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某高速公路的桥梁抗震设计进行分析,以期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项目路线主要沿河谷布设,桥梁数量较多,但主要以20m和2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主,上部结构采用2008版通用图,下部结构多采用圆柱式桥墩、柱式或板凳式桥台,桥高在20m以下,本文主要介绍设计中对这些常规桥梁进行抗震设计的情况。
2、计算模型及主要参数
本项目抗震分析主要依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以下简称《细则》)进行。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项目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根据《细则》,这些常规桥梁均为b类桥梁,且进一步判断为规则桥梁,地质条件较好,地基土主要是中密或密实卵石,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为40000kn/m2。计算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进行,建模采用midas/civil2010软件,上部结构采用梁格模型,下部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模型,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连接,弹簧刚度根据采用的支座按《细则》
计算,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采用土弹簧进行模拟,弹簧刚度计算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并考虑了2.0的动力系数。图1、图2分别是5×20m和6×25m两种典型跨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模型图。
图1 抗震分析模型(5x20m)图2 抗震分析模型(6x25m)
3、分析过程
模型建立后,分别进行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其中墩柱作为延性构件考虑。
3.1 e1地震作用下的计算
本阶段是弹性计算,计算后应用计算结果对墩柱、盖梁、基础进行强度验算。
3.2 e2地震作用下的计算
对于矮墩(高宽比<2.5),计算后应用计算结果对墩柱、盖梁、基础进行强度验算。
对其他桥墩(高宽比≥2.5),按下列过程进行计算。
3.2.1 墩柱p-m-φ曲线计算
e2作用下,墩柱往往进入弹塑性阶段,进行这个阶段分析时,墩柱的轴力—弯矩—曲率曲线(即p-m-φ曲线)是重要的计算参数。提供m-φ曲线计算功能的程序较多,midas/civil也提供了这一功能,但需注意的是,计算时采用的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的一般是mander模型,该模型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参数采用的是圆柱体抗压强度,而我国规范中混凝土强度参数
采用的是立方抗压强度,因此计算时一般要乘以0.85的换算系数。本文计算采用的是xtract软件,其中的材料参数均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的值。
计算中采用的轴力,即“p-m-φ”中的“p”值,《细则》7.4.4中规定为“最不利轴力组合”,此处取为e2地震作用下最大轴力与恒载轴力的合力。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形如图3的曲线。
图3m-φ曲线
3.2.2 顺桥向位移验算
根据《细则》7.4.3计算其最大容许转角,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7.4.7计算得顺桥向墩顶容许位移。根据m-φ曲线,利用《细则》6.1.6式计算得截面有效抗弯惯性矩:
ieff=myφyec将midas/civil模型中桥墩的截面抗弯惯性矩用上面计算的结果替代,进行e2作用下的计算,得墩顶最大顺桥向位移并进行验算。
3.2.3 横桥向位移验算
根据根据《细则》7.4.8,采用midas/civil2010对桥墩进行pushover分析,计算得塑性铰达到最大容许转角时的墩顶位移,其即为容许位移。将midas/civil计算模型中桥墩的截面抗弯惯性矩用截面有效抗弯惯性矩替代,进行e2作用下的计算,即得墩顶最大横桥向位移并验算。
2.3 能力保护构件计算
根据《细则》6.8条、7.3条进行对墩柱抗剪、盖梁抗弯抗剪,桩基强度进行验算。
2.4 墩柱体积含箍率验算
根据《细则》8.1.2条,对塑性铰区域配箍率进行验算。
4、计算结果及配筋设计方案
墩柱的配筋设计可根据静力计算和e1作用计算结果配置主筋。再以墩柱配筋作为输入进行e2作用计算和能力保护构件计算,确定墩柱抗剪箍筋和桩基、盖梁主筋和箍筋配置。
经计算发现,对本项目常规桥梁(墩高在20m以下,跨径20m、25m),在静力作用和e1作用下的计算内力较小,所需配置的钢筋较少,大部分按构造配筋即可。《细则》规定墩柱的最小配筋率为0.6%,根据以前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计算的经验,该配筋率偏低。参考美国加州《caltransseismicdesigncriteria》(《细则》中很多计算方法和理论与该规范一致),将墩柱配筋率控制在1%左右,经验算均通过。在根据能力保护原则计算桩基配筋后发现桩基配筋较柱有大幅增加,为便于桩基和柱钢筋的绑扎,在必要时将桩基钢筋每两根一束布置,使其束数与柱主筋一致,但因此增加了桩基主筋数量,鉴于桩基弯矩随深度减弱较快,分批将主筋截断以节约造价。根据上述原则两种典型跨径不同墩高下的配筋设计结果见表1
表1部分桥梁配筋结果
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发现以下规律。
1)在本项目所在区域和公路等级条件下,能力保护构件计算控制构件配筋。
2)由于采用了能力保护构件设计,作为能力保护构件的桩基础,其主筋配置较《细则》发布前大大增加,配筋率较墩柱大,且墩柱越矮,所需配置的钢筋越多。
3)墩柱箍筋较以前增加很多,有些同样,墩柱越矮,所需配置的箍筋也越多。在《细则》颁布之前,箍筋往往采用直径8mm或10mm的光圆钢筋,其间距15~20cm,柱顶底加密区也仅加密为间距10cm。而根据《细则》能力保护构件计算的箍筋,在塑性铰范围内,需采用直径12mm甚至16mm的螺纹钢筋,间距小至8cm。
5、结语
通过本项目所做的分析及与以前设计的对比发现以下结论。
1)《细则》实施后对桥梁的抗震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加强。2)《细则》对于墩柱的抗弯并没有提高要求,以前设计的桥梁墩柱,仍可满足要求。
3)由于采用了能力保护设计原则,能力保护构件的承载能力是根据相邻构件的承载能力确定的,所以墩柱的钢筋配置越多,则桩基的配筋、塑性铰区域箍筋、盖梁配筋就越多。
4)由于墩柱越矮,其承载能力越高,导致越矮的墩柱,其塑性铰区域箍筋及与其相邻的桩基、盖梁配筋就越多。尽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