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姓氏汉化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姓氏汉化的变迁02-05-05 15:35 发表于:《中日关系论坛》分类:未分类姓的变迁
随着历史的演进,姓氏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旧的姓氏消亡,新的姓氏产生,其间离合演化的原因甚为复杂。民族融合是姓氏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华夏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最突出的是北魏卑族拓跋氏。他于494年迁都洛阳以后,下诏改鲜卑姓为汉姓,30年间将各部落的二音节、三音节等多音节姓氏都改为音近的汉单姓,如将拓跋氏改为元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丘穆陵改为穆氏,独孤改为刘氏,贺楼改为楼姓等等,一共改了144姓(见《通志.氏族略第六》)。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在仰慕唐化发达的生产技术以及高度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归附唐朝。例如788年回纥部落请求臣服唐王,改称回鹘。
古代有不少帝王出于开疆拓土、羁番邦的政治需要,经常向异常首领赐姓。如唐太宗曾封突厥族皇族阿史那.思摩为都督,赐其李姓。宋代有大批犹大人进入中国,按当时习惯均,大宋皇帝分别赐姓,有姓赵、李、张、高等17个姓。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湘西一带少数民族的土司勾结爪哇、琉球使臣进行叛乱,朱元璋任用归附明朝的南北疆总督哈巴十(维吾尔人)平定叛乱。因哈巴十战菌显赫,翦除国患有功,朱元璋亲赐其“翦”姓。哈巴十率军长期驻守株木山(在今湖南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村),其后代也在那里定居下来,均姓“翦”,现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就是其后。满族入关后大量改为汉姓,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有的就意而改,例如爱新觉罗,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觉罗”为姓的意思,故“爱新觉罗”意为金姓。也有人认为它是满语“肇姓”之意,爱新意为“肇”,觉罗意为姓,所以也有将爱新觉罗改为姓肇的。还有就音而选择姓的,譬如将爱新觉罗改为姓罗。此外,还有干脆改为德、洪的。还有将佟佳氏改为佟,马佳氏改为马。此外,有取满姓字头的谐音为姓的,例如“瓜尔佳氏”的“瓜”,与“关“谐音”,就改为姓关等等。于是满族就有老姓与新姓之分。
少数民族改姓,除了民族融合的原因,也有不少是为避难而改姓的。在中国《百家姓》里并无“出”姓,经专家学者多方研究发现,原来福建惠安县涂岭乡小填村以及仙游县枫亭乡所属的洪厝等地的2700余姓出者,是元朝太尉纳哈出的后代。纳哈出的祖先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义弟,传到第八世纳哈出时恰逢元朝灭亡。纳哈出聚兵金山,屡犯辽东,明太祖召谕纳哈出,纳哈出不服仍抗争,后打败投降封为海西候,最后死于征途中。长子察罕因罪被诛,次子佛家妈惧株连,将姓去掉“纳哈”,以“出”为姓,从此隐居惠安的涂岭、洪厝一带。
还有将少数民族姓氏简略为汉字单姓的。例如,将代北姓氏阿鹿桓简略为鹿,萨孤氏简略为萨,斛律氏简略为斛;将满族姓氏那拉氏简略为那,钮等姓氏都是汉族姓氏中本没有的。
少数民族的姓氏在逐渐汉化过程中,还不断制造出一些新的姓氏,如:银述可是金国女真族一员大将的名字,久居广西,其后代就以其开头字作姓—银。又如北魏孝文帝下诏所改的144个鲜卑姓为汉姓后,就出现不少怪姓。如叱奴改姓狼,费羽改姓羽,纥骨改姓骨,渴侯改姓纸,俟伏斤改姓斤等等。
最佳答案
丰富性直接采用汉姓,有朝鲜、壮、土家、白等19个民族;既使用本民族的原有姓氏,也使用汉姓,有满、蒙古、彝、藏、景颇等27个民族;无姓氏,维吾尔、哈萨克、布朗、傣等8个民族习惯上没有姓氏。
神秘性少数民族姓氏起源与图腾崇拜、原始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关联。如四川省德昌县金沙乡的僳僳族,崇拜李树的姓李,崇拜黄树的姓黄,崇拜獐子的姓张等。
变异性有的依据本民族原先图腾名称的汉字音译或汉义转化为汉姓(如上例僳僳族的姓);有的则直接假借汉姓;有的是由当地汉族教师为学生另取汉姓,如云南有的傣寨小学校,汉族老师姓什么,全班傣族小朋友也一起姓什么。所以,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今天已很难看出部分少数民族姓氏的本来面貌。
满族
满语称姓氏为“哈拉”,是标志血缘关系的称号。据史书所载,早在北魏时期(也有的认为是在隋唐之际)满族就有了自己的姓氏。据清代《皇朝通志》所载,满族的“哈拉”(姓)有679个。“哈拉”的名称最初都是以满语命名,是多音节的名称,如满族皇室姓爱新觉罗,贵族大姓有瓜尔佳、钮钴禄、舒穆禄、纳兰、董鄂、马佳等。其姓氏来源,一是以居地为氏,即以所居地名、山名、水名为氏。如居董鄂河者,即为董鄂氏。其余如修佳氏、富察氏等,均以住地为氏。二是以部落为氏,如爱新觉罗、瓜尔佳等。三是以动植物等图腾崇拜物为氏。如:尼玛哈氏(鱼)、萨克达氏(野猪)、依喇氏(黍)等。四是沿袭辽、金、元时期的旧族大姓,其中金代旧姓27个,辽代旧姓1个,元代旧姓7个。五是以父祖之名第一音节汉字为姓,如舒穆禄氏有名万鲜丰者,其子孙以“万”为姓;喜塔拉氏有名文忠额者,其子孙以“文”为姓。故有满族人“一辈一个姓”之说。清朝灭亡之后,满姓人多数已为汉姓,其改姓方式,一是由复姓改为单姓,如佟佳氏改为佟氏,董鄂氏改为董氏;二是意译为汉姓,如阿古占,满文为雷之意,即改为雷姓;倭赫,意为石头,即改为石姓。
蒙古族
蒙古人十分重视自己的家世和族源,蒙古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极富民族特色。据《多桑蒙古史》等史籍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蒙古人就牛活在辽阔的蒙古草原,大部分蒙古人都能讲清自己的出身部族和家世渊源。
蒙古姓氏最初出现于贵族阶层,用以显示自己祖先的功业、部落血统的高贵和社会地位。嗣后因汉族影响,有的改为单姓。从蒙古族现在通用姓氏中,可以看出蒙古姓氏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是以部族为姓。如博尔济吉特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后演变为包氏;永谢部落演变为云氏;巴雅特部以巴为姓;乌梁海部以乌(吴)为姓;喀尔喀部以韩(何)为姓;土尔扈特部以陶为姓;哈勒努特部以郝为姓。
二是以父祖之名的首字为姓。如元代将领沙全,因其父名沙的,便以沙为姓;现代蒙古诗人巴布林贝赫,因其父为巴达玛宁布,便以巴为姓。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蒙古人以这种方法取姓。
三是以汉字谐音取姓。如伯颜首字“伯”与“白”谐音,其后人便以白为姓。再如“敏罕”在蒙古文中意为“千”,以汉字谐音“钱”为姓;鸟古纳蒙意为“羊”,便以汉字谐音“杨”为姓。
四是以母姓为氏。如蒙古族中刘姓,即源于汉代公主(刘氏)下嫁单于,而后代便有以刘为姓者。
五是受汉族影响,取用汉姓。如张、王、李、陈等,即是其例。这种现象在汉化较深的文人、官吏中更为普遍。
回族
同族人马姓最多,有“十个回回九个马”之称,此外还有沙、喇、哈等姓氏。同族姓源多来自古回人之汉语音译,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马姓,即因为回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明、清时著述多将“穆”译为“马”,加之明太祖朱元璋赐波斯人马沙亦里为“马”姓,故同族中马姓最多。
其次,回族往往用古伊斯兰教圣人或父祖辈名字中的某一音节作为姓氏。如:以、白、来、金四姓,即来自古回人“易卜拉欣”四个字的音译;纳、速、喇、丁四姓,即是回人名字“纳速喇丁”的音译。
再次,部分回族姓氏来自帝王赐姓,如:沐氏、达氏、郑氏。
由于回族取姓音译时,多采用谐音或相近的汉字,因此产生了一批奇僻姓氏,如:忽、闪、拉、剌、哈、撒、麻、达、朵、虎、者、也等等。上述这些姓氏,在发展过程中,有的已被同音的汉姓所代替。如速姓变为苏姓,合姓变为何姓,忽姓变为霍姓等。
藏族
藏族人姓氏起源较早,公元前一、二世纪西藏山南地区一些部族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藏族人最初姓氏即起源于氏族部落,此后渐有变化,有的以封地为姓,有的以家族房名为氏,但一般都是贵族才有姓氏。
最常见的藏族姓源有以下六种:
①神猴的后裔
藏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则神话:有一神猴与岩魔女结为夫妻,生下6个小猴,进化为人类,成为藏族最早的6个氏族,其名称为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朱氏(柱氏),形成所谓“原人六姓”。这6个氏族又发展为18个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