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PPT幻灯片课件

组成
功效
主治
白芍 甘草
调和肝脾 缓急止痛
肿瘤引起的 各类痛证
33
甘草泻心汤
组成
功效
甘草 半夏 炮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大枣
益气和胃 消痞止呕
主治
肿瘤放化疗后 出现的各类
黏膜溃疡
34
大黄类方
大黄牡丹汤 大黄蟅虫丸
茵陈蒿汤 调胃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35
大黄牡丹汤
组成
功效
大黄 芒硝 牡丹 桃仁 冬瓜子
• 某男,68岁,肺癌术后肠转移。便血不止,经西医止血 治疗后仍有少量暗红色血便。消瘦,心悸,食欲不振。 予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0克,党参12克,桂枝6克, 肉桂6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阿胶15克,干姜6克, 大枣40克,山药30克,仙鹤草30克)。5剂后血止。患 者守方服至半年,精神、食欲大好,体重增加。
18
大柴胡汤
组成
功效
主治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大枣 大黄 枳实 白芍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肝胆系、胰腺肿瘤 肝癌、胰腺癌引起 的腹痛、呕吐、黄 疸、发热
19
四逆散 组成
功效
柴胡 枳实 白芍 甘草
透邪解郁 疏肝理脾
主治
肿瘤引起的 疼痛
20
柴苓汤
组成
功效
主治
柴胡 黄芩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健脾利湿 和解表里
29
小陷胸汤
组成
功效
主治
半夏 黄连 瓜蒌实
清热涤痰 宽胸散结
肺癌胸水 带状疱疹
导致的肋间神经痛
30
旋覆代赭汤
组成
功效
旋覆花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大枣

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课件

甘寒 生津
泄热散血
熄风
滋阴
开窍
清热
(寒凉) 安神 ( 咸寒)
表寒(太阳寒):
• 麻黄汤(寒束表卫,辛温发汗) • 麻黄加术汤(寒湿遏表,温散寒湿)九味羌活
汤 • 参苏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人参败毒饮 • 杏苏饮(凉燥犯表,润燥解表) • 麻附细辛汤(阳虚受邪,温经助阳散邪)
经方的临床应用
表热(太阳热):
经方临床应用讲座
经方的临床应用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 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 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经方的临床应用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 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 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 中医。
经方的临床应用
• 《甲乙经·序》:“伊尹以元圣之材,撰用《神农本 草经》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伊尹《汤液 经》为数十卷。”
经方的临床应用
神昏动风厥逆(少阴、厥阴):
• 清宫汤(凉开三宝)(热传心包,清心开窍) •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痰蒙心窍,豁痰开
窍) • 羚羊钩藤汤(热盛动风,凉肝熄风) • 大定风珠(虚风内动,滋阴熄风) • 人参四逆汤(心阳暴脱,回阳救逆)
经方的临床应用
湿热内蕴(阳明、太阴):
• 茵陈蒿汤(湿热蕴结,清利退黄) • 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结于中,辛开苦降清利湿
经方的临床应用
• 《内经》的一日一经说,在《伤寒论》原文中 仍然留有痕迹,以后对传经的认识趋繁,循经 传、越经传、直中、两感等等,也是因为临证 时变化太多,规律性的东西实在难以捉摸,这 就暴露了循经传变的缺陷,用一个固定的程式, 来规范那么多不同的疾病,当然就有问题。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  ppt课件

ppt课件
18
方证明确
立方以辨证为准绳 太阳病,病位在表,总应“汗而发之”,但同时风寒表证, 却有表实、表虚之异,至于太阳病的兼证、合病、并病及 误治后的变证、坏证,亦每随证立方。 如伤寒表实,兼里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者,设大青龙汤 内夹饮邪,咳嗽而喘者,设小青龙汤。 结胸证,为邪热与有形之痰水互结在胸,故用大陷胸汤泻 热逐水。 痞证,为无形之邪滞留胸膈,故以五泻心汤开结散痞 协热利者,用葛根芩连汤解表,兼清肠热 表热里寒之力,又以桂枝人参汤解表温中。
ppt课件
30
经方原适应症状往往较多,临证时不需要等到主要症状 明 显才用此方,如果出现一至两个可以反映患者基本病机时 即可用之。 如真武汤,有心下悸、头眩、身颤,振振欲擗地、腹痛、 小便不利或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乃至或呕、或咳 等等。 但其病机皆缘于阳虚水泛。临证只要见到上述一两个主症, 求其病机乃因阳气虚衰,水邪泛溢者,即可用真武汤治愈。
太阳病的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病的白虎汤、承气汤;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黄芩汤; 太阴病的理中汤; 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
ppt课件
16
主药突出
所谓主药,一是指药物在方中起主导作用,一是针对病机 起主治作用。论中共计98味药,其中可称主药者,按六经病 证的主方来分,如:
太阳病的麻黄、桂枝; 阳明病的石膏、知母、大黄、芒硝; 少阳病的柴胡、黄芩; 太阴病的人参、白术; 少阴病的附子、干姜; 厥阴病的吴茱萸、当归; 即是各经的主药。
芍药加到六两 —— 桂枝加芍药汤 —— 治疗太阴病腹满时痛
者; 去芍药 —— 桂枝去芍药汤 —— 治疗“太阳病,下之后,脉 促胸满者”;
ppt课件
11
配伍严谨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表热(太阳热):



越婢汤、麻杏甘石汤 新加香薷饮(暑热寒闭,清暑透表) 银翘散(风热袭表,疏风解表) 桑杏汤(温燥侵表,润燥疏表) 葱白七味饮(血虚感冒,养血解表) 加减葳蕤汤(阴虚冒风,滋阴解表)
中焦虚寒(太阴寒):



理中汤(中焦虚寒,健脾温中) 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苓桂术甘汤(脾虚水停,健脾利水) 桂枝人参汤(里虚寒兼表,温中补虚解表) 四逆辈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汤液经法》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外感天行病方》: “外感天行之病,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 大小等物。昔南阳张玑,依此诸方撰为 《伤寒论》一部……今亦录而识之。”
三三六九法(框架、位置)

以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阶段与层次 以寒热虚实把握证候的病性与病势

图1 六经框架方药位置
经方的临床应用
《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
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
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 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 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
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
常得中医。

《甲乙经· 序》:“伊尹以元圣之材,撰用 《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汉张仲景 论广伊尹《汤液经》为数十卷。”
初 中

( 泄)
甘补 下焦 (咸、酸)
苦温(燥湿) 辛 苦 苦寒(清热) (辛开苦降) 甘温(扶阳) 甘寒(养阴) (寒温并用) 辛温(助阳) 回阳 咸寒(填精) 酸甘咸(化阴)


偏寒(阳虚) 偏湿(湿重气衰)
病期
初期
中期
晚期
上焦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由柴胡、黄芩、人参、半 夏、甘草、生姜、大枣组 成,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 主治伤寒少阳证。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经方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 、咳嗽、发热、胃痛等,但需在中医 辨证施治的原则下使用。
禁忌症
使用经方时需注意禁忌症,如体质虚 弱、孕妇、过敏体质等应慎用或禁用 某些经方。同时,应遵循医嘱,避免 自行滥用。
止痛。同时,也可配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04 经方在现代医学中价值体 现
临床疗效评价及研究进展
临床疗效评价
经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如感冒、咳嗽、胃痛等。通过大规模临床试 验和Meta分析,验证经方的临床有效性和优势。
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方研究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作用机制研究、配伍规律研究等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经方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详细阐 述了经方在不同病症中 的具体应用,包括辨证 施治、随症加减等方面。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魅力,其在临床治疗中 的效果确实显著。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和运用 经方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学员B
这次学习让我对中医经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药 物配伍和临床应用方面,我收获了很多实用的经验和技巧。
产后调理
选用生化汤、八珍汤等补益气血经方,注重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其他常见病症应用示例
01
失眠多梦
运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养心安神经方,以滋阴养血、安神定志为
主要治法。
02
头痛眩晕
采用川芎茶调散、天麻钩藤饮等祛风止痛经方,注重平肝熄风、活血通
络。
03

经方的临床应用思路ppt课件

经方的临床应用思路ppt课件

理中汤
• 理中汤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的代表 方。这种虚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 泌亢进但吸收功能却低下。在上可见口腔 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为多唾,小儿可为 流涎。此症也可继发于口腔溃疡。在中可 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嗳气吐酸。 在下则肠液分泌增多而有泄泻。消化液分 泌亢进还可表现为胆道术后分泌异常增多。
• 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 食症 • 半夏厚朴汤与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 杂病脉证并治方。组成:吴茱萸三两,当 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 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 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合用治疗 冠心病和帕金森病
• 八味除烦汤,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 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 • 八味除烦汤功效:第一,除烦。包括失眠、 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还包括注 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 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 第二,消除异物感。口腔、鼻腔、食管、 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 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也可以用出烦汤; 第三,除腹胀。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
白虎汤
• 白虎汤是阳明热症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 方,也是一张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方子
• * 临床上白虎汤治疗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友病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 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 代谢状态。这些变现于阳明热症很相似, 因此可以用白虎汤治疗;治疗糖尿病,白 虎汤常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 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包括口干渴、舌 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
• 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 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 治疗食道癌时,炙甘草汤中麦冬要用到60 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要加天 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 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 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次方 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茱萸肉30克、五味子 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

柴胡类经方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柴胡类经方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ppt课件
1
柴胡类经方:主要指以柴胡为主药、 功能主治有相似之处的经方,如小柴胡 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 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
ppt课件
2
一、小柴胡汤
(一)【原文】 1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 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 与麻黄汤。(37) 2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 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 汤主之。(98)
ppt课件
7
11、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 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 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 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 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 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 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53)
ppt课件 23
小柴胡汤药理实验文献共85篇
其中: 调节机体免疫作用(19) 抗胃肠炎(17) 抗病毒性肝炎(16) 抗病毒性心肌炎(5) 抑制肝硬化与肝纤维化(5)
ppt课件 24
(四)【现代研究】
1、抗炎作用 小柴胡汤的抗炎作用,已被许多实验所证实。 小柴胡汤作用的主要靶细胞为巨噬细胞,并使 其产生淋巴细胞活性因子白介素 1 ( IL-1 )和 促进巨噬细胞清除碳粒的作用。近年研究认为, 其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连锁反应, 机制是小柴胡汤作用于巨噬细胞,在直接抑制 花生四烯酸游离的同时还诱导糖皮质激素或糖 皮质激素类物质,从而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 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
ppt课件 21

经方体质学说与临床应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经方体质学说与临床应用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体质:
• 1、熊腰虎背:体格强健,肌肉厚实,脉象有力, 体力劳动者或青壮年多见; • 2、皮粗肤干:面色黄暗或暗红,皮肤粗糙干燥, 背部以及面部多有痤疮, • 3、易困倦:疲劳感,困倦,嗜睡,反应比较迟 钝;
• 3、多头疾:容易有头项腰背拘急疼痛、耳鸣耳 聋、痤疮、皮肤疮癣等;容易大便 不成形或腹泻。 • 4、不易出汗:平时不容易出汗,许多疾病在汗 后减轻,有夏轻冬重的趋向; • 5、月经不调:女性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 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痛经等。
柯韵伯(1662-1735)
名琴,清代浙江慈溪人 代表作:《伤寒来苏集》八卷
包括《伤寒论注》、《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三个部分
《伤寒论注》在编集方式上首次采用以方名证,以经 类证的方法。
柯氏强调仲景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 理,咸归六经节制。认为《伤寒论》立六经为提纲, 是在“病根上讲求”,不是在“病名上分解”。
第四,介绍几种经方体质
一、桂枝汤
• 古代的强壮方和恢复体力方,经典的调和营卫方, 适用于以心动悸、腹痛、自汗出、消瘦、脉弱等 为特征的疾病和虚弱体质的调理。
经验用量
•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20克。以水 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 分3次温服。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徐灵胎(1693—1771)
名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 江苏吴江人, 清代杰出的医学家
徐氏博学多才,对天文、历算、音律、 地理、水利、兵法等均有研究。因家亲病 故,而肆力于医。一生精勤不倦,博览群 书,著作甚多。 代表作:《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 《难经今释》、《兰台轨范》、《神农本草 经百种录》、《医贯砭》、《慎疾刍言》等。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PPT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PPT
克。 ③ 要注意把握方中各药之间的剂量比例
即各药之间的比例,仍宜按照原方之比遣 使:
如: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3:3
越婢汤中麻黄与石膏的剂量比6:8
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比例8:3
5、依遵古训,注意煎服及调护
运用经方,除抓主症,解析病机,辨明治 法外,还要注意煎服之法和饮食调理,否 则会功归一篑。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1.深入研读原著
原文集中的体现了张仲景独特的辨证 思维方法。
从中领悟:辨证、立法、选方。
深入钻研原著,就要吃透原著精神,
知悉何者为主症,何者为次症、或然
症、变症,理解仲景的立方用意和运
用标准,从而熟练的掌握经方应用的 基本规律。
抓主症用经方为运用经方的简捷方法,《伤寒论》、 《金匮要略》二书对各方所治病症的症候,大多 有明确的叙述,临床上只要能熟记原文,抓住其 中能够反映病机的关键症候,据症选方施用,每 能获得显效。
(2)把握病机:病机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四个 要素,揭示了病证的实质。
《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明述方证,暗寓病机于 其中。
为适应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 果,临床可将二个或二个以上经方联合应 用,仲师在《伤寒论》中已给我们作出了 榜样和例证。如:
✓ 柴胡桂枝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临床医家合用经方治疗常见病举例
✓ 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梅尼埃病——多合泽泻汤、小 半夏汤;
✓ 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 合麻黄汤;
厚朴大黄汤——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 五枚
以厚朴、大黄为主,功在下气除满,荡 热通腑。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培训课件

中医经方临床运用培训课件

经方中常用药物分析
桂枝的功效与应用
桂枝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痛经、关节疼痛等。其辛温之 性,能助阳化气,调和营卫, 是经方中的常用药材。
01
麻黄的药用价值
麻黄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气喘、水肿等证。 其辛散之力强,能迅速打开毛 孔,排出体内寒气。
胃脘痛经方治疗需辨明病因,如理中汤适用于 脾胃虚寒证,泻心汤则针对胃火炽盛证。通过
经方治疗,可调和脾胃,缓解疼痛。
胃脘痛的经方运用
心悸的经方治疗经验
心悸经方治疗需注重安神定悸,如炙甘草汤可 滋阴养血、益气复脉,适用于心血不足证。通 过经方加减,如加入重镇安神药物,可提高疗 效。
失眠经方调理需调整阴阳平衡,如酸枣仁汤可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适用于虚烦不眠证。通 过经方加减,如加入镇静催眠药物,可改善睡
卫的机理。
白虎汤的证治要点
白虎汤是治疗阳明经热 证的方剂,由石膏、知 母、甘草、粳米四味药 组成。其功效在于清热 生津,适用于壮热、烦 渴、脉洪大等症状。临 床应用时需明确热邪所 在,避免误用导致病情
恶化。
小柴胡汤的方义探 讨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 的代表方剂,由柴胡、 黄芩、人参、半夏、甘 草、生姜、大枣七味药 组成。其功效在于和解 少阳、疏肝和胃,适用 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等症状。小柴胡汤的配 伍体现了中医“和法” 的精髓,注重调和人体
药物,可改善带下症状。
03
产后病的经方治疗
产后病经方治疗需注重益气养血、 调理气血,如生化汤可活血祛瘀、 温经止痛,适用于产后瘀血阻滞 证。通过经方加减,如加入益气 养血药物,可促进产后恢复。
04
05
乳腺疾病的经方治疗思路

经方量临床合理应用体会课件84页PPT

经方量临床合理应用体会课件84页PPT
温药物,如干姜等,制其苦寒之性,防止苦寒败胃。 中病即减、改以丸剂 李东垣言:“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
缓而治之”。急、危、重证及糖尿病血糖居高不下等情况, 先以汤剂大剂量,峻急猛攻,直挫病势,待病势缓解,如血 糖控制平稳,改丸药以稳定病情。
44
病例五 元气欲脱
45
患者 女 61岁
——《圣济总录》
34
病例四
糖尿病酮症
35
高某 男 48岁
现病史:患者就诊1月前因口渴、消瘦、乏力检 查发现尿酮150mg/dl,即刻FBG 24.4mmol/l, 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遂转急诊输液 治疗,治疗结束血糖8.4mmol/l,尿酮体(-)。 此后患者反复发作2次糖尿病酮症,FBG波动于 22-26mmol/l,每次均以胰岛素治疗,酮体转阴 后停用。就诊1周前患者开始口服降糖西药,具 体药物不详,仅服药3天,因效果不佳,患者自 行停药。
50
处方 山萸肉60g
红参30g
51
疗效
急煎1剂,取汁150ml; 症状:患者下午服药半剂,3小时后,精神明 显好转,对答流利切题。嘱其将所余的半剂中 药服完,当晚大小便失禁消失,次日全天无大 便。遂给予山萸肉、红参量减半再进2剂。患者 肺底湿性啰音减少,心力衰竭得以纠正出院。 生命体征:心率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 压105/65mmHg
18
疗效
服药2月后,胃痛消失,呕吐发作程度减轻, 眠纳好转,大便无力症状好转,体重增加4斤
服药一年后,呕吐消失,体重增加15斤 随访至今,现已正常上学
19
治疗特点
思路广泛:通下以止上逆 治疗次序明确:先固脾胃,再治肝胆 药剂选用考究:汤药,散剂,丸药药效特点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博棋子大计算:大黄2克,厚朴1克;以鸡子大计算:石膏约100克;
以个数计算:附子中等每枚约20克,杏仁70个约22克,大枣12枚约30克; 以升计算:半夏半升约40克,五味子半升约37克,吴茱萸一升约70克; 以长度计算:厚朴一尺重约20克。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太阴主药:人参、黄芪、干姜、生姜、附子、半夏、炙 甘草、白芍、大枣、饴糖(麦芽糖)
少阴主药:附子、肉桂、桂枝、人参、干姜、细辛、阿 胶、鸡子黄、熟地 厥阴主药:乌梅、蜀椒、吴茱萸、细辛、五味子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先煎、后下、复煎要求严格。
麻黄汤:麻黄先煎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芒硝再后下
小柴胡汤:去渣复煎
附子泻心汤:附子煎煮,大黄芩连以麻沸汤(开水)渍之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2 药物品质方面。
药物的品质不同,临床疗效相差甚远,中药产地、种植、采集、 炮制等环节与中药品质关系十分密切。如附子、人参、熟地、黄 连、桂枝、肉桂等药物,如达不到品质要求,即使我们按仲景药 物用量比例组方,其药物也失去仲景组方的原意。 规范化种植,中药用量标准化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开展中药量效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
方有执:六经之经,与经络之经不同。六经者,犹儒家六经之经,犹 言部也,部犹今六部之部,手足之分上下,犹宰职之列左右。圣人之道, 三纲五常,百行庶政,六经尽之矣;天下之大,事物之众,六部尽之矣; 人身之有,百骸之多,六经尽之矣。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二)六经病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 经病反映六个病理层次的证候群。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 关系。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三)六经传变
六经传变体现了疾病时间和空间概念 循经传:病变由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的发展演变为循经传,反之称之为逆经传。 越经传:不循此顺序而传者。
(五)六经用药量
现将东汉时期度量衡与当今度量衡拆算如下(杜雨茂观点): 一铢(6铢为1分)约0.58克;一两(24铢为1两)约13.92克;一斤(16两 为1斤)约222.72克; 一合(10勺为1合)约19.81毫升;一升(10合为1升)约198.10毫升;一 斗(10升为1斗)约1981毫升; 一钱匕普通药粉约2.10克,金属药粉约4.12克;一方寸匕普通药粉3.13克 ,金属药粉6.20克。
表里传:表里相合两经的病证互相传变者。
直中:疾病初起即见三阴病证者。 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 合病:二经病证同时出现者; 兼证:六经病证基础上,又有它证表现者。 变证:六经病证转变为其它病证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六经不同学说
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 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以及现 代医家的各种新观点等。
陈修园:经络、气化学说。在注解太阳病提纲证时“在阳主人身最外一 层,有经之为病,有气之为病。主乎外,则脉应而浮。何谓经? 《内经 》云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脊...何谓气?《内经》云太阳之上寒 气主之,其有因风而始恶寒者,有不因风而自恶寒者,而不离恶寒。盖人 身八万四千毛窍,太阳卫外之气也,若病太阳之气则通体恶寒,若病太阳 之经则背恶寒”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二、伤寒学的基本概念
(一)六经:
即三阳三阴: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是六个生理层次,与相关的脏腑经络有一定关系。 不是经络学上的经络概念。
《内经》六经与《伤寒》六经不同。
《内经》:“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伤 寒 论 导 读
经方药量有关问题
1 煎服法方面
注重“序贯给药模式”达到“最佳量效”。 大剂量一次煎后分服,如桂枝汤,用原方剂量(桂枝42克、芍药42 克、炙甘草28克、生姜42克、大枣12枚),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 升,服一升,啜热粥一升,温覆。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 服小促其间,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 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服二三剂。
经方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在中医的学术地位
(一)非伤寒不属大家
(二)非经方不治大病
仲景方的方是经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之 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 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的,共计 178方,用药151味。经方是“医方之祖”。 经方特点:“一剂知、二剂已”
伤 寒 论 导 读
(四)六经治法
广义伤寒“六经四法”体系:
太阳当发;阳明当攻;少阳当和;三阴当温。 百病伤寒学提出了六经各有独立病因病机证治的 “六经六法”、“一经多法”体系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 西 中 医 医 院
伤 寒 论 导 读
(五)六经主药
太阳主药:桂枝、麻黄、生姜、细辛、杏仁 阳明主药:大黄、石膏、葛根、黄连、黄芩、黄柏、山 栀、连翘、枳实、厚朴、芒硝、茵陈、麦冬、粳米、苦 酒(陈醋)、 少阳主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