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纺织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时期北京服装纺织产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1、研究背景

1.1我国纺织服装发展状况

中国服装纺织业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看,其工业化初期均将纺织行业作为先导型产业,在提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如对美国、日本、韩国多年来GDP与纺织工业相关性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业步入衰退期判断至少会到2020年。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全球资源分布不均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各类资源在全球流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资金、技术的快速流动已体现了这种趋势。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由于多种原因却难以快速流动,因此,以物流代替劳动力流动的货物贸易快速发展。而吸附劳动力较多、便于运输的纺织品贸易更得到快速发展。在1980~2001年的21年中,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增长了258%,比同期全球出口贸易增长幅度210%高出48个百分点。2004年全球纤维、织物、服装、家庭布置等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800亿美元。

从长远发展看,服装纺织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服装纺织业只能以不断的增长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服装纺织行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永恒的产业。

国际贸易促进了全球服装纺织产业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调整。目前西欧、北美和日本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主要消费市场,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则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制造中心。

自1991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9.9%,略高于同期GDP 9.3%的增长速度。纺织行业全面步入快速成长期始自1998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纺织行业扭亏解困的政策,加之社会资本对2005年取消配额的良好预期,从而导致纺织行业投资额大幅增长。

1.1.1产业优势突出

服装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低耗能、高就业、与农业密切相关、出口创汇等特征符合中国国情。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内生性增长强劲,中国企业消化和传递成本的能力也在日益增强。

中国目前的国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自然资源少,能源短缺;“三农”问题严重;高科技领域落后,需要大量进口先进技术和装备支撑现代化发展,即需要充足的外汇储备。而纺织服装行业的特点是:

▲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每亿元固定资产吸纳就业人数:纺织业1876人,服装业4464人,是全国工业平均数932

人的2.01倍和4.79倍。发展纺织服装业符合劳动力过剩这一国情。

▲低耗能、少污染的产业。2001年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消耗的能源(折合标准煤),纺织业为1.93,服装业为0.48,分别是全国工业平均数的59%和14.7%。在漫长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除印染环节外(目前新技术已逐步克服印染带来的污染),基本对环境无破坏,属于“绿色产业”。北京、上海、深圳等现代化城市把服装制造列为“都市产业”也说明了这一点。

▲是与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2003年纺织行业消耗天然纤维620万吨(棉、麻、丝、毛等),涉及到1亿农民的生计。目前约有1300万农民子女在纺织服装行业就业。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一个农民从事纺织业,其放弃耕种土地的机会成本,中国是0.2公顷,美国57.4公顷、法国19.6公顷、墨西哥2.8公顷、土耳其1.7公顷。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可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以有力解决“三农”问题。

▲是出口净创汇的主力。2005年1-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0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进口4780.8亿美元,分别增长31.3%和16.0%;贸易顺差683.40亿美元。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出口总值为99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71%。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是868.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7%,占全国外贸出口总值的15.89%,其中,纺织品出

口金额是3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4.95%;服装出口金额是543.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50%。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总值为12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国外贸进口总值的2.65%。其中纺织品进口金额为1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0%;服装进口金额为1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1-9月纺织品服装实现贸易顺差741.21亿美元。

由此可见,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产业。

1.1.2国际竞争遥遥领先

纺织行业亦是中国国际比较优势最为突出的行业。首先,中国具有充足的原料资源。中国纤维产量从1980年的347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2000万吨,已占世界的30%。其中棉花、化纤产量分别占世界的26%和28%,居世界第一。其他纤维如苎麻、蚕丝、羊绒产量占世界80%多。其次,中国纺织工业具有强大的上下游配套生产能力。从上游的纱、布,到下游的服装及各类制成品,中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与竞争伙伴印度和墨西哥相比,前者的纱布加工能力很强,而服装的生产能力很弱;后者正相反,服装制造能力强但面料基本靠进口。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质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极大成就了纺织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报告,中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9美元,分别相当于日本的2.64%,法国的3.81%,美国的4.85%,韩国的12.97%,墨西哥的31.36%。中国劳动力不但“价廉”,而且“质优”——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劳动技能、勤奋度和组织纪律性等综合素

质要远远胜过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

至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有十年时间,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差距日益加大。如果考虑香港大部分为国内转口贸易,中国更是遥遥领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1.3面临后配额时代的历史性机遇

对于中国纺织品行业来说,配额限制的取消将成为中长期的一大利好。

纺织品服装协定(ATC)中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十年间,分为四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间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2005年1月1日为最后阶段,所有配额限制(占49%)全部取消。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恰逢配额取消的第三阶段,美国欧盟共取消了87个类别配额,导致中国纺织业出口额从2001年的533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804美元,两年增长51%。2005年欧美还有126个类别取消,分别占欧美进口纺织品的60%和61%。美国取消配额的额度约760亿美元。

多年来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配额市场占近70%,非配额市场占30%多;而中国纺织品出口仅占配额市场的5%左右,占非配额市场近30%;在中国纺织品出口总额中,向配额市场出口占25%,非配额市场占75%。这两组数据说明,中国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严重束缚。如果按照中国在非配额市场的占有率推算,2005年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业出口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据世界银行测算:2005年配额放开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