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演化的经济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演化的经济机理

内容摘要

经济因素是城市空间演变,城市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巨型化、经营多元化的发展,出现了有高附加价值的总部职能集中于世界城市的中心部;随着经济结构的服务化或软化,出现了城市中心区的扩散和蔓延;随着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高技术产业区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空间并带动了整个城市地域的演化。本文从聚集效应、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经济机理。

正文

文字大小:大中小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因素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必须包括发生在不同范畴中和作用在不同层面上的各种社会过程,即经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各种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贡献”。正是这些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社会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本文旨在“经济因素”这个层面上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机理。

一、聚集效应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聚集效应是由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所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聚集经济一般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应增加。与聚集经济相应,聚集不经济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或收入、效用损失。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特征和组合关系,它既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自然条件在空间上的投影,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聚集效应对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各种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的相关性与结构性产生的重要机制,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依据。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要素聚集与配置的空间表现,聚集效应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紧密相关。

从城市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经济要素在城市聚集的总量、构成和布局方面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来源于诸如分工利益、规模经济、交易费用的节约、市场效率等聚集经济的广度与深度的增减;另一方面来源于诸如土地投入、拥挤成本、污染升降。这种变化会改变城市整体和局部的聚集效应,因此会导致厂商、居民选址的变化,并影响到城市土地有效利用与空间布局的变化,使得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内部调整和外部扩展的现象。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是城市居民和厂商在城市不同经济活动中重新配置和组合土地资源和要素的过程。正如韦伯对工业聚集的划分一样,在城市形成后,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分布,影响着现期的选址决策。绝大多数居民、厂商实际上根据已有的人力资源、市场、投入、工业、居住、公共设施、相关产业、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等的分布,即以某区位现在的聚集状况和开发建设的成本,对未来某区位可能获得的聚集经济效应预测为参考,进行选址活动的。所以,已存在的聚集效应会作为新的聚集因子影响新的聚集,而新的聚集又会进一步改变城市聚集效应的总量和分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就是一个以前一阶段聚集经济分布为基础不断更替演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聚集内容、聚集主体外部关系发生变化,聚集效应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新的职能和设施出现,部分旧的职能衰退,形成城市内部新的聚集群体。

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在城市中蓬勃发展,夕阳工业逐渐衰退乃至消失。高新技术对人力、自然、交通环境的要求,使高新技术开发区在靠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附近集聚起来形成城市内部一个新的聚集群体。

2.随着技术的变化,部分功能的聚集性发生变化。

原来互相融和的功能,因相互聚集的经济利益下降走向分离;而原来互相排斥的功能也许在技术的变化中走向融和。工业区与居住区的融和、分离、再融和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变化。手工业时期,生产、销

售、居住合而为一。现代工业发展时期,工业生产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特别是工业生产环境对居住环境的干扰,厂商、居民根据各自的利益分别向城市不同的地区聚集,分别形成城市内部各种工业区和居住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工业对居住的干扰越来越小,小型化、市场化、非标准化的工业,有可能逐渐融和在居住区内。

3.聚集经济分布的变化,使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密度发生了变化。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基础设施在某区位的定点、一条交通干线的建设、一个污染工厂的建立,都会引起某些地段区位优势的变化。聚集经济分布的变化使聚集经济在各方面表现出非均衡性,从而带来地价分布的变化,并促进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密度的调整。例如,当企业所处的区位环境,由某些原因而使得聚集经济效应增加时,该区域的地价会上涨,这样企业支付的租金就会增多,企业为获得预期的利润目标,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各种消耗。当这些措施无法实现时,它必须到新的区位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的区位平衡点,而代之以能适应该地价水平的高利润、高效益的企业。因此,在聚集经济上升的区位,聚集利益增加,竞争加剧,土地价格上升,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在某些聚集效应增加十分突出的区位,甚至会打破单中心的空间结构,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而在城市聚集效应下降的地方,聚集经济的下降,刺激着经济活动从集中走向分散,城市土地利用率下降,严重时出现城市衰退区。

4.收入增减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厂商、居民对地租的支付能力发生变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收入增减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厂商、居民从某地获得聚集经济利益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在某区位的竞争中,对对地租的支付能力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早期聚集经济利益构成中,交通成本节约占有很大的比例,技术进步后,交通成本在聚集经济利益的比例大大幅度地降低,风险成本、信息成本比例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是随着新技术发明应用与实际生产过程的时间间隔缩短,企业之间竞争加剧,企业越来越感到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的迫切性。因此,能够方便地获得各种信息,降低信息成本的区位,成为企业新的聚集热点。而生产技术日益标准化的制造业,从市中心的区位上所获得的聚集效益越来越少,从而带来区位的变化。

二、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

城市产业结构,是决定城市经济功能和城市性质的内在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人口由农业类型向工业及后工业类型的转化,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曾将城市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与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相对应。如下表:

阶段

特征

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

后工业化

阶段

早期成熟期后期

从业人数比例(%)第一产业大于80% 由80%降至50% 由50%降至20% 由20%降至10% 小于10% 第二产业小于20% 由20%升至40% 50%左右由50%降至25% 小于25%

第三产业小于10% 由10%升至20% 由20%升至40% 由40%升至70% 大于70%

非农人口/总人口(%)小于20% 由20%升至30% 由30%升至50% 由50%升至70% 大于70%

显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业及工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又为进一步吸纳传统产业富余人口创造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使城市用地不断出现新的类型和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对包括城市用地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在内的广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工业革命前,世界各国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市场范围有限城市建立在劳动分工、商品交换都不发达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之上,其主要职能是为政治、军事、宗教、商业服务,而作为经济中心的功能甚微,它的功能组织法则和秩序建立完全取决于政治、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