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导论

1.1 公共危机的界定

1.1.1何为危机

主要有以下见解:

(1)危机是重要的系统性威胁。

(2)危机具有极强的决外性,是不可预测、不可规划、前所未有、甚至不

可管理的。

(3)危机具有独特的时间压力。

(4)危机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5)危机呼唤决策。

(6)危机具有断裂性,突发断层线出现,情况会走向极端。

(7)危机让我们不知所借,固守旧有的模式是致命的。

1.1.2关于危机的三个判断

(1)危机更多意味着威胁

(2)危机不一定导致转机

(3)危机是“过程”,而非“事件”

1.1.3何为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严重威胁发生,通常由灾害或巨灾引发,对危机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与运行功能提出严竣的挑战,要求危机管理者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与心理压力下,在短时间内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

1.2公共危机的特征与分类

1.2.1公共危机的特征性

1.公共威胁性

2.不确定

3.紧急性

4.跨界性

5.政治化

6.媒体化

1.2.2 公共危机的类型

1.一致性与冲突性危机

2.结构良好型与结构不良型危机

3.速燃型、导泻型、慢烯型与长投影型危机

4.突发式、潜行式、慢性危林

5.常规型、不可预料型、难以驾驭型、基本型危机

1.3 相关概论辨析与公共危机的演变

1.3.1公共危机源头——风险

1.风险的公式

(1)风险=致灾因子X脆弱性

(2)风险=可能性X严重性

2.致灾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自然致灾因子

(2)技术致灾因子

(3)生物致灾因子

(4)人为致灾因子

3.脆弱性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脆弱性,主要是指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脆弱性包括物理脆弱性、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具体而言,它们的定义如下:(1)物理脆弱性主要称量在不v的投入却让环境人与物相对于因子的易损性。

(2)社会脆弱性指由个人、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相对于某一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3)经济脆弱性指一下国家、城市、社区的财政状况所决定的其相对于致

灾因子的易损性。

(4)环境脆弱性指由一个地区环境状况所决定的该地区相对于致灾因子的

易损性。

4.致灾因子与脆弱性作用的形式

(1)原生致灾因子

(2)连带致灾因子

(3)二次致灾因子

1.3.2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突发事件

(1)自然灾害

(2)事故灾难

(3)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1.3.3 公共危机管理的负面结果——灾害

所谓灾害,就是对社区生少的严重扰动,它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或造成损失,超越地方应对能力,必须动员、组织额外的外部资源来应对。

1.3.4公共危机演进的分配过程

对于前三类危机而言,其演进过程为:致灾因子与脆弱性—风险——突发事件——一致性危机——灾害,与之相应管理活动对应为:风险管理——突发事件控制管理——危机响应管理——灾害管理

对于社会安全危机而言:其演进过程为:社会矛盾与纠纷——涉稳风险——社会冲突——社会安全危机——社会安全灾难,与之相应的管理活动包括:风险管理——冲突管理——危机响应管理——灾难管理

1.4公共危机管理的阶段与原则

1.4.1危机管理的阶段及其挑战

1.4.2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

(1)预防性原则

(2)动态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6)专业性原则

1.5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1.5.1公共危机管理到从灾害管理到公共危机管理:以

日本为例

日本防灾体制改革

年份灾害名称防灾体制改革

1946 南海地震《灾害救助法》

1948 福井地震《建筑基本法》

1959 伊势湾台风《灾害对策基本法》1995 阪神《地震防灾特别措施法》

1.5.2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20世纪60年代,国际政治学领域引入“危机”概念。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公共管理学者开始关注危要管理问题。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危机”日益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热词”。危机管理逐渐走进社会科学的主流行列,特别是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子领域。

2.2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1)评估主体

(2)评估客体

(3)评估形式

(4)评估标准

(5)评估方法

2.2.1“稳评”的理念:从政府主动创稳到社会协同治

社会危害不大在体可以被分为两种:强力控制型的稳定与和谐内生型的稳定

2.2.2“稳评”的目标:从防范群体性事件到增进社会

和谐

2.2.3“稳评”的保障:从决策者道德自律到社会监督

约束

2.2.4“稳评”的体系: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

第一,评估主体的单一性。

第二,评估客体的随意性。

第三,评估形式的呆板性。

第四,评估标准的笼统性。

第五,评估方法的有限性。

2.2.5“稳评”的流程:从常态化评估到动态性管理

第一步:风险背景确立

第二步:识别风险

第三步: 评估风险

第四步:处置风险

2.3 风险减缓

2.3.1 减缓的定义

减缓与准备不同:准备要为应急响应与恢复创造条件,而减缓则通过灾前行动来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