阻率断面图[6](见图4)。

由图4可见,新生界为高电阻率,白垩系为低电阻率,侏罗系为相对高电阻率,二叠系—三叠系为相对低电阻率,石炭系为高电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