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

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

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

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

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年)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

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

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

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

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三)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

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

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