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风流-赋华章-浅析唐诗与酒的关系
诗酒风流赋华章,唐诗中的快意人生
![诗酒风流赋华章,唐诗中的快意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4cbff94df46527d3240ce089.png)
诗酒风流赋华章,唐诗中的快意人生轰轰烈烈的青春年华终须有酒相伴既是唱出心中喜悦也需对酒当歌朝代更迭不改此例历史流沙中繁荣如唐朝亦不外如是有位先生众人皆知“酒仙”李白,少有人道“醉吟先生”白居易。
李白一生离不开酒,在他这儿,有酒必有诗,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诗酒自适”的生活,不知不觉间,“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为众多人心中最浪漫完美的故事。
不过今天要给诸位说的“醉吟先生”白居易却不单是爱喝酒、能喝酒,更是会喝酒。
他不仅找朋友一起喝,还喝得有讲究、喝得有量度。
把酒言欢白居易爱找好友元稹喝酒,“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还爱与知己刘禹锡共叹岁月不饶人“渐觉咏诗犹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
聚会三天聚三次,老友聚在一起不仅要喝得尽兴,还分享自己的愿望,其中就有一条“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待老时还能常常见面聚首、把酒言欢。
精致酒器多接地气的愿望。
便是找朋友喝酒,白居易也不会喝到酩酊大醉。
“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
”喝到微醺就停,朋友劝酒也不再饮,比起“会须一饮三百杯”多了些克制,饮到微醺可得陶然之乐,足矣。
除好友相伴、微醺即止之外,白居易喝酒还有一爱,精致酒器。
有钱有闲有情调。
时下人们最爱那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便是出自白乐天之手。
新近酿好的酒未经过滤,颜色微绿细小如蚁;炉火烧得通红,红泥火炉粗拙小巧。
在无边黑夜之下,红绿配色醒目和谐。
酒都备好了,这气氛调全部到位,在现代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别说邀约刘十九,就是其他圈友看到了也要不请自来的。
如此可见,喝酒不但能陶冶情操,还能网罗好友。
朋友们,就今晚了,汤沟酒,让我们一起奔赴这场快意人生。
诗酒风流赋华章1500字.docx
![诗酒风流赋华章1500字.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7977985be23482fb5da4c2b.png)
诗酒风流赋华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题记酒酿佳篇,诗贺大唐有人说,“青春、诗歌和酒”是李白诗篇中不断吟诵的主题,也是盛唐留给后世英姿勃发的倒影。
就像李白一样,大唐也永远是醉醺醺的一副模样。
于是,每每提及大唐首先让人感受到的便是扑面而来的酒气和酒气里蕴含的诗情。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节选诗圣有云:唐代最能喝酒的有八个人,他们嗜酒如命,笑傲权贵,是人间名士,更是“饮中八仙”。
唐诗大多都诞生在氤氲的酒气中,唐朝人亦是豪气万丈,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失意时,人们借酒消愁;得意时,人们诗酒壮怀;闲暇时,人们小饮名酒。
所以,白居易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
”因为喝酒引发了诗情,从日中到日落,酒一直在喝,诗也一直在作。
酒借诗来发狂,诗得了酒气也愈发沉香。
另类诗风,别样情怀提及唐诗,无不盛赞李太白的浪漫情怀,无不敬仰杜少陵的家国情怀。
而在诗歌国度的盛唐,还有很多诗人在绽放异彩。
酒中有乾坤,醉眼看人生。
李白在酒中看出了人生百态,由此引发了诗情,而张打油另辟蹊径,从幽默与通俗下手,凭借自己的才华开创了另类唐诗的风采——打油诗。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就是《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而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经常会写怨妇诗,以女子思念漂泊在外的丈夫之情表达自己不被皇帝重用的怀才不遇。
唐诗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手法,运用谐音来表达隐藏的情感就十分富有韵味,例如刘禹锡的《竹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这些文人,他们就犹如初生牛犊,并不知道河水深浅,但他们是勇敢的,就会无意中开创出一番新世界。
“不走寻常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模仿别人永远只能是第二,而做自己,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就是第一,他们更是在不经意间为中国诗坛增加了色彩厚重的一笔。
唐诗中的“诗”“酒”属对
![唐诗中的“诗”“酒”属对](https://img.taocdn.com/s3/m/f173a1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唐诗中的“诗”“酒”属对唐诗中的“诗”“酒”属对作者:何小颜2009-06-0821:48:02发布于:博客中国分类:诗词对联酒,据考证,中国人在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晚期已会酿造了。
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不仅喜欢“饮”,而且热衷于“吟”;既为诗人,这自然是他们的本份。
何况饮酒赋诗,甚得风雅,何乐不为呢!不过诗与酒的关联,并不止于此。
诗与酒若在联句中将此二字对举,便能获得笔简意饶、曲折有致的意境。
我们看到,唐诗开始了这种运用。
联句,这里指的是格律诗中讲究对仗的句子(多在颔、颈两联),由出句与对句构成。
实际上也是对联。
杜甫不愧于诗圣之名,在他的怀念李白《不见》诗中,“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乃是诗史上以诗酒二字对举的最早联句。
清人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言,杜甫的“宽心应似酒,遗兴莫过诗”(《可惜》)开后人诗酒对举之风;其实此诗如上所举,在时间上要晚些。
除此二联外,“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是杜诗可见的又一例子。
诚如汪氏之语,自此步诗圣后尘者不乏其人。
现将唐诗中此一格摘出翘秀者数联,以飨读者。
“诗里难同相得伴,酒边多见自由身。
”(张籍《送白宾客分司东都》)“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
”(刘叉《自问》)“诗因韵险难成律,酒为愁多不顾身。
”(牟融《有感》)“诗句乱随春草发,酒肠俱逐洞庭宽。
”(李群玉《重经巴丘追感》)“闷向酒杯吞日月,闲将诗句问乾坤。
”(杜荀鹤《投郑先辈》)“绿酒千杯肠己烂,新诗数首骨犹存。
”(黄滔《寄罗郎中隐》)唐诗中不仅出现了诗酒属对,还在一句中出现诗酒并举,见之于白居易的《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酒军诗敌如相遇,临老犹能一据鞍。
”这种写法实不多见。
宋黄庭坚在《和舍弟中秋月》诗中亦有一联:“少年气与节物竞,诗豪酒圣难争锋。
”不过扯入宋代,似已离题。
回过头来说,白居易也有诗酒对属之例,其句曰:“酒魔降伏终须尽,诗债填还亦欲平。
浅谈唐诗与酒
![浅谈唐诗与酒](https://img.taocdn.com/s3/m/314d4fd2eff9aef8951e064b.png)
浅谈唐诗与酒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拉玛峰,是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被视为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影响唐诗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但酒和酒文化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种。
标签:酒;酒文化;唐诗据人统计,在流传下来的五万多首唐诗中,其中直接涉及到酒的诗作就多达六千多首,更有很多唐诗间接与酒相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约一半的唐诗与酒存在联系,可见酒和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如此之大。
一、酒助诗兴唐诗中的很多作品都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酒犹如催化剂一般,使诗人的思维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假如没有酒,很难想象唐诗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般繁荣。
酒对诗的影响由来已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一大批以饮酒赋诗著名的诗人,如阮籍、嵇康、刘伶、曹植和陶渊明等人,而到唐代,诗人饮酒的风俗,更是蔚然成风。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严重约束着人们的思想,使人的个性难以得到自由的施展。
而酒作为一种独到的饮料,无疑能对封建礼教起到最佳的对抗效果,人们通过饮酒,可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而诗人通过借酒,更能使自己的思想摆脱现实的束缚,通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捕捉神奇的灵感,创作出不愧时代的诗作。
由此可见,酒乃是诗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故而李白才得以“一斗诗百篇”、杜甫才有“诗成觉有神”的感觉。
二、酒壮诗胆就算在政治环境十分宽松的唐代,诗人也不敢随意大发议论,不然就有可能遭到报应。
像刘禹锡就是因为到玄都观赏桃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得罪了满朝新贵,从而被贬长达十四年。
不过诗人若是借酒赋诗,就算内容有不雅之处,也往往可以逃避罪责。
如李白诗“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杜甫诗“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和张旭诗“脱帽露顶王公前。
”就是通过借酒来表达内心这种蔑视权贵的情怀的。
戏谑地说,假如刘禹锡作《游玄都观》时也喝的醉熏熏的,恐怕连满朝新贵也拿他没办法。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3b010cbed5b9f3f90f1c2b.png)
题目: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体现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歌唐诗宋词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对比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一借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余光中在《寻李白》中曾经这样写到——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后,古人常常借酒浇愁,希望在酒的酣醉中麻醉自己,升华到酒醉的状态,独享暂时远离现实的超然。
这方面一李白为最。
李白爱酒,这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那首《将进酒》,更是千古绝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何等的豪迈,虽然宣讲的都是及时行乐,消极的情感,但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不难看出李白把心中积郁的苦闷付诸于酒中,发泄于诗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实则是诗人心中挥散不去的怀才不遇的感伤。
杜甫关于酒的诗句最有名的莫过于《登高》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酒与中国诗词酒的诗意境界
![酒与中国诗词酒的诗意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9c29c3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9.png)
酒与中国诗词酒的诗意境界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酒和诗词是息息相关的几个元素之一。
酒作为一种饮品,融入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境界,成为了文人墨客写作和交流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酒与中国诗词之间的关系,探索酒所展现的诗意境界。
中国的诗词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酒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和灵感源泉。
在许多名家的作品中,酒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志向、友情、爱情、哀思和豪情。
酒能够让人的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能够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诗词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酒作诗词。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关于酒的壮丽诗篇。
诗中喜怒哀乐都与酒相关,诗人通过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壮丽的景象,将酒与诗意的境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首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心境。
此外,宋代诗人苏轼也以其酒作诗词著称。
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以娓娓动听的词句,描绘了一个宴会中湖光山色迷人的景色,以及与朋友共饮时产生的深厚情谊。
苏轼以酒为媒介,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酒在中国的诗词中还有着其他的象征意义。
例如,它可以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提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饮酒和诗写景,诗人意味深长地告诉读者,人生如酒,短暂而美好,要珍惜和享受当下。
与酒相关的诗词作品还有很多,每一首都代表了一种情感和境界。
酒与中国诗词之间的关系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酒与中国诗词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酒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情感和情绪,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古代文人墨客眼中,酒寄托着情感,激发了他们无穷的创造力,并通过诗词将酒所表达的诗意境界完美地展现在纸上。
无论是描写壮丽的景色,还是表达个人情感,酒都是中国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82355ddd3383c4ba4cd2d1.png)
毕业论文题目: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汪孝娣学号:2015年 3月 10 日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目录酒与诗词 (2)——浅谈酒文化在诗词中的作用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 (3)引言: (3)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3)二、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4)三、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四、诗中酒、酒中诗 (6)结论 (9)参考文献 (10)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诗人和词人们也在创作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的内涵。
本文将通过意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及性别研究法来研究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表达出的品质。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歌唐诗宋词引言: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文学作品里显现的尤为突出,在诗词中,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媒介,诗人和词人们喜欢通过饮酒后的醉酒状态来抒发自己内心感受。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以及宋代男女诗人涉酒诗词的比照呈现诗人词人品酒后所形成的精神内涵。
正文: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
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
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
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
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2294e1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7.png)
唐诗酒与剑的华章阅读习题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
葛景春先生的新著《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从酒与诗的关系角度,对唐诗和唐代诗人的品格,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
该书通过不同时代诗人饮酒心态的比较,凸现出唐人的诗酒风采。
在唐代诗人中,饮酒是基本功,而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
唐代诗人饮酒,饮出了诗情,饮出了哲理,饮出了学问,饮出了人生。
这种整体性的论述,无疑是精准的、深入的。
著者还选取三个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过对他们饮酒诗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人品、诗品之差异。
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寻找到了一个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在醉中进入了一个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与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槃境界。
酒圣杜甫则“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的诗作。
他的酒诗中当然不乏娱情放纵、借酒浇愁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关注苍生社稷,醉中也是一个站在乐游原上“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形象。
而醉吟老先生白居易,清醒时是一个直谏斗士,遭受打击后便去酒中寻找自己的无忧世界,过着自娱自乐、醉生梦死、独善其身的生活。
著者通过对比这三位大诗人饮酒的心态、咏酒诗的内涵,对他们的诗歌和为人进行了定评:李白的咏酒诗充满了傲视世俗的仙气;杜甫的咏酒诗有一种博大胸怀的浩气;而白居易的咏酒诗则有一股富贵闲人的俗气。
三“气”之分,议论精警,直指心肝。
酒中见真情,以酒说诗兴味真。
这是著者利用酒文化研究唐代诗人获得的成果,也为他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研究唐诗的新途径。
对于饮酒行为的理论支撑,著者从儒、释、道三家的饮酒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认为儒家强调的是饮酒所带来的团结和乐的社会功用,是要通过宴饮活动来达到君臣一致、上下同心、缩短差距、减少矛盾的社会效果,它不过是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固统治的目的,其功利性是“收”,而不是“放”,它具有的是实际价值和表面意义,对诗不产生深刻影响。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19f85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c.png)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读罢这篇关于“诗酒风流赋华章”的文章,就像是跟着一群古代的才子佳人来了一场超酷的穿越之旅。
文章里提到诗和酒的时候,我感觉那简直就是古人的“快乐水”和“创意魔法棒”。
你想啊,那些诗人喝了点小酒,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灵感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地就往外冒。
像李白,那可是诗酒界的超级大明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他一个人喝酒,都能喝出一场盛大的派对,跟月亮和影子都能玩得这么嗨,还能写出这么牛的诗。
这要是放在现在,估计就是一个人对着路灯和自己的影子,还能编出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然后发到网上,点赞量绝对爆表。
而且诗和酒好像还自带一种潇洒的气质。
那些文人墨客们,拿着酒杯,念着诗,感觉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幅特别美的水墨画,充满了韵味。
他们在酒意的熏陶下,对世间万物都有着独特的看法。
有时候是借着酒劲儿发发牢骚,有时候是借着酒劲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酒就像是一个导火索,一下子把他们心里的那些诗意给点燃了。
这篇文章让我特别羡慕古人的那种生活态度。
他们活得那叫一个自在、洒脱。
不像咱们现在,每天被各种琐事缠身。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像古人一样,偶尔抛开一切烦恼,找个风景美的地方,喝上一杯小酒,再即兴来上几句诗,哪怕是打油诗也好啊,那该多爽。
文章里还描述了诗酒背后的文化内涵,感觉这就像是一个宝藏,一层一层地挖掘,越挖越觉得有意思。
它不仅仅是喝酒作诗这么简单,这里面包含着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他们对友情、爱情、理想的追求。
每一首诗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透过这些诗,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风貌,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就像是一个热情的导游,带着我在诗酒的世界里畅游了一番。
让我对古代的诗酒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那些能够在诗酒风流中赋华章的古人更加钦佩。
我觉得这诗酒风流的传统要是能在现代也继续发扬下去就好了,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在微醺的时候,写出一首流传千古的大作呢,哈哈!。
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论文
![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22544a312b3169a551a40c.png)
题目:唐诗与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唐代诗人的生活与诗与酒都密不可分,酒酣之际诗兴大发即挥毫赋诗一首,偶得一联妙句便豪饮而庆,此两者可谓缺一不可。
关键字:唐诗酒文人风骨引言:酒是粮食的精华,它通过发酵酿造成为醇美的珍品,酒香阵阵,引人细细品味。
而唐诗的创作也正如这酿酒,诗人将自己坎坷的一生,命运里的波澜都融入到诗句当中,成为千古绝唱。
正文:(一)唐代诗人的诗酒情节大唐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国家富强,文人也得以在安宁中挥洒才情。
五谷丰登,衣食无忧,酒这种奢侈的幸福便成为人人可得的日常。
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可见盛唐时期,诗人作诗已是一件与饮酒密不可分的事了。
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曾多次隐居学道,野山深林之中,“倾事幽酌,顾影还独尽”,这时他往往乐于独斟自饮,飘然来去。
酒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伙伴。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这种诗酒风习,在唐宋以下的元明清社会也得到传扬。
(二)试论酒及酒文化对唐诗的影响饮酒,在唐代诗人使得在情感世界中,找到了创作灵感的媒介,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
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
”他们都有李白、张旭式的艺术创作感受,说明酒之于诗,功莫大焉!除此之外,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情绪引动,环境气氛的薰陶也具有独特作用,酒对于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更是情有独钟。
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诗歌将大为逊色。
酒为诗侣,诗见酒魂,诗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在古人心目中积淀为一种逻辑模式:饮酒必须赋诗。
不论是群饮行令,还是自斟独酌,诗情都应该是酒兴的必然产物。
总而言之,唐代文人的社会生活中,诗酒风流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而酒,往往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饮中八仙”诗酒情结的思考饮中八仙歌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
![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https://img.taocdn.com/s3/m/a2fd24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8.png)
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诗与酒的相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常常成为一对知音,相互交融,点亮了文学艺术的瑰丽篇章。
酒,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与诗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酒诗角度,探索诗与酒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一、古诗中的酒古代文人酷爱酒的同时,也以诗歌为表达方式,将对酒的喜爱与思考倾注于文字之中。
酒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既是饮品,也是文人心境的见证。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长安送别无限意,中夜高楼度春酒。
平明寻找弄砧声,唤起春来扫古居。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远离家乡的长安寻找故人的情景,而酒成了寄托思念的情感之物。
宋代文豪苏轼也以酒为主题创作了《破幽梦书怀呈郑南涧》:“长是满江红烂矣,饮罢一樽还一樽。
昨来难得身安静,孤烟寒翠几时繁。
”这首词以酒为媒介,展现出苏轼豪放洒脱的情怀与对纷繁世事的思考。
总的来说,古代文人描绘酒的情景和其内心思想相结合,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遇。
二、酒诗的意象与象征在古代文学中,酒诗常常以意象和象征的方式出现,使作品更富有艺术魅力,质朴而又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百态与情感体验。
清代文人黄景仁在《早行》一诗中运用酒的意象:“绿杨芳草满城春,昼出耘田夜读书。
期君莫惜金缕衣,努力吴中第一流。
”这首诗以饮酒比喻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文人白居易则以酒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世人欢处有余欢,谁知尊前欢胜蜜。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他将人生比喻为一杯酒,虽然欢愉,却又如酒一般短暂。
这种象征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达力和思想深度。
三、酒诗与文化传承酒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的精华。
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酒为表达工具,表现了对人生苦短的思考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
唐诗和酒的关系
![唐诗和酒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e76b20de87101f69e319538.png)
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
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更是唐代诗人的重要文化观念。
可以说,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借酒抒怀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很多诗人也都是抱着建功立业的态度积极入仕的,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却让诗人无比痛苦,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写在诗歌里。
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是唐代诗人解脱束缚获得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政治较为开明之世,社会处在上升发展阶段,故有一股朝气,回荡于诗中。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d4e40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7.png)
诗酒风流赋华章读后感读了这篇关于“诗酒风流赋华章”的文章(假设是篇文章哈),就像走进了一场古代文艺大咖们的轰趴现场,那场面,老带劲了。
咱先说说这诗和酒的搭配,就像炸鸡配啤酒一样绝。
古代那些诗人啊,喝了酒就跟开了挂似的。
像李白,那可是诗酒界的超级明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喝了点小酒,连月亮和影子都能拉来一起嗨,这脑洞开得比宇宙还大。
他要是不喝酒,可能就写不出这么酷的诗了。
感觉酒就像是打开他们诗意大门的一把魔法钥匙,一喝,灵感就像潮水一样涌出来,挡都挡不住。
再说说这风流。
可不是咱们现在理解的那种风流倜傥到处留情的风流。
那是一种洒脱,一种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
这些诗人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一股脑儿地放进诗里。
他们在山水之间饮酒赋诗,那种惬意,我隔着千百年都能感受到。
在他们的诗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画,或者说是一段小视频,记录着他们当时的心境和周围的景色。
而赋华章呢,这就像是他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精心包装成一个个超级酷炫的礼盒送给后人。
这些华章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我们读着这些诗,就像是在和古人聊天。
有时候觉得他们就像身边的朋友,有烦恼,有快乐,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读完之后啊,我就特别羡慕那个时候的生活氛围。
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但他们有诗有酒,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谈天说地。
咱们现在呢,整天忙忙碌碌的,有时候都忘了停下来感受一下身边的美好。
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提了个醒,让我觉得偶尔也得学学古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喝杯小酒(如果合法年龄的话哈),读几首诗,也让自己的生活多点诗意,说不定也能写出点什么有趣的东西来呢,哪怕写不出华章,写个打油诗自娱自乐也挺好的呀。
浅析酒令文化与唐诗的关系
![浅析酒令文化与唐诗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06e7258fe4733687e21aa8c.png)
浅析酒令文化与唐诗的关系【摘要】酒令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形态,通过试述唐代酒令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探究唐诗与酒令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唐朝,酒令文化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期,由于饮酒活动从而衍生出了许多唱和、应答等类的诗歌,这类诗我们往往说是在酒令文化的影响下的产物。
虽然在那样的时代里,唐诗摆脱不了受酒令文化的影响的命运,但事物之间的影响是双面的。
酒令文化在影响唐诗的同时,酒令文化也受到唐诗的影响。
这样的相互影响在唐代就已出现,一直发展到明清时期酒令文化达到了另一个高峰期。
【关键词】酒文化;酒令文化;唐诗;小说前言自杜康造酒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酒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其独特之处在于人们喝酒是为戏、为乐。
饮酒是人类生命豪情的展现,是畅怀的一种方式,是快乐的体验。
《礼记》有云:“酒食所以合欢也”。
“合欢”则有亲和、欢乐之意,这也正符合中国人饮酒的初衷,正如明宣宗的《酒喻》中说:“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
也正因为此,古人们饮酒时喜以酒令助兴,伴以诗书,常常是妙趣横生。
酒令使得喝酒有了乐趣,使得喝酒变得文雅。
酒令可使人们在喝酒的同时激发灵感,可以使得人们的情趣高涨。
一些唐诗的产生便是在那样一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酒令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随着酒令的发展,唐诗也渐渐内化成为酒令的一种形式之一。
一、酒令文化的概况(一)酒令文化的产生酒令是酒发展的产物之一。
酒的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酒令的源头可追溯到春秋以前。
那时候虽然还没有“酒令”的说法,但是已出现某些劝酒、赌酒的行为,这些都是酒令的雏形。
在《礼记》中的《乡饮酒义》和《燕义》两章描写了饮酒的一些礼仪。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对酒令文化也有所记载:“凡饮此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二)酒令文化的发展李兰所在《觥筹交错话酒令》中则言简意赅地概括酒令的产生以及发展:“ 酒令最早产生于西周的酒官制度,春秋时期就有‘当筵歌诗’,秦汉之时出现‘席间联句’,三国之时兴盛‘流觞曲水’,唐宋时期流行‘骰子令’、‘杂法’,明清时进一步发展,品种更加丰富”①。
浅谈酒与唐诗
![浅谈酒与唐诗](https://img.taocdn.com/s3/m/213863fa240c844769eaee82.png)
浅谈酒与唐诗作者:刘芸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摘要:酒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作品,从酒与仕途兴衰、离怀别苦、闲适隐逸三方面的来浅探酒对唐诗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酒中图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43-01在中国文化的初期,百家争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影响着一代一代的文人,唐朝的才子们当然不可免俗,入世的最好体现便是做官,所以唐代诗人大都热衷于追求功名,都希望博取生前身后名。
然而仕途坎坷的现实把他们的雄心壮志击得粉碎,诗人们的满腔忧愤便在酒的催化下,插上翅膀,在空中狂舞出一行行美丽的诗句。
一、酒与仕途兴衰初唐诗人王绩,其仕途三起三落,唐高祖年间王绩得以第二次入仕,其弟问他可高兴吗?他却回答:“吾待诏禄俸殊为萧瑟。
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
”(《东皋子集序》)时人称之“斗酒学士”。
这是酒的在他生活中重要性的体现,再看他的诗句:“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洒瓮香。
”(《初春》)春天来了,暖暖的春阳照着大地,日子变的越来越长,看着满眼的春色,喜从心生,在暖暖的微风中泯一口佳酿,人生何其快哉!然而季节的变换是自然的规律,春天再美也只能是一瞬间,而美酒却可以一生享用,两全若能齐美固然好,但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诗人的选择是“偏宜洒瓮香”。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借酒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爱,又通过对春的舍弃表达对酒的贪恋。
但是我想,这酒与春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与物质的象征,诗人在仕途中三起三落,早已看透世事,最后挂冠归田,这里的舍春取酒不正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诗意表达!盛唐的杜甫一直都给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印象。
但是,如大部分文人一样,在那个封建权归把持朝政的时代,诗人的美好理想是很难得到实现的。
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民生疾苦给诗人带来的忧虑,使诗人只能借酒浇愁,同時也借着酒劲抒发对当朝权贵的愤恨。
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
![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7e888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5.png)
The Influence of Liguor Drinking and the Spirit of Liquor Culture on Tang Poetry 作者: 葛景春
作者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南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9-64页
主题词: 酒;酒文化精神;唐诗;相互影响
摘要: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有充分的体现.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一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屡面.诗与酒也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诗人的心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浅析李白的“诗”与“酒”
![浅析李白的“诗”与“酒”](https://img.taocdn.com/s3/m/30d1be1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4.png)
浅析李白的“诗”与“酒”
刘立秋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一、酒与李白诗风的飘逸李白的诗如天上的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诗歌优美中体现逸态,展示着诗人雅韵高情。
李白借酒返归自然,体悟生命的本真,能将生命与天地融为一体。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李白沉醉人生,往往得酒中之趣,更得自然之趣,将物色风光纳入胸怀,以高人的醉眼体察万物,诗歌有物我为一,心与道冥的风致,
【总页数】1页(P156)
【作者】刘立秋
【作者单位】大安市舍力镇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2
【相关文献】
1.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诗与酒》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J],
苏尚芳;孙雷
2.酒无诗不醇诗有酒更真——浅论李白的饮酒诗 [J], 刘铸
3.诗中有酒,酒中蕴诗——浅析李白的诗酒情结 [J], 陈李惠
4.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诗与酒》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评析
[J], 苏尚芳;孙雷
5.李白诗与妇人及酒——兼谈王安石评李白诗 [J], 马自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酒风流赋华章—浅析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长久为人们所传诵。
它不仅是中国古今诗歌的高峰,在唐诗中也体现了很多的民族文化,我觉得其中最出条而吸引人的就是酒文化了。
唐诗中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中或酒后创作的诗数量更多。
酒是促进唐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纵酒赋诗是唐代诗人的生活风气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诗酒风流是唐人的重要文化观念。
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有充分的体现。
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是酒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一是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
诗与酒也有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诗人的心态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读唐诗,有一个错觉,那就是所有诗人无不爱酒,甚至嗜酒如命,诗与酒在唐诗中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拿唐朝最享盛名的李白来说: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他公然离经叛道地高唱:“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交的朋友是“酒中八仙”,“酒中八仙”之一的贺知章与李白订交,就是抵押了皇帝赏赐的紫金鱼换酒喝的。
他向往的生活就是“金樽美酒斗十千”,为了美酒可以抛弃“五花马,千金裘”。
甚至连他的死也在民间附会成酒醉捉月坠水而亡。
难怪后世卖酒的都打“李白牌”——酒招上大书“太白遗风”。
其实真正喝酒喝死的不是浪漫的李白,而是严肃的杜甫。
穷途潦倒的杜甫误入洞庭湖,绝粮数日,好不容易得到朋友接济,一夕大醉暴毙。
一代诗圣竟然死在酒上,匪夷所思。
杜甫爱喝酒,即使贫穷也要喝,“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没有酒友也要喝,“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白居易喝酒也很出名,他的“香山九老”就是酒友。
生活中最滋润的事莫过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不但能喝酒会喝酒,还会酿酒,他家的好酒当时很出名。
据说至今还有白居易酿酒旧方流传民间。
以上的例子不禁引人深思,为何会形成酒与酒文化对唐诗这样的影响,下面将为大家浅析其原因。
一、酒之精华,诗之媒介从唐诗丰富多彩的咏酒诗和与唐人大量的酒后所作的精彩诗篇来看,这些确实是唐人酒文化营养基中所孕育出来的精神花朵。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好的唐诗几乎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
且不说将王绩的《过酒家》、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月下独酌》、杜甫的《醉时歌》、《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劝酒》、皮日休的《酒中十咏》、等一些列的咏酒诗,就是那些不是咏酒的许多名师,也大都是诗人酒后之作。
唐代有哪一位诗人不喝酒?又有哪一位光喝酒不作诗的呢?所以说,唐人的诗是与酒有着密切关系的。
五万多首唐诗,其中直接永久的诗就有六千多首,其他还有更多的诗歌,间接与酒有关。
可以说,唐诗中有一半诗,是酒所催生出来的。
因此说诗是酒的精华,从唐诗的是金情况来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例如: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
……此时吸两咓,吟诗五百首。
(寒山《诗三百三首·满卷》)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张说《醉中作》)灯花何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杜甫《独酌成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酒中得意吟诗,醉后出语成诗,酒中诗思敏捷,醉里能出好诗,寒山、张说和杜甫确实道出了诗与酒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
诗之与酒恰如花之与本,互为表里,相依为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酒与诗的关系,那就是酒乃诗的基素之一。
因为酒是诗的催生剂和重要的物质触媒,同时,酒的文化精神也是诗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那么,什么是酒文化精神呢?借用西方的一个术语,酒文化的精神,就是酒神精神。
按照西方文化的说法,酒神精神代表狂醉、热情、享乐、反抗、追求自由和表现生命与自我本能等。
其中心精神就是放松身心,追求精神自由。
这种精神,和我国诗歌的艺术精神是相通的。
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精神,基本上就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是一种追求表现心灵自由的艺术,它所追求的主要一个方面就是一种浪漫的、超尘脱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而这种精神境界,正是醉乡里的境界。
人在现实生活中,要受到现实制度的种种制约,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动则得咎,是很少有自由可言的。
只有在梦中和醉中,人们的思想才从现实的约束中得以解脱,精神的翅膀才得以展开,自由地飞翔。
正是醉中自由的天地,才给诗歌提供广阔辽远的飞翔空间。
酒文化的精神,也就是自由的精神,解放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酒文化精神乃是诗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诗的自由之魂。
因此,在此基础上,李白才得以“一斗诗百篇”,而杜甫才能“诗成觉有神”,而张说才能“出语总成诗”。
酒之于诗,其功可谓大矣。
二、酒壮诗胆,诗助酒名诗与酒的关系是相互的。
酒不但给诗提供了创作的思想的宽松环境,同时也给予了诗以胆量和魄力。
而诗却使酒脱俗化雅,提高了它的文化的品位。
酒壮英雄胆。
三杯老酒下肚,满身热血上涌,诗人们就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羁绊,勇敢地抒发自己的壮怀,想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李白喝了一斗酒之后,就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就敢于“脱帽露顶王公前”(杜甫《酒中八仙歌》),以发濡墨,醉写草书,杜甫这个平时规规然的儒生,就敢于大发牢骚:“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醉时歌》)张祜这名小才子也胆敢“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突现出诗人们独立的兀傲的自由人格。
李白曾借着酒气,大骂朝中的李林甫一类的权贵是秽点贝锦的“苍蝇”、是人所不齿的”鸡狗”和“得志鸣春风”的“蹇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他甚至指斥晚年昏聩的唐玄宗为历史上的昏君“殷纣王”和“楚怀王”(《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一)。
即使是性格狂放的李白,若不是在醉中,他也是决不敢如此放肆大胆的。
酒还是诗的保护神。
陶渊明曾在一首诗中说:“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饮酒二十首》其二十)就是说,在醉中你若说了过头的话,做了过激的事,但考虑当事人是喝醉了酒,就理应得到原谅。
因此,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便出现了借酒骂座,借酒使气的种种现象。
诗助酒名。
饮酒本来是件俗事,但因历代的名人尤其是诗人,营救都市,才是酒渐具雅趣。
诗使酒化俗为雅,提升其地位名声,提高了它的文化品位。
更重要的是一些著名的文人和诗人,赋予酒以新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使酒便从此不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饮料,饮酒也不仅是一般的生活现象,一跃而成为与作诗起名的文化活动,是饮酒与作诗一样,成了文人的风流韵事。
总之,唐人把饮酒的好处说的无以复加,把醉乡说成是天堂,在始终反复吟咏,这样,无形中就把饮酒提高到能够达道的地位。
使酒的名声扶摇直上,身价日增。
可以说,就得价值和地位,是靠唐诗给捧起来的。
三、酒壮诗思,诗予酒怀从唐诗的兴盛和创作的角度上来讲,酒的功劳更是不可泯灭。
唐诗的兴盛原因虽然原因多样,但酒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
酒刺激了诗兴和诗人的创造力。
如前所述,唐代有许多诗歌都是在歌席酒筵上所作,或是在朋友间欢饮酬唱、一个人多桌沉吟中写成的。
总之大多数都与酒有些关系。
至于从创作角度来讲,就是扫愁帚,更是钓诗钩。
《文心雕龙》中曾提到过人只有在相对虚静的状态下,下能进入创作过程。
在虚静的环境里,才能够文思活跃,想象驰骋。
怎样达到虚静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饮酒。
在酒中,最好早似醉非醉的微醺之时,最容易进入刘勰所说的“虚静”状态。
即在酒精的作用下,把自己从现实是的嚣闹中隔离出来,进入一个相对虚静的环境中,此时草呢个进入创作状态。
儿此时的思维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脑细胞之间的线路忽而按接通,脑波的电流畅通无阻,诗思像电流一样,沿着思维的网络奔跑。
李白的“敏捷诗千首”(杜甫的《不见》),杜甫的“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也正在此时。
酒能极大出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醉中,诗人的想像力也特别丰富。
平时所想不到的奇思妙语,独特构思,都会突然出现。
有时连诗人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像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样的奇思妙想,就是李白,若不在醉中,也很难想像得出来。
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这样美妙的诗句,也只能是酒中的产物。
“客醉花能笑,诗成花伴吟”(戎昱《花下宴送郑炼师》),酒醉中常有独特之思,诗人高兴,花也会发笑,诗作已成,花也会跟着诗人伴吟。
“诗句乱随青草发,酒肠俱逐洞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微茫梦一般。
”(李群玉《重经巴丘追感(开成初陪故员外从翁诗酒游泛)》)人的想像确实十分丰富而奇妙,在醉中可谓是涉笔成趣,触目成诗。
同时,酒也能给诗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让诗兴任意发挥。
这点,唐人也有自觉的认识。
杜甫诗日:“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可惜》)朱庆馀说:“醉里求诗境”(《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
看来,这是唐人的经验之谈。
正是在酒中,诗人的思想也最为解放。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此时诗人的“本我”,已突破了“超我”的思想防线,大胆地,自由地写我之所思,书我之所想,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性情。
许多唐人的好诗,都是在这样的自由状态中写出来的。
而这样良好的自由状态,正是酒创造出来的。
酒对诗歌创作的贡献,过去人们却很少提起,因此,这里说得再多些也不算过份。
但诗也给予酒以强烈的影响。
前面已经指出,诗对酒的品味给予全面的提升,做了雅化。
酒事成了文人骚客得以表现风流儒雅之风度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和手段。
文人饮酒与武人或下层百姓的吆五喝六、大嚷大叫、猜拳划枚、大碗筛酒的饮酒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且不说文人雅士的酒具比普通百姓的更加精美,造型更具有艺术性,其喝酒氛围更加有文化气息,其饮酒方式更加有文化内涵。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酒与酒文化与唐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前面已经说过,唐诗中涉及酒的诗就有六千多首,间接与酒有关的几乎是唐诗的半数,酒与酒事活动就是唐诗所吟咏的对象之一,实际上酒已是唐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学艺术包括诗歌,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唐人的生活中,酒就扮演着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大凡朝廷官宴、乡社聚会、节日往来’、送别饯行、朋友相逢、个人独酌、听歌观舞等等,上从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与酒密切相关。
而这些都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唐代的酒与酒文化可以说是唐诗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中有相当的名篇,都是酒诗或与酒有关的诗。
试想,唐诗中若是没有了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王维的《渭城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翰的《凉州词》、李贺的《致酒行》等名篇,唐诗无疑将会大为减色。
再者,酒已经浸入了唐诗的灵魂。
就是说,唐诗中充满了酒文化的精神。
关于酒文化的精神,前面已有所论。
酒文化精神和我国儒家的和乐认同精神、道家愤世疾俗的逍遥自由精神及佛禅的超尘脱俗的遗世独立精神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