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 上世纪30-80年代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比利时,1930);多诺拉(美,1948);光化学(美,1940s-1970s);伦敦烟雾(英,1952);四日哮喘(日,1950s-1970s);米糠油(日,1968);水俣病(日,1950s-1960s);骨痛病(日,1950s-1970s)2. 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我国: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室内环境污染)

三、地下污染物类型及代表物质

1.金属(镉、铬、铅、汞、砷、硒等);非金属(硫酸盐类、硝酸盐类、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苯、醇、碳氢化合物等烃类、芳香族);细菌病毒(真菌、霉菌、病原体等);有毒有害气体(易挥发的、有毒性的气体等)

2.RCRA污染物:可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有毒性

3.污染场地责任人(Potentially Responsible Parties,PRP )包括:

当前场地的拥有者或使用者;场地被污染时的拥有者或使用者;安排在场地处理或处置废物者;将废物运输到场地者;废物的生产者;可以是个人、公司、政府管理者、地主

4.勘察方法

•地质钻探、钻孔观察:通过钻孔观察、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等了解污染物的基本特性、分布、运移规律,以判断其可能的潜在危害。特殊工艺避免“昂贵的错误”;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利用电法、磁法、地质雷达等探测手段了解污染物质的存在、分布特征,这种物探方法以其快捷、无损等显著的优势已经应用越来越广;

•现场测试与采样:测试与采样目的;场地背景;场地特征;关注的潜在污染物;取样点的环境介质;样品类型与仲置、数量和取样频率;样品收集、处理、名称、编号方式、保存技术;现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程序

5.常用的修复方法

覆盖填埋:阻止污染物的物理接触;修筑隔离墙:切断污染物的运移;固化和稳定:对污染物进行包装、封裹或者化学消除

四、1.浮游生物重要性

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重要环节;水团、海流的指示种;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石油资源;富集污染物质,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2.浮游生物类型

极微型浮游生物:0.02~0.2μm;微微型浮游生物:0.2~2μm;微型浮游生物:2~20μm;小型浮游生物:20~200μm;中型浮游生物:0.2~20mm;

大型浮游生物:2~20cm;巨型浮游生物:20~200cm

(生态学意义: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基本可代表一定的生物类别;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存在一定的食物关系,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有重要意义)

五、全球变暖问题

“危”海平面升高、物种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

“机”大航海时代、物种爆发、沙漠变绿洲、粮食增产

(三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六、1.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土壤资源遭到破坏;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水污染与淡水资源减少;化学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混乱的城市化;海水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加剧;空气污染严重;极地臭氧层空洞在扩大

2.岩土工程中三大稳定性问题(地基、边坡、挡土墙)

稳定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上限法、极限分析下限法、滑

移线法、有限元法)

精确解满足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边界、材料的本构关系、位移的

相容、位移的边界)

八、1.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城市轨道交通;水底交通隧

道;大型地下枢纽;地下综合体;奥运地下工程;世博地下工程

2.地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噪音、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

社会影响、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地下工程重大事故

九、1.全球目前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臭氧洞、土地利用

引发的地表状态变化问题

2.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利弊共存,当前以弊为主;对水

资源的影响—时空分布重新分配;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退化、灭绝、新物种;对大洋环流和季风的影响—导致区域极端气候

变化

3.现状:更多的观测和证据证实全球气候变暖;确认人类活动和全球

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气候变化已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不

利影响;未来气候变暖将持续;未来气候变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并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如不采取行动,

全球变暖将超过4℃;要实现在本世纪末2℃升温的目标,须对能源

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路径

十、1.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优点:微藻固定CO2过程中的联产品;微

藻生长速度快,油脂含量高;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模块技术容易

被按比例放大;能够与废水处理、营养盐循环相联系;对环境友好,

能减少环境足迹

2.微藻培养:•开放池:易受天气影响,难以保持适宜的温度与光照;

受灰尘、昆虫及杂菌污染,难实现纯藻培养;光能及CO2利用率不高,

无法实现高效固碳;•封闭池:培养条件稳定;可无菌操作;易进行

高密度培养

3.进一步研究方向:固碳能力强的微藻筛选;微藻的高效收获技术;

微藻固碳能力强化技术;微藻油脂含量提高技术

十一、1.生物地化循环:各种物质或矿物元素在生态系统之间的输入

和输出,以及他们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

换。

特点: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循环的;生物地化循环在受人类干扰之前

一般是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常发生生物

积累、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现象;生物地化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

个概念来描述。

1.相关概念:库:生态系统中某一物质在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中贮存的

数量,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

化学物质所构成的,可分为贮存库和交换库。(贮存库:库容量大,

元素在库中滞留的时间长,流动速率小,多属于非生物成分;交换库

或循环库:容量较小,元素之流的时间短,流速较大)

流通率: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是物

质在生态系统中库与库之间流通的速率(周转率:某物质的流通率与

库含量之比;周转时间:物质由一个库全部转移到另一个库所用的时

间,即周转率的倒数)

2.海洋氮循环关键生物及其作用:海洋固氮作用(海洋中某些原核生

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N2转化为N化合物);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

(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水中的无机离子转化为初级生产力);硝化作用

(氨在需氧环境中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异

养细菌在呼吸作用中利用硝酸盐为电子接受体,将其还原为奇台的N2

和N2O脱氮或氨化过程。最常见反硝化细菌是假单胞菌属)

4.赤潮的定义: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

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现在,多称为“有害藻

华”。

赤潮发生原因:海洋浮游生物(赤潮生物,如硅藻、甲藻、蓝藻等);

人类活动(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外来有害赤潮种类引入;

全球气候变暖等);海水富营养化(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海水温

度(水文现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如温度、盐度);自然因素(纬

度位置、季节、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

赤潮发生的过程:起始阶段(具一定数量赤潮生物种,水环境各种物

理、化学条件基本适宜于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发展阶段(进入

指数增殖期)—维持阶段(时间长短取决于水体的物理稳定性和各种

营养盐的富有程度,以及营养盐补充速率和补充量)—消亡阶段(刮

风、下雨或营养盐消耗殆尽)

赤潮的危害:对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赤潮发生,导致环境改变,

影响了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或死亡,破坏

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渔业资源(使海水严重缺氧,鱼、贝类等

海洋动物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海面或附着在

鱼、贝类的鳃上,造成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

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鱼、贝中毒或死亡);影响人类健康(居

民通过摄食中毒的鱼、贝类而产生中毒);影响旅游业等

赤潮的预防: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

理,提高污水净化率;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

环境;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赤潮的治理:物理法(撒播黏土法)、化学法(化学除藻法,如硫酸

铜)、生物法(鱼类控制藻类生长;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

以及藻类;微生物控制藻类生长,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和

放线菌等)

十五、1.污水或废水的来源:电厂热水、农业排水、畜牧场排水、工

业废水、矿山排水、城市生活废水(+地表径流)

2.污染物类型:悬浮物(有机:草木、浮游生物体;无机:泥沙、大

颗粒粘土、矿物废渣);胶体(粘土、细菌、病毒、腐殖质、蛋白质);

耗氧有机物(糖、蛋白质、氨基酸、酯类、纤维素等);植物性营养

物质(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含N和P的有机化合物);

重金属污染物(铅、铬、镍、汞等);酸碱类污染(PH<6.5或PH>8.5);

石油类污染(形成油膜);其他污染物(如放射性物质)

3.污水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

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4.污水主要类型:氨氮、生物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5.污水处理法:物理法:沉淀法(重力分离);筛选法(截留);气

浮法;超滤、微滤和反渗透法(半渗透膜);化学法:混凝、中和法、

化学沉淀法、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法、电渗析法;生物法:生物膜法、

自然处理、厌氧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

一、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又叫全球变化, 即地球环境系统的变化, 是系统中某些

关于人类生存的要素出现的异常变化, 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物

种灭绝等, 并且由于系统某一要素的变化, 导致其它相关要素也发生

变化, 进而导致全球尺度的环境恶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

球气候变化(包括CO2 含量的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频发);

②土地利用和土地履被状况的变化; ③臭氧层的耗减与Uv 辐射的增

强; ④全球环境污染。

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1.对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