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_是什么_为什么_怎么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短 信当代贵州 2011年4月下 第12期
社会管理是什么
《当代贵州》:李教授,您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动,如何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是很多人面
对“社会管理”这个概念,依然觉得很陌生,“社会管理”到底是什么?
李强:简单来说,社会管理可以直接理解为管理好“老百姓的生活”,具体来讲,我认为,我国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三是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社会组织、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五是社会治安体系或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六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七是人口工作与管理。

《当代贵州》:您说到这,社会
管理创新的含义也就显而易见了。

李强:“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在上述方面发现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规范、新的体制、新的方法,进而做出新的实践。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社会管理创新”总结为四个创新:第一,理念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对待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第二,实践创新,有了好思想以后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改革、创新;第三,方法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法;第四,规范、制度创新,在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体制机制方面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社会管理
《当代贵州》:当前,为什么如
此强调社会管理创新,是不是“老百姓的生活”出了什么问题?
李强:准确地说应该是“老百姓生活的社会”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之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体系自然要顺应这种变化,进行制度创新。

总的来说有七个方面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群、阶层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变化,比如,过去的农民绝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今天的很多农民已经转化为农民工了;
社区的变化:过去都是住在单位大院里面,现在是住在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型小区等,也有的则属于“蚁族”住在“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
就业体制的变化:过去包分配,现在就业体制包括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香港、澳门、台湾商人投资企业等;
住房体制的变化:人们或者成为“房产主”,或者成为买不起房的“愤青”;
社会组织的变化:现在各类社会组织团体、协会、NGO成千上万;
舆论形成的变化:过去舆论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导向而形成,现在是网络社会,数以亿计的网民可以直接形成舆论;
本刊策划
社会管理创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 文/本刊记者 李 盈
【访谈】
——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强
李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民政部政策咨询专家组顾问。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月29日,松桃自治县举办首期为期5天的新任村(社区)干部培训班,
全县近400名新任村(社区)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了集中培训。

(松
桃自治县委组织部 石啸)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论述,为社
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规划了令人振奋的路径。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发展进程中,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创新社会管理……围绕着一系列问题,本刊采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强。

15
〉〉〉短 信
当代贵州 2011年4月下 第12期
独特视角 深度解读
人口流动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铁饭碗”导致终身就业制,即绝大多数人终身在一个单位就业,而且由于户籍制度的锁定,人们很难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流动。

今天,人口流动成为巨大的洪流,仅农民工的流动就非常巨大。

《当代贵州》:因为变化所以需要创新。

李强: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导致很多不平衡、不和谐的现象。

虽然这并不奇怪,但是如果我们不创新管理方式,而延续传统的社会管理体系,肯定是不行的。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当代贵州》:明确了概念,找到了原因。

就该思考怎么做了。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李强:我认为首先是思路的问题。

在管理上历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堵和导。

可以说,从去年发生的十大事件看,我们的基层管理基本上是以“堵”为主,也就是所谓的“救火”。

但是,从实践来看,堵的思路往往会激化矛盾。

虽然事件最终还是控制住了,但是成本很高,危机还是潜伏着。

《当代贵州》:也就是说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还是倡导“导”。

李强:是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了一个社会构成的理论框架,他认为,一个社会是由三个支柱构成的,一是政府、二是市场、三是公民社会。

三者相互平衡的社会是合理的。

《当代贵州》:而现在我们公民社会相对政府和市场来讲是比较欠缺的。

李强:是的,所以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要注重公民社会的培育,以达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的平衡,维护社会整体的稳定。

《当代贵州》:我们注意到,在社会管理创新这项实践中,涉及到
两个角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按照惯常的思路,我们会做管理者——政府,被管理者——群众,这样的对号入座。

李强:这里就涉及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管理的主体问题。

政府确实是社会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主体之一,但是老百姓也不是简单地被管理者,如果社会建设简单地就是政府为主体,老百姓仅是被动的被管理者,这个社会永远也不可能被管理好,因为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完全没有活力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也就是说只有全社会都积极参与才能够搞好社会管理。

《当代贵州》:这有些类似于与经济管理的改革,就是说要实现社会管理的主体多元化。

李强:比如,表面看来企业是管经济的,不承担社会管理责任,其实不然,企业、大企业雇用了众多的,甚至成千上万的职工,这样,企业就要对职工负责,企业还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包括周边社区建设的责任。

最近,关于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很多。

所以,企业也应该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

如果所有企业都承担起了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社会的和谐就要容易得多。

同样,很多社会团体、社会机构甚至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

比如,每个公民都有监督违法行为的社会责任,如果每一个公民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法治社会就可以实现。

反之,如果将所有的社会事务都推给政府,政府一定是不胜其负的,这样的社会一定是不和谐的。

《当代贵州》:创新社会管理,除了思路和主体的认识,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李强:一个是能动社会与被动社会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社会的机械性和被动性明显,所以,社会管理十分艰难。

比如,最近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现在河南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又出现了,究竟谁应该承担责任呢?中国
4月4日,仡佬族祭天朝祖大典暨中国·贵州(务川)第三届仡佬文化旅游节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举行。

16
〉〉〉短 信当代贵州 2011年4月下 第12期
本刊策划
社会管理创新5种观点
【观点】
的特点是千百万小农从事生产食品、提供最初的食品来源。

双汇瘦肉精事件出现后,双汇食品公司提出要自己直接搞生产线、自己直接养猪,固然体现出负责任的精神。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食品厂都对于中国上亿的小农持不信任态度,问题会更为严峻。

《当代贵州》:那么,这些亿万的小农生产者怎样实现安全有效的管理?
李强:我们知道,全世界的管理大多是由生产者自己管理的,这就是行业协会的功能。

生产者自组织的行业协会是最有效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属于“有机社会”、“能动社会”的原则。

有了直接生产者参加的行业协会,如果一个人偷偷往牛奶里加三聚氰胺,他的行为就等于损害了整个牛奶业、甚至毁掉了整个牛奶业。

对此,生产者自组织的行业协会的每一个人都不能容忍,都会起来揭发,生产者自组织的行业协会自己内部的监督是最有效的,这是官方的“食品药物监督局”不可能做到的。

《当代贵州》:但是您说的这些行业协会、专业协会,我们国家也有很多。

李强:没错,我们也有众多的行业协会、专业协会,而且这些协会还有行政级别,但是,这些协会都没有将直接生产者包括在内,一线的生产者往往与这些协会无关,这些协会的官方色彩比较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管理的改革方向:即如何从“机械社会”、“被动社会”,转变为“有机社会”、“能动社会”。

《当代贵州》:实质上,这就又回到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这个问题。

李强: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是创新的社会管理机制的精髓。

我们要认识到,社会活力的发挥,社会自组织的发育需要时间,需要有意识的培育,这也有赖于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

对于社会的发育、对于社会活力的发挥我们要为之创造条件,而不要对之过度恐惧。

(编辑/尹辉)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汪玉凯 社会管理≠社会控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培林 社会管理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 龚维斌 社会管理的边界不能无限放大
针对目前我国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对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落实中央的这些重大部署中,有一个问题是尤为重要的,就是在社会管理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防止把社会管理和服务简单地演变为一种社会控制。

从社会管理的本质来说,社会管理虽然有需要控制和监管的一面,但最终还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

其次,在社会管理中,一定要把以
人为本放在突出位置,否则我们的社会管理就会走偏方向。

因为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这些人不仅有自己具体的利益表达、利益诉求,而且还有包括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第三,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创新,就要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建立起多元社会治理结构。

育发展社会组织,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维护社会正常的秩序,同样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所必须坚持的方向。

(来源:《人民日报》)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源投入。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来
满足社会管理资源投入的需求,现在的关键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动员,以及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培
日前,江口县云舍村农村产业合作社投入10余万元从浙江引进4500株雷竹
试种30余亩,预计亩产1.5-2吨,产值可达1.2万余元。

(江口县 周敏莲)
笼统说,社会管理包罗万象,但是不能把社会管理无限地放大,否则边界越大,从理论上越没有说服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意思:首先是加强,然后是在加强的基础上创新。

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应该说密切相关,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但是回顾这30年,再往前看,我们发现“经济”这条
“腿”长,“社会”这条“腿”短。

经济建设、经济管理现在有章可循,我们大的思路、大格局比较清晰,领导干部能力比较强,但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这条“腿”是短的。

所以,我们说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构建社会主义新社会,我们要调整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思路、管理格局和管理方式,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发挥我们的传统优势,结合当地的情况,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来推进我们的社会管理。

(来源:中
国共产党员新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