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模式和效益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模式和效益问题研究
一、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模式选择分析
1.财政科技投入的主要模式
政府对企业进行研发科技投入的资助,一般可以采用两种支持方式,即直接支持方式和间接支持方式。直接支持方式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种,补贴和政府采购。间接支持方式采用的政策工具,一般有税收激励、科技溢出和其他政策扶持等等手段。
2.财政科技投入不同模式的选择分析
一般的地方财政难以在税收优惠和政策激励工具上操作,直接投资中的政府采购也往往由于非规模经济和限制公平竞争而很难在地方一级得以采用,更多正在使用的工具是以直接投资中的拨款和间接投资中的科技溢出和政策扶持为主。由于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主要限定于专有技术及共有技术研发,因而在选择投入模式要解决严重的信息问题。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模式选择应着眼于对企业自身研发动机的充分激励上。地方财政的支持应主要限定在提供一定量的研发启动资金支持改善其流动性,同时推动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技术交易、咨询和服务等相关技术市场,这时的财政科技投入具有自激励的特征。相应对于共有技术研发,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在于以直接投资推动经济发展,但更优在于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来推动缩小企业间组织和协调的交易成本,以及提供信息和政府支持的强信号。
3.简要结论
(1)对专有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努力实现企业自主投资的自激励,摆脱政府财政投入中的信息障碍和避免道德风险行为,应避免采取直接注入方式,可考虑主要通过优惠贷款、贴息、出面组织协调等模式来推动地方研发投入的开展;(2)即使通过财政直接支持手段,也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诱导和强制研发中的强溢出,这与财政资金的公共性相符,也有助于通过财政科技投入积累地方科技人力资源和最大化科技投入的产出。
二、近年杭州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现状分析
1994年-2003年的10年期间,杭州市的GDP、财政支出总量、财政科技支出额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和提高。其中,GDP由1994年的亿元增至2003年亿元,年平均增长%;全市财政支出总额由亿元增至亿元,年平均增长%;同时期财政科技支出由亿元上升至亿元,年平均增长%。
1.财政科技支出总量相对指标分析
从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全市GDP的比重来看,1994—2003年的增长趋势比较明显,从%增至%,总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同期,财政科技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上升到%,总增长速度%,年平均增长为%;但具体分析可以看出,2003年的%比重并不是10年最高的,低于2000年的%,说明2001年-2003年的相对量有所降低,财政科技支出力度有所减弱。
2.财政科技支出的结构分析
1994年-200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额累计153259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累计121921万元,占全部支出的%,科学事业费累计31338万元,占全部支出的%。财政科技支出同结构变动趋势十分明显,其中科技三项费用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94年的%上升到2003年的%,增加了39个百分点,若以2000年的比重来看,增长将近一倍,可见杭州市在财政科技支出方面的强度较大。同时,科学事业费比重是逐年下降趋势,由1994年的%下降到2003年的%,降幅达70%,这两项科技支出的升降幅度如此之大,说明杭州市在财政科技的投入方面由单位管理为主向以科研项目管理为主的转变。
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横向比较分析
本研究课题选择1994-2002年期间杭州、上海、天津及武汉四大城市进行比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GDP比重。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总财政支出比重指标在4个城市间10年中的变化引人注目。1994年数据显示,上海比值最高达%,而杭州最低,只有%;但经过近10年发展,2002年天津的相应数据跃居首位,达到%,杭州次之为%,上海与武汉反居于最弱,分别为%和%。这一变动趋势需要考虑几个因素:(1)4城市间经济规模存在较大差距;(2)在地方科技投入中,考虑地方财政、中央财政等用于地方科技的总支出额,各城市间存在较大的差异;(3)杭州市利用地方法规约束,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规模具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观察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发现上海的财政科技支出逐渐弱化,2002年要低于90年代中期的水平,并长期停滞;相应天津跃居首位,2002年财政科技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以上,约是90年代中期的两倍;杭州则实现大幅增长,虽然2002年财政科技支出占GDP比重与上海相当,但自90年代中期以来,已翻了两番。
三、杭州市财政科技支出项目分析
1.科技三项费用的变化
(1)科技三项费用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
1994年-2003年,杭州市财政支出总额6958496万元,科技三项费用累计投入121921
万元,占同期全市财政支出总额的%,平均每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比重为%。总体分析,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还是逐年呈上升趋势的,平均每年比重增长%。
(2)科技三项费用的地区投入强度分析
杭州市共13个行政区划,将市区的科技三项费用与县市进行比较,也可得出市区投入强劲,而县市投入不足的观点。从全市看,市区的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大,在1994-2000年期间无论是总额还是比重都超过全市的70%以上。从2001年,萧山和余杭并入市区后,2001-2003年的3年中市区科技投入比重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达到85%以上。
(3)科技三项费用的行业投入结构分析
2000年-2003年间,工业、交通、建筑、流通等部门的科技三项费用由4388万元下降到3932万元,其比重由%下降为%;农林水气部门的科技三项费用从819万元下降到533万元,由%下降为%;文、体、卫部门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总额与比重变动幅度很小;科技部门科技三项费用支出额从1528万元增到11635万元,其比重亦由%上升到%。其它部门呈相反变化趋势,特别是教育部门,2000年和2003年均为零投入。
2.科学事业费的变化
(1)1999-2003年科技事业费支出总量状况
杭州市1999-2003年财政预算中列支的科学事业费共22114万元,科学事业费增长倍;其中自然科学事业费由1710万元上升到3510万元,社会科学事业费由182万元上升为529万元,科学普及事业费也由639万元上升到2033万元。
(2)1999-2003年科学事业费支出结构分析
杭州科学事业费支出结构中自然科学费用在1999-2002年的四年间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约占科学事业费的2/3强,但2003年下降为%,平均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24%;其原因一是新设立的其它费用占了%的比重,二是科学普及共由前4年平均所占比重%,上升到2003年的%,提高了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为%;社会科学事业费基本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
年杭州市94项科技项目经费结构分析
杭州市2003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94项,这些项目由各级政府共投入万元,其中杭州市政府的课题项目支出为万元,占总投入额的%。在安排的94个项目中,自然科学及应用性研究项目为66项,占当年科技项目的%;社会发展及软科学项目为28项,占当年科技项目的%。在新安排的项目中没有基础性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