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海岱日新 奋楫笃行
![海岱日新 奋楫笃行](https://img.taocdn.com/s3/m/2e84954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3.png)
海岱日新奋楫笃行作者:文平来源:《走向世界》2024年第06期1月26日,随着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各项议程顺利完成,2024年山东省“两会”在全省人民关注的目光中落下帷幕。
“两会”期间,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省会济南,共谋强省建设新篇。
回顾2023年,山东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纵深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巩固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一年。
围绕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今年将重点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有效需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十二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重点工作,与会代表、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就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山东将坚定扛牢经济大省责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努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山东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增长6%。
无论从经济总量、质量效益还是发展后劲来看,山东取得的成绩都有目共睹。
这是用一个个拼搏的日子铺就的奋进之路,凝结着每一位奋斗者的汗水与智慧。
9.2万亿元,是一亿多山东人奋斗出来的实绩,如果将这一经济总量放在世界的版图上,可以比肩很多国家。
迈上9万亿台阶,对山东来说,意义深远,这意味着山东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力更强。
在中国城市经济的榜单上,有“万亿俱乐部”的说法,指的是中国大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的城市。
中国北方沿海竿虾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隐存多样性与群体历史动态
![中国北方沿海竿虾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隐存多样性与群体历史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8760dd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71.png)
中国北方沿海竿虾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隐存多样性与群体历史动态邓颖达;薛东秀;刘进贤【摘要】竿虾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隶属于拟虾虎鱼亚科(Gobionellinae),已知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岩基砾石质潮间带.日本学者发现竿虾虎鱼在日本沿海存在三个谱系,但在我国,针对竿虾虎鱼的研究仅限于形态测量和野外调查记录.基于线粒体DNA和核基因序列标记,本研究从系统发育和群体遗传两个角度,揭示竿虾虎鱼在我国北方沿海的隐存多样性与群体历史.结果表明,与日本分布的竿虾虎鱼对比,我国北方沿海分布的竿虾虎鱼存在以崂山为潜在屏障的偏南、偏北两个谱系,分别对应于日本沿海的谱系A和谱系C,缺少谱系B.本研究推测,末次冰期对竿虾虎鱼的有效种群扩张和群体的分化及扩散起到关键作用,且不同谱系对冰期气候变化的反应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查明了中国北方沿海竿虾虎鱼的隐存多样性现状,为我国竿虾虎鱼的保护提供了分子依据.【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6(047)004【总页数】8页(P813-820)【关键词】线粒体DNA;核基因;隐存多样性;竿虾虎鱼;群体分化【作者】邓颖达;薛东秀;刘进贤【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6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的基因交流限制和环境变化带来的选择压力, 在近缘物种或种内谱系间, 分子水平的显著分化可能先于其形态学差异而发生。
然而,这些从形态学无法或难以区分的隐存单元可能预示着新物种的形成。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a6c2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6.png)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刘鹏;周毅;王峰;张晓梅;刘炳舰;杨红生【摘要】2012年7月,在荣成天鹅湖用自行研制的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底内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底上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物沉积速率,以建立潮间带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贝类对潮间带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内沉积物重量差异不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沉积物重量差异显著(F=58.047,P=0.000),测得的生物沉积速率与文献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推测新型生物沉积物捕集器适用于浅水区(潮间带),能够准确测定生物沉积速率.在平均水温18.8℃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长(25.0±1.5)mm、软体干重(0.12±0.03)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44.92±4.12)mg/(ind·d);壳长(29.8±1.3)mm、软体干重(0.23±0.05)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54.84±7.77)mg/(ind·d);壳长(98.8±14.1)mm、软体干重(3.94±0.66)g的长牡蛎生物沉积速率为(1069.01 ±212.24)mg/(ind·d).作为天鹅湖海区两种典型贝类,据估算,每平方米面积内的蛤仔和长牡蛎每天分别将29.9g、15.0g的悬浮颗粒物通过滤食和排粪沉积到底层,增强了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作用.【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4(045)002【总页数】6页(P253-258)【关键词】潮间带;沉积物捕集器;生物沉积;菲律宾蛤仔(Ruditape sphilippinarum);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作者】刘鹏;周毅;王峰;张晓梅;刘炳舰;杨红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1双壳贝类如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能够通过滤食作用从水体中获取大量细小的颗粒态食物,通过选择消化吸收其中一部分的有机物,其余的物质则以粪粒或者假粪的形式排出,这些物质沉积到水体底部的过程称为生物沉积(Haven et al,1966;Kautsky et al,1987;周毅等,2003b),而排出的粪粒或假粪则称为生物沉积物。
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
![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cdad5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8.png)
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的相互作用冀晓青;韩笑天;郑立;白洁;俞志明【摘要】半连续条件下研究了强壮前沟藻与中肋骨条藻不同接种密度下种间的相互作用,按照以下条件:(1)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10<'4>个/cm<'3>中肋骨条藻;(2)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5×10<'4>个/cm<'3>中肋骨条藻;(3)1×10<'4>个/cm<'3>强壮前沟藻与10×10<'4>个/cm<'3>中肋骨条藻接种进行共培养实验;在五种培养滤液中培养中肋骨条藻,起始密度为1×10<'4>个/cm<'3>利用双藻竞争模型分析两者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表明:半连续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对三种接种密度的中肋骨条藻都产生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三种接种密度比例下强壮前沟藻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能力分别是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抑制能力的8.2,3.4和14.2倍;不同接种密度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中肋骨条藻在五种去藻滤液中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P<0.05),强壮前沟藻中肋骨条藻与强壮前沟藻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可以通过分泌胞外产物来实现,而与细胞的直接接触没有必然联系.%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interactions between each microalgae, two microalgae 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 and Skeletonerna costatum (Greville) Cleve we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using semi-continuous cultures in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emperature, light and illuminating periodicity, etc.) and sufficient nutrition supply every day.When 1 × 104 cell/cms A.carterae and 1 × 104cells/cms S.costatum were inoculated into the same medium, growth of A.carterae was slightly suppressed, while S.costaturn was notably suppressed.Other inoculum resulted in reducedS.costatum maximum cell densities.Thes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imultaneous assays using cell-free filtrates of mono-algal and semi-continuous cultures.That is, exposure to cell-free filtrates ofA.carterae or A.carterae s-S.costaturn had a inhibitory effect onS.costatum.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growth and interactions of A.carterae and S.costatum in semi-continuous cultures, which indicated thatA.carterae outcompeted S.costatum over time.And the inhibition exerted by A.carterae on S.costatumwas about 8.2, 3.4 and 14.2 times stronger than the inhibition exerted by S.costatum onA.carteraewhen they were set at A.carterae and 1 × 104 cells/cm3S.costat um, A.carterae and 5 × 104 cells/cms S.costatum and A.carterae and 10 × 104 cells/cm3 S.costatum, respectively.These result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 that allelopathy is involved in the growth interactions between A.carterae and S.costatum, and extraeellular metabolites have been suggested to be one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and/or maintenance of dinoflagellate blooms.Cell-free filtrate cultures is one of the basic approaches on allelopathy research which noted that cell-to-cell contact is not necessary for inhibitory effects between algae.【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7页(P146-152)【关键词】强壮前沟藻;中肋骨条藻;半连续共培养;去藻滤液培养;化感作用【作者】冀晓青;韩笑天;郑立;白洁;俞志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山东,青岛,26606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化感作用最早是通过野外观察发现的。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5c020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d.png)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孙松;孙晓霞【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西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The scientific significance,key issues,the selection of research areas,the overall research route,the implementation plan,and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s of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estern Pacific Ocean System (WPOS):structure,dynamics and consequences are introduced.Facing major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the forefront issues of international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focusing o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its adjacent marine system,w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collaborativ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ine system".Research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mechanism of Indo-Pacific warm pool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limate of the East Asia and China,the changes of Chinese coastal eco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djacent ocean,the environment andresource distribution in the deep sea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ep sea research and detection equipment.The performance of this projec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hina's marin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ecurity,strategic resourcedevelopment,integrated marine management,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maritime silk road construction,and provi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time power".【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7(048)006【总页数】5页(P1127-1131)【关键词】热带西太平洋;物质能量交换;海洋先导专项【作者】孙松;孙晓霞【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简称“海洋专项”)于2013年7月启动, 专项经费11.5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国科学院有史以来在海洋领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 是中国科学院先期启动的10个A类先导项目之一。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0a155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d.png)
脂肪酸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两种海洋微藻的指示作用刘梦坛;李超伦;孙松【摘要】在室内以饥饿培养为对照,以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培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研究了各脂肪酸标记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不同饵料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海洋原甲藻中18:4ω3、22:6ω3含量较高,中肋骨条藻中16:1ω7、20:5ω3的含量较高.二者分别表现出典型的甲藻门和硅藻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中华哲水蚤的脂肪酸组成有两个特点:(1)20:5ω3和22:6ω3的含量均较高;(2)其体内表征桡足类浮游植物食性、由桡足类自身合成的20:1和22:1脂肪酸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中华哲水蚤对不同脂肪酸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不同,但以脂肪酸作为标记还是成功的指示了中华哲水蚤对微藻的摄食.在饥饿培养中,首先消耗的是那些浮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结构脂肪酸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保守性.结合各脂肪酸标记变化趋势和Pearson 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认为,18:4ω3、18:4ω3/16:1ω7、∑18/∑16能较好的指示中华哲水蚤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仅16:1ω7/18:4ω3能指示中华哲水蚤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10页(P933-942)【关键词】中华哲水蚤;海洋原甲藻;中肋骨条藻;脂肪酸;标记【作者】刘梦坛;李超伦;孙松【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不仅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成分,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1-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部](https://img.taocdn.com/s3/m/05616bc5ce2f0066f5332285.png)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简介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是从事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
海洋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专利战略试点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唯一的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10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和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职工近600人,科技人员40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近20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07人。
建所50多年来,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海洋科学前沿,重点在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以及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工作,取得了8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1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4项,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山东省最高科技奖、科技一等奖129项,国际奖10项,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性贡献。
海洋所从1979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共招收研究生1400余人,其中:博士生700余人,硕士700余人。
共培养博士后科研人员70余人;毕业博士476人,毕业硕士561人;授予学位近800余人:博士500多人,硕士350多人。
目前在站博士后近30人,在读研究生500余人,其中博士生260余人、硕士生240余人。
历史沿革1950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成立。
有工作人员3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4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
有工作人员220人;主任童第周,副主任曾呈奎、张玺。
1957年1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胶州湾水母类____张芳
![胶州湾水母类____张芳](https://img.taocdn.com/s3/m/fa8862de84254b35eefd3490.png)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 SW 214号;青岛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04 3 HH 42号;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项目,2005 2008。
张 芳,助理研究员,E mail:zhangfan g @收稿日期:2005 04 22,收修改稿日期:2005 06 30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张 芳 孙 松 杨 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提要 根据2003年5月 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 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
共记录水母34种,其中水螅水母类31种,管母类2种,钵水母类1种,属胶州湾首次报道的有3种;订正并列出了到目前为止的胶州湾水母种属目录,累计共60种,其中水螅水母类52种,管水母3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1种。
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全年共有9种优势种,各月份水母的优势种类不尽相同,薮枝螅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为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五角水母为秋季的主要优势种,八斑芮氏水母为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水母的总丰度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高峰,分别为2003年6、9月份、2004年3月份,3月份作为最高峰丰度高达120.42ind/m 3;总种类数以2003年5、6月份为最多,共14种;1年中,5 11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较12 4月份高;2003年12月到2004年3月各月优势种到下个月的更替基本是完全的(更替率为100%),其它月份优势种的更替或者部分更替(0<更替率<100%),或者没有更替(更替率为0)。
本文中作者对80年代以来水母类的优势种、总种数及总丰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总种数比90年代有所增加,但未达到1984、1985年的水平;水母的总丰度水平也较80、90年代要高。
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
![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063d1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e.png)
文章编号:1004-2490(2020)04-0490-12·综述·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9-07-29基金项目:厦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16PZY002SF18)作者简介:程浩楠(1995-),男,硕士,主要从事桡足类的研究。
E mail:orangehnan@foxmail.com,Tel:13124083813通信作者:王淑红,副教授。
E mail:shwang@jmu.edu.cn程浩楠1,王淑红1,程方平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观赏水族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2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海洋桡足类作为优质生物活饵料一直受到海水养殖业的关注,但由于大规模高密度培养技术的限制,使其在海水养殖业中的应用难以普及。
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海洋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桡足类高密度集约化培养提供参考。
1)归纳了纺锤水蚤属、拟哲水蚤科、伪镖水蚤属等有大规模培养潜力种类的生物学特性,这些桡足类具有世代周期较短、环境耐受力高和培养密度较大等优点;2)微藻饵料供应和培养温度、盐度、光周期以及种群密度等因素对桡足类产卵、孵化以及幼体发育等都具有一定影响;3)桡足类集约化培养技术的研究是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的重要发展方向;4)驯化和选育提高桡足类产卵率、个体大小以及对环境的耐受力,是促进桡足类作为生物活饵料应用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桡足类;生物活饵料;培养条件;集约化培养技术;人工选育中图分类号:S963.21 文献标志码:A 桡足类是海洋中常见的后生动物(Metazoa)[1],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SubphylurmCrustaceans),颚足纲(Maxillopoda),桡足亚纲(Copepoda),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甲壳动物。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名称及代码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名称及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848e26fc700abb68a982fb88.png)
中国科学院高温气体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力学研究所
1997DP173042
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1DP173022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DP173012
中国科学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985DP173053
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1994DP173051
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1997DP173031
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DP173011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化学研究所
2002DP173021
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989DP173012
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990DP173032
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
国家天文台
1990DP173042
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紫金山天文台、国家天文台
1990DP173102
中国科学院强光光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990DP173122
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
1994DP173012
中国科学院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
物理研究所
1994DP173022
中国科学院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六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研究
![六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e0646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6.png)
六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研究王锦秀;孔凡洲;陈振帆;张清春;于仁成;周名江【摘要】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我国南方沿海近年来主要的赤潮原因种之一,由球形棕囊藻形成的赤潮对海水养殖业发展和海域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棕囊藻通常以囊状群体形式形成赤潮,很难获取其丰度数据,以往研究中多以19'-己酰氧基岩藻黄素(Hex-fuco)或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作为其特征色素,利用化学分类软件CHEMTAX计算其生物量.为了解我国近海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特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了6株球形棕囊藻的色素组成与含量状况,其中5株分离自我国近海.结果表明,6株球形棕囊藻均以岩藻黄素和叶绿素a 为主要色素,但其特征色素Hex-fuco却存在显著的株系间差异,即便是分离自相同海域的不同球形棕囊藻藻株也存在差别.对比棕囊藻游离细胞和囊状群体的色素组成,可以看出两者在色素组成上基本一致,但囊状群体中捕光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含量低于游离细胞,而光保护色素(Photoprotective pigment)则高于游离细胞,可能与不同存在形态的棕囊藻对光照的适应特征差异有关.以上研究表明,在以CHEMTAX方法计算球形棕囊藻生物量时,需要充分调查海域棕囊藻的特征色素组成情况,获取其特征色素信息,构建合理色素比例初始矩阵,为球形棕囊藻赤潮监测奠定基础.【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9(050)003【总页数】10页(P611-620)【关键词】球形棕囊藻;色素;高效液相色谱;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19'-己酰氧基岩藻黄素【作者】王锦秀;孔凡洲;陈振帆;张清春;于仁成;周名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885.3;X55棕囊藻是一类广温广盐性的浮游植物,从极地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是海洋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Smith et al,1991;Baumann et al,1994)。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4ad16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3.png)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段丽琴;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摘要】【目的】为探讨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氮、磷的来源及其污染风险状况,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 K2 S2 O 8氧化法和 HCl 浸取法对獐子岛附近海域1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其无机和有机态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氮、磷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 TN 和 TP 的含量分别为0.192~1.357 mg/g 和0.302~0.489 mg/g,有机氮(ON)和无机磷(IP)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 TN 与 TP 的90.93%和82.84%。
沉积物中TN 和 TP 在研究区域南部含量较高,这与沉积物粒度密切相关;而 ON、有机磷(OP)两者都与有机碳(TO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来源。
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表明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 TP 含量较低,标准指数均小于1;而 TN 含量相对较高,其标准指数为0.35~2.47。
【结论】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为陆源和自生混合来源,而磷主要是陆源输入;海域沉积物环境受到氮的污染。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ource and pollution risk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Zhangzi Island area,the North yellow sea,their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urface sediments were analyzed.[Methods]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N)and total phosphorus (TN)with their speciation in 13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Zhang-zi Island were studied by K2 S2 O 8 oxidation and HCl extraction.[Results]Results suggested that TN and TP contents ranged from 0.1 92 to 1.357 mg/g and 0.302 to 0.489 mg/g,anic nitrogen (ON)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IP)were the main forms,ac-dexesof total P (S p )were below 1 whereas single standard indexes of total N (S N )ranged from 0.35~2.47.[Conclusion]Nitrogen source in sediments of the Zhangzi Island was from the mixture of terrigenous and marine autogenic sources,whereas phosphorus was mainly from terrigenous sources.The sediments of Zhangzi Island was polluted by nitrogen.【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173-178)【关键词】氮;磷;形态;沉积物;獐子岛海域【作者】段丽琴;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研究意义】氮(N)和磷(P)作为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5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
![5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5a1afc549649b6648d7473c.png)
第45集海洋科学集刊N o145 2003年5月ST UDIA M ARINA SINICA M ay,2003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吕晓霞1,2宋金明1(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氮的重要源与汇,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项研究旨在查清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
氮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要素,海洋中的氮往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氮的吸收与再生释放在估算海洋新生产力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率上也有重要贡献。
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海水中氮的重要供给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修复失衡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不同海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和环境不同,氮的形态和含量亦不相同,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数量就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不同海区生物种群和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了解各个形态与沉积物中生物种群及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其生物和化学活性,查清氮不同形态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氮的早期成岩和去营养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氮与生物特定种群的关系等,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与生态系的关系,以期对研究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所帮助。
一、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与分布由于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海洋中的化学物质以多样的、复杂的形态存在。
尽管目前专门从事沉积物中氮形态研究的人员较少,但纵观海洋沉积物中氮的矿化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及通量研究等,仍可以得出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与沉积物含水量、Eh、pH、温度、沉积物中的生物种群及上覆水体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沉积深度的加深,沉积物中含水量逐渐降低,Eh、pH值也随着降低,反硝化作用、NO-3的氨化作用及有机氮的矿化作用增强,致使有机碳与有机氮的比值升高, (NO3+NO2)-N及有机氮含量降低,NH4-N含量增高。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7bf66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d.png)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周慧欣;王锦秀;王馨;徐子钧;颜天【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24(48)3【摘要】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
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存活、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
日本虎斑猛水蚤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生长周期短、雌雄异体等优点,是海洋毒性污染物检测的模式生物。
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日本虎斑猛水蚤体内色素中检测到了抑食金球藻的特征色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能够摄食抑食金球藻。
当微藻生物量(相对碳含量)分别同为0.7μg/mL和7.2μg/mL时,在抑食金球藻中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均高于以青岛大扁藻为饵料的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前者中无节幼体的发育时间显著低于后者,12 d内雌体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显著高于后者。
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是首次报导的一种能够在抑食金球藻中正常摄食、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浮游动物。
因此,当褐潮发生时,由于贝类幼体等生物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等抗性较强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种,从而会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进而可能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页数】8页(P42-49)【作者】周慧欣;王锦秀;王馨;徐子钧;颜天【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相关文献】1.2种浮游硅藻对底栖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2.nTiO_2与菲、芘对日本虎斑猛水蚤联合毒性的研究3.不同暴露方式下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影响的比较研究4.微塑料在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体内的摄入、排出及对其摄食行为的影响5.菲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在东海溶解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
![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在东海溶解有机物研究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ecf440f0740be1e650e9ade.png)
年东海春季航次 、秋季 航次 采集 的 , 采 样站 位如 图 1所 示。 采集表层 、中层 和底 层水 样 3 0 0 mL,经 G F / F滤 膜 ( wh a t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7 — 2 2 。修订 日期 : 2 0 1 2 — 1 0 — 3 0
重 。 l o
F i g . 1 S a mp l i n g l o c a t i o n s
1 . 2 三维荧光光谱 的测定
三维荧光光 谱用 HI T AC HI F - 4 5 0 0型荧 光分 光光 度计 进行测定 ,激发和发射 狭缝宽度分别 为 5和 1 0 n n 2 ,扫描 波
*通 讯 联 系 人 e - ma i l : wh z h a o @ ms . q d i o . a c . c n
e - ma i8 7 @1 6 3 . c o n r
第 3期
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6 5 7
n' 扫一 昌 I | } 8口 8∞ a J 0 I ;
O O O O O O
m 鸲 ∞
0
0
呈 o
【 工一
2 0
2 5
3 0
3 5
4 0
2 O
2 5
3 0
3 5
4 0
S a l i n i t y / P s u 0
S a l i n i t y / P s u
莹 。
( c 0M) 的荧 光组分特征 , 并对其种类 、 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 共识别出三个荧光组分 , 分别为类 蛋
白荧光组分 C 1 ( 2 3 5 , 2 8 0 / 3 3 0 ) 、 陆 源或 海源 类腐 殖 质组 分 C 2 ( 2 5 5 , 3 3 0 / 4 0 0 ) 以及 陆源类 腐 殖质 组分 C 3 ( 2 7 5 , 3 6 0 / 4 8 0 ) 。 两个类腐殖质组分 c 2和 C 3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 表明他们有相同的来源或在结构上存在某 种联 系。 三组分在两个季节不 同水层 的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 , 远海低 的特点 。 各组分与叶绿素 a 和盐度 的关 系表明调查海域的 D OM 受现存浮游植物的直接影响很小 , 夏季长 江输入是 长江 口三组分 的重要来源 ,而秋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硅酸盐的分布变化特征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硅酸盐的分布变化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9c704d6d1f34693daef3ea0.png)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硅酸盐的分布变化特征*潘胜军1,2 沈志良1(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由于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影响加重,长江口海区富营养化程度和范围逐年加重和扩大,已经成为我国有害赤潮高发区之一,有记录的赤潮事件约1/4发生在这个海区(周名江等,2003),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赤潮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密切相关(Hodgkiss et al,1997)。
巨大的长江径流不断地向河口及邻近水域输送营养盐,成为有机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长江入海径流中营养盐含量以硅酸盐为最多,为硅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关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已有不少报道。
王方正等(1983)指出在长江口海域中,硅酸盐(SiO3-Si)具有良好的保守性;沈志良(1991)报道长江每年向长江口海区输送222.10万t硅酸盐;王保栋等(2002)根据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硅酸盐和硝酸盐的分布特征,提出了长江冲淡水双向扩展的观点。
然而,上述调查大多只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两季,且仅限于分析长江口门外及其附近营养盐的分布变化,口门内的报道很少,而口门内的研究能更清楚地说明营养盐的来源及其在河口的转移过程;相对于氮和磷,有关SiO3-Si的调查研究较少。
作者对SiO3-Si在长江口内及其邻近海域四个季节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为更好地了解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参考。
一、调查和分析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04年2、5、8、11月的4次调查,分别代表冬、春、夏、秋4个季节。
在长江口海域设7个断面共40个站位(图1),其中口门内包括35-39号5个站位。
利用颠倒采水器根据各站水深采集表、底层以及5、10、20、30水层水样。
水样经Whatman GF/F滤膜过滤后加0.3%的氯仿固定,储存于聚乙烯瓶中,立即于低温冰箱内保存。
温度、饵料种类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油脂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饵料种类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油脂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e475d5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1.png)
温度、饵料种类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油脂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周孔霖;孙松【摘要】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C5期幼体的油脂积累是种群在黄海冷水团中得以顺利度夏的关键过程.本研究对温度(10℃和19℃恒温,10-19℃ Ⅰ和10-19℃Ⅱ变温)与饵料种类(硅藻饵料,自然饵料)双因子培养实验进行研究,探讨温度和饵料种类对中华哲水蚤油脂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和饵料种类对C5期幼体的油脂积累均有影响.C5期幼体在变温组的油脂积累是10℃组的31%-102%,是19℃组的1.8-6.1倍,低温有利于C5期幼体降低个体代谢消耗以增加油脂的积累.在恒温培养下,C5期幼体在硅藻饵料组的油脂积累是自然饵料组的2.8倍,硅藻饵料比自然饵料更有利于油脂的积累.雌体的体长和油囊体积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硅藻饵料相比,在自然饵料组中雌体的性腺发育速度更快,性腺成熟度更高(繁殖指数:58%-65%).【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6(047)004【总页数】8页(P787-794)【关键词】中华哲水蚤;度夏;温度;饵料种类;油脂积累;生长发育【作者】周孔霖;孙松【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优势种, 是黄海大型桡足类功能群的代表, 其种群的动态变化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Sun et al, 2010)。
南海海盆尺度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场的重建
![南海海盆尺度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场的重建](https://img.taocdn.com/s3/m/9258300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8.png)
南海海盆尺度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场的重建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5期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桂芝教授等基于遥感数据反演的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气候态模式建立了经验正交函数,以实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为时空基准,重建了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场。
相关成果发表于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由海-气二氧化碳通量来体现。
该研究集成了南海海盆2000—2017年夏季海表二氧化碳走航的實测数据和南海定点时间序列站SEATS(18°N, 116°E)的观测数据,结合对应年份整个海盆区遥感反演的海表二氧化碳数据,以0.5°×0.5°的网格精度成功地重建了南海海盆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完整的时空场。
中国东部边缘海沉积有机碳活性及埋藏评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宋金明团队揭示了黄东海泥质区显著不同的有机碳活性与埋藏模式。
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
黄海泥质区由于受到黄海冷水团和气旋型涡流的影响,导致有机碳沉积速率较慢,且有机碳在水柱中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降解,其所埋藏的有机碳活性较低,倾向长久保存。
东海泥质区沉积速率较快,埋藏的有机碳活性较高,复杂的水动力过程促使物理再造过程和活性有机质对惰性有机质的激发效应使得有机碳的再矿化速率较高。
文章解释了尽管东海泥质区有机碳的沉降通量是黄海泥质区的5倍,但两个区域有机碳埋藏效率却相差不大(~35%)的原因。
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修鹏团队在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机制和模拟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成果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研究海区属于季节性寡营养盐海区,大气N输入在夏秋季时能促进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98247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6.png)
中国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曹磊;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摘要】滨海盐沼湿地由于其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较缓慢的有机质降解速率而成为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近年来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热切关注.我国滨海盐沼湿地分布较广,国内学者对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及碳收支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入研究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有助于对全球碳循环及全球变化的理解,并为利用滨海湿地进行碳的增汇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从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主要观测方法、碳收支与碳循环过程及特点、碳库的组成与影响因素、气态碳的输入输出、潮汐作用对其碳收支的影响这5个方面出发,对国内的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如下建议:(1)加强滨海盐沼湿地土壤碳库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的研究;(2)标准化滨海盐沼湿地碳储量、碳通量的量化方法和观测技术;(3)在研究尺度上要宏观、微观并重,同时加强长期原位监测湿地碳通量的变化与室内模拟研究;(4)量化在潮汐影响下滨海盐沼湿地碳与邻近生态系统之间的横向交换通量.只有对我国滨海盐沼湿地碳库收支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长期的碳库动态变化监测,方可进一步认识我国盐沼湿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这对于预测全球变化及制定湿地碳储备功能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17【总页数】12页(P5141-5152)【关键词】碳收支;滨海盐沼湿地;影响因素【作者】曹磊;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全球变暖与大气中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成为缓解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因此,对全球碳循环的研究则成为其中关键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基础及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是否需要本实验室提供实验条件或仪器设备支持,如果需要请简要说明。
是否有其他相关课题支持,如果有请简要说明
申请者简介及课题组组成
课题成员姓名
职称、学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签名
申请者签字:
年月日
单位意见(盖章)
年月日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查意见、资助金额:
实验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研究成果及评价:
实验室主任(签实验室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
(2017年度)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及传真:
E-mail:
申请日期:
填报说明
(1)课题名称应与申请指南中所列的方向吻合,并能够确切反应资助期内的研究内容;
(2)研究课题摘要表达应通俗,精练,总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简表
研究
课题
名称
起止年月
申请金额
(万元)
申
请
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职称
学位
职务
专业
所在单位
性质
A.高校B.科研单位C.其他
学术兼职
项目组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其他
研
究
课
题
主
要
内
容
意
义
及
预
期
成
果
摘
要
关键词(最多六个)
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概况(附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