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体农业(复)2012.2.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广义立体农业 广义立体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农业。即 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安排不同 的生物结构、技术结构与投入结构。是农业 资源的综合开发,实质上是开发性农业。目 标是通过自然资源的综台开发与运用,提高 资源产出率。其主要内容是种植业、养殖业、 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 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 统一。
7、浅海、滩涂、塘坝、水库的立体分层饲养
我国有沿海滩涂200万hm²和浅海水面可养殖面积89.4 万hm²,扩大对虾与扇贝,对虾与海参等混养,海底增 殖海珍品等,提高了水域生产率,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和市场水产品的供应。
第二章 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
第一节 立体农业的结构
一、物种结构 是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的种类、数 量及其相互关系。物种的多样性是立体农业 的重要特征。 理想的物种结构的衡量标准是是否最大限 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 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可见,立体种植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群落冠层, 这样的群体除了能更多的截获日光外 ,大量光能 通过层层反射和折射进入群落内部,增加了总的光 能利用率。在生产上,如果有意识地放宽主要作物 的种植距离,间作其他耐阴作物,则单位土地面积 上复合群落的实际利用光能进行干物质生产的效率 就更加提高。 要想获得合理的空间结构,除了做到合理密植之外, 还应采用间套种的形式,减少植物幼苗期和茬口期 的漏光率,同时做到不同作物的高和矮、深根和浅 根、喜光和耐荫搭配等,尽可能的在地上和地下形 成更多层次的结构。
(2)间种的意义: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③ 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④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力。如 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间作,则可调节土壤肥力。 ⑤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如在大豆或花生田里、地 边处均匀地点种一些蓖麻,可以使那些到豆 田、花 生田产卵的金龟子取食蓖麻叶后中毒死亡。白菜与 莴苣间作,危害蔬菜的菜粉蝶,因受不了莴苣散发 出来的刺激气味,便会避而远之。
二、空间结构 是指各物种在立体农业模式内的空间分布, 包括各物种的搭配形式、密度和所处的空间 位置。 这里的空间可以是地上,也可以是地下和水 域。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增加物种 所占据的上下空间厚度和覆盖率。
造成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空间结构 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之一:1)作物生长初期, 这时植株矮小,叶面积小,植株只占据了极小 的空间,造成漏光严重。例如插秧的稻田在移 栽初期,只截留5%-10%的日光,直播田截留 更少,大部分日光被地面吸收和反射。甘蔗从 下种至叶面积系数达1的时间超过120天,达到 2超过150天,而在2以下时,有40%以上的土 壤是裸露的。2)作物接茬期,这时太阳光直 射在裸露的土地上,光能利用率为零。3)密 度过大过小均会降低光能利用率。
3 套种(/) (1)套种的定义 套种是指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之前就将后一茬作 物种入前茬的行间株间,如:白菜播种时留好小麦 套种行,白菜收获前半月在套种行内播种小麦,次 年麦收半月前在原先生长白菜的行内播种玉米。
在套种时要特别注意共生阶段,因此确立套种期时, 既要争早,又要尽量缩短共生期,掌握矮秆品种早 套,高秆晚套, 晚熟品种早套,早熟品种晚套的 原则。
一、土地当量比(LER) 是指立体种植中不同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P1 、P2 、P3…)与相应单作的单位面积产 量(M1 、M2、 M3…)的相对比值之和, 即: IER=P1/M1+P2/M2+ P3/M3 这是判断立体种植效果的最常用指标。
例:在农林立体种植条件下,1公顷土地能获60 吨的林木产量和150公斤的油菜产量,而在单 作条件下,每公顷土地的林木产量为80吨, 每公顷的油菜产量为300公斤,请评价其立体 种植的效果。 P1=60吨/公顷, P2= 150公斤/公顷, M1 = 80吨/公顷,M2= 300公斤/公顷 土地当量比= P1/M1+P2/M2 =60/80+150/300=0.75+0.5=1.25 LER﹥1,立体种植优于单作
• 2、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改良了农田小气候, 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 3、社会效益:立体农业不仅吸收了社会过 剩的劳力,而且又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 副产品,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四节 立体农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1、旱地立体农业 粮粮型 粮经型 粮菜型 菜菜型
(二)多样性 由于农业系统中自然资源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的 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也不同,因而立体农业模型 表现出多样性。如山地、丘陵地区采取农林(果)、 林牧或农林(果)牧模式,水网农田地区采用农渔、 农牧渔、或农牧桑渔模式等。
(三)内循环与外开发的统一 立体农业系统中各级子系统之间关系复杂,接口无定 型,在资源利用上必须加强系统内部的多层循环,层 层利用才能高效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复合结构的优越 性。另一方面,立体农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必须加强系统的开放性,输出较多的物质产品, 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同时也要从系统外输入必要的 物质,以加强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
(一)狭义的立体农业 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利用它们在 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实行科学的间种、 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 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 种植结构。
1 复种 (1)复种的定义 复种是指在一块地里一年内种几茬。 如: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白菜或萝 卜。再如:小麦收获后种植百日熟大豆。这 些都属于复种。其实南方的三季稻也属于复 种,使农作物达到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 复种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水生和 旱生作物搭配,养地作物和耗地作物搭配。
果、稻、萍、鱼、蛙、食用菌立体模式的食物链结构图
系统外(人为利用、 化肥农药、动力等)
鱼、蛙等 有机 肥料 (粪 便、 残体) 浮萍 食用菌
水稻
稻草、谷壳、糠 产品
水果
(5)技术结构:
水果、水稻、萍、食用菌等的高产栽培技术; 鱼、蛙等的高产养殖技术; 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 模式内部种、养、加关系的协调
二、收益当量比(IER) 在立体农业中,大多注重货币值,立体种植应 与两个单作中价值最高的一种作物相比较。 IER则为立体种植中不同作物的收益之和( a1 P1+a2 P2 +…anPn)与单作中价值最高的一种 作物的收益之比。 IER=(a1 P1+a2 P2 +…anPn)/a1M1
五、技术结构 是立体农业模式的技术集合。 在立体农业中,技术结构研究的重点内容有 两方面: (1)农业资源(如化肥、农药等)投入的内容、 时间、用量和方法 (2)模式内部种、养、加关系的协调
第二节 立体农业结构的实例分析
以果-稻-萍-鱼-蛙-食用菌立体农业模式为例进 行结构分析
(1)物种结构
种类: 果、稻、萍、鱼、蛙、食用菌6种 数量: 种植面积、密度、及放养量等 关系:果、稻、萍为初级生产者,鱼蛙为消费 者,食用菌为分解者
三、时间结构 是指各物种在时序(年或季节)上的不同安排。 这种时序安排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生产 条件和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要求而 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人工创造 适合于某些生物生活的条件(如反季节栽 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丰富市场供应。
时序安排的方法有轮作,不同光温型作物 布局,在最适宜的季节种植最适宜的作物, 并且做到早、中、迟熟品种搭配;套作, 错开不同植物的叶片茂盛期,使地面覆盖 时间延长,通过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轮换, 用地作物和养地作物轮种,不但可以增加 总生产力,而且能收到减少土壤冲刷的效 果。
5、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6、农林间作、林胶茶立体种植
2008年,湖南湘阴县石塘乡新农村村民在该县中南桐木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的农林间作地里除草。该基地是湖南全省 最大泡桐树基地,栽有泡桐树三千五百亩,农林间作了红薯、 花生、玉米等经济作物,让山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四、食物链结构 是立体农业模式内生物与生物之间以食物营 养关系彼此联结起来的一种链环依存方式。
其本质是能量和物质在生物之间的传递,在 传递过程中遵循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特点:能量和物 质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循环,遵守“十分 之一定律”,食物链的长短一般比较恒定。 立体农业中的食物链特点:能量和物质是在 一个开放的系统里循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 的有机产品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 种种方法加长食物链或在食物链上加环;也 可引入抑制环。如放养天敌生物防治害虫以 控制消耗,就是一个很成功地利用食物链结 构的一个例证。
第三节 立体农业的复合尺度
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 简称LER) 收益当量比(income equivalent ratio, 简称IER) 间作置换值(replacement value of the intercrop, 简称RVI) 是评价立体农业中种群组合效果的重要量值.
(2)套种的意义: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③ 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二)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要 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 特点,在单位 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 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 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 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 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 级质、能循环利用的立体农业模式。
(2)空间结构:
第1层:水果,在田埂上方 地上:第2层:稻,在稻田上方 第3层:萍、食用菌、蛙,在地(水)面上
水体: 第4层:鱼,在水体中 地下: 第5层:水稻的根系,表土层
(3)时间结构:
季节上的安排:早稻、晚稻
品种的搭配: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 农事安排: 播种、移栽,浮萍的套种,鱼蛙 的放养,各物种的收获
三、立体农业对环境的效应
• 培肥地力、优化肥料组合 • 调整农药结构,提高农药利用率,减 少农药残留 • 加强系统内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减 少向系统外废弃物的排放 • 利用自然界的生态防治与自我修复功 能,促进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第三节 立体农业的效益
• 1、经济效益:立体农业经济效益高的主要原 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上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 也和部分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关。
2、稻田立体农业 稻鱼立体种养模式 稻蟹立体种养模式 稻鸭立体种养模式 稻萍鱼蛙立体种养模式 稻萍蟹立体种养模式
3、庭院立体农业 庭院立体种植 庭院立体养殖 庭院立体种养 庭院立体种养加
4、保护地立体种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四在1300余亩蔬菜 大棚中推行蔬菜高、矮、疏、密立体化种植取得 新成效,棚均纯收入达2.4万余元。
(四)整体协调性 立体农业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既需要协调各 个子系统之间的从属关系,采取层层进行的人工调 节控制,又要发挥系统组成部分的共生互利、相互 促进的自我调控作用,使之按总目标运行。
(五)技术密集性 (1)农业资源(如化肥、农药、动力等)投入 的内容、时间、用量和方法 (2)模式内部种、养、加关系的协调
二、立体农业的特点 • • • • • 综合集约性 多样性 内循环与外开发的统一 整体协调 技术密集
(一)综合集约性 即集约经营土地,表现为各种类型种植业与各种类 型的畜牧业、渔业、林业的综合经营,是一种巧妙 地利用生物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关系取得的一种 综合集约的经营方式,体来自百度文库出技术、劳力、物质、 资金整体综合效益;
(2)复种的意义 ①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延长作物的光合时间,提高作物产量。 ③ 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④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 力。如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 质,耗地作物与养地作物轮作,则可调节土壤 肥力。
2 间种(||) (1)间种的定义 间种是指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 的方式。 间种时要注意不同作物间的互补搭配,如高矮、 喜阳植物与喜阴植物,早熟与晚熟、直根与须 根、深根和浅根、养地作物与耗地作物等搭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