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简介【网上资料】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演讲摘编

“全课程”是啥?

这儿提到的“全课程”教育实验,是《当代教育家》总编辑李振村(人称“村长”)应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之邀,出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后,带领团队探索的一条小学课程改革新路。

从2012年提出构想以来,李振村组织15位特级教师和众多教育专家、名校毕业生,研发出包括教育大纲、教材、教法、评价、管理等五大板块的“全课程”教育体系。它是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长。

“全课程”甫一问世就引发了《北京晨报》《光明日报》等诸多媒体的关注。同时,也有教育同仁产生了疑问,比如:

全课程的包班和因师资不足的包班是一回事吗?全科程就是各科课程的叠加?全课程教师必须是各科皆通的通才吗?……

12月6日下午,第二届当代教育家论坛,“全课程”核心团队李振村、常丽华、钱锋对全课程作了深度剖析和详细说明。如果您有同样的疑问,我们相信,这里有您想要的答案!

民国时期上海滩老大杜月笙,因孩提时得到过水果店老板所给的温暖而能始终保持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为什么?美国一位女大学生仅仅因为幼年被瀑布的水流声吓过,长大后还一听到流水声就颤抖不止,为什么?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说明:孩童时的体验,犹如种子深埋在泥土,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见,体验是一种

深刻的教育力量。而今天的学校教育,给孩子提供了怎样的体验?孩子的体验足够安全、自由、多元、丰富吗?给予孩子足够安全、自由、丰富的“体验”,正是“全课程”的努力方向。

“全课程”到底为孩子们建构了怎样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体验?且听村长为您娓娓道来!

一、人好了,课程才好,孩子才好

亦小“全课程”改革从改革管理入手,因为亦小认为:人是一切课程的核心。人好了,课程才好,孩子才好,世界才好。怎样的人才能驱动课程改革?一定是自由的人,充满专业精神的人,而懈怠的人、倦怠的人,被各种细化的制度严格控制的人,很难去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实施课程。所以,亦小建立了基于信任而非基于控制的管理体系。学校把统一要求的东西降到最低限度,学校不考勤,不检查教案,开会不必签到(把全校性的行政会议减少到最低),甚至不统一要求老师交各种材料——这一切的目的就是给老师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全力以赴研究孩子,研究教学。学校化小管理单元,把一切能够下放的权力都下放到级部——一个级部相当于一所小学校,于是,各个级部都在努力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都在自如和舒展地做不一样的事情。

当老师的感觉是安全的、自由的,他才会将这种体验传递给孩子。

亦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法无禁止则皆可为。这里的“法”是指亦小办学的底线要求:学校可以原谅许多,但是唯独不能原谅的是对孩子和教学的怠慢。只要不怠慢教学,不怠慢孩子,那么各种尝试尽可以大胆地去做。规章制度的力量在亦小被降到了最低。而愿景的力量、专业驱动的力量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

所以,“全课程”教育实验的核心不是所有课程的叠加,而是指向“全人”、指向人的全面生活的变革。

二、让药片回归苹果,把学科“深井”连成汪洋

传统教学学科林立,给孩子挖的是一口又一口的学科深井,但是学科之间缺少关联。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看上去我们的孩子学科知识学得深透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偏弱。而“全课程”一个核心就是将被割裂的学科打通,让深井连成汪洋!

学科打通的课程如何操作呢?以“让幼小衔接软着陆”的始业课程为例,全课程做了这样几件事:拼音学习后置,淡化学科概念,强化学科融合,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学习。

具体到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状态呢?从入学第一天的生活就能窥看全课程的全貌!晨诵是《喇叭花》,孩子们配合着动作,打着节奏,不觉得这是早读。接下来读绘本《大卫上学去》,大卫淘气又捣蛋,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结尾是:调皮捣蛋不要紧,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这个故事比说教更有用处。接下来唱来自台湾的《礼貌歌》,这是音乐加舞蹈的学习,但孩子不觉得这是在上课。第三节课干什么呢?把第一天上学的事情画下来,这是美术课,但孩子画的是自己的生活,他也不觉得是在上课……

后面的学习,每月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是跨学科整合:把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体育等都整合在一起。这种学习,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生活。

所以,“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关键就是把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学科学习,转化为丰富多彩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化的生活。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全课程让药片回归到苹果。

三、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

为什么人类要有春节,有周末,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就是让生活富有节奏,有一点盼头。校园生活同样也要给孩子一点期待和向往,

让孩子有一点“盼头”,怎么做呢?

亦小每周有一节“长时段课”。学生用长达半天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这样时间就不会被一节节课切碎。孩子们可以深入地学习和体验一件事情。

每月一个“非传统课程日”。这一天不能教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也不能让孩子写作业,而是要让孩子“玩”一个非传统课程。至于具体内容,牛奶日、沙子日、科学实验都有,学校放权给各个级部,由老师们自己创造。

每学期有一个“主题周”。在这一周里,上午上课,下午围绕主题展开活动。比如“帽子周”,语文课收集帽子成语,科学课制作帽子,数学课计算帽子面积,美术课画帽子,音乐课教唱《帽子歌》、跳《帽子舞》……最后,全校师生在体育馆开了一个帽子派对!活动结束后还形成了一面帽子墙。

所以,“全课程”的全也包含这样的理解:让寻常的校园生活充满惊喜和期盼。

总之,全课程不是单纯的课程加减,不是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课程的整体综合变革,它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营造师生共度的幸福的教育生活。

常丽华:“包班”的故事,那么小,那么好!

常丽华是全课程的主要研发者之一,也是亦庄实验小学“小蚂蚁班”的包班老师。自2013年亦小开学以来,常老师陪着学生从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