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情景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万能模板英语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万能模板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6f315b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3.png)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万能模板英语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差异,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跨文化交际案例来展示一个万能模板,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案例背景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探讨一位英国商人在中国进行商务洽谈的经历。
该商人名叫约翰,他代表一家英国公司前往中国与一家当地公司进行合作洽谈。
双方在商务洽谈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这不仅对双方的商务合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也给他们个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案例分析问题一:语言障碍约翰在中国的商务洽谈中遇到了语言障碍。
他虽然会一些基础的中文,但在专业术语和商务用语方面仍感到困惑。
当约翰试图用英文与中国合作方进行交流时,他发现对方的英文水平并不理想,而在这个重要的商务场合,使用自己的母语并不合适。
这种语言障碍给双方的沟通造成了困难。
解决方案一:雇佣翻译或认可的语言中介为了解决语言障碍问题,约翰可以雇佣一位翻译或是寻找一位可以提供专业翻译服务的中介机构。
这样可以确保双方沟通的顺畅性和准确性。
同时,约翰也可以考虑提前准备一些常用商务用语的翻译,以备需要时参考和使用。
问题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约翰和他的中国合作方在价值观念、商务礼仪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一次商务会议中,约翰发现中国合作方会不断地打断他的发言并提出质疑。
这让约翰感到被不尊重和不重视。
解决方案二:了解对方文化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约翰可以提前了解中国的商务文化和交际礼仪。
他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同时,在商务会议中,他也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尽量避免给对方造成不适。
问题三:时间观念中国和英国在时间观念方面存在差异。
在这个案例中,约翰和他的中国合作方在商务洽谈的时间上产生了矛盾。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6b17aa26925c52cc5bf34.png)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案例一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
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
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
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
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维方式相冲突。
美国人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重资历、地位。
CBS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案例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
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
由于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分析:• 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案例三• 1998年11月,德国戴姆斯----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舆论界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塞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盈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造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a1d8b3c77da26925c5b076.png)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How much is Hard Work?Abstract:In the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usually face a cultural confli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values, culture and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behavior. This text embarks from the different features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alyzing the failur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cultivate their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enhance the sensitivit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foreign culture, and decrease or even eliminate faults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uccess.摘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价值观念、文化积淀以及思维、行为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题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c05e11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8.png)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题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中所展现出的文化差异和相互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以及学会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深入分析。
在我工作的跨国公司中,我曾遇到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案例。
我负责与来自日本的合作伙伴进行商务洽谈。
在第一次会面时,我发现日本伙伴十分注重礼仪和尊重。
在商务谈判中,他们总是非常谨慎和低调,不喜欢直接表达意见,而是通过微笑和委婉的语言来传达信息。
而我在谈判中则习惯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让日本伙伴感到有些不适应。
针对这一情况,我意识到需要对日本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日本伙伴进行沟通和合作。
于是我开始学习日本的商务礼仪和文化习惯,了解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我发现,在日本文化中,尊重和谦逊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在商务谈判中,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达成合作,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基于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我调整了自己的交际方式。
在与日本伙伴的沟通中,我更加注重言辞的委婉和表达的方式,避免直接的否定和冲突。
我也学会了更多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决策和选择。
通过这样的调整,我和日本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双方的信任和友好度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常态。
而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不同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总之,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彩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英语案例分析万能模板
![跨文化交际英语案例分析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06d602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67.png)
跨文化交际英语案例分析万能模板引言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
无论是国际贸易、跨国合作还是旅游交流,我们都会面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挑战。
特别是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对于语言使用和交际方式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探讨英语学习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策略和技巧。
案例一:商务洽谈中的礼节差异A公司是一家美国跨国公司,打算与中国的B公司展开商务合作。
双方代表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商务洽谈。
在会议中,中国代表以客人的身份招待美国代表,并为其安排了一顿丰盛的中餐。
然而,美国代表主动将自己的商业计划一一介绍后,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和要求。
此时,中国代表显然有些紧张和不悦,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转移了话题,讲述了一些与商务无关的事情。
这种回应方式在美国文化中被视为不专业和不直接,可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和中国在商务洽谈中的礼节差异。
美国文化注重直接、效率和专业性,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英语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尽量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 - 在交流过程中保持礼貌和尊重,不要过于直接或冷漠; - 尽量避免忽视对方分享的个人经历,可以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对话,促进更深入的交流。
案例二:面试中的语言差异某公司招聘一名国际销售经理,面试环节中的英语口语能力成为了重要的考察点。
一位来自美国的面试官问了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在此之前是如何处理一次跨国销售合作中的文化冲突的?”应聘者来自中国,他理解问题后,迅速开始介绍了自己曾经参与的一次错误的销售合作案例,强调通过学习和理解对方文化后,取得了成功。
然而,面试官希望应聘者更多地关注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侧重于个人经历的叙述。
这使得应聘者在面试中失去了一部分分数。
这个案例揭示了中西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外国人来中国教学1000字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外国人来中国教学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d7a58b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9.png)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外国人来中国教学1000字众所周知,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众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自然,中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也就越明显。
通过刚才我们看到的外国人在中国的教学案例,了解到各国之间由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
对于如何缩小文化差异,具体做法分析如下:一、学会尊重彼此间的文化每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
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各民族的人不管到哪里,他们都带去了各自的文化,并且按其文化行事。
我们应始终做到有文化意识,任何对于某种文化的忽略和无知,都可能会给我们的业务带来麻烦或是损失。
(一)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没有谁愿意有任何的误解,我们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客观看待文化差异,尊重各自的社会价值观。
2、对角色和地位的态度区别看待,尊重彼此的决策的方式。
3、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
4、尊重社会习俗。
(二)注意语言障碍。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然而,在跨文化的商务沟通中,语言障碍引起了许多问题。
克服语言障碍有以下几种做法:1、聘请顾问或者聘请翻译。
2、学习目标语言。
(三)跨文化沟通时注意运用技巧:1、共性和差异。
2、文化的敏感性;3、文化偏见。
4、灵活性与耐心二、学会运用彼此间的文化防止产生跨文化交流误会的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并知道它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
在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心的同时,要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和照搬本土文化的做法,这有助于沟通者们进一步克服文化的障碍。
1、避免种族中心主义防止产生跨文化交流误会的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并知道它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点。
在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心的同时,要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和照搬本土文化的做法,这有助于商务沟通者们进一步克服文化的障碍。
2、培养宽容心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时,要具有相应的宽容心胸和接收不同事物的能力。
思想闭塞僵化的人是无法克服狭隘的种族中心主义的。
为了增强你的宽容心,应该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f725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e.png)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在今天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文化商务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差异巨大,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商务交际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案例背景:公司A位于中国,计划与公司B位于美国进行一项重大的商业合作。
双方在商业合作中遇到了一些跨文化交际上的问题。
问题一,沟通方式。
在商务交际中,公司A习惯于使用微信和电话进行沟通,而公司B更倾向于使用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信息传递上的困难和误解。
解决方法:双方需要意识到沟通方式的差异,并尊重对方的偏好。
公司A可以尝试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而公司B也可以尝试使用微信或电话。
双方还可以约定一个统一的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协同工作。
问题二,商务礼仪。
在商务交际中,公司A习惯于在会议中互相打招呼,握手并交换名片,而公司B更注重会议的正式性和程序性。
解决方法: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商务礼仪,并尊重对方的习惯。
公司A可以在会议开始前了解公司B的规定,尊重对方的正式性和程序性。
公司B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公司A的方式,以建立更加融洽的合作关系。
问题三,语言障碍。
在商务交际中,语言障碍可能成为一大挑战。
公司A的员工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而公司B的员工可能并不擅长中文。
解决方法:双方可以寻求专业的翻译或者使用翻译工具来解决语言障碍。
另外,双方也可以在合作之前进行一些语言和文化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论:跨文化商务交际需要双方的理解、尊重和适应。
在面对不同文化和习惯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关系,实现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跨文化商务交际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适应。
只有通过理解、尊重和适应,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功。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挑战。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e1fe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a.png)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在商务领域还是在社交领域,人们都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John是一个美国的销售人员,他的公司决定进军中国市场。
为了开拓新业务,John前往中国与一家当地的公司进行商务谈判。
然而,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John在交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礼节和尊重在中国文化中,尊重和礼节非常重要。
然而,John在交谈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关注自己的目标和利益。
他没有在一开始表示感谢和尊重,也没有提到他是代表公司的,并且在对方发言时经常打断。
解决方案: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文化的礼节和习惯非常重要。
John应该在交谈开始时表示感谢和尊重,并明确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目标。
他还应该尊重对方发言的权利,避免打断对方。
问题二:语言和沟通John并不懂中文,而对方的英文水平也有限。
在交流中,他们经常遇到理解和沟通的困难。
John使用了一些俚语和口语,对方很难理解。
另外,他们还遇到了一些语言使用上的误解和误译。
解决方案: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John可以使用简单的英语词汇和句子,避免使用俚语和口语。
另外,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有助于加强理解和沟通。
问题三:谈判风格和冲突处理中国和美国在谈判风格和冲突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John采取了直接和坦率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试图争取自己的利益。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更加注重保持面子和和谐,避免直接表达意见和产生冲突。
解决方案: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和冲突处理方式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John可以采取一种更加温和和委婉的方式,尊重对方的面子和和谐。
他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并鼓励对方发表意见,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总结: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c646d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e.png)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分析How much is Hard Work?Abstra ct:In the interc ultur al busine ss commun icati on, Easter n and wester n people usuall y face a cultur al confli ct, becaus e of the differ ences in values, cultur e and the differ ent method s of behavi or. This text embark s from the differ ent featur es of cultur e between Chinaand the United States, analyz ing the failur e of cross-cultur al commun icati on, and puts forwar d that the intern ation al busine ss commun icati on resear chers should consci ously cultiv ate theircross-cultur al awaren ess, enhanc e the sensit ivity of cultur al differ ences, promot e the integr ation of localcultur e and foreig n cultur e, and decrea se or even elimin ate faults in the intern ation al busine ss commun icati on, 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n ation al busine ss succes s.摘要: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东西方民族常常会因为价值观念、文化积淀以及思维、行为方式的不同而遭遇文化冲突。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482a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6.png)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与分析案例一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
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
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
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
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维方式相冲突。
美国人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重资历、地位。
CBS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案例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
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
由于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分析:• 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案例三• 1998年11月,德国戴姆斯----奔驰公司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被全球舆论界誉为“天堂里的婚姻”。
戴姆勒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塞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盈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人们认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造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模板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adde1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e.png)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模板引言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障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跨文化交际案例来探讨其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本案例涉及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假设中国公司A与美国公司B打算合作开展一项业务。
双方派出代表团进行商务谈判。
中国方面的代表团由A公司的高层领导和技术专家组成,而美国方面的代表团则由B公司的经理和销售人员组成。
案例背景A公司在中国拥有良好的声誉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而B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
双方希望通过合作来获得互补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案例过程双方代表团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商务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经历了一系列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困难。
1.语言障碍:双方代表团成员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中国方面的代表在英语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而美国方面的代表对汉语了解有限。
这导致了双方在交流中出现了一些误解和理解偏差。
2.礼仪差异:在商务谈判中,中国方面注重面子和尊重。
代表团成员在谈话过程中更加注重礼貌和尊称。
而美国方面则更注重直接、开放和直截了当的交流方式。
这种差异在交流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适和不解。
3.职场文化差异:中国方面喜欢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决策和行动,尊重长辈和领导的权威。
而美国方面更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更倾向于合作和讨论。
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中国方面的代表团经常依靠公司高层来做出决策,而美国方面的代表倾向于与所有成员进行讨论。
分析与解决方案语言障碍为了解决语言障碍,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雇用专业翻译:双方可以雇用专业翻译人员来协助沟通,以确保双方间的信息传递准确无误。
2.提前做好准备:双方在谈判前可以预先准备好所要谈论的话题和要达成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沟通过程中的困难。
3.多用图表和示意图:图表和示意图能够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扰。
礼仪差异为了解决礼仪差异,双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互相了解对方文化:双方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礼仪习惯。
跨文化商务沟通具体案例
![跨文化商务沟通具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992c1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d.png)
跨文化商务沟通具体案例介绍跨文化商务沟通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商务交流和合作时,需要借助有效的沟通方式来避免误解和冲突,以实现双方合作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案例描述公司A位于美国,公司B位于中国,双方计划开展一项合作项目。
在项目启动会议中,双方代表面对面交流了各自的期望和需求,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然而,在随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1:语言障碍由于双方母语不同,存在语言障碍。
在会议中,由于母语不同,双方代表在表达意见和理解对方观点时存在困难,导致沟通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雇佣专业翻译人员:为会议提供专业翻译人员,以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达。
2.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俚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俚语,以减少语言障碍。
3.提前提供文档翻译:在会议前,提供项目相关文档的翻译版本,使双方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和理解。
问题2:文化差异美国和中国在商务文化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双方在合作中的期望和行为方式不一致。
例如,在项目进展方面,美国企业注重迅速的决策和行动,而中国企业更注重稳定和长期规划。
解决方法:1.增加文化培训:为项目参与人员提供针对对方文化的培训,使双方对彼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保持双方之间的沟通畅通,及时沟通并解决问题,以避免文化差异引起的困扰。
3.寻求共识:双方代表应尽可能寻求共同点和一致性,以便在合作中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问题3:时间观念差异在项目进展的时间安排上,美国和中国存在差异。
美国企业更加注重准时和高效,而中国企业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弹性。
解决方法:1.明确时间要求:双方代表在沟通中明确时间要求和约束,包括截止日期、里程碑等,以确保双方理解并遵守时间安排。
2.灵活性和妥协:双方代表应在时间安排方面保持灵活性,理解对方可能存在的时间观念差异,并做出妥协,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中国和墨西哥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
![中国和墨西哥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7cb98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5.png)
我国和墨西哥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1. 前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商务交际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我国和墨西哥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间的商务交际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我国和墨西哥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案例,希望能为中墨两国的商务交往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2. 背景介绍我国和墨西哥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国家,其文化差异、商务礼仪和交际方式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我国人讲究的是礼貌和谦逊,在商务场合注重人脉和关系的建立,而墨西哥人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交活动,在商务交际中更加注重情感和互动。
面对这样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信任和进行合作,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 案例分析3.1 我国企业在墨西哥的商务拓展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我国企业对墨西哥市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不少我国企业前来墨西哥进行商务拓展。
然而,由于对墨西哥文化和商务礼仪的不了解,很多企业在与墨西哥客户和合作伙伴进行沟通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商务谈判中不够耐心、缺乏对墨西哥人情感的关注和理解,在交际中显得过于生硬和直接,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2 墨西哥企业在我国的市场拓展与我国企业在墨西哥的商务拓展相反,墨西哥企业在我国市场拓展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商务文化的不了解和不适应。
由于我国商务交际喜欢直截了当、重视效率和信任关系,而墨西哥人更偏向于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很多墨西哥企业在与我国客户合作时,由于语言障碍、文化认知不足等问题而频生交流问题。
4. 改善措施4.1 加强文化交流和培训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前往墨西哥开展商务活动前,应该加强对墨西哥文化和商务礼仪的了解和认知。
可以通过参与墨西哥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墨西哥专家进行文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4.2 建立多元化团队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多元化的团队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我国企业可以考虑在墨西哥招聘当地员工或者派遣有墨西哥经验的我国员工负责当地业务,以更好地融入当地商务环境。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c85fe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a.png)
跨文化商务交际案例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差异会对商务交流产生深远影响。
在此,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探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一家中国公司与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开展跨国项目。
双方在商务交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商务礼仪和商业谈判方面。
语言沟通:在项目启动阶段,双方团队进行了视频会议,但由于双方母语不同,存在一些语言障碍。
中国团队在表达观点时显得过于直接,而美国团队则更注重委婉和礼貌的表达方式。
这导致双方在沟通中产生了一些误解和不适。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交流效果,首先,双方可以在会议前进行简要的沟通准备,明确会议议程和重点内容,以便更加清晰地表达观点。
其次,双方可以选择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提高对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最后,双方可以在沟通中多加留意对方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商务礼仪:在商务交流过程中,双方也存在一些商务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团队在交流中更注重建立人际关系,重视面子和礼貌,而美国团队更注重效率和结果,在商务交流中更加直接和务实。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商务礼仪上的差异,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交流效果,首先,双方可以在交流前了解对方的文化礼仪和习惯,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其次,双方可以在交流中多加留意对方的言行举止,尊重对方的习惯和方式,以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
最后,双方可以在商务交流中适当调整自己的表现方式,以满足对方的期望和需求,提高交流效果和合作效率。
商业谈判:在商业谈判中,双方也存在一些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
中国团队更注重长期合作和双赢局面,而美国团队更注重短期利益和竞争优势,在谈判中更加直接和坚定。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商业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双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交流效果,首先,双方可以在谈判前明确双方的核心利益和谈判目标,以便更好地把握谈判节奏和方向。
跨文化沟通案例分析
![跨文化沟通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2767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7.png)
跨文化沟通案例分析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时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商业、教育、政治等领域中,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素质。
在跨文化沟通中,往往会出现由于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跨文化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案例,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在一次会议上,美国总部的高管和中国分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交流。
在会议中,美国高管一直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准时参加会议并且严格控制会议时间。
然而,中国员工在会议开始时迟到了十几分钟,并且在会议中进行了一些闲聊和讨论。
这让美国高管感到非常不满,认为中国员工不够尊重会议的重要性。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美国高管和中国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在美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准时和高效地进行会议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和集体利益往往比时间更为重要,因此在会议中进行一些闲聊和讨论是为了加强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增进彼此的了解。
解决方法,针对这种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跨文化沟通带来的问题。
首先,公司可以通过跨文化培训来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跨文化环境。
其次,公司可以制定一些共同的沟通准则和规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交流时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最后,公司可以鼓励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结论,跨文化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跨文化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探讨了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0c1af96edb6f1afe001f2c.png)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Age and StatusCaseStudy 1两位同事的矛盾使一家数据理公司的理碰到了麻。
一方是一位迟疑志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另一方是一位有特的年的中国女性,而此前两人确很好的合作伙伴⋯..Case description:A manager in a data-processing company was having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ayoung, ambitious French Canadian male and his co-worker, an older Chinese woman who was on a specialvisa from China. She had recently become uncooperative and had made it clear to the manager that shewould not be willing to travel to the capital with her co-worker to hold discussion with legislators about anew product with great enthusiasm.When the manager asked her what the problem was, he received no clear explanation. When he askedher co-worker, the young man had no insights to offer. The young French Canadian was clearly annoyed,however, that the Chinese woman was refusing to share her data with him. That meant he couldn’ t make t presentation to the legislators because she had all the key data on her computer disks.The manager repeated questions to her but her“tnowhereproblem. So” hego changed his approach.He began explaining his concerns, as manger and as spokesperson for the company, about the upcomingmeeting with legislators. His explanation about his position was unemotional. In that climate she then felt shecould explain her position. She revealed she felt that that as an older, and to her mind, more senior person,she should not be sent to the capitol with a younger employee who would d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she had worked hard to develop. That would diminish her status, she felt. The general manger knew the rootof his headache.1.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conflict?2.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f you were the general manager?矛盾矛盾这位年长的中国女士投入极大的热忱和精力开发产品.却在最后的重点时辰拒绝与年青的同事一起去处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同事问其原由.她并未做任何明确的回答:而当经理改变策略,不再直接咨询原由,而是迂回地讲起自己的窘境时,她才道出自己的顾忌。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9550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0.png)
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文化商务沟通变得尤为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文化差异巨大,如果在跨国商务交流中忽视了这些差异,就可能导致沟通不畅、误解甚至失败。
因此,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某公司在中国与日本展开合作,双方在商务会谈中出现了一些沟通问题。
中国方面认为日本方面的表达含糊,而日本方面则觉得中国方面的表达过于直接。
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导致合作陷入僵局。
问题分析:首先,中日两国的商务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商务文化注重人情关系,喜欢直接表达,而日本商务文化则更加注重礼节和含蓄,喜欢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
其次,语言差异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
中日两国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用词习惯都存在巨大差异,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解决方案:1. 了解对方文化,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双方应该在商务合作之前进行充分的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商务习惯、表达方式、价值观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2. 借助专业翻译,在商务谈判中,如果双方语言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借助专业翻译人员,以确保双方表达的准确理解。
专业翻译人员不仅能够准确地翻译双方的表达,还可以帮助双方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惯。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双方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
结论: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商务沟通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更多的商务人士更好地应对跨文化沟通挑战,取得更好的商务合作成果。
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
![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db89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c.png)
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第一部分精神文化冲突一、价值文化冲突1.Praising Japanese in Public Workplaces——在工作场所当众表扬日本人2.Pay—by—performance in Italy——按绩取酬在意大利的推行3.Should the Culprit Be Punished?——肇事者该受罚吗?4.To Leave or Not to Leave,That Is a Question——辞还是不辞,这是个问题5.Values of J&A(HongKong)Limited——香港J&A的价值观6.Participation or Order-taking——参与还是服从7.The Close—Down of Hong Ta Hotel——红塔酒店关闭的背后8.“Honne and T atemae”in Japan—U.S.Corporate Joint Ventures——在美日合资企业中的“实权与虚职”9.Canadian Employees and Filipino Management——加拿大雇员与菲律宾老板10.Tampax’S Fail ure in China——丹碧丝在中国的失败1 1.Why Did Peruvian Workers Quit?——为什么秘鲁工人离职呢?12.Success of J&J in Japan——强生在日本的成功13.Crisis of Barbie in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芭比娃娃在中东遭遇危机是谁之过?14.The American Girl in Japan—Barbie’S Struggling Story over Two Decades ——芭比在日本的20年1 5.Foreign Assignment Means Promotion?——“外派”就一定意味着晋升吗?16.EBay’S Pity in Japan——eBay在日本留下的遗憾17.The IKEA Way in Germany——宜家在德国18.The IKEA Way in the United States——宜家在美国19.The Tea Price,to Cut or Not to Cut?——茶叶价格,是降还是不降?20.Guangzhou Peugeot,Partnership Breakdown——广州标致的解体21.Is He a Responsible Engineer?——他是一个负责的工程师吗?22.What Motivates Chinese Employees?——如何激励中国员工?23.How to Manage Those“Yes”Guys?——如何管理总是同意上级的中国人?24.Whose Ideas Are These?——是谁的主意?25.Age and Status——年龄与地位26.A British General Manager in Thailand——英国总经理在泰国27.How Do We Accord Status?——我们如何赋予人们地位?二、思维方式冲突28.“Canny”Japanese——“狡猾”的日本人29.Difficult Time——a Negotiation——艰难的谈判30.Community Education Commission——社区教育委员会31.When the Initiative Meets the French——当规章遇到了法国人32.Smashed Benz——砸奔驰事件33.Why Are the Commentaries on Economic Issues So Differen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riting? ——中英文的经济评论为何如此不同?第二部分制度文化冲突一、管理、契约方式34.Geddy’S Dilemma——盖迪的困境35.A Deadline in the Contract——合同规定的最后期限36.WenZhou Shoe Makers in Spain——温州鞋商在西班牙37.A F00tprint Is the Endmg of Business——包装箱上的脚印差点使合作泡汤38.Personal Luxury or Family Loyalty——个人享受,还是家庭至上?39.“Nepotism”in MexiCO——“偏袒亲属”在墨西哥40.Sticking to Rules or Face—giving——就事论事,还是讲面子讲人情?41.Handle to a Culture——茶杯中的文化42.The Chinese—Canadian Dispute——中力口矛盾43.Bums Philip and Co.Ltd.:Coping with Chinese Marketing Environment ——伯恩斯·菲利普在中国的营销经验44.The EU Grounds the GE-Honeywell Merger——欧盟叫停通用电气一霍尼韦尔合并案45.Is It the Mistake of Jane Harrison?——是简·哈里森的错吗?二、企业文化融合46.Monsieur Mickey in France——在法国水土不服的米老鼠47.What Has Happened to Hong Kong Disneyland?——香港迪士尼乐园怎么了?48.Wal-Mart’S Localization Failure in Germany——沃尔玛在德国本土化的失败49.Pearl of the Baitic——波罗的海明珠50.When Chrysler Comes across Daimler——当克莱斯勒遭遇戴姆勒5 1.Unsuccessful Merger between Emerson and Avansys——艾默生公司和安圣电气之间的失败合并52.The Failure of the T&A Joint..Venture——优势互补的T&A合资公司怎么垮掉了?53.Lenovo’S Corporate Culture:a Key Issue as It Absorbs IBM——新联想的跨文化整合54.How to Realize Cultural Synergy in South Korea?——如何在韩国实现文化整合?55.Th e“Westernization”of PC(Hong Kong)Limited——PC(香港)有限公司的“西方化”56.Shanghai City Restaurant in Rotterdam——鹿特丹市的上海城酒家57.KFC’S Failure and Success——肯德基的成败之路58.The Success of Haier in the U.S.——海尔在美国的成功59.Japanese Turn an American Plant into a Success——日本人管好了美国工厂60.The problems Caused through the Merger of a Japanese Company——日本某公司并购带来的文化问题61.Japanese—Style Management and the Japanese Culture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与日本文化62.Cartoons and Safety Education——动漫与安全教育63.Post Rotation in Japanese Enterprises——日本企业中的岗位轮换制度64.To Ask.or Not to Ask——问,还是不问?65.Cost and Efficiency——成本与效率第三部分行为文化冲突一、言语行为方式66.“You Must Be Tired”——“您一定很累!”67.First Meeting——初次见面68.The Third Hand——第三只手69.Interpreting a Smile——怎样理解微笑?70.Why Was His Answer Not Related to the Question?——为何他答非所问?7 1.Bilingual Labels——双语商标72.Being Straightforward or Reserved——坦率而言,还是含蓄不语?73.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an American Boss and Chinese Employee ——美国上司和中国员工之间的误会74.The Corporation Between the Japanese and the German ——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合作75.Tokyo Tissues And Gaijin Handkerchiefs——东京纸巾和布手帕76.MoT o:Coming to U.S.——木拓初到美国77.James Whalen:Mired in Communication——沟通问题给詹姆斯·沃伦带来的困扰78.The Chinese Company Adapting to the Islamic Culture and Customs ——中国公司如何赢得阿拉伯客户79.How Much Is Hard Work?——努力工作的“度”是什么?80.American Style of Hospitality or French Style of Hospitality——美式的好客,还是法式的盛情?81.Why Is Mr.Green So Angry?——格林先生为什么如此生气?82.The Resignation of American CEO in a Swedish—American Company ——美国首席执行官为何主动提出辞呈二、非言语行为方式83.Monochronic Americans and Polychronic Mexicans——单时制的美国人和多时制的墨西哥人84.Cultural Clash in a Malticultural T eam——多元文化团队开会的插曲85.Senior Female Secretary PK Her Boss——the Email-gate Case of EMC ——高级女秘书向老板叫板——EMc的邮件门案例86.Is More Expected of Leaders?——对领导的期望更高吗?87.What Is Dinner at a Friend’S——朋友家的聚餐?88.Private or Public?——保护隐私,还是公布于众?89.WhO Caused the Toyota Advertisement Trouble?——丰田广告到底是谁惹的祸?90.Falling Dragon Rising Anger——日本人的“立邦漆”广告惹怒了中国人91.Baby Boom to Baby Bust:Procter&Gamble in Japan——宝洁在日本的帮宝适广告“失策”92.China Bans Nike Commercial:an Insult to National Dignity——耐克广告中国遭遇禁播93.The Chinese Road,the V olkswagen’S Heart——大众的“中国心”感动了中国观众。
案例6-4:跨文化沟通的情景分析
![案例6-4:跨文化沟通的情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32d5878762caaedd33d4b9.png)
案例6-4:跨文化沟通的情景分析下列是四个跨文化沟通的情景:1.阿兰是美国驻墨西哥的销售代表。
他与别人约定见面时间后,总会准时赴约,但他拜访的人却常常迟到。
为了节省时间,阿兰想直接谈生意,但客户却想聊聊阿兰的观光情况和他的家庭状况。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会面常常受到干扰,客户不断接听商务电话,而且还会和其他人谈很长时间,有时甚至会和客户的孩子交谈。
阿兰的第一份进展报告十分悲观,他还没有任何销售业绩,也许墨西哥不是销售公司产品的好地方。
2.为了帮助公司在日本树立影响,苏珊想要雇用当地的一名企业家为她提供商业惯例方面的建议。
卡纳的书面材料显示其资历非常出色,但是当苏珊试图了解其过去经验的时候,她只是说:“我会尽力的,我会非常努力”。
她始终没有详细介绍自己先前担任的任何职位,苏珊开始怀疑,她的简历是否有夸大的成分。
3.斯坦想要和一家中国公司商谈建立合资企业的事情。
他询问李同森,中国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否够高,能否买得起它的产品。
李先生沉默了一会,然后说:“你的产品很好,中国人一定很喜欢。
”斯坦笑了,他很高兴李先生认同他的产品质量,并给了李先生一份合同让他签字。
过了几个星期,斯坦还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他就想,中国人效率这么低,自己是不是还有在这里做生意?4.艾尔斯佩斯非常满意自己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的工作风格。
在印度的工作中,她从不对年龄大的人发号司令,而是征求他们的意见。
但是大家很少提出任何建议,即使是正式的建议系统也不能发挥作用。
更糟糕的是,她根本感受不到他在管理美国工厂时受到的尊重和同事间的友谊和忠诚。
她很灰心的想到,也许印度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位女老板。
思考题:根据上述情景,分别找出一处会一处以上存在文化差异因而导致沟通不畅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Theory Communication is something we do every day. It takes place so naturally that we simply fail to notice it until it hiccups or breaks down. 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fe and life is communication.1.When you join a social gathering, you must be awar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way things are going to proceed. There is a technical term for such rules and procedures—schema.2. Face and politeness are two other areas which are extremely value—sensitiv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eness is self—denigration and other—elevation.Case 1:Litz is a professo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She invited her Chinese students home for an evening party.The schema from Litz’s point of view includes the following:1. Giving invitation: by phone / by mail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guests3. Receiving guests: open the door / express welcome / take their overcoats / introduce guests / offer them drinks / make them comfortable4. Serving food: set the table / soup first / main course / desert5. Post dinner activities: chat / play music / offer more drinks6. Seeing guests off: thank them for coming / good nightLitz’s evening party was not very successful, because she was upset by one of her guests. Here was the initial conversation between Litz and Lin:Litz: (opens the door) Oh, Lin, how nice you could come!Lin: It’s not difficult to find your house.Litz: Come on in.Lin: (comes in)Litz: Can I take your coat?Lin: No, thanks.Litz: Ok, this way please.Lin: (take off her coat and hangs it)Analysis: Litz was hurt because Lin did not let her hang her coat. Litz’s offering to hang Lin’s coat is one of Litz’s ways (it’s on Litz’s schema). On Lin’s side, she thought that Litz was her supervisor and that it was inappropriate to let her supervisor hang her coat. Here we have an instance of one action attached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Case 2:Finding an Interested BuyerGeorage Hall was in Beijing attending a trade fair and looking for an opportunity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He had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his business dealings in the US and prided himself on his ability “to get things moving.” His first day was going well .He looked around at the displays of sporting equipment to get some idea ofwhom he might approach. He was sure that his products, tennis rackets with an unusual new design, would arouse some interests. On the second day he approached the company which he felt would be most responsive to his products. He introduced himself to the general, a Mr. Li. Since he had read that Chinese find getting down to business immediately too abrupt and rude, he began a casual conversation, eventually leading up to the topic of his products and suggesting how Mr. Li’s company might benefit from using them. George then suggested that he could arrange to get together with Mr. Li and provide more specifics and documentation on his products.Mr. Li responded in fairly good English,” That would be interesting.”Knowing that he had only a few days left in Beijing, George wanted to nail down a time,” When can we meet?” asked George.“Ah. This week is very busy,” r eplied Mr. Li.“It sure is,” said George,” How about 10 o’clock? Meet you here.”“Tomorrow at 10 o’clock?” asked Mr. Li thoughtfully.“Right,” said George, “I’ll see you then?”“Hmm, yes; why don’t you come by tomorrow,” was the reply.“OK,” responded George,” It was nice meeting you.”The next day at 10 o’clock he approached Mr. Li’s company’s exhibit only to find that Mr. Li had some important business and was not able to meet with George. He called back later in the day and was told that Mr. Li was not available.先生不仅没有准时接见预约的客户,甚至放了他“鸽子”。
Analysis: 英美人士做事情讲究守时。
而中国人不太重视这方面。
本案列中,李Case3: Professor Liang has written a book on Chinese culture in Chinese. His book is put on display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 96. Professor Liang would like to have his book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submitted to Thompson Publishers. Professor Liang has asked Li Yan, whom he meets regularly in the English Corner, to help him to talk to Peter Allright, a Thompson representative.Prof. Liang:奥莱特先生,这是鄙人的拙作。
Li Tan: Mr. Allright, this a clumsy book written by your humble servant.Mr Allright: No, no, no, you're not my humble servant. We do not publish books in Chinese.Li Yan (to Professor Liang): 不,不,不,你不是我的仆人,我们不出中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