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新闻真实是事实的真实,事实是检验新闻真实的标尺
二、新闻真实受到各种自然制约
1、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不等同,媒介的告知有一定的片面性
2、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的过程。
A、新闻真实具有的共同特点:事实本身在发展,人们对这个事实的认识也在发展,人们对事实到什么程度,新闻才可能真实到什么程度
B、一个事实能够真实地报道出来,要通过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历史学角度、经济学角度、现实状况角度来报道这个事实,最后的报道应该是比较真实的(也就是有机的报纸运动)
C、任何报道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简约、一定程度上割断的、扬弃的、概括性质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原原本本展现出来。
3、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这种现象不完全涉及从传播角度说的新闻真实,主要涉及传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4、选择事实时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实。相当多的新闻被看不见的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传统文化的权力)——自动地剪裁、化装。说了什么,更多意味着不说什么。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从另一种角度看,意味着不说什么。没有说的,往往比说出来的更有意思。
文化背景影响新闻真实的情形:
A、把新闻事实类型化(新闻其实是老故事)。叙事的框架、角度变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作为职业化的新闻工作,采访写作得有个框架,当作者理智而清晰地意识到框架的束缚时,才可能打破传统的框架,依据具体的人和事,创造出接近真事实情的新框架
B、新闻礼仪化。使用固定的报道套路,内容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
C、传媒有意无意对事实的命名、定义。定义的时候绝对化,排除这一事件以其他方式进入人们视野中的可能性。实际上有些事没那么简单,一旦传媒简单定义后,就很难甩掉这个说法(如将复杂的社会事件简单定义为“行凶抢劫”)。也就是说,社会认知和职业新闻工作流程本身,会影响新闻的真实。传媒使用标签和语境,是对新闻进行价值判断的一部分。如果一些事件恰好被输入现成的传媒定义的框架中(如好人、坏人等现成的标准),它们就有可能被报道。这样,现实被“扭曲”以适应由传媒对这个世界看法所设定的框架
D、权威人物占据新闻亮点。传媒上,权势人物的活动和观点比其他人得到更多尊重。边缘人群在新闻中的正面报道很少,他们更多是以可怜者、犯罪者、无知者等形象出现在传媒的新闻中。我们不能因此谴责传媒不真实,但是众多类似的事实占据了我们传媒的大部分新闻版面或事件,会影响公众对世界真实情况的全
面了解。新闻价值的诸要素,受制于具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先睡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传统文化。具体执行这些价值标准的时候,反映的自然是社会主流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
E、传媒的报道总趋向,无形中在维护现状,有意无意曲解现实。传媒批评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真实,对整个社会基本结构,都是维护现状的态度。
5、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即使在畅通的条件下进行传播,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不可能完完全全对等理解,因为使用的符号本身会限制表达
三、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新闻报道不能有想象的成分
“合理想象”:主观性描写(如黄继光牺牲的报道)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原因:因为政治或经济需要,默许和鼓励某些不实报道
报道的真实性不取决于价值观,要的是事实本身的真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A、由于采访不深入造成的失实。采访必须找到当事人,还要找旁证,多听几方面的意见。防止采用无可证实的事实;防止取证不当的事实;防止证据存疑的事实;防止推论。
B、编辑过程的差误出现失实。一是编辑想当然造成的失实,二是编辑沟通环节之间缺乏沟通造成的失实
C、编辑核实程序不对造成的失实(核实必须向当事人特别是利益受损方和旁观证人核实,不能向作者核实);
D、写作中作者想当然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A、策划本身是个公共关系的概念,指企业或事业单位想方设法制造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来吸引传媒的报道。
B、对传媒来说,新闻是自身之外客观发生的事实,事实发生了,传媒可以“组织”报道,即讨论如何报道,从哪个角度报道。这个意义上称组织报道为新闻策划,问题不大。如果理解为传媒可以制造事件,然后报道该事件,就是”传媒假事件”
“传媒假事件”特征:
a.消息来源和报道者重合。
b.传媒假事件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或记者单纯职业主义动机
c.方式上,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
d.事件媒介化。媒体对自己导演的事件进行报道,就是将事件媒体化了。
e.暧昧的“真实”。这种由传媒建构的社会真实已经存在,但是它是由2传媒
掌控的“客观存在”,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暧昧的真实。(电视采访中找人念稿)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原因:出于政治需要、利益驱动、追求轰动和耸人听闻,迫于竞争或生存压力等表现:
①言过其实,总是要把报道的东西说得十全十美
②夸大拔高,溢美溢恶,把事物极端化起来
③万能表态,只要上面一有什么号召,就把先进人物搬到报纸上来表态
④未做先报,事情还没做,就先把通稿写好了
⑤捕风捉影,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就煞有介事描绘上了
⑥导演作假,照片摆拍,导演新闻
⑦所谓统一口径,按照领导需要来“统一口径”,有组织造假
⑧真假不分。真人换成假名,掺进许多假事,弄得真假难分
⑨纯属编造
⑩颠倒黑白,明明是犯罪分子,却说成是先进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