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一)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我们看到所有权的确立于人地关系这一基本的客观物质约束条件的改变是分不开的。在东方,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在明清时代也开始兴起。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文明的作用只是试图对书中呈现出来的西方世界的螺旋式结构以及东方世界内部的封闭性做出一个方面的解释。然而我相信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要回归到对中国社会经济组织的研究中来进行。

二、诺斯在书中提到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世界的兴起之所在,并且否定了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的技术变革是西方经济成长的主要原因。在整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西方是如何形成了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这一过程,并且我们也看到了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然而我却萌生了另一个设想,人类演进的过程如果都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这一演进过程来演进。那么试想,回到原始的人类时期,人类的经济生产方式之一即是捕猎,在捕猎中,如果捕猎的是小型动物,一个人凭借恰当的工具就可以完成这个过程。那么经济组织亦就不会形成。只有在捕捉大型猎物时,单个人无法完成捕捉过程,这时候一个合理的组织,即组成一个团队会更加有效。而假象如果原始人类每个人都有一把枪,那么我想这种捕猎大型猎物的经济组织亦不会存在。在这里,我似乎得到了一种思考,那就人类发展的过程不

仅有由于经济组织的有效率促成的经济增长,同样技术变革对于有效率的经济组织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认为探讨技术变革还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有效原因可以总结为一个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哲学问题。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正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试图阐述的那样,真理从来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总体。当我们说谁是第一性的时候,我们便陷入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怪圈中。

三、最后一点我想谈谈对于整本书用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对历史做出新的演绎的尝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他带给我们新的重要的启迪。并且诺斯在分析经济事件中,毫无疑问运用了历史主义的观点,亦即是在分析当时的重大事件中,将事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中进行分析。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在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分成制时,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此种制度是不合理的,然而分成制作为一种制度却确实在欧洲存在过,诺斯在书中提出地主可以在租地的契约中规定资本和劳动的投资量否则将收回土地这一当时的条件解释了分成制为何在当时与固定租金以及产出投入分成制度一样是合理的制度形式。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黑格尔这句名言的力量。

三结束语

在对《西方世界的兴起》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几点重要的收获。

其一,所有权的发展对于经济组织的效率有着重大的作用。中国所有权的发展仍然没能完成,探索中国的所有权发展的路径是一种有

意义的研究。

其二,人类在与自然的不断交锋中,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马尔萨斯陷阱的阵痛,人类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这一自然法则,达到了经济的持久增长。人口的压力亦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

其三,以人地关系这一基本的局限条件的转变为基础,从庄园制这一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对整个社会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的尝试,从而以点达面,展示了整个西方世界六个世纪的图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经济学方法论的完整范式。

其四,将现代经济学的经济学理论返回到历史中用来解释历史的演进的事实,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角度。

通过对《西方世界的兴起》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政治、经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经济世界的方法论。在诺斯的另一部着作《理解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路径》中,诺斯从人的认识过程开始进行研究,并且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体系。毫无疑问,对经济社会的研究最终我们将回归到对人的研究。

西方世界的兴起读后感(二)

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是新经济史学的经典之作,也是我的入门之书。虽然本书较为通俗,但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史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阅读起来不免有些困难,反复读了两次还是不能完全理清其中逻辑。本文为我对本书主要内容的梳理和一些思考问题。

一、本书概述

(一)研究问题和中心论点

本书旨在解释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中心论点十分明确,即“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诺斯提出,有效率的组织要使个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这里说的有效的经济组织可理解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人们从事对经济增长有正作用的工作。

(二)诺斯悖论

产权并不是纯粹的私人合约,排他性权益权利通常是要被强制实施的。因此所有权需要国家的保护,原因一是需要强制力,二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即国家比自发组织的费用更低。然而国家的垄断性质使得它有可能侵犯所有权,致使所有权残缺。如此产生悖论。国家的目的是财政收入最大化,它可能保护新生有效产权以保证未来财政收入最大,也有可能保护过时产权,避免侵犯最大税收交纳者,以维持财政收入。因此诺斯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必然的,有效的产权安排只是国家与私人努力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结果中的一种。

(三)产权的形成和变迁

产权是一个历史概念,并不是一直存在不变的。十世纪以前的欧洲土地近乎用之不竭,敞地耕作,随着欧洲人口增长,土地稀缺,相对价值上升,对土地的专有权要求日益增强。产权产生于稀缺:“只有当资源相对于社会需要变得日益段全时才会出现改变所有权的压力。”这与马克思的论述异曲同工:“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更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

会出现的”。即生产力还没有发挥尽时,现存生产关系仍然可以激励创新抵消人口增长造成的边际收益递减。诺斯认为,所有权是随着要素的相对价值变动的,而且变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利用暴力或者政治力量让其一次性迅速转变。

(四)贸易的产生

贸易产生有两个条件:产品差异和运输成本适当。诺斯在书中描述,人口增长,土地成为稀缺资源,人口扩张到边疆,北欧和西欧的地理差异导致产品差异,交换需求产生,且欧洲海路发达,加上有效保护,运输成本适当,贸易遂在西欧兴起扩大。诺斯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行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二、思考和问题

(一)为什么要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才能够达到有效的激励?

容易理解的是个人从事某种工作的必要条件是私人收益大于私人成本,理性人不会选择成本高于收益的工作。阅读时我不解为什么仅满足此条件不行,而要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激励才是有效的呢?个人收益率远小于社会收益率意味着很大部分个人劳动成果被分配到非劳动者身上,于是人们有搭便车倾向,等待享用他人劳动成果,演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结果。为保障私人收益率,专利权产生了。科学创新多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古代中国没有专利权的保护,因此许多发明都是家族内代代相传的“秘方”,这不利于人们交流,也难以刺激新发明。一旦秘方外传,此家族就不再垄断技术,“搭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