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宋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二府三司制

宋初中央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枢密使掌管军事,设置三司使(盐铁、度支、户部)掌管财政,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这样就分割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君主专制加强。

2.地方

(1)军事上,收精兵:剥夺主要将领的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削实权:废除地方上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担任地方官(知州),设通判监督。

重文轻武。

(3)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设转运使监管,一小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中央集权加强。

(二)元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

(1)设中书省;中央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并直辖河北、山西、

山东等地。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一度扩大。

(2)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在中央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2.地方

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二 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宋朝的经济

1.农业

(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和经济发展。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2)耕作技术:江南逐渐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3)土地制度: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4)灌溉工具:北宋出现高转筒车。

2.手工业

(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的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商业

(1)发展概况:商业环境宽松,城市中市、坊界限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商业空前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发展,城市功能发生变化。由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发展为政治、军事、经济多功能为主。

(3)对外贸易:宋朝对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二)元朝的经济

1.农业:元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继续发展。

2.手工业

(1)制瓷业:元朝开始出现青花瓷。

(2)纺织业: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促进棉纺织业发展。

3.商业: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都会,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知识点三 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两宋的思想

1.程朱理学

(1)背景:佛、道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北宋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的活动。

(2)创立:北宋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创立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代表主张

北宋程颢、程颐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②从伦理道德上讲,“人伦者,天理也”。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南宋朱熹发展二程思想,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主张:

①三纲五常即天理。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以明道德。

(4)特点

①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的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学。

②哲学化、思辨化的儒学。(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学的教条化倾向)

③以伦理道德为核心,重视道德修养的儒学。

(5)影响

①适应统治者需要,维护了专制统治,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重视气节、德操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南宋陆九渊心学

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强调“发明本心”。创立心学。

(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宋朝的科技文化

(1)科技:出现雕版彩色套印和活字印刷术;军事广泛使用火药;发明指南针。

(2)文学:宋词繁荣,出现话本。

(3)书法:苏轼等人行书著名。

(4)绘画:宫廷画、风俗画活跃,画学兴起,北宋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

2.元朝的科技文化

(1)科技:郭守敬创制简仪,编订《授时历》;王祯著《农书》。

(2)文学:元曲繁荣。关汉卿《窦娥冤》是代表作。

(3)书法:赵孟頫行书著名。

(4)绘画:王冕的文人画《墨梅图》是文人画的杰作。

知识点四 王安石变法(选修1)

(一)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2.出现统治危机: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三冗”“两积”局面,统治出现危机。

3.庆历新政失败:1043年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不到一年新政失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变法。

(二)内容

1.富国之法

(1)青苗法

①内容: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和粮食给农民,收取一定的利息。

②作用:既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

(2)农田水利法

①内容: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②作用:保证灌溉和防洪抗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免(募)役法

①内容:政府向应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级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

要出钱。

②作用: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4)市易法

①内容:政府在东京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出卖。

②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方田均税法

①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②作用:清查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负担。

(6)均输法

①内容:要求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采购皇室、贵族和中央政府需

用物资。

②作用:有利于节省政府财政开支。

2.强兵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