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症逐渐成为临床常见的睡
眠障碍疾病。
中老年人群是失眠症高发人群之一,而传统的药物治疗存
在睡眠药物依赖、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
手段,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的治疗中。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治疗中
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可
能的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刺
组和对照组。
2. 研究对象:从中老年失眠症患者中筛选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包括男性和女性,年龄60-80岁,符合失眠症的相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针刺组按照经典针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
用安慰剂治疗。
每组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30分钟。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失眠指数,抑郁情绪评分,脑电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情况。
四、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评价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可
行性,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针刺治疗中老年失眠症提供更好的指
导和治疗思路。
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程柳;肖地金;章艳;章甜;夏雷翔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21)9
【摘要】失眠是一种与睡眠障碍相关的疾病,针刺治疗失眠具有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等独特优势。
临床上针刺治疗失眠不仅可单独使用,还能结合各种中医的各种复合手法进行综合治疗。
此外,针刺的时间、穴位、方法等因素都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
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相关文献,将从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失眠的效果,以及影响临床效果的作用因素等方面来概述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通过总结发现针刺治疗失眠具有效果突出,无不良反应,易于实施等特点。
【总页数】5页(P63-66)
【作者】程柳;肖地金;章艳;章甜;夏雷翔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
【相关文献】
1.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3.推拿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为主针刺治疗轻中度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4.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5.针刺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1 2 3 穴 位 注射 ..
史玲等 ¨ 取 足 三里 、 阴 交 穴 位 注 射 天 麻 素 注 射 液 , 疗 三 治
向对侧 口角方向进 针 0 8寸 。轻捻转 , . 得气后 留针 3 i, 0mn 留针
期 间 每 1 i 针 1 。每 日 1次 , 次 3 i 6 i, 期 0mn行 次 每 0m n~ 0mn 星 日休 息 1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9 .0 。王 海 波 取 百 会 4周 d 疗 总 19 % 向后 平 刺 , 留针 至 次 日清 晨 , 不行 针 。肝 郁 化 火 者 加 风 池 、 间 ; 行 痰 热 内 扰 加 足 三 里 、 隆 ; 虚 火 旺加 太溪 、 池 ; 脾 两 虚 加 足 丰 阴 风 心 三里、 内关 。总 有 效 率 9 . 0% 。王 鸿 雁 J高 建 平 等 则 以 74 、 神门为主穴 , 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 , 结 均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1 12 .. 经 验 穴 取 穴 法
组4 0例患者 , 有效率 9 .0%。张小兵 钊运用 当归 注射液 总 50
穴 位 注射 安 眠穴 ( ) 三 阴 交 ( ) 神 门穴 ( ) 治疗 组 16 双 、 双 、 双 , 5 例 中, 愈 9 痊 8例 , 好转 5 2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9 . 5% ; 口 无 总 61 与
显 效 10例 , 转 3 例 , 效 9例 , 效 率 9 .0 。朱 少 华 Lj 4 好 1 无 有 50 % l I 采 用 针 刺 供 血 ( 池下 15寸 ) 安 眠 ( 风 与 风 池 连 线 的 中 点 ) 风 . 、 翳 2穴 , 针 得 气 后 , 用 疏 密 波 , 等 刺 激 强 度 , 次 2 i , 进 选 中 每 0m n 总 有 效率 9 .O% 。 79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 0 0 7 年 ̄2 0 1 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 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治疗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 多数研究 者采 用针刺联 合疗 法 , 有 些 研究者则 采用单 一疗法 , 或采用 针法、 或采用灸法 , 或采 用其
整 阴阳, 交通一身 阴阳之气 。通过检索资料 , 临床研究者在 采 用调整 阴阳跷脉时 , 都采用泻 申脉 、 补照海的方法 。心脾两 虚 型加心腧 、 脾腧, 心 肾不交 型加 心腧 、 肾腧 , 肝郁 化 火 型加 太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6 一O o 6 2 一O 3
脏腧中选取 1 ~2个 穴位 为主 , 其余五脏 俞实施 补法或 泻法 。 对照 组 采 用 针 刺 常 规 方 法 , 背 腧 穴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E 1 4 ] 程雯 . “ 荆防汤” 内服加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1 5 0 例[ J ] . 江苏 中医
药, 2 0 1 0 , 4 2 ( 1 2 ) : 7 9  ̄7 9 .
6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6 期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研 究 进展 与分 析
方超 君 ,陈 云 飞△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 ,上 海 2 0 0 4 3 7 )
摘 要: 本文通过搜 索 2 0 0 7年  ̄ 2 0 1 2年 中英 文数 据 库 关
冲, 行间, 肝俞 , 痰热 内扰型加丰隆 、 公孙 。尹红博_ 1 0 _ 将1 2 0例
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泻 申脉组 , 补照海组 , 泻 申脉补泻 申脉组针 刺双侧 申 脉, 行捻转泻法 ; 补照海组针刺双侧照海 , 行 捻转补法 ; 泻申脉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罨 7 B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为 4 % 2组 比较, 4, 5, 差异有显著 性 意义 <O 0) . 5 。王欣 [ 将 7 8 8例失 眠患者 随机分 为 2
组 。治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用 舒 乐 安 定 治疗 。3 对 个 疗程 后 观察 疗效 , 组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为 4% 治疗 4对 6 。2组 比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R5.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6 07 - 4 0 0
失 眠症 (n o n a是 一种 以失 眠为 主 的 睡 眠质 量不 满 I sm i) 意 状 况 , 他 症状 均 继 发 于 失 眠 , 括 难 以入 睡 、 眠 不深 、 其 包 睡 易 醒 、 梦 、 醒 、 后 不 易再 睡 、 时不 适 感 、 乏 , 白天 多 早 醒 醒 疲 或 困倦 。 眠可 引起 焦 虑 、 郁 , 恐 惧 心 理 , 导致 精 神 活 动 失 抑 或 并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方式。
例如,夜交藤在治疗失眠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夜交藤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白芍、曲直、当归、郁金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2.针灸治疗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也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睡眠周期。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脾、神阙等。
此外,针灸也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中医理论应用于失眠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有“心为主宰,肝生郁”、“心神不宁则眠不宁”等理论,用于指导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理论提出了针对失眠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例如肺胃热盛型失眠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以采用养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西药可以辅助调整睡眠质量。
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5.中医药辅助治疗失眠研究进展:除了中药和针灸,中医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失眠的其他疗法。
例如,中韩药灸疗法结合艾灸和中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瑜伽、中医营养治疗等也是辅助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中药、针灸、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机制。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 年第 12 卷第 23 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l2No.23•91•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研究进展*高鹏鹏、程佳莉\赵旭春、孟丽娟、岳娜、王艳\赵耀东,方晓丽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查阅(知网、维普、万方)最新相关文献,从失眠的病因病机、针灸疗法、针灸结合他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并整理分析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临床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使用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眠:针灸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21)23-0091-03D O I:10.19787/j.i s s n.1008-1879.2021.23.028Progress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InsomniaGAO Peng-peng', CHENG Jia-li1, ZHAO Xu-chun',MENG Li-juan', YUENa1, WANG Yan', ZHAO Yao-dong12, FANG Xiao-li' (I.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00; 2. A ffiliated Hospital o f G ansu University o f C 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sults the latest relevant literature (CNKI, VIP, Wanfang) and summariz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other methods,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analyzes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Existing shortcoming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ystematic and standardized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eywords insomnia; acupuncture; review失眠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睡后易醒、时寐时醒、质量低下、难以入睡为主要表现且经常伴随多梦、头 晕、记忆力下降、心神不安等症状。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90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41卷第1期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龚丽康1,李应昆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查阅近五年来针灸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相关文献,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现状,将针灸不同的治疗方式加以归纳总结,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原发性失眠;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失眠是指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主要表现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早醒且醒后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睡眠深度过浅等,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参照世界睡眠联合会第三届世界大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每10-12人中就有1人饱受失眠的痛苦。
中国睡眠研究中心在2007年发布的研究表面失眠影响着38.2%的中国人口⑴。
失眠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有研究证明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図。
失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还会引发患者的头痛、焦虑、抑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让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
因此针对失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现在临床上治疗失眠选用较多的是安眠药治疗,但安眠药容易产生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多,不推荐长期使用。
而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凭借其特有的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有相关研究证实针灸可显著的改善睡眠⑶。
现笔者将近五年国内外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普通针刺疗法周国容⑷选取65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为两个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取四神聪进行针刺,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哩仑。
治疗结束后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次要结局指标HAMD评分以及S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计算后差异有意义。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1-0090-05殷萱等⑸将72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选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对照组采用假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失眠[1]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临床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中医认为本病[2]的病位在于心。
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者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西医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出现的不寐,亦可参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中医针灸配合方药[3]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著显,副作用小,大大缓解失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步入正常轨道。
现就近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张蕊等[4]为了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将55名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36%。
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
提示针刺对改善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周章玲等[5]为了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
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予一般针刺疗法。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和睡眠结构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3.5%(P<0.05)。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失眠症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失眠症状。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角度解读其治疗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中医理论对失眠症的解释中医认为,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情绪不稳定、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内脏和经络系统紧密相连,通过针灸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法1. 穴位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阙、心俞、神门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安神、养血、调节心脾等作用。
2.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艾灸通过燃烧艾草,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以改善失眠症状和促进睡眠。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等。
3. 脉络精油疗法:这是中医结合传统穴位按摩和精油疗法的创新疗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并结合具有安神、舒缓压力等效果的精油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促进睡眠。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相对安全,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然而,针灸治疗在个体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需要谨慎使用。
四、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发展趋势随着针灸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针灸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新的疗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激光针灸、电针灸等。
这些创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丰富了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手段。
此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还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等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失眠针法的研究
02
表4 研究对象既往用药史 (催眠剂及相关药物)
研究对象 例 数 从未使用 偶尔使用 经常使用 必须依赖 阴阳五脏组 59 9 15 27 8 传统针刺组 57 14 10 23 10
“调阴阳五脏”针法包括两个方面:
01
其一是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02
其二是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03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阴阳,即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选用大椎、申脉与关元、照海穴,根据患者就诊时间不同,分别施于“补阳泻阴”或“补阴泻阳” 针刺手法,以顺时调节昼夜阴阳节律
四、“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01
02
表5 研究对象病程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 例 数 <1年- 5 年- 10年- 15年- 20年- 25年- 阴阳五脏组 59 9 20 16 7 4 3 传统针刺组 57 11 27 10 5 3 1
02
“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在调节昼夜阴阳睡眠 节律的同时,调整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从根本上治愈失眠。
01
02
03
04
05
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研究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结果
讨论
临床观察
C
B
A
病例来源
诊断标准
试验病例标准
一、研究对象与选择标准
失眠质量分级标准
“调阴阳五脏”针法简介
调五脏,即调理五脏藏五神功能: 运用五脏俞配膈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膈俞六穴以调理紊乱的五脏功能,使气血调和,五神各有所藏。
五、“调阴阳五脏”针法选穴依据
“调阴阳五脏”针法的选穴是在对失眠发病机制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
失眠防治规律进展研究论文(共3篇)
失眠防治规律进展研究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失眠指的就是入睡困難或者维持睡眠障碍,致使睡眠时间减少或者睡眠质量降低,造成个体生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当今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失眠发病率越来越高。
经调查表明,全世界约25%的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已经成为了世界难治性疾病之一[1]。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针灸治疗应用越来越普遍,且优势越来越明显,值得推广普及。
现对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进展予以如下综述。
1失眠的病理机制睡眠是一种人类正常生理现象,和人体精神、躯体健康息息相关。
一旦睡眠不足,就会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其抵御疾病与康复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非常容易得病[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经常受到失眠困扰。
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躁、不安、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都会选择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失眠病理机制为神经衰弱、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疾病范畴[3]。
从病理生理特征方面分析,失眠是一种大脑轻度功能障碍,是由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暂时失调导致。
从中医病理机制角度分析,失眠病理机制尚无统一说法,多数认为,失眠病理机制为心神不安、脏腑功能失调、难以入寐。
在《黄帝内经》中,不寐是由“卫气不得入阴”导致,由此可知,失眠病理机制为阳不入阴[4]。
2中医治疗失眠的进展中药辨证治疗根据失眠发病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应让患者保持神经松弛,减轻神经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各脏腑功能正常;促进消化与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5]。
然而,常规用药治疗只能发挥安眠、镇静的作用,易使患者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长期服药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停药后易复发。
在传统中药治疗中,具有方法多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等优势,临床治疗失眠的效果更加突出。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近况
手法 , 心脾两虚者配 心俞 、 脾俞 、 三 阴交; 阴虚火 旺者配 太溪 、 失眠症中医学称 为不寐 , 通 常指患者 对睡 眠时 间和 ( 或) 质量不满足并影响 白天社会 功能的一种 主观体 验 。临床表现
为不易人 睡 , 睡 后易醒或 能人睡 , 但梦 较多 , 甚者彻夜 不能人 睡, 经常伴有头晕 、 头痛 、 精 神不振 、 疲乏 无力等 症状 , 严 重影 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l _ 】 ] 。随着社会 竞争 的愈演 愈烈 , 人们 的工 作压力不断增加 , 本症 的发病 正呈 日益增 多的趋 势。长期失 太冲 ; 胃腑不和者配 中脘 、 足三 里 ; 肝火 上扰者 配风 池 、 太 冲。 每 日治疗 1次 , 留针 3 0 mi n , 1 0次 为 1 个疗程 。结 果痊愈 6 3
穴行捻转平 补平 泻手法 ; 心俞 、 脾俞 、 足三里用补法 , 亦用提插
与捻转 手法 。针刺每次 3 0  ̄4 0 ai r n , 每1 0 mi n行针 1次 , 加强
E 2 4 ] 叶立 , 李建宇 . 灯盏花素对 大鼠脑微血管 内皮 细胞损 伤的保护作
用[ J ] . 中草药 2 0 1 1 , 4 2 ( 5 ) : 9 5 5 .
断波治疗 。每组正极接于乳突 、 百会两 组穴位 , 交 替使用 。每
பைடு நூலகம்
心脾两虚型加心 俞 、 脾俞 、 足三 里。申脉穴 采用 泻法 , 提插 与 捻转 手法相结 合 ; 照海穴用 补法 , 亦用提插 与捻转手 法 ; 太 溪
穴用补法 ; 大陵 、 行间均用泻法 , 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 ; 风池
6 4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2 期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等症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原发性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不仅在临床试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还在疗效评估和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针灸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包括研究针灸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针灸对失眠症相关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揭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不仅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成瘾性,而且可以调节患者的生物节律和神经系统功能,从根本上促进睡眠的恢复和调整。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针对失眠问题的疗效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广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还有望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失眠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T o n g r e n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T o n g r e n 5 5 4 3 0 0 ,C h i n a
0 . 0 5 ) 。结 论 针 灸 治 疗 失 眠症 的 疗 效优 于服 用 艾 司唑 仑 , 为失 眠 症 的 治 疗提 供 了新 的手 段 。
【 关键词 】 三焦针 法;灸法 ;气街 ;失眠症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7 1 】 . 6 【 文献标识码】A d 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0 2 . 0 3 5
・
46 6・
・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针 灸 治 疗 失 眠症 的 临床 疗 效 研 究
杨 军雄 ,张 建平 ,于建春 ,韩 景献
【 摘要】 目的 探 讨以三 焦针法为主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 用机制 。方法 将 1 9 7例原发性 失眠患者采用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问题。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睡眠机能的正常调控。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脑电图的频谱图,改善睡眠质量。
2. 调节内分泌系统:失眠常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抑制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虑,从而改善失眠问题。
4. 缓解心理压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多种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临床研究也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针灸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和夜间醒来次数等。
2. 针灸与药物治疗的比较:一些研究比较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显示二者疗效相当,但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3. 针灸调节脑电图的研究:一些研究使用脑电图 (EEG)技术,观察针灸对失眠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结果显示,针灸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脑电图频谱图,使其接近于正常睡眠者的脑电图。
4.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一些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探索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抗氧化系统来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发布时间:2023-06-07T06:17:48.8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闫林栋[导读] 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柴氏中医康复医院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041000导读: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刺血、调神、失眠失眠又称不寐,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安睡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表现为经常难以入眠,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严重者可见心悸健忘、神情恍惚、心神不宁等。
长此以往易出现高血压,认知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心梗,中风等严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有失眠的患者应需积极治疗[1]。
方法:本人将我院门诊2021年5月到2022年3月100例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调神配合刺血治疗失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排除以下疾病:精神病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药物依赖及成瘾患者,慢性酒精中毒等,入选者100例。
疗程:十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最长为三个疗程,最短为五次。
疗效标准:连续半年可正常入睡为治愈;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为显效;睡眠时间延长一到两个小时,或睡眠质量略有改善,勉强可应付第二天的工作为有效;对睡眠质量无改善,睡眠时间无延长为无效。
年龄范围:20到70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岁。
治愈者34人;显效者:47人;有效者:19人;无效者0人。
(病因病理)失眠的发生,有因思虑劳倦太过,导致心脾亏损,或心胆虚怯;有因饮食痰浊壅遏中焦,导致胃中不和,有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亏损,导致肾阴亏虚,有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上扰心神等。
其形成总由血气、精神、脏腑功能失调,或邪气扰乱所致。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Review ·174·2020年第4卷第1期2020 V ol.4 No.1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容欢欢1,聂莎2,梁韬1,陈炜钰1(1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失眠为现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备受困扰,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睡、醒后不易再睡、醒后疲惫或缺乏清醒感、精神状态变差等。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疗效,且具有安全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是一种自然疗法。
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失眠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查询中国期刊网为主,搜索近十年来研究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后应不断深入在临床和实验上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水平,充分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特色。
关键词: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01.0174.03失眠,在传统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得卧”“不得眠”、“不寐”“目不瞑”,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
长期的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容易使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并会使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文茜[2]等认为,人体正常的睡眠机制,是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之气调和通达的结果。
若破坏这种规律,便会出现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其发生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结合、病后体虚等多种原因,引起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29T16:32:13.27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作者:张赫然[导读] 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天津中医药大学 300193 摘要:失眠在临床病症中十分常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失眠人群逐渐扩大,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现阶段,服用安眠药是治疗失眠最常见的手段。
但据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其身心健康。
鉴于上述,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针灸;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失眠这一病症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将其视为“睡眠障碍性疾病”。
近年来,我国的失眠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与人们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
在中医领域,常将失眠称之为“不寐”,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入睡、易醒、彻夜不寐等特征,同时伴有身体乏累、反应迟钝、萎靡不振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1]。
1.失眠病因病机分析数年来,医学专业普遍认为七情内伤是失眠的主要原因,涉及肾、肝胆、心脾等脏腑,阴阳失调。
由此可见,对于顽固性失眠而言,阴阳失衡才是关键与核心所在。
近年来,很多中医都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虽然导致失眠的因素众多,但不外乎虚、实两种。
在神经学领域中,认为人脑存在两个关联系统,其中一个控制睡眠,而另一个则引起觉醒,这一过程实则也是中枢结构不断活动的结果。
由于心理和病理都可能会对导致上述两个系统失衡,因此,也就产生了人们所说的“失眠”。
2.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2.1针灸治疗特点分析有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技术对93种古医学书籍中提到的针灸治疗失眠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特点:即循经一般取穴脾胃经、膀胱经;分部取穴通常以小腹、背部、头部等为主。
2.2选穴现代针灸治疗失眠一般取穴心、肝、肾,常用穴位如太冲穴、百会穴、神门穴、申脉穴、印堂穴、照海穴等等。
对上述进行归纳,主要分为经验取穴和辨证取穴[2]。
2.2.1辨证取穴对照组患者取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神庭穴以及内关穴,研究组在取上述穴位的基础上结合证型配穴,脑型加上星、印堂、肾俞;肝胆型加太冲、太阳、风驰;肾型加关元、太溪。
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6.89%,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82.87%,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2.2.2经验取穴目前,还有很多医生会选择阴阳跷脉以及其他的方式来治疗失眠,实践过程中,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取申脉穴、照海穴等,对照组患者取除申脉穴、照海穴的其他穴位,在经过3个疗程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89%,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79.56%,两者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还有医学人员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患者,主要以补照海、泻申脉为主,同时配合辩证分型取穴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取穴治疗,在经过3个疗程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7.56%,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68.56%,治疗效果差距显著[3]。
2.3常见针刺方法 2.
3.1常规针刺法常规针刺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留针时间一般需保持在30分钟左右,每天实施一次。
实践中,将失眠患者随机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治疗,结果表面: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95%,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45.32%,差异显著。
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进行了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率高达71.36%,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32.95%,且研究组患者的深睡眠时间、睡眠总时长等均好于对照组,如此也更加凸显了针刺法在治疗失眠方面的重要价值。
2.3.2电针法主要是通过电针仪输出脉冲电流,在毫针的作用之下对人的失眠疾病进行治疗。
该治疗方式实现了电生理效应和毫针的有效结合,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在治疗老年失眠方面,电针法+药物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能够大幅度提升来年人的睡眠质量,提升其生活品质[4]。
2.3.3缇阵法主要用于按压人的学位和经脉,但通常不刺入皮肤。
据相关研究表明,将65例失眠患者随机划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缇阵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法进行治疗,治疗3周之后,研究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97.65%,对照组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约为78.52%,差异显著。
此外,相比于西药治疗,缇阵法治疗失眠综合效果更佳,成功率高,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2.3.4综合疗法所谓“综合疗法”,主要是以一种治疗方式为主,并辅助其他治疗方式的方法,在临床上常用于顽固性失眠病症的治疗工作中。
例如,在以针灸和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中,配合心理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显著。
3.针刺时间控制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目前并未对临床上的失眠治疗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据相关人员的大量研究表明:发现相比于一天当中的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的治疗效果更佳,但也有研究人员提出异议,认为时间的选择并不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目前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5]。
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报道上来看,传统针灸疗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且综合治疗方法也十分常见,但不管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实践中,治疗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提升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使其快速摆脱失眠的阴影,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唐羽,张镭潇,胡幼平,等.近5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143-145.
[2]奚玉凤,邹婷.近年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研究进展(摘要)[C]//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2017.
[3]惠茹婷,张镭潇,唐羽,等.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12):58-61.
[4]罗本华.从不同观察指标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12):972-977.
[5]吕计宝,蒙珊,黄荣宁.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5,20(1):5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