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媒公司分析大学生消费市场特征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传媒公司分析大学生消费市场特征报告
随着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普及,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服务逐渐热火起来。一家来自武汉的“心触动”新媒体传媒公司对其智能终端在大学校园内的互动推广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市场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征与以往大学生相比较,相当一批大学生加入到贷款消费、冲动性消费等传统概念中的“不理智消费”行列。大学生这样的消费状况表明,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他们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基本消费追求实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具体表现是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相互影响,消费方式在理性指导下实用与前卫并存。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花费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2.“新学子调查”课题组在“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列出了11种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理想等,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中是知识(47.65%)、事业(47.27%)和健康(4
3.65%),其次是友谊(38.58%)、爱情(30.43%)、家庭(30.99%)和金钱(19.63%),而后才是理想(1
4.67%)、权力(7.30%)、地位(6.33%)和名誉(
5.1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实用化。在实用化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消费自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这种超前消费‟方式十分可取,既可减轻家庭负担、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又可初步尝试…自力更生‟,促使自己节约支出。”
3.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如今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努力跟上并适应外边世界步伐已成为大多学子的目标。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 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
MP3等,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这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有所改变,这些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它各方面的改变。多元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他们的这种多元化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4、通过个性表达观念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5、具有新富群体特征
由于社会大学生的浸润、需求与攀比的交织,加上金融机构的支持,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行为和方式正在进一步与社会公众接近。而大学生消费者相对于就业群体而言,经济尚未独立,这决定了大学生在高价值消费品类上必然呈现与新富群体不同的特征。但同时,同样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站在资讯的最前沿,对青春、时尚、流行元素有着敏感的洞察力,使得他们在消费中显露出与已就业的新富群体接近的消费特点。据调查,大学生在PC、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类上,他们有着与新富群体接近的拥有率,而在银行卡、速溶咖啡等融入新资讯和新生活方式的快速或低门槛消费品方面,大学生已经有着和新富群体(指拥有高消费能力、高学历和高感度的人群)更加接近的消费比
例。在调查中,有22.9%的大学生认为“与其他人相比,我的穿着更加时髦”,这个数据正好介于新富人群中的18岁~24岁年龄段与25岁~29岁年龄段之间。有67.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喜欢追求富有挑战、新奇和变化的东西”,基本等同于“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新富人群比例(67%)。
6、消费差距两极分化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住,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是流传于某些高校中的顺口溜。校园里,有的人花钱如流水,大把地消费着父母辛勤劳动的果实;而有的人却节衣缩食,靠课余打工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大学校园里奢侈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有的同学交到女朋友也要请朋友“撮”一顿,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有的学生为“有品位”,一双鞋就花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同学同时拥有好几部手机,以便于和不同的朋友聊天……而有的同学却在温饱的边缘挣扎,他们有的来自偏远山区,有的来自下岗职工家庭,他们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和筹集学费及生活费,奔走于学校与职场之间。打工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学习是无法逃避的责任,让一些贫寒子弟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根据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发现: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在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7、有向理性转变趋势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是“质量”的权威性、“价格”的权威性以及“文化”的权威性,品牌能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