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补体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补体系统 (complement system)
第四章补体系统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 ⑴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
• ⑵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T和B细胞

APC(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其它免疫细胞— NK细胞(自然杀伤细
补体受体 CR1~CR5、C3aR、C5aR
调节成分 P 因子 C1-INH
220 105
25 200
C4-bp
550
250
H 因子
150
480
I 因子
第四章8补8体系统
35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2. 理化特性 ① 糖蛋白 ② 血清中补体蛋白约占总蛋白的10% ③ 多数补体分子属β球蛋白,少数属α及γ球蛋白 ④ 分子量最大的是C4bp(C4b结合蛋白)为5.6×105,
C5-C9 • 作用: 在感染的中晚期起作用 • 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Ag-Ab识别结合激活C1 活化阶段:形成C3和C5转化酶 膜攻击阶段:形成MAC,溶解靶细胞
经 C1q
460
典 C1r
83
途 C1s
83
径 C4
200

C2
102
C5
204
有 成
末 端 成 分
C6 C7 C8
C9
120 120 160 70

旁途 路径
C3 B因子
D因子
190 90 24
MBL 途径
MBL MASP-1 MASP-2
80 50 50 600
20 70 65 55 55 60 1300 210 1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二节 补体活化
活化的前期阶段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活化的后期阶段
补体的溶膜 途径形成溶 膜复合体
补体活化的途径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二节 补体活化
•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lassic pathway)
• 二、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MBL途径 (lectin pathwa)
最小的是D因子2.5×104。
第四章补体系统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2. 理化特性 ④ 多数由多条肽链构成,少数由单条肽链组成。 ⑤ 肽链降解后常具有新的生物学活性或与其它补体
的降解成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活性分子。 ⑥ 性质不稳定,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灭活,
室温下很快失去活性。
第四章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

由血浆补体成分、可溶性和膜型补体调节蛋
白、补体受体等30余种糖蛋白组成,是一个具有
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该系统可通过3
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途径被激活,从而发
挥调理吞噬、裂解细胞、介导炎症、免疫调节和
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多种生物学效应。
第四章补体系统
凝集素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四章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 第一节 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 第二节 补体活化 • 第三节 补体反应的调控及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合成与补体的缺陷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组成及理化特性
•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3. 合成与代谢 ① 合成: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造血细胞,纤
维母细胞,内皮细胞,生殖细胞,脂肪细胞,神 经细胞。 ② 代谢:非常快,血浆中补体每天约有一半更新。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二节 补体活化
•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无活性的 酶前体形式存在。
• 补体的活化过程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其最终结果 是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溶膜复合体(MAC),同时 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补体小片段。
1898: Paul Ehrlich Proc. Royal Soc ANTIBODIES production
Paul Ehrlich , Nobel Prize in 1908 for demonstrating production of antibody(抗体形成的侧链第学四说章补) 体系统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1. 参与经典途径和后期途径的成分(固有成分): C1-C9。
2. 旁路途径成分:“因子”,以字母区别,如B因子、 P因子等。
3. 调节因子: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剂(C1 INH)。
4. 补体的受体成分:CR1-CR5、C3aR、C2aR、 C4aR、C1qR等。
胞),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等
• ⑶免疫分子:分泌性分子—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

膜分子— TCR,BCR,MHC分子,
CD分子,粘附分子
第四章补体系统
补体的发现(防御素)
• 1894年Bordet发现 新鲜免疫血清具有溶菌、 溶细胞活性 。
• Bordet于1919年获 Nobel Prize
5. 被水解后的片段命名为a(小),b(大):如 C3a、C5a。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补体成分的命名
5. 新组合复合体:将各组分的数字代号及小写英文 字母写在C的后面,如C4b+C2aC4b2a+C3b C4b2a3b。
6. 具有酶活性的分子:在片段名称上划一横线表示, 如C4b2a、C4b2a3b。
• 三、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alternative pathway)
• 四、补体活化后期溶膜复合物的形成 • 五、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比较
第四章补体系统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lassic pathway)
• 激活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及一些非免疫学物质 • 抗体类别:IgM、IgG1、IgG2、IgG3 • 激活顺序: C1(C1q、 C1r、 C1s)、C4、C2、C3、
第四章补体系统
Jules Bordet (1870 –1961)
第四章补体系统
(防御素)
第四章补体系统
19世纪末Bordet进行的实验
霍乱弧菌+含抗霍乱弧菌抗体的血清
溶菌
加热56℃30min
凝集(抗体) 加入新鲜的血清
溶菌(补体)
第四章补体系统
Paul Ehrlich(保罗·埃尔利希)与抗体
7. 灭活片段:在片段名称前加“i”表示,如iC3b。
第四章补体系统
二、补体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
1. 补体系统由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组成,按 功能和存在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①补体激活的固有成分 ②调节成分 ③补体受体
第四章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的组Hale Waihona Puke Baidu成分
名称
分子量(kDa) 血清浓度 (m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