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书学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康《书学概论》第九节

笔势论

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说九势,卫恒说书势,羲之说笔势;因为书是有形的东西,有形便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术重扑势,必须得势才能操胜算。右军笔势论说:一正脚手,二得形势,三加遒润,四兼拗拔。张怀瓘说:做书必先识势,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求无拘繫,拘繫无矣,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求神采。古人这一切话,都较比玄妙,学者不易得到要领。如果要明白具体说,如何才能有笔势呢?那须要彻底明了和精练下列各点:

一、

方圆

方用顿笔,圆用提笔,顿笔外拓,提笔中含。外拓的雄强,中含的浑劲,外拓是隶书运笔法,中含是篆书运笔法。方笔的使转为折,笔断而后起,圆笔的使转为转,笔换而不断。如汉的《张迁碑》、《景君碑》等,都是方笔;如《石门颂》、《杨淮表》等,都是圆笔。古文如盂鼎,今隶如锺、颜、欧、苏等,都是外拓;大篆如毛公鼎、今隶如王、虞、黄等,都是中含。论运行法的步骤,则当先学方笔,再学圆笔;论运行法的笔姿,则最好为方圆并用,或体方而用圆,或体圆而用方,如北碑之《郑文公下碑》,南碑之《爨龙颜》等,都是方圆并用。自然专攻方笔,或专精圆笔,亦无不可;不过要不流于呆板,则宜方圆兼备,才算得势.。

二、

轻重

用笔轻重,代表人的个性,重的令人有沉着痛快之感,轻的令人有超越秀拔之感。轻重之分,有关执笔的部位。用一分笔的,它的书纤劲,叫蹲锋;用二分笔的,它的书丰腴,叫舖毫。古人书有专精一体的,即终身于执笔的笔位不变。不过讲究笔势的,以能兼用轻重之法为佳。这里所说的轻重之法,还有一层意思,并不是单在笔位上去常常调换,事实上也不可能去常常调换;要在运行上去分轻重。运行时用力轻的,其笔画纤细,运行时用力重的,其笔画丰腴。一味的轻,或一味的重,都单纯而呆板;必须要轻重兼施,使笔画纤细丰腴兼备,如此运行,自然得势。

三、

峻涩

峻是运行得快而有力,涩是运行得慢而有力。峻包含疾或急,其势雄强;涩包含迟或徐,其势沉劲。峻的有挺骨,涩的有劲肉。古人有专长峻,或专习涩的。长史见担夫争路而悟笔法,是得峻势,东坡见逆水行舟,而解书道,是得涩势,不过大体都是峻涩兼用,才更能完美。唐太宗说:缓则滞而无筋,急则病而无骨,横笔侧管,则钝慢而无肉,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及其悟也,思与神合,同乎自然。这些话都是说不要专长一样,必须二者兼用,才得乎自然。康有为说:侧之必收,勒之必涩,怒之必战,此千古书家之公论,各家之所必同者也。然诸家于八法体势各异,但熟玩诸碑可得之。这也是说峻涩兼用,才有笔势,笔既得势,字才有神态。

总之,方圆、轻重、疾涩,不要偏长,贵在兼用,至于如何兼用,本无定法,可

多以古人碑迹参用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