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 感悟沧桑世态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感悟沧桑世态变教案课程标准

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1-2 列举环境变化的实例,说明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4 列举历史上的有关言论,体会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蓝田人生活区域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通过对蓝田人家园今昔盛衰历史的感悟,辩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树立环保意识与公民责任感。

3.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环境变迁的调查,学会利用书籍、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客观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调查的经验,能够辩证分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言论。

本课教材以“感悟沧桑巨变”为主题,由四个部分构成。

“沧桑巨变:蓝田人家园的今昔”,旨在通过典型个案,让学生领悟:人类依赖和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创造和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但同时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文明的衰落。这一部分主要起铺垫作用,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

“让事实说话:一项环境变迁的调查”,让学生在了解蓝田人家园沧桑巨变的基础上,选自己家乡附近某处遗址,围绕环境变迁进行调查,使学生在调查、探究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文明的反思:有感于环境的变迁”则是对第二部分的提炼与升华,旨在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其古今变迁状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结合调查,评价、辨析历史上有关人地关系的典型言论,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假如有条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与探究内容相关的资源,以便于探究活动的展开。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从日常生活导入

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生活区域附近,人们的活动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给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并说一说自己对环境变迁的感受,由此引入课题。

[沧桑巨变:蓝田人家园的今昔]

1.关于“蓝田人”的教学

蓝田人是远古人类之一,但本课的主旨不是介绍远古人类,而是以蓝田为典型个案,切入“感悟沧桑巨变”这一主题。因此,教师在介绍蓝田人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蓝田人生活时代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上。

2.“蓝田人”家园今昔变化的教学

这一部分主要依靠充分、生动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图2-38与图2-39可以进行对比,例如:

○将远古时期与现在关中地区的地貌图进行对比,主要表现古今地貌景观的差异;

○将远古时期与现在关中地区主要动物种群图片进行对比;

○将公元10世纪以前关中地区农业状况的资料与晚近以来关中地区农业状况的资料进行对比;(如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粮食产量等各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学生初步领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产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责任感。

[让事实说话:一项环境变迁的调查]

这一部分是以学生调查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教师只须对学生调查活动的方法、步骤给予必要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调查对象选择方面,建议教师不必拘泥于课本的要求,只要能够反映“沧桑巨变”这一主题的任何文明遗址或者地区都可以作为学生调查的对象。

调查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建议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课文提示的内容分别收集资料。可以从书籍、报刊、访谈录、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资料可以是影视作品、文字、图片、图表、诗歌、民谣等多种形式。

○每个小组将收集到的材料汇总,按照课文上的表格形式整理出来。

○小组内部成员通过合作,写一篇调查报告,既是调查活动的总结,又为下面的讨论奠定基础。

[文明的反思:有感于环境的变迁]

1.讨论的教学

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的重点应放在不同小组之间存在分歧或争议的问题上,这样才会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课本上的五个问题只是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而调查的目的是要发现存在的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将讨论的最后环节锁定在“怎么样”上。

○在讨论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意见分歧比较大而且相持不下时,教师可以考虑组织一场小型的即兴辩论会。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图文音像资料,对学生的调查和讨论活动进行简短的总结。

2.关于格言的教学

教师在组织学生评价格言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学生评价这些格言之前,教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格言作者,特别是产生这一格言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

○在学生评价这些格言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格言,特别是古人的话,教师对关键字、词应给予必要的解释。

○如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产生分歧(比如,赞同的格言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辩论,然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改造自然的观点与人地和谐的观点有机统一起来。

评价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调查过程和对格言的评价写一篇感想,进一步深化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