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 验证 归纳 运用(修改)
猜想、验证、总结再创造[大全5篇]
猜想、验证、总结再创造[大全5篇]第一篇:猜想、验证、总结再创造猜想、验证、总结再创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教学创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继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又一堂新授课,由于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较为明显,学生在经过简单的观察、讨论后就得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一个数的个位有关,学生无须经过深入的探索就能直接得出知识点,然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多年的教学,对本教学内容有了根深蒂固的就思想,但现在在新基础和二期课改理念的推广下,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因此尝试着做了创新,并得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质疑、主动探索: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后,学生显而易见会想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也会与个位有关,因此在复习结束后我马上提出:“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可以只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了?”步骤:①先通过学生自己的学号中能被3整除学号的列出。
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数的特点,特别是个位上有什么固定的特征吗?③积极讨论,个抒己见,以理服人,得出结论:与个位无关。
二、坚定信心、大胆猜测:在讨论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看个位上的数,于是产生了“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没有一定特征”的想法,随即,让学生任意报一个数,教师判断并用计算器验证使学生确信其中必有奥秘,我就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探究用1、2、6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数?其中被3整除的有多少个?用1、2、7呢?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与“数位”无关,但是与每一位上的数字有关,随即加问所组成的6个数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观察得出都是由1、2、6三个数组成,三个数的数字和都是9,而1、2、7三个数的数字和都是10。
三、讨论和发现得到验证:通过上述观察、讨论,学生初步有所认识似乎与数位上的数字和有关,我就再根据学生的学号来验证刚刚的猜测是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数位上的数字和有关。
《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修改版]
第一篇:《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精选)《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小棒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体验新知。
“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褚晓冬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猜想——验证”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本文归纳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验证”的四个途径,即在问题情境中感知(操作感知、创境感知),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个例启发),在举例、动手操作中验证,在引导中归纳。
关键词:小学数学;猜想;验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数学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基本思维模式是:问题情景—观察分析—提出猜想—验证结论—归纳总结。
一、在问题情景中感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清晰,就越能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
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能揭示规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使学生在做一做、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猜想。
1.操作感知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4张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然后用这24张纸片拼成尽可能多的长方形,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记录表格中。
这样,通过拼、量、填、算、说,学生进一步初步感知了长方形的面积。
至此,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已是水到渠成。
2.创境感知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大猴上午吃3个桃子,下午吃4个桃子,小猴上午吃4个桃子,下午吃3个桃子。
大猴小猴谁吃得多?学生发现:大猴小猴吃的桃子的总数相等,即3+4=4+3。
学生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初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二、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波利亚曾说过:“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于是,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
《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1《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本节课是让学生以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的形式充分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和我的教学设计是相符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纸条摆一摆,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结果有的学生围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围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这是为什么呢?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有关系,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的三张纸条的长度填写表格,这个过程必须得学生亲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由老师上班的路线图导入,教学新知后我再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老师上班走中间这条路最近?练习中的“用花盆摆三角形花坛”等都是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将“猜想—验证—归纳”贯穿始终。
整个一节课我都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自己猜想、自己验证、自己归纳,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知识老师是教不完的,可是老师教的这种方法却可以受用无穷。
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束缚在教材的条条框框中,而忽视了班上少部分同学的灵感和智慧。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以前的视频画面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兴趣不大。
集体备课时大家建议这一环节,还是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可以更加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难点转化降低教学起点,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却让孩子们先从3个药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的从3个中找到次品。
那么在后面的5个、9个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
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
三、层层推进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
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当学生通过例2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字更大的时候是否也成立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2019年浙江省中考《第34讲: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总复习讲解
第34讲 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建议该讲放第11讲后教学)类型一 通过数式变化产生规律例1 (2019·淄博)(1)填空:(a -b)(a +b)= ; (a -b)(a 2+ab +b 2)= ; (a -b)(a 3+a 2b +ab 2+b 3)= ; (2)猜想:(a -b)(an -1+an -2b +…+abn -2+bn -1)= (其中n 为正整数,且n≥2);(3)利用(2)猜想的结论计算:29-28+27-…+23-22+2.【解后感悟】此类问题要从整体上观察各个式子的特点,猜想出式子的变化规律,并进行验证.对于本题来说,关键是先计算,再观察各等式的结构,猜想结果并验证.对于(3)根据结构特征进行设、列来构建等式求解.1.(1)(2019·资阳模拟)设一列数中相邻的三个数依次为m 、n 、p ,且满足p =m 2-n ,若这列数为-1,3,-2,a ,-7,b …,则b = .(2)(2019·德州模拟)有一个计算程序,每次运算都是把一个数先乘以2,再除以它与1的和,多次重复进行这种运算的过程如下:输入x ――→第1次y 1=2x x +1――→第2次y 2=2y 1y 1+1――→第3次y 3=2y 2y 2+1――→…则第n 次运算的结果y n = (用含字母x 和n 的代数式表示).类型二 通过图形变化产生规律例2 (2019·达州)如图,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4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7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10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100个小三角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 .25B .33C .34D .50【解后感悟】本题通过一次操作,得到下一个图形的三角形个数与上一个图形的三角形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前后两个图形中基础图案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其数字变化规律.具体地说,先根据图形写出数字规律,然后将每一个数字改写为等式,再比较各等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不同点(数字)与等式序号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一般规律.2.(2019·舟山)如图,把n 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tan ∠BA 1C =1,tan ∠BA 2C =13,tan ∠BA 3C =17,计算tan ∠BA 4C =____________________,…按此规律,写出tan ∠BA n C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类型三 通过平移、折叠产生规律例3 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3,AC =4,D 为斜边BC 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与AD 交于点P 1;设P 1D 的中点为D 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 与点D 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5×35212B.365×29C.5×36214D.375×211【解后感悟】此题是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写出前面几个有关线段长度的表达式,从而得出一般规律,注意培养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3.如图,矩形OABC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OA=1,OC=2,现将此矩形向右平移,每次平移1个单位,若第1次平移得到的矩形的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它们的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0.6,则第n 次(n>1)平移得到的矩形的边与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之差的绝对值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类型四通过旋转产生规律例4(2019·衢州)如图,正△ABO的边长为2,O为坐标原点,A在x轴上,B在第二象限,△ABO沿x轴正方向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A1B1O,则翻滚3次后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______,翻滚2019次后AB中点M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解后感悟】解题的关键是尝试特殊情况,寻找循环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解决问题.4.(2019·东港模拟)如图,点B1是面积为1的等边△OBA的两条中线的交点,以OB1为一边,构造等边△OB1A1(点O,B1,A1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一次构造;点B2是△OB1A1的两条中线的交点,再以OB2为一边,构造等边△OB2A2(点O,B2,A2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称为第二次构造;以此类推,当第n次构造出的等边△OB n A n 的边OA n 与等边△OBA 的边OB 第一次重合时,构造停止.则构造出的最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类型五 以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的规律问题例5 (2019·菏泽)如图,一段抛物线:y =-x(x -2)(0≤x≤2)记为C 1,它与x 轴交于两点O ,A 1;将C 1绕A 1旋转180°得到C 2,交x 轴于A 2;将C 2绕A 2旋转180°得到C 3,交x 轴于A 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到C 6,若点P(11,m)在第6段抛物线C 6上,则m = .【解后感悟】此题是抛物线其中一段的旋转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5.(1)如图,在数轴上,A 1,P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2,A 1,A 2关于点O 对称,A 2,A 3关于点P 对称,A 3,A 4关于点O 对称,A 4,A 5关于点P 对称…依此规律,则点A 14表示的数是 .(2) (2019·达州)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1与y 轴交于点A 1,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A 1B 1C 1O 、A 2B 2C 2C 1、A 3B 3C 3C 2…,A 1、A 2、A 3…在直线y =x +1上,点C 1、C 2、C 3、…在x 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 1,S 2,S 3,…S n ,则S n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n 为正整数).【探索研究题】用水平线和竖直线将平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 ,该多边形各边上的格点个数和为a ,内部的格点个数为b ,则S =12a +b -1(史称“皮克公式”).小明认真研究了“皮克公式”,并受此启发对正三角形格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探究:正三角形格中每个小正三角形面积为1,小正三角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下图是该正三角形格点中的两个多边形: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填表:则S 与a 、b 之间的关系为S =________(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方法与对策】此题需要根据图中表格和自己所算得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寻找规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活动,需要仔细观察和大量的验算.该题型采用特殊到一般探究问题的方法.是中考命题的一种方式.【探求一般规律,注意序号与变量之间对应关系】如图,△ABC 是斜边AB 的长为3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BC 内作第1个内接正方形A 1B 1D 1E 1(D 1、E 1在AB 上,A 1、B 1分别在AC 、BC 上),再在△A 1B 1C 内按同样的方法作第2个内接正方形A 2B 2D 2E 2,…如此下去,操作n 次,则第n 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 的边长是________.第34讲 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例题精析】例1 (1)a 2-b 2,a 3-b 3,a 4-b 4; (2)a n-b n; (3)令S =29-28+27-…+23-22+2,∴S -1=29-28+27-…+23-22+2-1=[2-(-1)](29-28+27-…+23-22+2-1)÷3=(210-1)÷3=(1024-1)÷3=341,∴S =342.例2 ∵第一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个;第二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7个;第三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3=10个;…∴第n 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n -1)=(3n +1)个;当3n +1=100时,解得:n =33,故选:B.例 3 由题意得,AD =12BC =52,AD 1=AD -DD 1=158,AD 2=5×3225,AD 3=5×3327,…∴AD n =5×3n22n +1.故AP 1=54,AP 2=1516,AP 3=5×3226…AP n =5×3n -122n.∴当n =6时,AP 6=5×35212.故选A.例4 如图作B 3E ⊥x 轴于E ,易知OE =5,B 3E =3,∴B 3(5,3),观察图象可知三次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点M 的运动路径为120π·3180+120π·1180+120π·1180=⎝ ⎛⎭⎪⎫23+43π,∵2019÷3=672……1,∴翻滚2019次后AB 中点M 经过的路径长为672·⎝ ⎛⎭⎪⎫23+43π+233π=⎝ ⎛⎭⎪⎫134633+896π.故答案为(5,3);⎝ ⎛⎭⎪⎫134633+896π.例5 ∵y=-x(x -2)(0≤x≤2),∴配方可得y =-(x -1)2+1(0≤x≤2),∴顶点坐标为(1,1),∴A 1坐标为(2,0),∵C 2由C 1旋转得到,∴OA 1=A 1A 2,即C 2顶点坐标为(3,-1),A 2(4,0);照此类推可得,C 3顶点坐标为(5,1),A 3(6,0);C 4顶点坐标为(7,-1),A 4(8,0);C 5顶点坐标为(9,1),A 5(10,0);C 6顶点坐标为(11,-1),A 6(12,0);∴m=-1.故答案为:-1.【变式拓展】1.(1)128 (2)2nx (2n-1)x +1 2.113 1n 2-n +1 3.145n (n +1)或65n (n +1) 4.1310 5.(1)-25 (2)22n -3【热点题型】【分析与解】根据8=8+2(1-1),11=7+2(3-1)得到S =a +2(b -1). 填表如下:【错误警示】∵∠A=∠B=45°,∴AE1=A1E1=A1B1=B1D1=D1B,∴第一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3AB=1;同理可得:第二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13A1B1=19AB=13;第三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13A2B2=127AB=19;故可推出第n个小正方形A n B n D n E n的边长=13n AB=13n-1,故答案为:13n-1.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4=,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DG AE ⊥,垂足为G ,若DG 1=,则AE 的边长为( )A .B .C .4D .82.如图所示,点A 是双曲线y=1x(x >0)上的一动点,过A 作AC ⊥y 轴,垂足为点C ,作AC 的垂直平分线双曲线于点B ,交x 轴于点D .当点A 在双曲线上从左到右运动时,四边形ABCD 的面积( )A .不变B .逐渐变小C .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D .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3.若k >0,点P (﹣k ,k )在第( )象限.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如图,在Rt ABC ∆中,90C ∠=︒,4AC =,3BC =,则sin B 的值为( )A .23B .35C .34D .455.如图,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1,0)与(0,2),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b >0的解集是( )A .x 1>-B .x 1<-C .x 2>D .x 2<6.如图,△ABC 中,AD ⊥BC 于点D ,AD=ABC S ∆=tanC 的值为( )A .13 B .12C D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x >1的是( )A .y =B .11-=x yC .11-=x y D .y =(x ﹣1)08.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y=(m+1)23m x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值为 ( )A .2B .-2C .±2D .-129.要组织一次羽毛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6天,每天安排6场比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 个队参赛,则x 满足的关系式为( ) A .()1x x 1362+= B .()1x x 1362-= C .()x x 136+= D .()x x 136-=10.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A .B .C .D .11.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对于下列说法:①ac >0,②2a+b >0,③4ac <b 2,④a+b+c <0,⑤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12.在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着3个红球和1个黄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随机从袋中摸出两个小球,两球恰好是一个黄球和一个红球的概率为( )A .16B .14C .13D .12二、填空题13.矩形的面积是240m ,设它的一边长为x (单位:m ),则矩形的另一边长y (单位:m )与x 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14.已知直线y 1=kx +1(k <0)与直线y 2=nx(n >0)的交点坐标为(13,13n ),则不等式组nx -3<kx +1<nx 的解集为______.15.若a ,b 分别是方程x 2+2x-2017=0的两个实数根,则a 2 +3a+b=_________. 16.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7.因式分解:244a a -+=____.18.这段时间,一个叫“学习强国”的理论学习平台火了,很多人主动下载、积分打卡,兴起了一股全民学习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2号,华为官方应用市场“学习强国APP”下载量已达8830万次,请将883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是_____. 三、解答题 19.如图,ABC ∆为O 的内接三角形,AB 为O 的直径,过A 作AB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O 的切线CE 交AD 于点E .(1)求证:12CE AD =; (2)若点F 为直径AB 下方半圆的中点,连接CF 交AB 于点G ,且AD=6,AB=3,求CG 的长.20.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12345678987654321这个数有这样一个特点:各数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由1到9,是连续的自然数),到数9时,达到顶峰,以后又逐渐减小(由9到1),它活像一只橄榄,我们不妨称它为橄榄数.记第一个橄榄数为a 1=1,第二个橄榄数为a 2=121,第三个橄榄数为a 3=12321……有趣的是橄榄数还是一个平方数,如1=12,121=112,12321=1112,1234321=11112……而且,橄榄数可以变形成如下对称式:1111⨯=2222121121⨯=++3333331232112321⨯=++++……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1111112= ;将123454321变形为对称式:123454321= .(2)一个两位数(十位大于个位),交换其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将原数和新数相加,就能得到橄榄数121,求这个两位数.(3)证明任意两个橄榄数a m ,a n 的各数位之和的差能被m ﹣n 整除(m =1,2…9,n =1,2…9,m >n )21.已知方程组2+24x y ax by =-⎧⎨-=-⎩和方程组3128x y bx ay -=⎧⎨+=-⎩的解相同,求(2a+b )2015的值. 22.如图,ABC △的顶点分别为()()()3,4,B 4,2,C 2,1.A(1)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ABC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111A B C △(点,,A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111,,A B C );(2) 画出点A 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并求出点A 所经过的路径的长23.如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1),且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 (﹣3,﹣3)(1)求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原点(0,0)是否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4.传统文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某校为学生请“戏曲进校园”和民族音乐”做节目演出,其中一场“戏曲进校园”的价格比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贵600元,用20000元购买“戏曲进校园”的场数是用8800元购买“民族音乐节目演出场数的2倍,求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25.解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803(2)4xx x-<⎧⎨--⎩….【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40 yx =14.14 33x<<15.201516.5x>-17.(a-2)218.83×107.三、解答题19.(1)详见解析;(2)5.【解析】【分析】(1)利用AB是⊙O的直径判断AD是⊙O的切线,利用切线长定理判断出AE=CE,进而得出∠DAC=∠EAC,再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判断出∠D=∠DCE,得出DE=CE,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tan∠ABD值,进而得出GH=2CH,进而得出BC=3BH,再求出BC建立方程求出BH,进而得出GH,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AB是⊙O直径,AB⊥AD,∴AD是⊙O的切线,∵EA,EC是⊙O的切线,∴AE=CE,∴∠DAC=∠ECA,∵∠ACD=90°,∴∠ACE+∠DCE=90°,∠DAC+∠D=90°,∴∠D=∠DCE,∴DE=CE,∴AD=AE+DE=CE+CE=2CE,∴CE=12 AD;(2)如图,在Rt△ABD中,AD=6,AB=3,∴tan∠ABD=ADAB=2,过点G作GH⊥BD于H,∴tan∠ABD=GHBH=2,∴GH=2BH,∵点F是直径AB下方半圆的中点,∴∠BCF=45°,∴∠CGH=∠CHG-∠BCF=45°,∴CH=GH=2BH,∴BC=BH+CH=3BH,在Rt△ABC中,tan∠ABC=ACBC=2,∴AC=2BC,根据勾股定理得,AC2+BC2=AB2,∴4BC2+BC2=9,∴,∴,∴,∴,在Rt△CHG中,∠BCF=45°,∴5.【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求出tan∠ABD的值是解本题的关键.20.(1)55555555551234567654321,123454321⨯++++++++;(2)65,74,83,92;(3)任意两个橄榄数a m,a n的各数位之和的差能被m﹣n整除.【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定义,直接可得:(2)设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根据题意得到x+y=11,进而确定两位数;(3)根据数的规律求得a m的各数位之和m2,a n的各数位之和n2,然后因式分解证明结论. 【详解】(1)根据题中给出的定义,直接可得:11111112=1234567654321,123454321=⨯++++++++5555555555 123454321;(2)设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x>y,10x+y+10y+x=11(x+y)=121,∴x+y=11,∴这个两位数是65,74,83,92;(3)a m的各数位之和1+2+3+…+m+(m﹣1)+…+2+1=(1)(1)22m m m m+-+=m2,a n的各数位之和1+2+3+…+m+(m﹣1)+…+2+1=(1)(1)22n n n n+-+=n2,∴a m,a n的各数位之和的差为m2﹣n2=(m+n)(m﹣n),∵m>n,∴m2﹣n2=(m+n)(m﹣n)能被m﹣n整除,∴任意两个橄榄数a m,a n的各数位之和的差能被m﹣n整除.【点睛】本题考查新定义,字母表示数,自然数求和,因式分解;能够理解定义,熟练掌握因式分解,自然数求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1.【解析】【分析】由两个方程组中不含a、b的两个方程可组成一个新的方程组,可求得x、y的值,再代入含有a、b的两个方程,可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可求得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方程组224x yax by+-⎧⎨--⎩=①=②与3128x ybx ay=③=④-⎧⎨+-⎩有相同的解,∴由①、③可得方程组22312x y x y +-⎧⎨-⎩==,解得26x y ⎧⎨-⎩==, 再把26x y ⎧⎨-⎩==代入②、④可得方程组264268a b b a +-⎧⎨--⎩==,解得11a b ⎧⎨-⎩==, ∴(2a+b )2015=(2-1)2015=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组的解法,利用方程组的解相同求得方程组中x 、y 的值是解题的关键.22.(1) 111A B C △如图所示见解析;(2) 路径如图所示见解析,路径长为52π 【解析】【分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的对应点111,,A B C ,然后顺次连接即可;(2)求出AO 的长,根据弧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点A 所经过的路径长.【详解】(1) 111A B C △如图所示(2) 路径如图所示,则路径长为905180π⋅⋅ =52π.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23.(1)y =﹣(x+1)2+1,9y x=;(2)原点(0,0)是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3)当x <﹣3或x >0时二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解析】【分析】(1)设二次函数为y =a (x+1)2+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k x,把A 点的坐标代入,关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把x =0代入求得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判断;(3)由两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解:(1)设二次函数为y=a(x+1)2+1,∵经过点A(﹣3,﹣3)∴﹣3=4a+1,∴a=﹣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3,﹣3)∴k=﹣3×(﹣3)=9,∴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9x;(2)把x=0代入y=﹣(x+1)2+1,得y=﹣1+1=0,∴原点(0,0)是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3)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交点为A(﹣3,﹣3),当x<﹣3或x>0时二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点睛】本题是一道函数的综合试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由图象特征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4.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4400元.【解析】【分析】设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x元,根据等量关系:用20000元购买“戏曲进校园”的场数是用8800元购买“民族音乐节目演出场数的2倍列出分式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x元,则一场“戏曲进校园”的价格为(x+600)元.由题意得:2000088002600x x=⨯+解得:x=4400经检验x=44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一场“民族音乐”节目演出的价格为4400元.【点睛】本题运用了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1≤x<4,见解析.【解析】【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详解】解:2803(2)4 xx x-<⎧⎨--⎩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4,解不等式②得:x≥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4,表示在数轴上如下:【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 平移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那么下列平移正确的是A .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B .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C .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D .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2.在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2≠-B.x 0>C.x 2>-D.x 2≥- 3.12019的倒数是( ) A.12019 B.﹣12019C.2019D.﹣2019 4.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480亿元,大桥全长55000米,主体工程集合了桥、岛、隧三部分.隧道两端的东西两个海中人工岛,犹如“伶仃双贝”熠熠生辉,寓意三地同心的青州航道桥,形似中华白海豚的江海直达航道桥,以及扬帆起航的九洲航道桥,也是伶仃洋上别致的风景.将数据48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848010⨯B .94810⨯C .104.810⨯D .110.4810⨯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 2×a 3=a 6B.a 2+a 2=2a 4C.a 8÷a 4=a 4D.(a 2)3=a 56.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A 点坐标为(-3,-2),⊙A 的半径为1,P 为x 轴上一动点,PQ 切⊙A 于点Q ,则当PQ 最小时,P 点的坐标为( )A .(-3,0)B .(-2,0)C .(-4,0)或(-2,0)D .(-4,0)7.计算(2sin60°+1)+(﹣0.125)2006×82006的结果是( )A B C +2 D .0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36a a a +=B .222()a b a b +=+C .22122m m -= D .2222)2961a a a ÷=-+ 9.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BAC ADE 90∠∠==,E 45∠=,B 60∠=,若AE //BC ,则AFD (∠= )A .75B .85C .90D .6510.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家园,某省第一季度投放垃圾箱及环境保护牌共250000个.将25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5×104B .2.5×105C .25×104D .0.25×10711.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 )A .x≥-3B .x≠-3C .x>-3D .x≤-312.为执行“均衡教育”政策,某区2017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到2019年底三年累计投入1.2亿元,若每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x ,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500(12)12000x +=B .22500(1)12000x +=C .25002500(1)2500(12)12000x x ++++=D .225002500(1)2500(1)12000x x ++++=二、填空题13.有六张分别印有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矩形、正六边形图案的卡片(这些卡片除图案不同外,其余均相同).现将有图案的一面朝下任意摆放,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卡片的图案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概率为____.14.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5环,方差分别是S 甲2=0.90平方环,S 乙2=1.22平方环,在本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两人中成绩较稳定的是__.15.如图,在Rt △OAB 中,OA=4,AB=5,点C 在OA 上,AC=1,⊙P 的圆心P 在线段BC 上,且⊙P 与边AB ,AO 都相切.若反比例函数 k y x= (k≠0)的图象经过圆心P ,则k=________.16.直线11:l y k x b =+与直线22:l y k 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12k x b k x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17.如图,点A 的坐标(﹣1,2),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18.某实验室对150款不同型号的保温杯进行质量检测,其中一个品牌的30款保温杯的保温性、便携性与综合质量在此检测中的排名情况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其中A 型保温杯的优势是_____.三、解答题19.今年,某社区响应泰州市政府“爱心一日捐”的号召,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献爱心活动.为了解该社区居民捐款情况,对社区部分捐款户数进行分组统计(统计表如下),数据整理成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捐款分组统计表(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多少?(2)求出C组的频数并补全捐款户数条形统计图.(3)若该社区有1000户住户,请估计捐款不少于200元的户数是多少?20.(1)计算:|1(12)﹣1﹣2tan60°(2)先化简,再求值:22121()242x x xxx x-++÷-++,其中x﹣1.21.某数学小组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站岗执勤,并在活动后实地测量了纪念碑的高度,方法如下:如图,首先在测量点A处用高为1.5m的测角仪AC测得人民英雄纪念碑MN项部M的仰角为37°,然后在测量点B 处用同样的测角仪BD测得人民英雄纪念碑MN顶部M的仰角为45°,最后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为15m,并且N,B,A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CD并延长交MN于点E.请你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MN的高度.(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5°≈0.75)22.下面是两个转盘,每个转盘分成几个相等的扇形,甲、乙两个人做游戏,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一次,如果转盘A转出了红色,转盘B转出了蓝色,则甲赢否则乙赢.(1)甲和乙获胜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3)如果你认为不公平,应怎样修改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23.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开设了书法、体育、美术音乐共四门选修课程.为了合理的分配教室,教务处问卷调查了部分学生,并将了解的情况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1)参与问卷调查的共有________人,其中选修美术的有________人,选修体育的学生人数对应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2)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每人必须选修一门课程,且只能选一门,已知小红没有选体育,小刚没有选修书法和美术,则他们选修同一门课程的概率是多少,列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24.一件上衣,每件原价500元,第一次降价后,销售甚慢,于是再次进行大幅降价,第二次降价的百分率是第一次降价的百分率的2倍,结果这批上衣以每件240元的价格迅速售出,求两次降价的百分率各是多少.25.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G,H分别是AD,AE,DE的中点.(1)求证:四边形AGHF是平行四边形;(2)若BC=10cm,当四边形EHFG是正方形时,求矩形ABCD的面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1 214.甲15.5 416.1x<-;17.(1,2)18.便携性三、解答题19.(1)50;(2)C组的频数是:50×40%=20;图见解析;(3)760.【解析】【分析】(1)根据样本的容量=A、B两组捐款户数÷A、B两组捐款户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2)C组的频数=样本的容量×C组所占的百分比,进而可以补全捐款户数条形统计图;(3)捐款不少于200元的有C、D、E、两组,捐款不少于200元的户数=1000×D、E两组捐款户数所占的百分比;【详解】解:(1)调查样本的容量是:(10+2)÷(1﹣40%﹣28%﹣8%)=50;(2)C组的频数是:50×40%=20;补全捐款户数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3)估计捐款不少于200元的户数是:1000×(28%+8%+40%)=760户.【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频数(率)分布表,扇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需要熟悉以上考点才能解答出此题20.(1+1;(2.【解析】【分析】(1)根据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分式的减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详解】(1)|1|+(12)﹣1﹣2tan60°1+21+2﹣;(2)22121() 242 x x xxx x-++÷-++=21(2)(21) 222x x x xx x-+-+÷++()()=2212 22221 x xx x x x-+++--()()=211211 xx x-+-()()()=12(1)xx-+,当x﹣1=12.【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21.人民英雄纪念碑MN的高度约为36.5米.【解析】【分析】在Rt△MED中,由∠MDE=45°知ME=DE,据此设ME=DE=x,则EC=x+15,在Rt△MEC中,由ME=EC•tan ∠MCE知x≈0.7(x+15),解之求得x的值,根据MN=ME+EN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四边形ABDC、ACEN是矩形,∴EN=AC=1.5,AB=CD=15,在Rt△MED中,∠MED=90°,∠MDE=45°,∴ME=DE,设ME=DE=x,则EC=x+15,在Rt△MEC中,∠MEC=90°,∠MCE=35°,∵ME=EC•tan∠MCE,∴x≈0.7(x+15),解得:x≈35,∴ME≈35,∴MN=ME+EN≈36.5,答:人民英雄纪念碑MN的高度约为36.5米.【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仰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题.22.(1)1625,925;(2)不公平,理由见解析;(3)两次都转蓝色,甲赢;两次都转红色,乙赢.【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用列表法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可得;(2)由(1)的结果,判断两人获胜的概率是否相等,得到结论不公平.(3)只要使甲、乙获胜的概率相等即可.【详解】解:(1)列表如下:由表知,共有25种等可能结果,其中转盘A转出了红色,转盘B转出了蓝色有16种结果,∴甲获胜的概率为16 25,则乙获胜的概率为925;(2)不公平,因为1625≠925;(3)两次都转蓝色,甲赢;两次都转红色,乙赢.【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画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23.(1)60,12,108°;(2)详见解析;(3)1 6【解析】【分析】(1)用参与了解的音乐的学生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用总人数减去书法的人数减去体育和音乐的人数就可得到美术的人数;用选修体育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再乘以360°即可求出对应扇形的圆心角;.(2)根据选修课程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3)列表或树状图将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 由条形统计图可知音乐有24人,由扇形统计图可知音乐占40%,2440%=60∴÷(人);。
猜想、联想、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猜想、联想、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及估算\口算教学【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口算能力,并正确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体会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欢上体育课吗?喜欢跑步吗?问题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计划每天早上跑600米,晚上跑400米,多少天可以跑完10000米?师:先算什么?生:一天(早上和晚上)一共跑了多少米。
列式600+400=1000(米)师: 再算什么?生: 10000里有几个1000?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10000÷1000会算吗?估计一下?10天怎样来的?10个一千是一万。
所以一万里有10个一千。
师:所以要10天才可以跑完10000米。
同学们真棒!太聪明了。
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想要请教你们,愿意帮忙吗?问题二:光明小学组织98名同学去春游,车票每张5元,用500元,够吗?方法一:师:这种类型的题我们一般分几步完成的?生:(三步:计算,判断比较,答)师:你想到了什么呢? (先计算出98个人需要多少车票钱)怎么求?生1:每人5元,98个人,就是98个5相加会不会太麻烦呢?要写98个5!师:可以想到其他的办法吗?生2: 98×5会算吗?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怎么算呢?猜一下吧,够吗?(够)师:一共有多少钱?(500元)500这个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5个一百,写成算式怎么写呢? 100×5师:把;两个算式放在一起,直接比较一下98×5○100×5 发现了什么?(生:98×5<100×5)追问,为什么(有一个相同乘数都是5,98小于100,所以98×5的积小于100×5,500够)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解决了这个问题,那现在来计算、验证一下98名同学要多少钱。
方法二:师:98×5这个算式可以表示几种意思?(生:98个5相加或者5个98相加)那你么想到怎么计算98×5了吗?(98+98+98+98+98=490)师: 算出了98×5=490,接下来做什么?生:比较,490<500,所以够。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范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河北实验区05】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 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 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完整版)小学数学“猜想-验证-归纳-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黎川二小丁国安一、模式的理论依据: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的不少发明和理论也都是由一定的猜想而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目标:1、教师方面:引领数学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思考、重新组合、创造性地用好,达到优化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数学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猜想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猜想•转化•验证”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3页文档资料
“猜想•转化•验证”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平行四边形面识计算》一课作为一节几何知识课,在整个图形面积计算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它是在学生理解了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又是后继知识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起始课,本节课利用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结构体系中,在本节课中进行相关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具有举一反三,由此入彼作用。
一、在类比中妙用猜想思维方法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知识间有着密切联系,新知往往是旧知延伸与发展。
因此学生完全有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问题能力。
这之中,联想是指由某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思维过程,它是形象思维基本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途径。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尽情想象,形成猜想。
尤其在几何知识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活跃又轻松课堂气氛中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案例片断一:在学习格子图中,学生数出长方形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结合教师板书与格子图,进行了如下教学: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正好相等。
生2:长方形长与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相等。
师:你想到了什么?生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不是也用乘法来做?此时教师表扬学生活用知识能力与想像能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有像长方形一样简便计算方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这个环节设计,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类比进行猜想思维模式为:比较――联想¬¬¬――形成猜想。
二、在情境中感悟转化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把一个较复杂问题与所学习新知识点,转化为一个简单、熟悉问题,这样,学生一是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不会被新知识点难住;二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易接受、好思考、有兴趣。
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数学素材,创设有吸引力情景。
“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猜想———验证”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本文归纳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验证”的四个途径,即在问题情境中感知(操作感知、创境感知),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个例启发),在举例、动手操作中验证,在引导中归纳。
关键词:小学数学;猜想;验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数学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基本思维模式是:问题情景—观察分析—提出猜想—验证结论—归纳总结。
一、在问题情景中感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清晰,就越能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
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能揭示规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使学生在做一做、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猜想。
1.操作感知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4张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然后用这24张纸片拼成尽可能多的长方形,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记录表格中。
这样,通过拼、量、填、算、说,学生进一步初步感知了长方形的面积。
至此,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已是水到渠成。
2.创境感知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大猴上午吃3个桃子,下午吃4个桃子,小猴上午吃4个桃子,下午吃3个桃子。
大猴小猴谁吃得多?学生发现:大猴小猴吃的桃子的总数相等,即3+4=4+3。
学生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初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二、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波利亚曾说过:“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于是,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
”因此,在学生大量感知且形成丰富的表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观察思考、分析推理,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形成合理的猜想。
7.6《归纳-猜想-论证》教案(沪教版高二上册)
7.6 归纳—猜想—论证一、教学内容分析归纳法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归纳法分为不完全归纳法与完全归纳法.对于无穷尽的事例,用不完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设法予以证明,这就是“归纳—猜想—论证”的思维方法.教材在介绍归纳法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这种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论证时采用的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演绎推理.本节内容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归纳与演绎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有一个整体认识.二、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适用情况和证明步骤.2.通过实例,理解利用归纳的方法,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思想方法,获得对于“归纳—猜想—论证”过程的体验,初步形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3.体验概念形成过程,引起对“归纳—猜想—论证”思维方法的兴趣,提升数学素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归纳—猜想—论证”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学习.难点:对数学归纳法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流程设计1.引入问题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21(1)1234(1)(1).2n n n n n --+-+-++-=- 选题目的:回顾并熟练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过程与基本步骤,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2.归纳猜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些等式,但是这些等式又是如何得到的呢?[说明] 引起学生思考,探求结论获得的可能方法:一是直接计算获得结论,二是归纳猜想.问题2.数列的通项公式22(55)n a n n =-+,计算1234,,,a a a a 的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问题3.费马(Fermat )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是对微积分的创立作出贡献最多的人之一,是概率论的创始者之一,他对数论也有许多贡献.费马认为,当n ∈N 时,221n+一定都是质数,这是他对n=0,1, 2, 3,4作了验证后得到的.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Euler )却证明了5221+=4 294 967 297=6 700 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测.问题4.设2()41f n n n =++,则当n ∈N 时,()f n 是否都为质数?(0)41f =,(1)43f =,(2)47f =,(3)53f =,(4)61f =,(5)71f =,(6)83f =, (7)97f =,(8)113f =,(9)131f =,(10)151f =,, (39)1601f =.但是(40)16814141f ==⨯是合数.找出运用归纳法出错的原因,并研究出对策来!3.归纳猜想论证 在数学问题的探索中,为了寻求一般规律,往往先考虑一些特例,进行归纳,形成猜想,这是归纳与猜想.但猜测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不一定!通过归纳猜测的结论可能错误也可能正确,然后一定要去证明这些猜想的正确与否.证明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命题需要逻辑推理.例1.依次计算数列1,1+2+1,1+2+3+2+1,1+2+3+4+3+2+1,…的前四项值,由此猜测123(1)(1)321n a n n n =++++-++-++++的有限项表达式,并加以证明. 选题目的:(1)引导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形成归纳猜想的意识.(2)这里去掉了原题中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证明方法的要求,以期证明方法的开放性,引起学生更开阔的思考.如:123(1)(1)321n a n n n =++++-++-++++22[123(1)].n n n n =++++-+-= (3)要证明2n a n =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一个一个验证是不可能的.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例2.已知数列114⨯,147⨯,1710⨯,…,1(32)(31)n n -+,…,设n S 为该数列前n 项和,计算1234,,,S S S S 的值.根据计算结果猜测n S 关于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选题目的:经历和体验“归纳—猜想—论证”的完整过程,理解掌握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4.练习P36—1,2,35.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用“归纳—猜想—论证”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归纳—猜想—论证是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它经历三个过程:尝试,观察特例;体验,归纳猜测一般规律;理性,证明猜想.这也告诉我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大胆假设,也就是大胆猜测,这是探索发现真理的重要手段,是创造的源泉;但对猜想要小心求证,这是思维严谨的体现.在证明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如何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演绎推理证明.6.作业P15—2,3 P16—4六、教学建议与说明1.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对问题1的分析与解决,追根溯源,提出疑惑.通过对问题2,3,4的感受体验,思维冲击,大胆质疑.通过分析解决例题1,形成方法.2.以思维方法为主线.应切实让学生感受“归纳—猜想—论证”这一重要数学思维方法的发展过程和理性认识,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归纳与演绎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有一个整体认识.。
专题复习_中考数学归纳与猜想(含答案)-
①1×12=1-12 ②2×23=2-23 ③3×34=3-34④4×45=4-45 ……专题复习 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问题指的是给出一定条件(可以是有规律的算式、图形或图表),让学生认真分析,仔细观察,综合归纳,大胆猜想,得出结论,进而加以验证的数学探索题。
其解题思维过程是: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一、知识网络图二、基础知识整理猜想规律型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小,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
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事物的一般过程。
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
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又一热点。
★ 范例精讲【归纳与猜想】例1观察右面的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究其中的规律:⑴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右边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⑵猜想并写出与第n 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
解:⑴5×56=5-56⑵11+-=+⨯n nn n n n 。
例2〖归纳猜想型〗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片又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小片,再将其中的一小片正方形纸片剪成四片,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将结果填在下表中,并解答所提出的问题:⑴如果能剪100次,共有多少个正方形?据上表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⑵如果剪n 次共有A n 个正方形,试用含n 、A 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 ⑶利用上面得到的规律,要剪得22个正方形,共需剪几次? ⑷能否将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为什么?⑸若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设a n 表示第n 次所剪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含n 的式子表示a n ;⑹试猜想a 1+a 2+a 3+…+a n 与原正方形边长的关系,并画图示意这种关系.解:⑴100×3+1=301,规律是:本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比上次剪完后得到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多3个;⑵A n =3n +1;⑶若A n =22,则3n +1=22,∴n =7,故需剪7次; ⑷若A n =2004,则3n +1=2004,此方程无自然数解, ∴不能将原正方形剪成2004个小正方形;⑸a n =12n ;⑹a 1=12<1,a 1+a 2=12+14=34<1,a 1+a 2+a 3=12+14+18=78<1,……从而猜想到:a 1+a 2+a 3+…+a n <1.直观的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模式的理论依据: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的不少发明和理论也都是由一定的猜想而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目标:1、教师方面:引领数学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思考、重新组合、创造性地用好,达到优化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数学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猜想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除法运算性质(修改稿)
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汇报
齐读
通过猜想举例,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进一步验证来得出结论。
三、练习与拓展
1、运用除法运算性质填空。
756÷□÷□=756÷(18○14)
715÷(□÷○11)=□○6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同桌互说
通过减法运算性质引发学生的猜想
二、核心过程推进
1.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2.假设验证
a+b+c= a+(b-c)
a×b×c= 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3.小组反馈并小结;
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3、小结: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113-36-64= 133-(36+64)
350÷14 = 350÷2÷7
3000÷4÷25= 3000÷(4+25)
3、计算
7800÷25÷4 1200÷(12×4)
7800÷(39×50)48000÷(125×48)
学校:闵行区实验小学
班级:
执教:×××
课题:除法运算性质
人数: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模式的理论依据: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的不少发明和理论也都是由一定的猜想而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模式的教学目标:1、教师方面:引领数学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更好地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深度思考、重新组合、创造性地用好,达到优化有效,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数学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猜想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三、模式的操作流程:(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策略和猜想-归纳-验证策略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列表和猜想-归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个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个及以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将打9折。
归纳思想在两种题型中的应用(解析版)
归纳思想在两种题型中的应用通用的解题思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观察一归纳一猜想一证明(验证),具体做法是:①认真观察所给的一组数、式、图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②分析概括所给数式图的特征,归纳它们的共性和蕴含的变化规律,猜想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③结合问题所给的材料查是证明或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题型一:数式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1(2024•马鞍山一模)观察以下等式:第1个等式:1×1+32-22=1,第2个等式:12×4+63-23=1,第3个等式:13×9+94-24=1,第4个等式:14×16+125-25=1,......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5个等式: 15×25+156-26=1 ;(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等式表示),并证明.【分析】(1)根据前4个等式的规律求解此题;(2)根据前5个等式归纳出此题规律进行求解.【解答】解:(1)∵第1个等式:1×1+32-22=1×12×3×11+1=1,第2个等式:12×4×63-23=12×22+3×22+1-22+1=1,第3个等式:13×9+94-24=13×32+3×33+1-23+1=1,第4个等式:14×16+125-25=14×42+3×44+1-24+1=1,∴第5个等式:15×52+3×55+1-25=15×25+156-25=1,故答案为:15×25+156-25=1;(2)由题意得,第1个等式:1×1+32-22=1×12×3×11+1=1,第2个等式:12×4×63-23=12×22+3×22+1-22+1=1,第3个等式:13×9+94-24=13×32+3×33+1-23+1=1,第4个等式:14×16+125-25=14×42+3×44+1-24+1=1,⋯⋯,∴第n 个等式:1n ×n 2+3n n +1-2n +1=1.故答案为:1n ×n 2+3n n +1-2n +1=1.【点评】此题考查了算式规律的归纳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题意,并通过观察、计算、归纳进行求解.2(2024•包河区一模)观察下列等式:a 1=11×2×3+12=21×3;a 2=12×3×4+13=32×4;a 3=13×4×5+14=43×5;⋯(1)猜想并写出第6个等式a 6= 16×7×8+17=76×8.;(2)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a n =;(3)证明(2)中你猜想的正确性.【分析】(1)根据所给的等式的形式进行求解即可;(2)分析所给的等式的形式,进行总结即可;(3)把(2)中的左边进行整理,从而可求证.【解答】解:(1)由题意得:第6个等式a 6=16×7×8+17=76×8.故答案为:16×7×8+17=76×8;(2)由题意得:第n 个等式a n =1n (n +1)(n +2)+1n +1=n +1n (n +2).故答案为:1n (n +1)(n +2)+1n +1=n +1n (n +2);(3)(2)中的等式左边=1n (n +1)(n +2)+n (n +2)n (n +1)(n +2)=1+n 2+2n n (n +1)(n +2)=(n +1)2n (n +1)(n +2)=n +1n (n +2)=右边.故猜想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答的关键是由所给的等式总结出存在的规律.3(2024•嘉善县一模)观察下面的等式:1+13=213,2+14=314,3+15=415,4+16=516,⋯(1)写出2023+12025的结果;(2)按照上面的规律归纳出一个一般的结论;(用含n的等式表示,n为正整数)(3)试运用相关知识,推理说明你所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分析】(1)由上述等式得,n+1n+2=(n+1)1n+2,所以2023+12025=202412025;(2)观察上面的等式可得,n+1n+2=(n+1)1n+2;(3)计算n+1n+2是否等于(n+1)1n+2.【解答】解:(1)由上述等式得,2023+12025=202412025;(2)n+1n+2=(n+1)1n+2;(3)n+1n+2=n2+2n+1n+2=(n+1)2n+2=(n+1)1n+2.【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关键是从等式中找到规律.4(2024•新乐市一模)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快乐数字,我们把自己出生的年份减去组成这个年份的数字之和,所得的差就是我们自己的快乐数字.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出生于1910年,他的快乐数字是1910-(1+9+1+0)=1899.(1)某人出生于1949年,他的快乐数字是1926;(2)你再举几个例子并观察,这些快乐数字都能被整除,请你用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猜想.(3)请你重新对快乐数字定义,并写出一个你找到的规律(直接写出结果,不用证明).【分析】(1)根据快乐数字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2)按要求举几个例子,并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2)中发现的规律,进行重新定义即可.【解答】解:(1)由题知,1949-(1+9+4+9)=1926,即他的快乐数字是1926.故答案为:1926.(2)例如:1986,1995,1986-(1+9+8+6)=1962,1995-(1+9+9+5)=1971,观察发现,这些快乐数字都能被9整除.证明如下,令这个四位数为:1000a+100b+10c+d,(a≠0),则1000a+100b+10c+d-(a+b+c+d)=999a+99b+9c=9(111a+11b+c),故此代数式是9的倍数,所以猜想是正确的.(3)定义如下,若一个四位数的千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等,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相等,则称这个数为“快乐数字”.发现的规律是,“快乐数字”能被101整除.(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数字变化的规律,理解题中“快乐数字”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2024•长安区一模)某班数学小组在研究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的平方的规律时,得到了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52=15×15=225=(1×2)×100+25;第2个等式:252=25×25=625=(2×3)×100+25;第3个等式:352=35×35=1225=(3×4)×100+25;⋯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752=75×75=5625=;(2)已知1≤x ≤9且n 为整数,猜想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等式表示),并证明.【分析】(1)计算75×75=5625,根据上述等式得5625=(7×8)×100+25;(2)根据上述等式,得出规律(10n +5)2=n (n +1)×100+25,(1≤n ≤9,且n 为整数),再证明即可.【解答】解:(1)5625;(7×8)×100+25;(2)(10n +5)2=n (n +1)×100+25,(1≤n ≤9,且n 为整数)证明:(10n +5)2=100n 2+100n +25=(n 2+n )×100+25=n (n +1)×100+25,∴猜测的算式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和列代数式,从题目中找出数字与等式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6(2024•庐江县一模)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31-23=32+123+a ;第2个等式:42-24=42+228+a ;第3个等式:53-25=52+3215+a ;第4个等式:64-26=62+4224+a ;⋯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各等式都成立时,a = -1 ;(2)在(1)的条件下,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并证明.【分析】(1)根据所给等式,求出a 得值即可解决问题.(2)观察所给等式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由题知,因为31-23=32+123+a ,解得a =-1,所以a 的值为-1.故答案为:-1.(2)因为第1个等式:31-23=32+123-1;第2个等式:42-24=42+228-1;第3个等式:53-25=52+3215-1;第4个等式:64-26=62+4224-1;⋯,观察所给等式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可知,第n 个等式:n +2n -2n +2=(n +2)2+n 2n (n +2)-1;证明如下,左边=(n +2)2-2n n (n +2)=n 2+2n +4n 2+2n ;右边=n 2+4n +4+n 2-(n 2+2n )n 2+2n =n 2+2n +4n 2+2n;左边=右边,所以此等式成立.【点评】本题考查数字变化的规律,能根据所给等式发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第n 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7(2023•利辛县模拟)观察下列等式:第①个等式:12+22=32-22,第②个等式:22+32=72-62,第③个等式:32+42=132-122,第④个等式:42+52=212-202,⋯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⑤个等式;(2)写出你猜想的第?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并证明.【分析】(1)根据等式的计算规律分析即可;(2)利用等式的计算规律写出猜想,再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证明.【解答】解:(1)第⑤个等式为:52+62=312-302;(2)第?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为:n 2+(n +1)2=[n (n +1)+1]2-[n (n +1)]2,证明:左边=n 2+(n 2+2n +1)=2n 2+2n +1,右边=[n (n +1)+1+n (n +1)]⋅[n (n +1)+1-[n (n +1)]=2n 2+2n +1,∵左边=右边,∴n 2+(n +1)2=[n (n +1)+1]2-[n (n +1)]2.【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规律的探究,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3•全椒县三模)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221-1-2=1;第2个等式:322-2-2=12;第3个等式:423-3-2=13;第4个等式:524-4-2=14;第5个等式:625-5-2=15;⋯;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6个等式: 726-6-2=16 ;(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分析】(1)根据前5个等式规律写出第6个等式;(2)根据前5个等式猜想出第n 个等式并验证.【解答】解:(1)∵第1个等式:221-1-2=1;第2个等式:322-2-2=12;第3个等式:423-3-2=13;第4个等式:524-4-2=14;第5个等式:625-5-2=15,可得第6个等式为:726-6-2=16,故答案为:726-6-2=16;(2)由题意可猜想得,第n 个等式为:(n +1)2n -n -2=1n,证明:∵(n +1)2n-n -2=n 2+2n +1n -n (n +2)n=n 2+2n +1-n 2-2n n=1n,∴第n 个等式为:(n +1)2n -n -2=1n.【点评】此题考查了算式规律的归纳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题意,并通过观察、计算、归纳进行求解.9(2023•夏邑县校级三模)设a 5是一个两位数,其中a 是十位上的数字(1≤a ≤9).例如:当a =4时,a 5 表示的两位数是45.(1)尝试:①当a =1时,152=225=1×2×100+25;②当a =2时,252=625=2×3×100+25;③当a =3时,352=1225=3×4×100+25;④当a =4时,452=2025= 4×5×100+25 .(2)归纳:a 52与100a (a +1)+25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说明理由.(3)运用:若a 5 2与100a 的和为6325,求a 的值.【分析】(1)根据规律直接得出结论即可;(2)根据a 52=(10a +5)(10a +5)=100a 2+100a +25=100a (a +1)+25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①当a =1时,152=225=1×2×100+25;②当a =2时,252=625=2×3×100+25;③当a =3时,352=1225=3×4×100+25;∴③当a =4时,352=2025=4×5×100+25,故答案为:4×5×100+25;(2)a 52=100a (a +1)+25,理由如下:a 5 2=(10a +5)(10a +5)=100a 2+100a +25=100a (a +1)+25;(3)由题知,a 5 2-100a =6325,即100a 2+100a +25-100a =6325,解得a =75或-7(舍去),∴a 的值为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根据数字的变化规律得出a 5 2=100a (a +1)+25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10(2023•凤台县校级三模)观察等式:第1个等式:32×4-13=12×3×4;第2个等式:43×5-14=13×4×5;第3个等式:54×6-15=14×5×6;⋯根据以上等式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第5个等式: 76×8-17=16×7×8 ;(2)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证明你所猜想的正确性.【分析】先分别找出分子分母的规律,再猜想出等式,并证明即可.【解答】解:(1)先得到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为7,6×8,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为1,7,第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为1,6×7×8,故得:76×8-17=16×7×8.(2)第n 个等式:n +2(n +1)(n +3)-1n +2=1(n +1)(n +2)(n +3)证明:∵左边=(n +2)2(n +1)(n +2)(n +3)-(n +1)(n +3)(n +1)(n +2)(n +3)=(n 2+4n +4)-(n 2+4n +3)(n +1)(n +2)(n +3)=1(n +1)(n +2)(n +3)=右边,∴得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找出分子分母的规律,再猜想出等式的能力,用分式运算证明是难点.11(2023•萧县三模)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1-15=321×5;第2个等式:1+12-16=422×6;第3个等式:1+13-17=523×7;⋯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4个等式: 1+14-18=624×8 ;(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等式表示),并证明.【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三个等式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可解决问题.(2)根据此等式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可归纳猜想出第n 个等式.将所得等式的左边通分,与右边相等,则可得出此等式成立..【解答】解:(1)由题知,第4个等式为:1+14-18=624×8.故答案为:1-14-18=624×8;(2)猜想第n 个等式为:1+1n -1n +4=(n +2)2n (n +4).证明:左边=n (n +4)n (n +4)+n +4n (n +4)-n n (n +4)=n 2+4n +4n (n +4)=(n +2)2n (n +4)=右边,所以此等式成立.【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式变化规律的归纳猜想问题,抓住等式中各部分的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23•无为市四模)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1-11×2=12;第2个等式:12-12×3=13;第3个等式:13-13×4=14;第4个等式:14-14×5=15;⋯⋯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第5个等式: 15-15×6=16 .(2)写出你猜想的第n 个等式(用含n 的式子表示),并证明.【分析】(1)根据所给的等式的形式进行求解即可;(2)利用所给的规律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1)按照以上规律,第5个等式为:15-15×6=16;故答案为:15-15×6=16;(2)按照以上规律,第n 个等式为:1n -1n (n +1)=1n +1.证明如下:等式左边=1n -1n (n +1)=n +1n (n +1)-1n (n +1)=n n (n +1)=1n +1,等式右边=1n +1,∵等式左边=等式右边,∴等式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已知等式的规律.13(2023•思明区模拟)“歌唱家在家唱歌”“蜜蜂酿蜂蜜”这两句话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结果完全相同.文学上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回文”,数学上也有类似的“回文数”,比如252,7887,34143.小明在计算两位数减法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有些等式从左往右读的结果和从右往左读的结果一样,如:65-38=83-56;91-37=73-19;54-36=63-45.数学上把这类等式叫做“减法回文等式”.(1)①观察以上等式,请你再写出一个“减法回文等式”;②请归纳“减法回文等式”的被减数ab (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b )与减数cd应满足的条件,并证明.(2)两个两位数相乘,是否也存在“乘法回文等式”?如果存在,请你直接写出“乘法回文等式”的因数xy与因数mn应满足的条件.【分析】(1)①根据题意写出一个“减法回文等式“即可;②由已知“减法回文等式”的定义证明即可;(2)类似“减法回文等式”定义得到“乘法回文等式”,再根据“乘法回文等式”定义证明即可.【解答】解:(1)①观察已知等式,再写出一个“减法回文等式”可以是81-72=27-18(答案不唯一);②归纳“减法回文等式”的被减数ab (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6)与减数cd 应满足的条件是a -c =d -b ,证明如下:∵ab -cd =dc -ba ,即10a +b -(10c +d )=10d +c -(10b +a ),整理,得:11(a -c )=11(d -b ),∴a -c =d -b ;(2)两个两位数相乘,也存在“乘法回文等式“,“乘法回文等式“的因数xy 与因数应mn 满足的条件是xm =yn ,理由如下:∵xy ×mn =nm ×xyx ,即(10x +y )(10m +n )=(10n +m )(10y +x ),整理,得:99xm =99yn ,∴xm =yn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注意发现数字之间的联系,找出运算的规律解决问题.14(2023•武安市三模)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如下等式:38×32=1216,53×57=3021,71×79=5609,84×86=7224.观察发现以上等式均是“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是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且积有一定的规律”.(1)根据上述的运算规律,直接写出结果:58×52=3016;752=;(2)设其中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b (a >0,b >0).①请用含a ,b 的等式表示这个运算规律,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证明;②上述等式中,分别将左边两个乘数的十位和个位数字调换位置,得到新的两个两位数相乘(如:38×32调换为83×23).若记新的两个两位数的乘积为m ,①中的运算结果为n ,求证:m -n 能被99整除.【分析】(1)根据上述的运算规律计算,即可求解;(2)①根据题意可得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a +b ,10a +10-b ,从而得到这个运算规律为(10a +b )(10a +10-b )=100a (a +1)+b (10-b ),然后分别计算等式的左右两边,即可求解;②由①得:n =100a 2+100a +10b -b 2,可得新的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b +a ,10(10-b )+a ,进而得到m =(10b +a )[10(10-b )+a ],然后计算出m -n ,即可解答.【解答】(1)解:根据题意得:58×52=(5×6)×100+8×2=3016,752=(7×8)×100+5×5=5625;故答案为:3016;5625;(2)①解:∵其中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b (a ,b >0),∴另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为a ,个位数字为10-b ,∴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a +b ,10a +10-b ,根据题意得:这个运算规律为(10a +b )(10a +10-b )=100a (a +1)+b (10-b ),证明:左边=100a 2+10ab +100a +10b -10ab -b 2=100a 2+100a +10b -b 2,右边=100a 2+100a +10b -b 2,∴左边=右边;②证明:由①得:n =100a 2+100a +10b -b 2,∵分别将左边两个乘数的十位和个位调换位置,得到新的两个两位数相乘,∴新的两个两位数分别为10b +a ,10(10-b )+a ,∴m =(10b +a )[10(10-b )+a ]=(10b +a )(100-10b +a )=1000b -100b 2+100a +a 2,∴m -n =(1000b -100b 2+100a +a 2)-(100a 2+100a +10b -b 2)=-99a 2-99b 2+990b =-99(a 2+b 2-10b ),∵a ,b 为正整数,∴a 2+b 2-10b 为整数,∴m -n 能被99整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因式分解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得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5(2024•安徽模拟)【观察】观察下列式子:①1×4+2=2×3;②2×5+2=3×4;③3×6+2=4×5;④4×7+2=5×6;【猜想】根据上述式子猜想式子⑥:6×9+2=7×;【发现】用含n 的式子表示出第n 个式子:;【应用】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2021×2024+22022×2025+2.【分析】猜想:根据上述四个式子猜想第六个式子即可;发现:根据上述式子得出一般规律,即n ×(n +3)+2=(n +1)×(n +2);应用:根据发现的规律计算即可.【解答】解:猜想:⑥:6×9+2=7×8,故答案为:7,8;发现:第n 个式子:n ×(n +3)+2=(n +1)×(n +2),故答案为:n ×(n +3)+2=(n +1)×(n +2);应用:原式=2022×20232023×2024=1011101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列代数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6(2024•芜湖二模)如图被称为“杨辉三角”或“贾宪三角”.其规律是:从第3行起,每行两端的数都是“1”,其余各数都等于该数“两肩”上的数之和.图中两平行线之间的一列数:1,3,6,10,15,⋯⋯,我们把第1个数记为a 1,第2个数记为a 2,第3个数记为a 3,⋯⋯,第n 个数记为a n .(1)根据这列数的规律,a 8=36,a n =;(2)这列数中有66这个数吗?如果有,求n ;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得出规律:第n 个数记为a n =1+2+3+4+⋯+n =n (n +1)2,再求a 8即可;(2)设66=n (n +1)2,求解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a 1=1;a 2=1+2=3;a 3=1+2+3=6;a 4=1+2+3+4=10;⋯,第n 个数记为a n =1+2+3+4+⋯+n =n (n +1)2,∴a 8=8×92=36;故答案为:36;n (n +1)2.(2)设66=n (n +1)2,解得:n =11,∴这列数中有66这个数,n =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从题目中找出数字间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7(2024•池州二模)观察下列式子:第1个等式:132=10×(10×1+6)×1+9;第2个等式:232=10×(10×2+6)×2+9;第3个等式:332=10×(10×3+6)×3+9;⋯⋯(1)请写出第4个等式: 432=10×(10×4+6)×4+9 ;(2)设一个两位数表示为10a +3,根据上述规律,请写出(10a +3)2的一般性规律,并予以证明.【分析】(1)根据前3个等式的规律,即可写出答案;(2)根据前3个等式的运算过程,即可得出一般性规律,再进行证明即可.【解答】解:(1)432=10×(10×4+6)×4+9,故答案为:432=10×(10×4+6)×4+9;(2)一般性规律:(10a +3)2=10a ×(10a +6)+9.证明:∵等式左边=(10a +3)2=100a 2+60a +9,等式右边=10a ×(10a +6)+9=100a 2+60a +9,∴等式左边=等式右边,即(10a +3)2=10a ×(10a +6)+9.【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找出等式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8(2024•庐江县校级模拟)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11-11=01×1;第2个等式:13-14=14×3;第3个等式:15-19=229×5;第4个等式:17-116=3216×7;⋯⋯(1)请你按照上述等式规律写出第5个等式;(2)根据上述等式规律写出第n 个等式;(3)证明(2)中你所写等式的正确性.【分析】(1)根据前几个等式,可得第5个等式:19-125=4225×9;(2)第n 个等式:12n -1-1n 2=(n -1)2n 2(2n -1);(3)证明等式左边等于等式右边即可.【解答】解:(1)19-125=4225×9;(2)12n -1-1n 2=(n -1)2n 2(2n -1);(3)∵左边=12n -1-1n 2=n 2-(2n -1)n 2(2n -1)=n 2-2n +1n 2(2n -1)=(n -1)2n 2(2n -1)=右边,∴等式成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从题目中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9(2024•沅江市一模)设a 1=32-12,a 2=52-32,a 3=72-52⋯,容易知道a 1=8,a 2=16,a 3=24,如果一个数能表示为8的倍数,我们就说它能被8整除,所以a 1,a 2,a 3都能被8整除.(1)试探究a n 是否能被8整除,并用文字语言表达出你的结论.(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自然数,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试找出a 1,a 2,a 3⋯a n 这一系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并说出当n 满足什么条件时,a n 为完全平方数.【分析】(1)由题意,a n 是相邻俩奇数2n +1、2n -1的平方差,化简结果是8的倍数,可整除;(2)由a n =8n 找到前四个完全平方数,从下标2、8、18、32可知它们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2倍.【解答】解:(1)由题意得:a n =(2n +1)2-(2n -1)2=4n 2+4n +1-(4n 2-4n +1)=8n∴a n 能被8整除.(2)由(1)知a n =8n ,当n =2时,a 2=16=42,是完全平方数;当n =8时,a 8=64=82,是完全平方数;当n =18时,a 18=144=122,是完全平方数;当n =32时,a 32=256=162,是完全平方数.这一系列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的前4个完全平方数依次为:16、64、144、256.由a 2、a 8、a 18、a 32四个完全平方数可知n =2×m 2,所以n 为一个完全平方数两倍时,a n 是完全平方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利用代数式来表示一般规律,利用已总结的规律进一步探索、发现、归纳得出下一步结论是本题难点.20(2023•新华区校级二模)【发现】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能被5整除,那么这个整数就能被5整除.【验证】如:∵345=100×3+10×4+5,又∵100和10都能被5整除,5能被5整除,∴100×3+10×4+5能被5整除,即:345能被5整除.(1)请你照着上面的例子验证343不能被5整除;(2)把一个千位是a 、百位是b 、十位是c 、个位是d 的四位数记为abcd .请照例说明:只有d 等于5或0时,四位数abcd才能被5整除.【迁移】(3)设abc 是一个三位数,请证明;当a +b +c 的和能被3整除时,abc能被3整除.【分析】(1)仿照所给的例子进行求解即可;(2)仿照所给的例子进行求解即可;【迁移】仿照所给的例子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证明:(1)∵343=100×3+10×4+3,100和10都能被5整除,3不能被5整除,∴100×3+10×4+3不能被5整除,即343不能被5整除;(2)∵abcd=1000a +100b +10c +d ,1000和100和10都能被5整除,∴当d 能被5整除时,1000a +100b +10c +d 能被5整除;∴只有d 等于5或0时,四位数abcd才能被5整除.【迁移】证明:∵abc=100a +10b +c ,=(99+1)a +(9+1)b +c =(99a +9b )+(a +b +c )=3(33a +3b )+(a +b +c ),∵3(33a +3b )能被3整除,∴若“a +b +c ”能被3整除,则abc能被3整除.【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列代数式,掌握相应的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题型二:图案规律中的猜想归纳思想21(2023•枣庄)(1)观察分析:在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图①,图②,图③三幅图形,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观察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写出三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轴对称图形,;(2)动手操作:请在图④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使其满足你在(1)中发现的共同特征.【分析】(1)观察图形可得出结论.(2)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1)观察图形可知:三个图形都为轴对称图形且面积相等,故答案为:轴对称图形,面积相等.(2)如图:(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知识,利用轴对称进行图形的变换是解题的关键.22(2024•肥西县一模)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拼如图的方式拼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完成下列的问题:(1)在图②中用了8块白色正方形,在图③中用了块白色正方形;(2)按如图的规律继续铺下去,那么第n 个图形要用块白色正方形;(3)如果有足够多的黑色正方形,能不能恰好用完2024块白色正方形,拼出具有以上规律的图形?如果可以请说明它是第几个图形;如果不能,说明你的理由.【分析】(1)观察如图可直接得出答案;(2)认真观察题目中给出的图形,结合问题(1),通过分析,即可找到规律,得出答案;(3)根据问题(2)中总结的规律,列出算式3n +2=2024,如果结果是整数,则能够拼出具有以上规律的图形,否则,不能.【解答】解:(1)观察如图可以发现,图②中用了8块白色正方形,在图③中用了11块白色正方形;故答案为:8,11;(2)在图①中,需要白色正方形的块数为3×1+2=5;在图②中,需要白色正方形的块数为3×2+2=8;在图③中,需要白色正方形的块数为3×3+2=11;由此可以发现,第几个图形,需要白色正方形的块数就等于3乘以几,然后加2.所以,按如图的规律继续铺下去,那么第n个图形要用(3n+2)块白色正方形;故答案为:(3n+2);(3)能恰好用完2024块白色正方形,理由如下:假设第n个图形恰好能用完2021块白色正方形,则3n+2=2024,解得:n=674,即第674个图形中恰好用完2024块白色正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通过分析、思考,总结出图形变化的规律.23(2024•镜湖区校级一模)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摆放,观察其规律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6中的“☆”的个数有35个;(2)图n中的“☆”的个数有个;(3)图n中的“☆”的个数可能是100个吗;如果能,求出n的值;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分析】(1)图1中的“☆”的个数有12-1+5=5个,图2中的“☆”的个数有22-2+5=7个,图3中的“☆”的个数有32-3+5=11个,图4中的“☆”的个数有42-4+5=17个,由此得到规律求解即可;(2)根据(1)所求即可得到答案;(3)令n2-n+5=100,解方程求出n的值,看n是否是正整数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1)图1中的“☆”的个数有12-1+5=5个,图2中的“☆”的个数有22-2+5=7个,图3中的“☆”的个数有32-3+5=11个,图4中的“☆”的个数有42-4+5=17个,⋯⋯∴可以得到规律,图n中的“☆”的个数有(n2-n+5)个,∴图6中的“☆”的个数有62-6+5=35个,故答案为:35;(2)由(1)得图n中的“☆”的个数有(n2-n+5)个,故答案为:(n2-n+5);(3)图n中的“☆”的个数不可能是100个,理由如下:令n2-n+5=100,则n2-n-95=0,解得n=1±12-4×1×(-95)2=1±3812,又∵n为整数,∴图n中的“☆”的个数不可能是100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4(2024•宣城模拟)【观察思考】如图,这是由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组成的一系列图案,其中第1个图案有4个正方形;第2个图案有6个正方形;第3个图案有8个正方形;⋯依此规律,请解答下面的问题.【规律发现】(1)第5个图案有正方形12个.(2)第n个图案有正方形个.【规律应用】(3)结合图案中正方形的排列方式,现有4050个正方形,若干个三角形(足够多).依此规律,是否可以组成第n个图案(正方形一次性用完),若存在,请求出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所给图形,依次求出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1)中发现的规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1)中发现的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由所给图形可知,第1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4=1×2+2;第2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6=2×2+2;第3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8=3×2+2;⋯,所以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2n+2)个,当n=5时,2n+2=2×5+2=12(个),即第5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12个.故答案为:12.(2)由(1)知,第n个图案中正方形的个数为(2n+2)个.故答案为:(2n+2).(3)存在.令2n+2=4050,解得n=2024,所以可以组成第n个图案,n的值为2024.【点评】本题考查图形变化的规律,能根据所给图形发现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2是解题的关键.25(2024•淄博模拟)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如图的方式铺地面:(1)观察图形,填写下表:图形①②③⋯黑色瓷砖的块数47 10 ⋯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915 ⋯(2)依上推测,第n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白色瓷砖与黑色瓷砖的总块数可能是2024块吗?若能,求出是第几个图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所给图形,数出图中黑色瓷砖块数和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即可.(2)根据(1)中求出的块数,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2)中的结论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由所给图形可知,第1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4=1×3+1,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9=1×6+3;第2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7=2×3+1,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15=2×6+3;第3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10=3×3+1,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21=3×6+3;⋯,所以第n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3n+1)块,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6n+3)块;故答案为:10,21.(2)根据(1)发现的规律可知,第n个图形中黑色瓷砖的块数为(3n+1)块,黑白两种瓷砖的总块数为(6n+3)块;故答案为:(3n+1)块,(6n+3)块.(3)不可能.令6n+3=2024,解得n=3365 6,又因为n为正整数,所以白色瓷砖与黑色瓷砖的总块数不可能是2024块.【点评】本题考查图形变化的规律,能根据所给图形发现黑色瓷砖的块数依次增加3,黑白瓷砖的总块数依次增加6是解题的关键.26(2024•蜀山区模拟)某公园中的一条小路使用六边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地砖按照如图方式铺设.图1为有1块六边形地砖时,正方形地砖有6块,三角形地砖有6块;图2为有2块六边形地砖时,正方形地砖有11块,三角形地砖有10块;⋯.(1)按照规律,每增加一块六边形地砖,正方形地砖会增加5块,三角形地砖会增加块;(2)若铺设这条小路共用去a块六边形地砖,分别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正方形地砖、三角形地砖的数量;(3)当a=25时,求此时正方形地砖和三角形地砖的总数量.【分析】(1)根据所给图形,依次求出图形中正方形和三角形地砖的块数,发现规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1)中发现的规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1)中发现的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由所给图形可知,图1中三角形地砖块数为:6=1×4+2,正方形地砖块数为:6=1×5+1,六边形地砖块数为:1;图2中三角形地砖块数为:10=2×4+2,正方形地砖块数为:11=2×5+1,六边形地砖块数为:2;图3中三角形地砖块数为:14=3×4+2,正方形地砖块数为:16=3×5+1,六边形地砖块数为:3;⋯,所以图n中三角形地砖块数为(4n+2)块,正方形地砖块数为(5n+1)块,六边形地砖块数为n块;由此可见,每增加一块六边形地砖,正方形地砖会增加5块,三角形地砖会增加4块.故答案为:5,4.(2)由(1)发现的规律可知,当铺设这条小路共用去a块六边形地砖时,用去正方形地砖的块数为(5a+1)块,用去三角形地砖的块数为(4a+2)块.(3)当a=25时,5a+1=5×25+1=126(块),4a+2=4×25+2=102(块),所以126+102=228(块),即此时正方形地砖和三角形地砖的总数量为228块.【点评】本题考查图形变化的规律,能根据所给图形发现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地砖块数变化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7(2024•瑶海区校级模拟)将字母“C”,“H”按照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其中第1个图形中有1个字母C,有4个字母H;第2个图形中有2个字母C,有6个字母H;第3个图形中有3个字母C,有8个字母H;⋯⋯根据此规律解答下面的问题:(1)第4个图形中有4个字母C,有个字母H;(2)第n个图形中有个字母C,有个字母H(用含n的式子表示);(3)第2024个图形中有个字母C,有个字母H.【分析】根据图中信息找规律即可:(1)根据规律作答即可;(2)根据规律找到个数与n的关系即可;(3)代入(2)中的关系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第1个图形中有1个字母C,有4个字母H;第2个图形中有2个字母C,有6个字母H;。
归纳猜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归纳猜想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袁桂珍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
【年(卷),期】2004(000)03C
【摘要】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中有一类探索性试题,其特征为:提供一个素材.要求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这类试题往往不拘泥于教材,有一定的创新性与陌生度,令不少同学不适应。
解这类题常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法。
归纳是由个别的、特殊的、具体的事例出发推出整体的、一般的、抽象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性结论的思想方法,它是人们认识自然、总结经验、处理信息时常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用归纳法解题的步骤为: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或验证)。
为了帮助同学们提
高运用归纳·猜想法解题的能力,以下结合实例评说。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袁桂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归纳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J], 蒋正洋;
2.猜想——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数学猜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J], 林晓
3.猜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J], 张兆义
4.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学猜想的探索 [J], 于强;
5.猜想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妙用 [J], 沈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想验证归纳运用丁国安(抚州市黎川县第二小学)郭小华(抚州市黎川县第二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知识迁移——有“理”猜想,激活思维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常常与新知之间存在着一层“真空地带”,这正是学生学习新知时在认知和心理上竭力要跨越的障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猜测活动就应在这“真空地带”中展开,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先建立猜想,然后从不同角度来验证猜想。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
1、引入新知:
我在引入新知时,让学在1-9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数字,得出一个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写出大小相等除法算式,最后引导学生依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把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2、提出猜想:
观察这些分数时,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而它们的大小却没有变。
这可奇怪了,我们知道,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按行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的顺序认真观察这组分数,大胆的猜想:在分数中是不是也有什么规律?如果有的话,应该怎么说呢?(同组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加深理解。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地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自主探究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
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看到的都记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结论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二:
师:我们一起回过来看看这组分数,看看这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师:通过这组数能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知道,只靠这一组分数来证明,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这没有说服力,那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根据猜想举例来证明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师:以1/2为例……1/2=2/4=4/8
师:对不对呢?(师打上问号)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相等吗?(生讲方法)老师这也有几种方法参考,(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先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谁愿意来读读验证要求?
验证要求:
(1)4人小组合作完成。
(2)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任选一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3)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交流。
反馈时交流:材料法、画图法、计算法。
三、完善发现——归纳整理,内化知识。
验证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准确地归纳概括出知识结论。
归纳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立理解结论的普遍性和结论中的每一句话。
这时教师可以做出总结肯定其正确、纠正其错误,以使同学们得到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三:
通过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那么你们认为这个规律中哪几个字是最重要的呢?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哪些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
a.同时乘或除以(强调:不能同时加或减,不能分子乘、分母除以或分子除以,分母乘,举个反例)。
b.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c.0除外(一个数除以0没意义,如果分母乘0的话,也变成0了,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分母是不能为0的,要把0除外)
四、应用猜想——用之生活,培养思维。
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
数学学习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数学来之生活,用之生活,可安排延伸应用猜想,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四:
1、那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例题2以及练习)
2、学法回顾,总结本课: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的?
师:像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法宝。
总之,“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运用与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相吻合,这样能有足够的时空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使学生思维更主动、更灵活、更广阔、更深刻、更有利于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