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名称的四个来由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名称的四个来由](https://img.taocdn.com/s3/m/7f2c6a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名称的四个来由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背诵“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等一系列的朝代歌,那么你知道每个朝代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吗?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各国号的来由大致分下面五个:
一、开国之君原有的封号
以开国之君原有的封号上升为国号的在历史上最为常见。
比如,刘邦曾被封为“汉王”,故建国后定国号为“汉”,后来的的绝大多数王朝都是以开国者曾经被封的爵位来定位国号,比如刘裕曾经被封为宋王,萧道成曾被封为齐王等等。
二、该政权原来统治的区域名
据说周朝的来源便是因为周朝始祖曾经定居在“周原”这个地方,后来渐渐地就被称为“周”。
后世的“辽”,据说就是因为先祖曾经长期定居在辽河上游。
三、吉祥的寓意
以吉祥的寓意来作为国号的,最典型、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元朝了。
《元史》中称这一国号是忽必烈定的,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中的“元”字,寓意为大、首。
另外还有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也是取自
于“革新、更新”的美好寓意。
隋朝开国之君杨坚之父曾经北周被封为“随国公”,杨坚建国之后,据说是嫌弃“随”有走的意思,为了避免不详,便把走之旁去掉,定国号为隋。
四、来源或依附于宗族关系
依附于宗族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刘备建立的蜀汉,他自称是汉王朝的苗裔,所以在曹丕篡位之后宣布自己为汉王朝的继承人。
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找到合法性,硬说自己是周朝某王的子孙,所以定国号为“周”,甚至连南北朝时期的匈奴人赫连勃勃都说自己是夏朝某君王的后裔,因而定国号为“夏”。
依附于宗族关系而定的国号,基本上都是因为开国之君自己心虚,担心政权的合法性,硬生生地认祖归宗所致。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由来(已校对,无错误)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由来(已校对,无错误)](https://img.taocdn.com/s3/m/c95810856529647d27285266.png)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由来1.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公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之分,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历代国号的七种由来
![历代国号的七种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181c7d7f705cc175527097d.png)
历代国号的七种由来作者:杨会玲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年第24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史记五帝本纪》)国号是建国时国家的称号,每朝的创建者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
国号的由来大致有七种:一、源自先祖封地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秦的先祖伯翳曾助夏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嬴”。
到周孝王时,秦后裔因牧马有功,周孝王把“秦”地赐给他。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就以“秦”为国名。
二、源自发迹地名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称西周。
后来平王东迁洛邑,称东周。
赵匡胤曾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称帝,因发迹在宋州,国号称“宋”。
定都汴梁,史称北宋。
赵构后在临安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建国时定国号为“大夏”。
因在西方,又称“西夏”。
三、源自封号爵位据传“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因称其政权为“夏”。
楚汉之争时,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定都长安,称西汉。
后期定都洛阳,称东汉。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王”,曹丕代汉后便以“魏”为国号。
因皇室姓曹,又称“曹魏”。
司马昭被魏帝封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晋室南渡,司马睿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杨坚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后袭用封爵,称帝时定国号为“随”。
因“随”有走之意,为避不祥改为“隋”。
李渊祖父李虎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称帝后定国号为“唐”。
武氏一族源于三代之周的国姓姬,武则天父武士彟曾封爵周国公,因此武则天称帝后定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四、源自统治区域刘备据成都后,以恢复汉室为名,建国称“汉”,因成都一带属古蜀地,故称蜀汉,简称蜀。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之由来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之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ef449ae1f46527d3250ce038.png)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之由来中国朝代众多,那么历朝历代王朝名称(即国号)是怎么由来的呢?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中国古代十八个朝代国号的由来,你都知道吗?
![中国古代十八个朝代国号的由来,你都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fedd2bb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7.png)
中国古代十八个朝代国号的由来,你都知道吗?我们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十几个王朝,那么,你知道这些王朝名称的来历吗?夏朝统治时间:约前2070-前1600开国君主:夏启末代君主:夏桀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的中国世袭王朝的起始。
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
安阳殷墟商朝统治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开国君主:商汤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首都:朝歌【zhāo gē】(今河南鹤壁市)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武王伐纣周朝统治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西周】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东周】首都:镐京(今西安)、洛邑(今洛阳)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
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
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
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迁徙。
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114a9d250e2524de5187e17.png)
中国古代国号名称的由来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隋家奎邮编:277500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建立过许多王朝。
据台湾柏杨先生考证,从黄帝到溥仪共有八十三个王朝。
这些国家政权国号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以初起的地名为国号。
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人迁到歧山下的周原,开始定居下来,发展农业,建造都邑,设官分职,建立强大武装。
周原成为周人的发祥地,故以“周”为族名和国号。
二、以封地爵邑为国号。
如商朝的始祖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他为司徒,封于商,故以“商”为族名和国号。
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大都是以封邑为国号。
如鲁、齐、燕、卫、宋、晋等。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后周封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城。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国号为“宋”。
三、以封号为国号。
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以“汉”为国号。
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216年,晋封为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子曹丕袭位。
同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263年,魏封司马昭为晋公,不久,晋封晋王。
司马昭死后,子司马炎袭位。
265年,司马炎篡魏,定国号“晋”。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是以封号为国号。
刘裕东晋封宋王,萧道成宋封齐公,萧衍齐封梁王,陈霸先梁封陈王。
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从北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封隋国公,杨坚袭位。
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定国号为“隋”(原来为“隨”字,杨坚认为作为国号带“辶”不吉利,遂去掉“辶”)。
李渊的祖父也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封唐国公,李渊袭位。
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
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大多数是武夫悍将,多数是以封号为国号。
后唐的建立者朱温,唐封梁王;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后唐封晋王;吴的建立者杨行密,唐封吴王;吴越的建立者钱鏐,唐封吴越王;楚的建立者马殷,后梁封楚王;闽的建立者王审知,后梁封闽王;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唐封蜀王;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后唐封蜀王;南平的建立者高季兴,后唐封南平王。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由来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125d2e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0.png)
中国历史上的国号由来中国历史上的国号由来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1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名字的由来
![名字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367127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6.png)
名字的由来(1) [名字的由来]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的名称来历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1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 周: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老师笔记《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6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又称“蜀”。
中国18个朝代名字由来
![中国18个朝代名字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6cfc94a3186bceb19e8bba3.png)
中国18个朝代名字由来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不断。
夏商与西周,唐宋元明清,说起朝代名称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但是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这些朝代名字怎么来的呢?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1、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也有一种说法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
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名称由来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名称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a38afb3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65.png)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名称由来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名称由来导语: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
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
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称来历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称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0ad983fe9e314332396893b4.png)
中国历史各朝代名称来历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具体说: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檀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47ca2d37856a561253d36fce.png)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亦即政权之号。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
春秋国家诸如秦、晋、齐、宋、汉、周、赵、魏、楚、吴等等这些明星国号(为什么“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中当皇帝的最多?),在后代也经常反复出现,就是因为胡汉建国或者起兵或者领袖的封地,都在禹贡九州的体系下活动。
建国者都能找到各自对应的地望。
即使是南北朝时期,五胡建立的政权,国号也严格依据地望,如北凉、南燕、前秦、后赵等等。
但有一个例外,是西汉末期王莽建立的新朝,有革故鼎新之意,赋予了王莽新政的含义。
而随着中国版图的扩大,地望已经不能涵盖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国家了。
比如,禹贡九州并没有包括东北和蒙古地区,所以从东北起家的胡人也很难按照地望来取国号。
从辽开始,金元等从东北亚起家的胡人取消了以地望立国号的传统,而赋予国号以意义。
辽因辽水得名;金能胜铁,故女真取国号为金;所谓“大哉乾元”,元是初始的意思,故蒙古取名为元;明虽然是汉人建立的政权,然而也不准备恢复古制;清则是金的变体。
国号的分类朝代大致这么几个来源: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寓意吉祥。
一、以部落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
夏朝、商朝、周朝都是以部落为名的。
二、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这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登基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
比如:曹丕在称帝前世袭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受封汉中王,司马炎受封晋王,杨坚袭父爵隨国公,李渊袭父爵唐国公、后又受封唐王等。
历史上历朝“国号”都是怎样产生的?都有什么依据呢?
![历史上历朝“国号”都是怎样产生的?都有什么依据呢?](https://img.taocdn.com/s3/m/d25625c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c.png)
历史上历朝“国号”都是怎样产生的?都有什么依据呢?“国号”,古代的国号就是古代朝代的名称。
确定国号是每个朝代建立者在建立朝代时的大事。
是大事也是伤脑筋的事,既要好听又要好记,还要符合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色。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当然,这只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一个称号,算不上真正的国号,那时也没有朝代这个概念。
那么,司马迁错了吗?司马迁当然没错。
司马迁展现给后世之人的是尧、舜、禹的仁德,其实司马迁真正了解到的尧、舜、禹三位都已经建立了不是朝代的朝代,他们三位都是,不是天子的天子。
否则,严谨的司马迁,又怎会犯这种错误呢?言归正传,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确立国号,其主要依据是什么?与之相符的都有哪些朝代呢?一:按照天子祖先的封地为国号禹曾受封于夏伯,另外夏启西迁大夏。
都与夏有关,因此政权用“夏”做国号;商的始祖契曾受封于商,因此用“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盘庚迁殷,又以“殷”或“殷商”来称呼。
二:按照天子曾经的居住地为国号周部落先祖迁居于周原。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国号。
三:按照天子发迹地为国号秦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地,秦王嬴政灭六国,继续沿用秦为国号。
夏、商、周、汉、宋也可以算是以发迹地来作为国号。
四:按照天子所控制和活动的地域范围为国号蜀汉,刘备主要以四川为活动地区,四川有“蜀”的称呼,因此其政权为“蜀”。
至于汉,那就是刘备的血统问题了;东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
这一地区,历史上有吴国,孙权也曾被封为“吴王”,因在中原的东边,也称“东吴”;西夏,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建国时称“大夏”。
因其在西方,汉人称它“西夏”。
五:按照天子姓氏为国号南朝陈,陈霸先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为国号的政权。
六:按照天子(天子先祖)曾经的爵位或官职为国号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国号称“汉”(另有一说是刘邦发迹于汉水,因此用汉);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因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魏帝曾封司马昭为“晋公”,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司炎继承爵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中国历史上国号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国号名称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f2ade52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4.png)
中国历史上国号名称的由来中国历史上的国号名称源远流长,每一个国号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国号名称的由来,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权更迭、国家形势变化的历史背景,也体现了人们对国家的理解和期望。
下面将介绍几个国号名称的由来,带您一起领略中国历史的印记。
1. 夏: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其国号也被称为夏。
夏朝的国号来源于夏禹,他是传说中的开国君主,被尊奉为中国文明的奠基者。
夏禹治理水患,开展土地整理,使中国古代社会开始有了初步的秩序和稳定。
因此,夏朝的国号也以夏禹的名字命名,寄托了人们对夏禹治水英勇事迹的崇敬。
2. 商: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其国号也被称为商。
商朝的国号来源于太庙的名称“殷商”,太庙是古代中国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王权和天命的象征。
商朝国号的命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命思想的崇奉,认为帝王的统治是得到天命的正统。
3. 周: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其国号也被称为周。
周朝的国号来源于周武王姬发,他在革命战争中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姬发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提倡“德行天下”和“以德报怨”,使得周朝的国号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寄托了人们对周武王英明领导和美好治理的向往。
4. 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其国号也被称为秦。
秦国名源于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
秦始皇以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六国,建立了封建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颁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等制度。
因此,秦朝的国号以秦始皇的名字命名,寄托了人们对统一天下、强盛国力的向往。
5. 汉: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王朝之一,其国号也被称为汉。
汉朝的国号来源于刘邦,他是刘姓的创始人,也是汉朝的开国君主。
刘邦在战国时期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
因此,汉朝的国号以刘邦的姓氏命名,寄托了人们对刘邦开创时代的崇敬。
我国主要朝代是如何定名的
![我国主要朝代是如何定名的](https://img.taocdn.com/s3/m/d6abb2240722192e4536f6c5.png)
我国主要朝代是如何定名的?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原居中原的夏后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舜就让位给他。
他死后,其子启继位,故定国号为“夏”。
商:契(人名)的部落原居商(今河南商丘),所以部落叫商部落。
到契的十四代,部落首领就是汤。
当时,夏桀残暴,百姓痛恨,汤就起兵灭夏,自立为天子,国号“商”。
周:后稷(人名)的部落到十四代时,首领是古公父,定居周原(今陕西歧山),所以这个部落建立的国家就叫“周”。
古公父的孙子就是周文王,曾孙就是周武王。
秦:西周孝王时,有个叫非子的人奉命养马,成绩卓著,被孝王封到秦地(今甘肃天水)为君。
周平王东迁,又封秦君襄公为诸侯,所以立国就叫“秦”,至始皇嬴政才统一全国。
汉:开国皇帝刘邦(高祖)原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
公元前202年他击败项羽,即位皇帝,国号“汉”。
晋:司马昭在魏国曾被封为晋公,五年后又进爵为晋王。
公元265年他的儿子司马炎逼魏帝曹奂退位,自称皇帝,国号“晋”,建都洛阳。
隋:开国皇帝杨坚(文帝),原是北周的隋王。
公元581年灭北周称帝,国号“隋”。
唐: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被封为唐国公,所以李渊称帝后国号为“唐”。
宋:赵匡胤(太祖)在后周时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公元960年称帝,国号“宋”,定都开封。
从元至清,取意于书本或民间传说为号。
元:南宋宁宗时期,成吉思汗建立了全蒙古政权,但没有国号,仍称蒙古。
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元”。
明:元末农民起义时,民间就有“明王出世”的传说。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了元朝统治,自立皇帝,定国号为“明”。
清:努尔哈赤(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号“大金”。
二十年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为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族侵略的仇恨,就改“金”的近音字“清”为国号。
还传说“明生有火”,若使明朝灭亡就得用水,所以用“清”灭明,国号清。
高中历史《中国朝代名称来历》知识素材
![高中历史《中国朝代名称来历》知识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b8ccc0202020740be1e9bb7.png)
中国朝代名称来历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1/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84babe89fd0a79563c1e72ae.png)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国号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公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f0ebaebc16fc700aba68fc95.png)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1/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中国各朝代国号的由来,你知道几个?
![中国各朝代国号的由来,你知道几个?](https://img.taocdn.com/s3/m/c5df51e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7.png)
中国各朝代国号的由来,你知道几个?严循东 2021年4月6日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华几千年历史,从夏朝开始,后续朝代更迭,新朝建立都会有一个“国号”,作为一朝的国称,如: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那么,你知道这些国号的来历吗?夏(约前2070年~前1600年)开国君主:夏启末代君主:夏桀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
关于夏朝国号的来源,有十几种说法。
比较传统的说法,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等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其中以“夏后”为首,夏朝开国后就以部族名为国号。
唐朝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还有一说,“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而来。
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开国君主:商汤末代君主:商纣王(帝辛)首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帝舜时期,商朝先祖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契的后代子孙成汤迁居到亳。
夏朝末年,由于夏桀逆天背道,成汤放逐夏桀,建立新的王朝,以先祖的封地称号“商”作为王朝国号。
周(前1046年~前256年)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西周〕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东周〕首都:镐京(今西安)、洛邑(今洛阳)周人先祖古公亶父(姬坛,周太王)迁到周原,率领族人建立城邑,接受商王册封,由此繁衍为一个方国,称为“周”或“周方”。
周人首领称为“周侯”、“周方伯”或“周王”等。
甲骨文的周字,形状是田中有米。
殷商时期,周族所在地世代都是产米的地区。
在甲骨文中,有殷周互相交通的记载。
商王武丁早年,曾到渭水一带,周人向商王朝贡,并且周人的质子也前往殷商服事君主。
周武王姬发灭商以后,便以“周”作为国号。
秦(前221~前207)开国君主:秦始皇(嬴政)末代君主:秦三世(子婴)首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
据《史记》记载,秦人是颛顼帝的后裔,秦人先祖大费(也称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后又辅佐舜帝调驯凶猛的鸟兽,舜帝赐姓嬴氏,所以秦朝皇室都是嬴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决定国号的五个理由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
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
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
那么国号由什么决定呢?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
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
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
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
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
历史上也称“蜀汉”。
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
爵为晋王。
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
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
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
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
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
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
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
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
“光明教”。
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
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
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
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
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
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
“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