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

以上三章分别研究了线性弹性有限元法,材料非线性本构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组解法,本章就可以研究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了。

在材料非线性基本方程中,除第二章所述的本构方程外,与线性弹性一样,而非线性有限元法又归结为一系列线性弹性问题。因此,只要在第一章中改用第二章的本构方程,就可建立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内容。

§4-1 非线性弹性有限元法

第二章提到,非线性弹性本构方程与形变理论弹塑性本构方程在形式上相同,所以与第二章一样,这里也按塑性力学形变理论,研究非线性弹性有限元法,以便把二者统一起来。

1.非线性弹性基本方程为了便于以后直接引用,这里列出全量形式的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基本方程,并用矩阵表示。

几何方程:

(1.14)

本构方程:

=[D

]

(2.13)

平衡方程:

(在

内) (1.20)

边界条件:

(在A

上)(1.22)

(在A

上) (1.23)

虚功方程:

(1.28)

位能变分方程:

=0 ( 1.31)

其中

(1.32)

(4.1)

2.非线性方程组的建立由于虚功方程本身不涉及材料性质,所以第一章由虚功方程得到的单元平衡方程(1.48)式和总体平衡方程(1.109)式完全适用于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问题。可见,只要把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本构方程代入单元或总体的平衡方程,就可以建立非线性方程组。

(1)割线刚度方程仿照线性弹性有限元法,把(1.36)式代入(2.13)式后,再把(2.13)代入(1.48)式便得单元割线刚度方程,即

(4.2)

其中单元割线刚度矩阵

(4.3)

而割线本构矩阵[

]

,如(2.14)式所示。

仿照(1.113)式的推导,同样可得总体割线刚度方程

(4.4)

其中总体割线刚度矩阵

(4.5)

而总体节点载荷{P}仍如(1.110)式所示。

由(4.5)式可知,总体割线刚度矩阵[K

]

取决于各单元的等效应变

;又由(2.5)式可知,等效应变

是由应变{

}计算出来的;再由(1.36)和(1.106)式可知,应变{

}与总体节点位移{U}有关。可见,总体割线刚度矩阵[K

]

是总体节点位移{U}的函数,所以总体割线刚度方程(4.4)式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

必须指出,建立非线性方程组(4.4)式,只是为了说明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有限元方程的非线性性质。实际求解时并不用(4.4)式。因为求解(4.4)式要用直接迭代法,而正如 3-2指出,直接迭代法不但计算量太大,而且常常不收敛。

(2)切线刚度矩阵由 3-2---3-6可知,在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时,除上述直接迭代法外,都要用到切线刚度矩阵(至少要用到初始切线刚度矩阵[k

]

和[K

]

)。为此,这里讨论一下建立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有限元方程中的切线刚度矩阵问题。

由(1.109)和(3.11)式可知

(4.6)

于是由(3.10)和(4.6)式可得

(4.7)

由于由(2.16),(1.36)和(1.106)式,并考虑到符号d{

}和d{

}

分别是{d

}和{d

},有

(4.8)

(4.9)

(4.10)

所以把(4.8)---(4.10)式代入式(4.7)式便得总体割线刚度矩阵,即

(4.11)

其中单元切线刚度矩阵

(4.12)

(3)具有初应变理论或初应力的刚度方程仿照线性弹性有限元法,把形式上相同的(3.101)式代入(2.13)式,并令{

}={0}或{

}={0},再把(2.13)式代入(1.48)式便得单元刚度方程,即

(4.14)

其中单元刚度矩阵

和初应变,初应力节点载荷

,{

}

仍分别如(1.50)和(1.53)、(1.54)式所示。但要强调,这里[k

]

的含义是单元初始切线刚度矩阵;{

}

中的初应变{

}或{

}

中的初应力{

}随迭代过程而变。

仿照线性弹性有限元法,同样可得总体刚度方程,即

(4.16)

其中总体刚度矩阵[

]

和总体初应变、初应力节点载荷{

}、{

}在形式上均与线性弹性有限元法相同。

3.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关系由(4.11)---(4.16)式可知,要建立并求解非线性弹性(或形变理论弹塑性)有限元方程,关键是要具体知道材料的本构矩阵。而由(2.14)和(2.18)式可知,只要(2.15)和(2.19)式中的函数关系

是已知的,那么本构矩阵就是显式的。

根据单一曲线假设,

的关系与单向拉伸时相同,即

(4.17)

再考虑体积不可压缩条件(

),则

(4.18)

其中

取决于所采用的简化模型。

理想塑性(见图4-1):

(4.19)

线性强化塑性(见图4-2):

(4.20)

幂次强化塑性(见图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