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e97e4759eef8c75fbfb3e3.png)
富贵不能淫先秦:孟子及其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完善初中文言文,哲理译文及注释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8《富贵不能淫》(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8d646a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5.png)
专题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1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B. 皆布衣之.士也C. 称善者久之.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5.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与考点
![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与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0db4e85f0e7cd185253619.png)
富贵不能淫孟子〔先秦〕正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f068d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b.png)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富贵不能淫》原文:孟子及其弟子〔先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
敬:恭敬。
戒:留神,当心,谨慎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
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志向。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独自。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
屈:屈服。
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08d78b0722192e4536f6c9.png)
富贵不能淫,贫穷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富贵不能淫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析:“贫穷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穷贱不能放弃”。
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
所谓“防洪堤坝”,意味着假如没有这么一道堤坝,人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被卷入滚滚洪流。
“贫穷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穷贱是很容易移的,恰如“富贵不能淫”实际上富贵是很容易沾染上淫的恶习一样,贫穷贱很容易使人将贫穷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
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穷贱。
“小姐”为了钱可以放弃操行,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人的进化。
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穷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
他们所印证的是:贫穷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又混淆了另一半:贫穷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贫穷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穷的结果。
贫穷,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穷困了。
贫穷是一种与富相对的生存状态。
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穷》,他是将贫穷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
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叫做“贱胎”,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
“小姐”为什么会被叫做鸡而不是叫作凤凰?因为鸡一群一群的不值钱,贱那,而贱正是这一群人的人格。
一个人可以贫穷却不可以贱,但是贫穷很可能就是贱的母亲。
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
![18《富贵不能淫》(原卷版)2022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真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711b56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b.png)
18《富贵不能淫》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2020·广东·中考)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不得志./寻向所志.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2021·河南·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必敬必戒.戒:(2)以顺为正.者正:5.翻译句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6.语段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7.上文论述了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
请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精神在郑板桥和胡深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训练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训练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https://img.taocdn.com/s3/m/1e51ebaae009581b6bd9eb52.png)
《富贵不能淫》《从容就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译文: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答案: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
表示反诘。
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富贵不能淫》试题与答案及知识点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402da595453610661ed9f4ce.png)
2019 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二、古诗文联读( 16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和“论据”展开批驳。
B. 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
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
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
叫做大丈夫!”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2分)
A. 父命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富贵不能淫》中考对比阅读精选题汇总
![《富贵不能淫》中考对比阅读精选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7cab372d5bbfd0a795673b8.png)
《富贵不能淫》中考对比阅读精选题汇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12分)富贵不能淫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往之女家(2)与民由之12.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1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4.下西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2分)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搞示了大丈失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15.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3分)答案:(1)①女:同“汝”,你;②由:遵循。
(2)C(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D(5)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二.【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3ea4110a6f524cdbf8556.png)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含答案)一、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完成1~4题。
(15分)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往送之门,戒.之曰(3)居.天下之广居(4)与民由.之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 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
(3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富贵不能淫》《豫让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富贵不能淫》《豫让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531730daef5ef7bb0d3c46.png)
《富贵不能淫》《豫让论》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17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豫让①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②。
何也?观其漆身吞炭③,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及观斩衣三跃④,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告,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注释]①豫让:战国时晋国人。
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
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
②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
③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
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已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https://img.taocdn.com/s3/m/0da377c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5.png)
中考真题课标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富贵不能淫考点1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词1分)1. (2020河南,2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2. (2020通辽,4分)(1)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___________ (2)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3)被.发行吟泽畔 ___________ (4)遂.自投汨罗以死 ____________3. (2020滨州)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实是.欲界之仙都B.富贵不能淫.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C.让之死固.忠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及.观斩衣三跃及.鲁肃过寻阳考点2 虚词(2020滨州)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怒而.诸侯惧溪深而.鱼肥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C.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D.观其.漆身吞炭其.真无马邪?考点3断句(2020滨州)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2分)谆谆然而告之曰考点4句子翻译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1. (2020河南,2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关键词:怒、惧)2. (2020滨州,4分)(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关键词:由、道)(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关键词:以、待、报)3. (2020通辽,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关键词:怒、惧)(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关键词:者、与)考点5文意理解1. (2020滨州)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
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8d11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0.png)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
然而,富贵之于人,非但物质之满足,亦是
精神之考验。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因富贵而失节,因权势而丧志。
故孟子曰:“富贵不能淫。
”此言,乃是告诫世人,当富贵临头,不可放纵欲望,不可迷失自我,更不可丧失道德。
何谓淫?淫者,过度也。
富贵之人,若不能自制,便易沉迷于酒色财
气之中,忘却初心,丧失本性。
故而,富贵之于人,非但不是幸福的
保障,反而可能成为堕落的诱因。
因此,君子当以富贵为镜,反观自身,检视内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惑。
贫贱者,人之所恶也。
然贫贱亦能磨砺人之意志,锻炼人之品格。
孟
子又曰:“贫贱不能移。
”此言,乃是告诫世人,即使身处困境,亦
不可放弃追求,不可改变志向。
君子处贫贱,当如松柏之于冰雪,愈
挫愈坚,不屈不挠。
威武者,人之所畏也。
然而,威武之于人,非但力量之体现,亦是勇
气之考验。
孟子再曰:“威武不能屈。
”此言,乃是告诫世人,即使
面临强权,亦不可屈服,不可失去尊严。
君子面对威武,当如泰山之
于风雨,巍然不动,坚毅不屈。
综上所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者,乃是大
丈夫之本色。
大丈夫者,非但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有坚定的意
志品质。
在富贵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在贫贱面前,能够坚持信念;
在威武面前,能够维护尊严。
如此,方显大丈夫之风范,方为世人所
敬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 第富贵不能淫 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 第富贵不能淫 含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b40e6c6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a.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第富贵不能淫含答案 (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文言文阅读中的“第富贵不能淫”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第富贵不能淫”究竟是什么意思?《庄子·逍遥游》中说:“富贵而不淫者,得之我幸;而淫而不厌者,失之我咎。
”这句话中的“第富贵不能淫”即为不要因为富贵而沉迷于享乐之中,否则就会失去它们。
二、为什么说“第富贵不能淫”很重要?首先,富贵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如果人们因为财富而沉迷于享乐,就会忽视心灵的修养,甚至会走上道德沦丧的道路。
其次,淫乐只是短暂的享受,过度追求会导致伤身伤心,最终失去所追求的富贵,而这种失去甚至会让人后悔莫及。
因此,我们应该以“道德力量”为本,控制自己的欲望,避免淫乐的诱惑,才能真正拥有财富和幸福。
三、“第富贵不能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面临各种利益和权力的考验,但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内心真正的美好和幸福,用“道德力量”控制自己的欲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实现自我超越和内在成长。
四、如何实现“第富贵不能淫”?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塑造自己的品格和人格。
最后,要时刻警惕和避免淫乐的诱惑,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拥有和享受富贵的生活。
结语:综上所述,“第富贵不能淫”告诫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追求自身的内在美好,才能真正得到富贵和幸福。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素质,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利益和权力的诱惑,避免被淫乐所沉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享受真正的幸福。
《富贵不能淫》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7套)
![《富贵不能淫》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7套)](https://img.taocdn.com/s3/m/f7a360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6.png)
《富贵不能淫》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7套)(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XXX曰:“公孙衍、XXX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XXX:“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XXX,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乙】XXX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XXXXXX惟其义尽所以XXX。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从容就义》)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见闻者无不流涕 A.命 B.涕奉命于危难之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得志,与XXX将出狱C.志D.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小大之狱8.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B.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C.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XXX。
D.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9.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阐发,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针对XXX的“论点”和“论据”,XXX先破后立,先批驳XXX的错误概念,再论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比喻、道理两种方法来论证,松散,科学,雄辩有力。
B.【乙】XXX被俘后,面临出生,面临威胁利诱,一身浩然正气,视死如归,正是XXX“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克不及屈”的表现。
C.【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句式,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文章体现了儒家的人生追求、人格精神、道德观念。
D.XXX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只要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甲】【乙】两文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答案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8b318551810a6f424868c.png)
富贵不能淫练习及比较阅读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方法)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这样的人)③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④无违夫子(违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例句:女子之嫁也A.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7.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1分)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8.解释(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够(2)得志,与民由之得到、实现(3)往送之门,戒之曰训导(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他心意扰乱,贫穷卑贱不能使他意志改变,威胁暴力不能使他志节屈服。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fcc940f46527d3240ce043.png)
第8篇富贵不能淫(《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九上第23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重点实词(1)居.天下之广居居:_____ ____(2)得志.志:_____ ____(3)与民由.之由:_____ ____(4)独.行其道.独:_____ ____道:_____ ____(5)此之谓.大丈夫谓:_____ ____3.文言虚词_____ _________ ____(2)与.民由之 _____ ____(3)独行其.道 _____ ____二、文意理解 (正确的打“√”,有误的打“×”)1.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 )2. “富贵不能淫”三句,讲的是入世后的处事原则,即在社会生活中应持有的为人原则。
( )3.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就能做到大丈夫之道。
( )第8篇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一、1.(1)住宅(2)①使……惑乱,使……迷惑(语:使昏乱) ②使……改变,使……动摇(苏:改变) ③使……屈服2. (1)居住,住(2)志愿(苏:理想) (3)遵循(语:循着;苏:遵从) (4)独自道路(5)称得上,称作3. (1)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指儒家提倡的正道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2)连词,和,跟,同(3)代词,相当于“自己的”“他(她)的”二、1. √ 2. √3. ×【解析】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句中说法太片面,理解有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
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位置是否可以颠 倒?为什么?
【答案】不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 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两种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 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解析】文中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其 目的是为了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道理。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B.孟子的大丈夫理论让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 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 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C.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大丈夫之道谈到妾妇 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D.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 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解析】应是“从妾妇之道谈到大丈夫之道”。
第二段:孟子反驳 景春,提出自己心 目中“大丈夫”的 标准。 第1句:否定景春的 观点,表示对公孙 衍、张仪之流的不 屑和鄙视。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女子之嫁 也,母 命 之,往 送 之门,戒⑩之曰: 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往之女家⑪,
必敬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5.简答题。 (1)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答案】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 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 迷乱、动摇、屈服。
2.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深刻而尖锐地挖苦了公孙 衍、张仪之流,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贯彻倡导儒家的仁、义、礼,表达孟子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之道。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与民由.之/由.此观之 B.富贵不能淫./淫.慢则不能励精 C.一怒.而诸侯惧/秦王怫然怒. D.安居.而天下熄/不可久居. 【解析】A.遵从/自,从;B.使……迷惑/放纵;C.发怒;D.居住/停 留。
【解析】涕:眼泪。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 语。 【答案】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 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一怒而 诸侯 惧, 安居而天下熄⑥。”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天下太平。”
第一段:景春称赞 公孙衍、张仪是大 丈夫。
①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②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 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③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
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④诚:真正,确实。⑤大丈 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⑥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4.“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侧面 烘托文天祥精神感人至深。 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 的? 【答案】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 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 之 , 往 送 之 门 , 戒.(
)之曰:‘往之女.(
)家,必敬.
(
)必戒.(
),无违夫子!’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以 顺 为 正.(
) 者 , 妾 妇 之 道 也 。 居.(
) 天 下 之 广.居.
(
),立.(
)天下之正.位.(
),行.(
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
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天祥将出狱.(监狱) B.意.气扬扬自若(神情) C.临.刑,从容谓吏(临近) D.见闻者无不流涕.(鼻涕)
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孟子认为的“大丈夫之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C.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观点一致。
D.文中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其目的
在于说明当时社会女子的地位。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 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居天下之 广 居,
立天下之 正 位,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行 天下 之大 道。 得志, 与民 由⑮ 之; 不得志,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 行其 道。 富 贵不能 淫⑯, 贫 贱不能 移⑰,
3.写作特色 举例说明,辩证有力。在反驳“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的观 点时,孟子先是用反问加强语气,接着通过言“礼”来说明古代女子出 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说法含蓄而 幽默。然后提出怎么样才能做到大丈夫之道,最后才概括大丈夫的具体 表现,总结观点,让人由衷信服。
返回导航
动词,居住 名词,住所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之②③①往行母天送命下之之..门之.大道
代词,女子 动词,去,到 结构性助词,的
一词 多义
怒②①怒一.而怒.飞而诸侯惧
动词,发怒 动词,振奋
移②①愚贫公贱不移.能山 移.
动词,动摇 动词,迁移
由②①由与.此民观由.之之
动词,遵从 介词,经由,从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2.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
)哉?一
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
)焉.(
)得为.(
)大丈夫乎?子
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通假字
古今 异义
往之女.家
(同“汝”,你)
1.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
2.安居而天下熄. (古义:停息,太平;今义:熄灭)
3.无违夫.子.
(古义: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妇女对丈夫的尊称;今义: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4.与民由.之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词类 活用
特殊 句式
1.丈夫之冠.也
(名词作动词,行冠礼)
2.富贵不能淫.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迷惑)
3.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动摇)
4.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1.省略句
(母亲)戒之曰
(省略主语“母亲”)
八
年
级
六
富贵不能淫
上
册
《孟子》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学习引导
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家作品
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返回导航
课文全解全析 助读整体感知 积累一表梳理 训练分类达标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 诚④ 大丈夫⑤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返回导航
初中古诗文全解一本通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
孟子曰:“ 是 焉⑦ 得 为大丈夫乎?子 未 学 礼乎? 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 冠⑧也,父 命之⑨;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