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沁园春·长沙

第1课时

新课教学设计

【导入部分】

导入一: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导入二: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讲解部分】

一、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相关知识

词的基本知识

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4)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三、背景简介

为何以“长沙”为题?(引入时代背影简介):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问题引领探究

(一)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1.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

意象:

2.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3.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4.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

何不同。

5.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1.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忆”的是,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精神。

2.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五、相关拓展

:写一篇鉴赏文章,鉴赏课内或课外的诗词。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赏析:上阕起始两句以雄浑的笔法把雨中大海气势开阔、壮丽奇伟的景象渲染出来。下阕开头三句借古颂今,给人以深邃的历史沧桑感。毕竟魏武帝曹操当时为统一中原的努力远远不能同我们建设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故而结尾所言“换了人间”更为上阕的景物描写与下阕的历史回忆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附:板书设计

【参考答案】

四、(一)1.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

2.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3.生机勃勃、色彩绚丽

4.“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5.“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二)1.(1)承上启下

(2)“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由哪个字统领恰,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2.“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