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

观演建筑按其声学特性可分为两大类:音乐类与语言类,无论是哪一类设计,观众厅均为其核心空间。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决定了一座观演建筑的定位及质量,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赛宾(中国)对其空间形态设计作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观众厅的空间模式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观众厅的空间模式,亦即观众厅的体形设计,对大厅的声音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观众厅设计的基础环节。观

众厅发展至今有多种模式,最早的观众厅形式是矩形;传统歌剧院以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为主,也有少量扇形平面;现代剧院,

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较多新的平面形式,主要包括了椭圆形、钟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等。

1.马蹄形平面

这种经典的平面对于大容量歌剧院是比较合适的。它的内部空间围合,增加了演出的气氛,同时观众视距短,视觉质量较高;明显的缺陷是台口两侧观众的视觉效果差.马蹄形的改进型平面则通过将台口两侧做成斜面,不设观众席,增强了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向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及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温州大剧院均采用此种方式.

2.扇形平面

扇形平面最大的优点是观众席充分利用了舞台120°的展开角范围,以达到较大的观众容量。当扇形角度比较小时,会使大量座席远

离舞台,后排视距较远,直达声弱,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来自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因而,这种平面较适合于可用电声补充的会议中心观众厅,作为剧院使用则较少。

3.多边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一般在侧墙设多层包厢或逐层向台口伸展的跌落包厢,加之其侧墙的倾斜增加了侧向早期反射声,不仅视觉、声学效果好,同时观众包厢与楼池座一起形成对舞台的围合效果,提高了观演的亲切感。悉尼歌剧院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我们完成的温州会议中心、东莞大剧院也采用了这种平面方式。

4。不规则形平面

不规则形平面较适合音乐厅、会议中心,在歌剧院中采用较少。东莞大剧院观众厅在主体为多边形平面的基础上,后部根据平面条件层层后退,形成不规则形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在国内剧院设计中,这是第一例采用不规则形平面的案例。

5。钟形平面

钟形平面的结构简单,台口两侧的斜墙面为观众厅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有较好的声学和视觉效果。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二、观众厅设计的技术特征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材料的完善及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引入,观众厅设计日趋成熟,并表现出如下几方面

的特征:

(1)现代剧院更注重自然声演出的效果。从自然声的实效出发,一般座位数控制在1800座以下,而不再追求过大的容量。这也是综合建筑声学、视觉效果各方面平衡的结果.

(2)计算机智能化设计控制引入剧院设计。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实际剧院的声场分布、视觉情况,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3)灯具及调光设备的突破性进展。长距离、高亮度的射灯和可控硅调光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多道面光及远距离追光的要求.同时,灯

具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了保证.

(4)计算机控制下的舞台机械设备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基本上可以满足多种演出的特殊需求.国内新建剧院大多采用欧洲经典的品字形舞台,舞台面可以平移、升降、旋转、倾斜,适应多功能需要。

(5)现代结构计算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建筑造型及布局。两个观众厅空间可以上下重迭设置,并将两部分结构截然分开,以切断声桥的联系,保证了声学效果。

(6)舒适性设计被日益重视,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观众厅设计的关键在于视觉质量。

东莞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人数为1605座,为了有热烈的演出气氛,便于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来,设计中采用了大面宽小进深平面,两侧

另设计了三层侧包厢.用这种布置方法,观众从三面包围舞台,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缩短了视距,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效果.但是,大面宽

亦造成两侧观众的视角较小,侧包厢里视线遮挡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观众厅的耳光室突出的后边墙亦对侧包厢观众席形成严重的遮挡。

在初步设计开始的阶段,我们就视线的硬遮挡、视角以及耳光室设计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并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了专门的视线分析报告。根据视线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问题的焦点在台口两侧的“金三角”地区。首先,我们以保证视线质量为出发点,界定了以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80%为视角限制的最低条件。以16m边界的台口为界,与80%表演区一起限定了侧边座位的范围,从而保证了座位视线水

平角度的良好率。设计的另一重点是解决侧包厢俯角及耳光室造成的硬遮挡问题.根据相应规范,我们确定了包厢最大俯角的允许值为35°,通过调整三层侧包厢前后排高差及栏杆高度,使之基本无自身的硬遮挡.结合两道耳光设计,将耳光室形状由原设计的四层波浪改为三层

波浪,每道波浪形分别设置了耳光。这样第一道耳光、第二道耳光、角度放缓的最后一道墙面满足了侧包厢的视线角度.几个项目设计中,为了达到高音质要求,我们均采用了较高的视线升高值。采用隔排计算视线时,根据不同部位C值取0.12~0。18m之间,达到了较好的视线

质量.

从保证观众视觉质量角度出发,视线设计的第一要素是台口形状及尺寸,其次才是室内空间的形状及色彩效果,良好的视线设计应能尽可能使观众看到完整的台口范围。

四、观众厅的声学设计

对于以演出歌剧为主用途的观众厅来说,建声设计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电声设计只能是补充。相对而言,会议中心观众厅因为有了电声的辅助,因而建声对建筑体形等方面的限制相对少些。

在初步方案中,观众厅总体为多边形,后部局部采用渐退的布局.为了保证最远程观众的视线距离不致过长,采用了大面宽,池座观众席在不算两侧包厢的情况下最大宽度达到了32.8m,这样造成了前、中座缺乏早期侧向反射声。另外,计算机模拟显示,两侧包厢内部过深,声场不均匀明显.原方案考虑帘幕可调混响装置,但可调范围较小,作用不明显.针对初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与建筑声学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声学研究室一起,在方案优化及初步设计时间,对观众厅作了较大的调整.调整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体形设计调整,混响时间的控制.

1、体形设计

体形设计主要解决声场分布、声扩散、早期反射声的分布、响度和消除音质缺陷等问题.具体的措施为:

(1)调整吊顶和台口前侧墙的角度以加强大厅前区的早期反射声和后座声级。

(2)抬高大厅两侧的部分座位,形成1m高的声反射矮墙,从而改善由于大厅太宽,使前、中座缺乏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状况。

(3)两侧包厢向前伸展,以提高包厢座位的声强,从而改善声场的不均匀度。

(4)大厅采用不规则形(包括墙体和吊顶)和凸弧形的栏板,有利于声音的扩散。

(5)降低台口高度,并相应降低吊顶高度,从而缩短了观众厅前区顶部反射声的时延间隙,增加了直达声强度。

2、混响时间的控制

由于歌剧和交响音乐均要求长混响,因此,一方面厅内除座椅和观众本身的声吸收外,几乎不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尽可能降低座椅的声吸收,各接口用材尽量采用硬质板材。一些具体构造手法如下:

(1)后墙局部用少量吸声材料或扩散体。

(2)在楼座后区两侧设可调混响转体。

(3)可调结构反射面为20mm厚弧形木板,吸声面为25mm厚成品软包吸声板、留空腔。

(4)座椅设计采用背面木材,其余部分软包装的做法,从而使座椅对声音的吸收也得到适当降低。

东莞大剧院混响时间指标为1。3~2.0s,可调幅度为0。7s,其中0。5s由可调转体承担,0。2s由舞台上设置活动音乐罩获得。其他设计指标为:响度(强度因子)G●mid3。5~4.5dB;明晰度C●50(3)为2~—2.0dB,C●80(3)为0~-3.0dB;早期反射声时延间隙t●1≤20ms;声场不均匀度⊿L●p≤8dB;噪声限值N≤30dBA,没有音质缺陷。

五、观演空间的舒适性设计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观演建筑发展至今,已基本解决了其技术难点及使用功能要求,对舒适性设计的要求逐渐成为视觉设计、声学设计之后的关注焦点。从建筑空间尺度、观众席的分区布置、贵宾区域的布置,直到座椅的舒适尺寸、舒适性空调的合理运用等等,均是舒适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众席分区布置,使观众有较好的私密性和归属感。东莞大剧院观众席共分为七大区:其中池座两侧配合声学要求升起成独立区域;楼座中央及后部独立升起部分成为贵宾区;西边侧墙各设三层包厢.这样就形成了大而有层次的空间,且每个独立的区域都有其特别的空间效果。尤其是两侧包厢,由于它们与舞台距离较近,观众更容易参与到演出中来;同时,它们又像悬挂于两侧墙的活动的壁画,成为独立于楼、池座观众席的特殊区域;又因其每个包厢人数不多,相对独立成区,往往会成为大公司、财团最喜爱的包厢区域,可以较轻松地边交流边看戏,不会影响到其他观众。

各城市的大剧院均除满足观演要求外,亦是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贵宾席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交往人群的心理感受。因而如何在创造优良声学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及观众心理需求,设置合理舒适的贵宾席就成为观众厅设计的关键问题,因而贵宾席设计成为应首先考虑的.在温州大剧院及东莞大剧院设计(图6c,4a)中,我们均将二层楼座中央后区设为独立的贵宾区,其后面为贵宾休息厅,有专门的贵宾电梯可以到达.

这种贵宾区的设置方式是当代国际上较流行的作法,上海大剧院、纽约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均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需要保持私密及舒适的活动空间的重要贵宾来说,身居二楼中央比坐在池座前排更舒适、安全,又不会对普通观众构成影响.另外,吸纳东莞大剧院业主的意见,我们借鉴了北京保利剧院的作法,在池座前8~10排中央增设贵宾区,保证了中央及省市主要领导在正式场合使用。其优势在于:前排区域视距较短,视觉效果好;离舞台口近,便于领导在演出结束后上台慰问演出人员;第8排之前为中走道,便于领导疏散;同时第8排可以拆除用以安放临时小桌,可方便领导的使用。

这样,东莞大剧院有了池座前区、楼座后区、两侧包厢三种不同类型的贵宾区域,既方便了不同需求的领导、贵宾使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同时,分层次区域的贵宾席设置亦便于分档次售票,利于提高剧场的管理水平。

除了宏观的空间尺度、观众席布置外,落实到微观的座椅等也充分体现了舒适性原则。剧院由于剧场规模、视角、视距各方面限制,座位宽度一般控制在550mm左右,排距在900~950mm之间,贵宾席座椅则放大至600mm宽、1100mm排距。会议中心观众厅则因为在视线条件上

限制较少,因而固定座位尺寸略为放大,一般可达到600mm宽,排距在950~1000mm之间。高档的报告厅考虑到人进出方便及使用的舒适性,一般会将固定桌子尺寸设计为450~550mm,排距放大至1500mm左右,同时采用活动座椅,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在后面出入而不影响其他人员.

观众厅作为一种特殊技术条件下的空间形态,建筑技术对其的影响尤为明显。空间是人们对建筑最直接的感受,在观演建筑中,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形状、体量、肌理、色彩与材质,它更是建筑声学、视线、照明、音响、热工等舒适性空间的体现,它体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现代剧场的建筑设计探讨

现代剧场的建筑设计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现代剧场建筑设计也应与时俱进,从功能流线、舞台及观众厅的空间布置、视线、灯光、声学、舞台机械的选型等几个方面来统筹考虑现代剧场的建筑设计。 标签:现代剧场;建筑设计 1、现代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1.1总平面布置 现代剧场的人流量大且复杂。因此在设计总平面布局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的入口、广场、道路、场地景观绿化及场地停车的布置。 首先是不同入口的设置,观众与演员、工作人员、内部运输等的出入宜各自设置通道和出入口,有大型会议要求的还需要考虑贵宾车辆的出入停放和回车的可能,做到流线便捷,互不干扰。其次考虑到观演建筑中观众流线的大量性与集中性特征。将主要入口方向尽量朝向城市主要道路等观众主要前来的方向。同时在观众厅和城市道路之间设置入口广场,起到引导人流、强化剧场入口位置的作用,协调剧院这类大体量建筑与周边道路的比例关系,同时满足进场和散场时大量集中人群停留和活动的疏散要求。 1.2剧场建筑功能分区 剧场功能区块主要由观众使用、演出和辅助管理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观众部分主要由门厅、观众厅、休息厅等功能组成。而演出部分包括舞台演出部分和演出准备部分。舞台演出部分包括了舞台、乐池、舞台机械设备及电气设备等相关用房。演出准备部分包括化妆室、服装室、道具间、更衣间、排练用房和美工室等。最后是辅助管理部分主要由办公、值班、售票、配电间空调机房等。 1.3剧场建筑的视线、灯光及声学设计 剧场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观众的“看”和“听”。因此剧场的视线、灯光及声学设计是直接影响到剧场主要功能的设计因素,也是剧场建筑区别于其它类型公共建筑的主要工艺技术要求。 1.4舞台设备的选型 舞台设备的选型需要根据后期剧场运营要求来配置,可以适当超前配置。避免造成前期投入过多,后期设备利用率低甚至闲置不用的情况。

建筑解析-杭州大剧院设计

出水明珠——杭州大剧院设计分析 一、设计说明 杭州大剧院是杭州标志性建筑, 更是杭州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屹立在钱塘江畔。杭州大剧院的总设计师卡洛斯·奥特先生在其设计说明中是这样表述的:杭州大剧院整个建筑在总体上朝向西子湖, 以不卑不亢的姿态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尊重和爱戴; 新月型的主体建筑面对宝山, 谦虚地仰望着山上的宝塔, 而从宝塔往下看大剧院时, 犹如富有诗意般的一弯月亮, 同时也是一樽城市的雕塑。 建筑指标: 总占地面积:约10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5.5 万平方米 建筑设计方案:加拿大设计师卡洛斯·奥特作品 主体设施有:1600 座的歌剧院 600 座的音乐厅 400 座的可变剧场 700 座的下沉式露天剧场及室外文化广场 二、形体生成 杭州大剧院犹如明珠出水,如镜的水面由建筑群相拥、环抱。入夜,一弯新月落在静静的水面,来自水中的熠熠波光使圆形的歌剧院大厅更现其“珠光宝气”。所有内部功能部门十分紧凑地布局在大厅的周围,犹如贝壳护珠一般。

杭州的地标性建筑 新月型主体建筑面对宝石山,谦虚的仰望着山上的宝俶塔 三、主要功能及流线分析 (一)杭州大剧院标准层平面图 ±0.000,1.000标高层平面图 杭州大剧院主要功能有歌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下沉式露天剧院、排练厅及附房、公众大厅、剧院餐厅等,功能全面。 (二)杭州大剧院功能组成及声学处理 1、歌剧院 歌剧院是杭州大剧院中的主体和核心演出场所, 以马蹄型的建筑平面占据了建筑群的中心位置。一层池座、二层楼座和两侧包厢, 共有观众座位1600 席。 (1)歌剧院舞台呈“品”字型 后舞台 左舞台 右舞台 主舞台 观众厅

观演建筑观演厅结构设计

观演建筑观演厅结构设计 摘要:观演厅是实现观演类建筑使用功能的核心空间,其空间取决于建筑平面布置、观众容量需求、声学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它们的平面形状大多以规 则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弧线形等出现,为了实现良好的视觉质量,它们的内部 空间也必然是层层后退、高低错落的形态。虽然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各异,结构设 计除了具体工程特点,仍有很多共性。观众厅主要由舞台、池座和楼座组成。本 文结合多个观演建筑的结构设计,总结了观演厅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自身特点,结构设计,合理选择 1观众厅空间形态特点 1.1歌舞剧院 歌舞剧院类建筑,因观演功能需求,观众厅的空间布置需满足视线分析的同时,观众席的坐落需直面舞台,有利观众观赏舞台表演。由于这种建筑特殊的功 能要求,剧院类建筑的池座需正面舞台布置。 1.2音乐厅 音乐厅空间特征是观众席位区及演奏台在同一空间中,这与歌舞剧院中观众 厅与舞台空间关系有着很大区别;根据演奏台的布置方式,可将音乐厅观众厅分 为“尽端式”和“环绕式”两种。 1.3多功能剧场 多功能剧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可以调节座位的布局和数量。以适应不同表演 方式或其他用途。通过调节剧场空间和观演关系,改变声学体积和单位座席容量,从而改变混响时间等声学特性。各种升降、旋转、移动、悬吊机械设备的运用, 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舞台和不同容积的观众席。多功能剧场观众席的灵活多变既可 以用人工迁移席位,也可以利用机械装置进行。通常应用以下三种形式: (1)伸缩看台和座椅。 原理是将阶梯式座席以排为单位层层收缩叠起,置于观众厅一侧。伸缩采用 电动或手动的方式,需要时拉出来形成座席。 (2)整体迁移座席。 阶梯式座席单元下都装滚轮,可整体推入小仓库内,一般用机械(如钢丝绳牵引)推拉。最新的电动迁移座椅通过底部形成的气垫,可以由人工方便的移动。(3)旋转式观众席。 将整个观众厅或子厅进行旋转的座席结构。 2结构设计的选型 观演类建筑一般是大空间,结构选型及布置方案有一定局限性,观演类建筑 高度一般不大,层高较大;应空间的需要,部分竖向构架存在不连续情况;观演 类建筑结构选型大都为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方案要经过试算与其他 专业商量确定,高烈度区刚度不足时或与相差不多时,尽量选择框架剪力墙体系,增加少量剪力墙,就能达到良好抗震效果,增加结构安全储备;低烈度区,通常 选择框架结构,柱网布置较灵活,也较易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主体材料宜选择钢 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体系相对钢结构提供刚度大,自身防火性能好的优点,适 合公共空间的选用。 3结构设计注意点 观演类建筑,如电影院,因放映及维护检修的原因布置的通道,部分竖向构 件如框架柱不连续,存在转换梁,转换梁应满足构造及计算要求,并注意抗震要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 观演建筑按其声学特性可分为两大类:音乐类与语言类,无论是哪一类设计,观众厅均为其核心空间。观众厅的空间形态决定了一座观演建筑的定位及质量,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赛宾(中国)对其空间形态设计作一些探讨和总结。 一、观众厅的空间模式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观众厅的空间模式,亦即观众厅的体形设计,对大厅的声音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是观众厅设计的基础环节。观 众厅发展至今有多种模式,最早的观众厅形式是矩形;传统歌剧院以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为主,也有少量扇形平面;现代剧院, 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较多新的平面形式,主要包括了椭圆形、钟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等。 1.马蹄形平面 这种经典的平面对于大容量歌剧院是比较合适的。它的内部空间围合,增加了演出的气氛,同时观众视距短,视觉质量较高;明显的缺陷是台口两侧观众的视觉效果差.马蹄形的改进型平面则通过将台口两侧做成斜面,不设观众席,增强了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向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及建设中的国家大剧院、温州大剧院均采用此种方式. 2.扇形平面 扇形平面最大的优点是观众席充分利用了舞台120°的展开角范围,以达到较大的观众容量。当扇形角度比较小时,会使大量座席远 离舞台,后排视距较远,直达声弱,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来自侧墙的早期反射声。因而,这种平面较适合于可用电声补充的会议中心观众厅,作为剧院使用则较少。 3.多边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一般在侧墙设多层包厢或逐层向台口伸展的跌落包厢,加之其侧墙的倾斜增加了侧向早期反射声,不仅视觉、声学效果好,同时观众包厢与楼池座一起形成对舞台的围合效果,提高了观演的亲切感。悉尼歌剧院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我们完成的温州会议中心、东莞大剧院也采用了这种平面方式。 4。不规则形平面 不规则形平面较适合音乐厅、会议中心,在歌剧院中采用较少。东莞大剧院观众厅在主体为多边形平面的基础上,后部根据平面条件层层后退,形成不规则形空间,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在国内剧院设计中,这是第一例采用不规则形平面的案例。 5。钟形平面 钟形平面的结构简单,台口两侧的斜墙面为观众厅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有较好的声学和视觉效果。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二、观众厅设计的技术特征 浅谈剧院观众厅设计.随着各种技术的成熟、材料的完善及现代计算机智能控制的引入,观众厅设计日趋成熟,并表现出如下几方面 的特征: (1)现代剧院更注重自然声演出的效果。从自然声的实效出发,一般座位数控制在1800座以下,而不再追求过大的容量。这也是综合建筑声学、视觉效果各方面平衡的结果. (2)计算机智能化设计控制引入剧院设计。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可以模拟实际剧院的声场分布、视觉情况,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3)灯具及调光设备的突破性进展。长距离、高亮度的射灯和可控硅调光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多道面光及远距离追光的要求.同时,灯 具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有了保证. (4)计算机控制下的舞台机械设备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基本上可以满足多种演出的特殊需求.国内新建剧院大多采用欧洲经典的品字形舞台,舞台面可以平移、升降、旋转、倾斜,适应多功能需要。 (5)现代结构计算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建筑造型及布局。两个观众厅空间可以上下重迭设置,并将两部分结构截然分开,以切断声桥的联系,保证了声学效果。 (6)舒适性设计被日益重视,更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剧院观众厅设计的关键在于视觉质量。 东莞大剧院歌剧院观众厅人数为1605座,为了有热烈的演出气氛,便于观众参与到演出中来,设计中采用了大面宽小进深平面,两侧 另设计了三层侧包厢.用这种布置方法,观众从三面包围舞台,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缩短了视距,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效果.但是,大面宽 亦造成两侧观众的视角较小,侧包厢里视线遮挡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观众厅的耳光室突出的后边墙亦对侧包厢观众席形成严重的遮挡。 在初步设计开始的阶段,我们就视线的硬遮挡、视角以及耳光室设计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并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了专门的视线分析报告。根据视线分析结果,我们发现问题的焦点在台口两侧的“金三角”地区。首先,我们以保证视线质量为出发点,界定了以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80%为视角限制的最低条件。以16m边界的台口为界,与80%表演区一起限定了侧边座位的范围,从而保证了座位视线水 平角度的良好率。设计的另一重点是解决侧包厢俯角及耳光室造成的硬遮挡问题.根据相应规范,我们确定了包厢最大俯角的允许值为35°,通过调整三层侧包厢前后排高差及栏杆高度,使之基本无自身的硬遮挡.结合两道耳光设计,将耳光室形状由原设计的四层波浪改为三层 波浪,每道波浪形分别设置了耳光。这样第一道耳光、第二道耳光、角度放缓的最后一道墙面满足了侧包厢的视线角度.几个项目设计中,为了达到高音质要求,我们均采用了较高的视线升高值。采用隔排计算视线时,根据不同部位C值取0.12~0。18m之间,达到了较好的视线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特点人民大会堂以西 “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 总述 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著椭圆型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在大剧院巨大的外壳下,覆盖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商店、停车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设施。3个主要演出场所设有大约6000个观众座席和非常现代化的舞台设施,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剧院的“街道”和公共大厅宽敞明亮,人来人往,使得整个剧院就像一座生机四溢的都市。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设计师 这一浪漫设计出自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之手。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 招标 建设国家大剧院是几代人的心愿,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而1998年4月国务院方正式批准立项,大剧院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加之其所处地点的重要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决定了她的难度。为了保证大剧院的设计水平,当局下令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竞标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在第3轮中,安德鲁的方案终于脱颖而出,获得由专家和各方人士组成的评委会的青睐。 总体概况国家大剧院项目位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动脉长安街上,位于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西侧。用地南北长约450m,东西宽约220m(北端)、250m(南端),总占地118900m2,总建筑面积约219400m2。国家大剧院于2001年底开工,2007年9月底开始调试并试营业,2007年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是一幢由曲线构成的巨大超椭球壳体。高45.9m,东西长轴212m,南北短轴144m,壳体四周为35500m2的景观水池。水池周围是39600m2的绿化种植了各种树木、灌木。 国家大剧院观众主入口位于其北侧长安街上观众次入口及演员入口位于其南侧人大南侧路。大剧院在地下与地铁天安门西站连通,人们可乘坐地铁经由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大剧院。观众车辆由基地东北、西北侧进入地下车库,基地东南、西南为贵宾、货运及消防车辆入口。 为了给大剧院周围创造良好的环境,货运卡车、后勤服务车辆及布景道具运输车等出入口均设置在隐蔽处。基地北侧的地下设有近1000辆小汽车及约1400辆自行车的地下停车库及附属用房。基地中部壳体除三个剧场外,地下设有贵宾休息室、演员附属用房、录音及演播室、舞台设备机房、机电设备用房等。其中包括五个排练厅(一个大排练厅约600m2,两个中排练厅各约300m2,两个小排练厅各约200m2)、80个化妆间(主要演员和普通演员化妆间)、32间琴房及录音演播室等设施。艺术家们可在大剧院享受一流的服务设施。基地的南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第1.0.3 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 座以上; 大型801座?1200座; 中型501座?800座; 小型500 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 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0?100 年,丙等25?50 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 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n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n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 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 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 rf计,大型、特

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 10m ;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 总 座位数 2000 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 2.0.2 条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 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 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 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 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 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大型、 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 3.5m ; 三、合建、 附建的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分成独立防火分区外, 其 余临空部分仍应按上款执行; 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最少的位置,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 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的方便; 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或由城镇交通规划统一考虑; 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并根据条件布置绿 化。 第三章 观众厅 第一节 视点和视距 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 1.50m 及不大于 2.50m 。 、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 1.5 倍,并不应小于 1.3 倍; 二、变形法宽银幕: 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 宜为宽银幕 画面宽度的 0.88 倍,并不应小于 0.76 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 (镜头焦距相等)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 0.74 倍,并不应小于 0.64 倍(均 见附录二图 2)。 第 3.1.1 条 的高差不应小于 第 3.1.2 条 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剧场观众厅照明设计

剧场观众厅照明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人们也越发地注重提升生活品质,因此 对剧场、电影院等场所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剧场观众厅作为观众最重要的体 验部位,在照明设计的处理上,不仅仅要在应用中满足照度的要求,还要考虑到 满足观众视觉的舒适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尽可能地做到节能减排。 关键词:照明设计;舒适度;工作灯 1、照明设计概述 照明设计就是通过对光与色的适当控制、合理布局,运用灯光的扬抑、隐现、动静以及灯具投光角的变化,形成光的造型韵律和节奏等。经过艺术处理技术, 在环境空间建立与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照明设计可分为室外照明设计和 室内灯光设计,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对于室内的主题打造、焦点的突出 以及氛围的营造具有比较强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强室内空间设计 的层次感。通俗的讲,它就是灯光载体、光源和灯具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的组 合方式,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对各类功能性设施观感上的需求。但 是无论什么场所,在设计时考虑的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包括照明的方式及 种类、光源的选择、照度的要求、节能措施以及控制方式等等。 2、剧场观众厅照明设计的标准 2.1观众厅所需照明的种类 (1)室内工作及相关的辅助场所均设正常照明; (2)正常照明电源出现故障时,需要设置应急照明; 在声光控制室、面光桥等需要确保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 观众厅的走道旁、靠近楼座的栏杆旁等位置需要沿墙或者吊顶敷设疏散照明;

在通道的两旁沿出口的方向每隔20米以内设置一具方向标志灯,在通道口 或楼梯口沿墙或吊挂安全出口指示灯; (3)在座椅旁的台阶上设置与排数相对应的座排灯; 2.2光源的选择 考虑到灯具的能耗问题,提高灯具的照明效率等,正常照明的光源主要是陶 瓷金卤灯与节能灯,通过控制它们之间的数量搭配,可以满足观众厅的照度要求;在相对较高的空间以陶瓷金卤灯为主要照明,插入少许节能灯,保证照度不小于 50lx;楼座下的低空间可以全部使用节能灯,并搭配可调光电子镇流器,保证其 照度不低于400lx。 应急照明应考虑能耗、散热量以及响应时间等因素。着重节能低耗低热因素时,应该选择LED灯这种以冷光源为主的节能型灯具;着重响应时间快的因素时,应该选择白炽灯和荧光灯等灯具。疏散照明由安全出口标志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而且必需要处于常亮状态。安全出口标志灯安装时要保证最少距地两米,并且要 安装在疏散出口和楼梯口内侧的正上方;疏散标志灯主要设置在楼梯间、疏散走 道以及转角处,且安装高度不宜大于1米,标志灯相互间据不宜大于20米。疏 散照明均应采用耐火线缆,并且做好穿管保护。 2.3照明的质量标准 2.3.1照度和照度均匀度 根据相关标准,剧场建筑观众厅的照度标准值为150lx;但考虑到现在剧场 功能的全面性,不仅需要兼具会议功能和记录功能,还需要考虑到与会者的年龄 因素等,标准值应确定在300lx,偏差应控制在上下10%以内。 照度均匀度是规定表面上的最小照度和平均照度的比值,反映了此表面内光 线分布的均匀程度,其值越接近1,就会使人的视感越舒服。因此在设计时,可 以考虑在较暗处使光进行叠加。 2.3.2眩光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是一种专门用于演出艺术表演的建筑物,其设计规范旨在为演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为演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舞台和工作条件。以下是剧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功能布局: 剧院的功能布局应包括观众厅、舞台、后台、彩排区、训练区、办公区和服务区等。观众厅应有适宜的座位数量和舒适的座椅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舞台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高度,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 2.空间规划和尺寸: 剧院的空间规划和尺寸应满足安全、舒适、美观和便捷的要求。观众厅的座位布局和视角应能够使每个观众都有良好的观赏体验。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应适宜,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后台的大小和布局应满足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需要,包括化妆间、更衣室、休息区和设备储存区等。 3.声学设计: 剧院的声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应采取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来控制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提供清晰、均衡和自然的音效。声学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演出和声源的特点,以保证音乐、对话和音效的质量和效果。 4.照明设计:

剧院的照明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演出的需求,包括剧目的氛围、舞台 效果和演员的视觉效果等。应采用适宜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便实现 灯光的强度、颜色和方向的调节。 5.通风和空调设计: 剧院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通风和空调设计至关重要,以确保舒适的室 内环境和演出的进行。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确保空气 的循环和净化。空调系统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适应不同季节和 演出需求。 6.安全和紧急疏散: 剧院的安全和紧急疏散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建筑和消防规范。应采取合 适的措施和设备,以识别和防止火灾、漏电和其他安全隐患。应设立合适 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出口,并明确指示和标识,以便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撤离。 综上所述,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功能布局、空间规划和尺寸、声学设计、照明设计、通风和空调设计、安全和紧急疏散等方面。这些规 范的遵循和实施,将为剧院的演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高观众的观 赏体验,并为演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舞台和工作条件。

从建筑学探讨剧场观众厅空间的基本布置模式及剖面设计-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从建筑学探讨剧场观众厅空间的基本布置模式及剖面设计-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观众厅是剧场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观演活动提供空间和背景。对演出本身而言,剧场观众厅的室内空间不适宜过于复杂和华丽,否则会吸引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不利于观赏演出。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剧场观众厅的形状都以基本的几何形状为主,如矩形、扇形、六角形等。尤其是矩形(鞋盒式)大厅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音质条件,这更促使了观众厅形状的简单化。

二、观众厅布?方式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解构主义建筑的兴起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外形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几何形体,各种复合的、倾斜的、弯转的、扭曲的形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公共建筑中cS种趋势也同样延伸到建筑室内洞时,建筑声学研究声学技术及声学材料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室内空间同样可以具有良好的音质条件。因此,剧场观众厅室内空间有复杂化的趋势,为建筑师的艺术创作和空间营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但无论观众厅的形式如何改变,其布置的因素还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包括座位宽度和排距的确定、走道的布置以及池座、楼座的设置。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当代人身高、体重的增长,座位宽度、排距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观众厅形式、布局的复杂化和台地式座位布局的出现,观众厅内的走道越来越多。这些变化,都使观众厅内的座位密度大为降低,对剧场的建筑设计、演出效果和使用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观众厅基本布置对剧场的影响 1.剧场造价及运营 在观众厅座位数一定的条件下,座位宽度和排距越大、走道越多,观众厅内的座位密度111就越小,占用的面积自然越大。可见,随着座位尺寸的增加以及走道数量的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剧场的造价。 类似地,当剧场造价或建筑面积为一确定值时,座位宽度和排距越大、走道数量越多,则观众厅的座位数量越少。这对剧场的市场运作是相当不利的。例如,排距1000和排距900的剧场相比,座位总数将减少10%。如果是1500个座位数的剧场,减少的座位数则多达150个。虽然当前我国剧场的上座率只有70%左右但当有着名团体、演员的演出时,门票往往会供不应求,那么由于座位数量减少所带来的票房损失会对剧场的经营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平面形状分析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平面形状分析 观众厅是容纳人数较多的室内大空间,有视听方面的功能要求。观众厅的座位布置,应保证全部观众都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因此,观众座位应按规定的视角和视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避免过偏过远的座位。同时,为使每个座位上的观众可以听得清、听得好,观众厅内的声场分布应均匀,应有较高的清晰度和适宜的混响时间,并能有效地控制噪声。观众厅的平面形状是影响视觉质量和音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为观众厅典型的几种平面形状。 (a)矩形(b)钟形(c)扇形(d)六角形(e)曲线形 矩形平面体型简洁,观众厅空间规整,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在跨度不大的情况下,观众厅的声场分布比较均匀。当观众厅的跨度较大 ( ≥ 30 m) 时,音质效果变差,观众厅前部两侧超出规定的水平视角范围的面积加大,而观众厅后部又未充分利用视角控制范围。因此,矩形平面较适合于中小型观众厅。 钟形平面的两侧墙为曲面,后墙结合座位的排列为弧形,可看作是矩形平面的一种改进。 它保留了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和声场分布均匀的特点,减少了偏座,并可适当增加视距较远的正座,有助于调整声场分布,是一般大、中型观众厅常用的平面形状。 扇形平面可充分利用水平视角范围安排观众座位,可以容纳较多的观众,常用于大、中型观

众厅。但扇形平面的观众厅后区较大,偏远座位相对较多。由于扇形平面两侧墙向后斜展,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反声效果随斜展角度的增大而减弱。因此,为了保证良好的视线和音质效果,两侧墙面与中轴线的水平夹角宜小于 10度。扇形平面由于跨度变化不等,结构和施工较复杂。 六角形平面是在扇形平面的基础上切去后部的两个角而形成的,减少了偏远座位,改善了视觉质量,但容量也相应减少了。由于侧后墙可作为一次反声面,声场分布较均匀。六角形平面适用于对视听要求较高的中小型剧场。 曲线形平面有马蹄形、卵形、椭圆形、圆形等。这类平面具有较好的视角和视距,但声学处理较麻烦,易产生声音沿边反射、聚焦、声场分布不均匀等缺陷,结构施工也较复杂,在我国影剧院的观众厅中较少采用。

浅析剧场建筑造型的个性与设计理念

浅析剧场建筑造型的个性与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剧场建筑形象地位突出,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其造型的设计上,鲜明的个性和设计理念表达可以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文风貌和艺术特质。从演出类型、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三个方面分析了剧场建筑个性与设计理念的出发点,探讨了其个性与设计理念的表达原则,并认为几何元素的综合运用、自然形态的提取转化、建筑适应性多功能是体现剧场建筑个性与设计理念的主要表达方法。 标签:剧场建筑;造型;个性;设计理念 “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情感、行为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建筑的“个性”就是指建筑本身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设计理念”通常是建筑的一种抽象表达,不是表面上所表现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建筑深处,需要探索、探讨才可以发现。在进行剧场建筑造型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剧场建筑空间的组合、外部的造型和使用的人群等建筑个性,还应该在展现个性的同时表达表演艺术、地域特色、传统人文与文化等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 1 剧场建筑个性与设计理念的出发点 1.1 从演出类型出发 根据剧场上演的主要剧种,剧场一般可分为:歌舞剧场、话剧剧场、戏曲剧场和其他类型剧场(音乐厅、木偶剧场、杂技或马戏场、书场以及曲艺场等)[1]。剧种的类型不同,剧场的规模、内部的空间组合、色彩的运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都会赋予剧场建筑不同的特征。例如,国家话剧院[2]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家级剧场,为保证观众能清楚地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建筑内部多由小空间的剧场单位组成;剧院外部造型设计简约,巨大的圆弧墙体托起类似中国传统屋顶的大坡面,主入口处借鉴舞台台口的造型,准确的表达设计理念与个性特质,在这样的环境包围中演出传统话剧将是相对具有氛围的。 1.2 从传统文化出发 中国戏剧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剧场自然也需要带有民族和传统的元素。从传统戏剧的表达而言,现代剧场作为表演艺术的展示平台,需要传达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文化特点;从建筑本体的造型而言,在现代建筑风靡的今天,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表达也是建筑师进行创作的主要出发点。例如,2007年落成的梅兰芳大剧院[3],是我国第一个为京剧表演专门设计的剧场建筑。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设计者把建筑当作一个承载传统文化精髓的“容器”:外部采用玻璃幕墙结构,从而体现容器“空”的状态;将观众厅背墙自然形成的曲面作为艺术内涵表达的载体,并在其色彩上采用中国传统朱砂的颜色,与传统镂空木雕和藻井图案共同作为容器的内容。视觉效果上虚与实的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就是无,无就是有”的思想。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 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京剧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越来越多的年轻 观众对京剧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京剧剧场是京剧文化的载体,观众厅又是整个剧场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研究京剧剧场观众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首先阐述了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的一般原则,然后从京剧剧场观众厅规模容量、形式及视线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的设计建设好京剧剧场。 关键词: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然而京剧剧场作为京剧文化的载体,目前国内已建成的京剧剧场建筑在选址、观众厅、舞台、音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剧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传承京剧文化,建设好京剧剧场是当务之急。京剧剧场作为一种功能性很强的文化娱乐建筑,对专业性的技术要求很高,而观众厅作为整个剧场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其更适合京剧演出,一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的一般原则 为确保京剧艺术完美、不失真的表达,作为传播京剧文化的载体――京剧剧场应满足京剧表演的使用要求,并应考虑发展情况,同时也要满足观众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观众厅设计时需遵循“听好、看好、坐好”的原则。 (1)听好 听好不仅是指听得清,还要保证让演员发出的原声传到每个观众耳朵时够真、够响,我国的京剧艺术历来是以自然声演出的,这就必然要求京剧剧场的观众厅具备很高的建声指标,因此,当代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应把建声设计放在首位。 (2)看好 京剧表演是一种近距离观赏艺术,要保证观众观赏到华丽的戏服、丰富的表演以及细腻的面部表情以致眼神等,这就要求京剧剧场观众厅能够提供优良的视觉环境,保证每位观众看得清楚。 (3)坐好 坐好很容易理解,采用符合人体学的座椅高度、合适的排距、足够的宽度以及舒适程度较高的座椅便可。 2京剧剧场观众厅规模容量的探讨 (1)规模容量 恰当的规模容量是观众厅设计的首要决定因素,对观众厅的体型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前文提到的现存部分京剧剧场观众厅规模过大的问题,笔者接下来将对此展开“量”的讨论。 虽然观众对传统京剧剧场的演出效果普遍表示满意,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如果再建造如此小规模的剧场,不但满足不了

剧场建筑设计要点

剧院建筑设计(讲义) 2009.03 剧院建筑属公共建筑,主要特点: ☐ 主要使用空间高大,空间组合关系为大厅式,即以观众厅、舞台为中心,其他空间按功能分区、使用顺序围绕在周围 ☐ 使用空间大小差别大,一层主要使用空间与多层空间相联系,形成错层、夹层关系 ☐ 因视线等要求,主要使用空间的地面通常不在同一标高、同一层面上 ☐ 大空间需要大跨度结构,多种结构形式聚集 ☐ 城市文化、经济实力的代表性建筑 剧院建筑设计要点 ▪空间组织和流线 ▪ 视线 ▪ 音质 ▪ 安全疏散 ▪ 大跨度结构 ▪ 造型 ▪ 图面应表达内容 一. 空间组织和流线 ▪ 空间组成: ☐ 演员活动区,包括舞台、演员休息、排练、化妆等 ☐ 观众活动区,包括门厅、观众厅、售票厅、休息厅、宣传展示等 ☐ 管理活动区,办公、贮藏等 ☐ 其他如贵宾用房、商业用房、设备用房、停车用房等 ▪ 流线特点:(《影剧院建筑设计图解》P127~142) o 人员流线 观众流线;演员流线;舞台道具、乐器流线;贵宾流线;管理人员流线…… o 车流 观众车流;贵宾车流;演员、舞台道具、乐器车流;消防车……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看得舒服 ▪ 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 观众之间无遮挡 ☐ 台口前缘无遮挡 ☐ 栏杆、楼座挑台无遮挡 ☐ 其他凸出物无遮挡 ▪ 看得清的视距控制 ☐ 视距是指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 ☐ 一般人看得清的视角为1’(最小明视角),即能区分10mm 景象的最远距离约为33.3m 。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5条: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看得舒服的视角要求 ☐一般人的水平视角为30°~40 °,舒适转动眼球后为60 °,舒适转动头的视野可达120 °。 ☐一般人的垂直视角30 °(俯角、仰角各15 °),转动眼球后为60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6条: 楼座最大俯角不宜大于20 °; 包厢最大俯角不宜大于35 °;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 ▪看得全的偏座控制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1条: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的全部,条件限制时也应看到80%的表演区。 ☐以天幕的中心与台口相切的连线的夹角来控制偏座区,应大于45 °。 ▪设计视点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2条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 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 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 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2、座位排列: ☐基本尺度 人体肩宽约397~415,加冬衣440~460,人与人的适宜、经济距离40~50,即座距500~700。 ☐座位的大小与硬座软座有关、与标准有关 ☐排距应考虑观众走动 ☐排距与座位排列方式有关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22座;单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11座。 长排法:双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50座;单侧有走道的连续座位数不超过25座。 ☐横排曲率: 3、视线分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4集) 作用:(1)通过视线分析,获取各部分标高 (2)表达视线设计的结果 方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数解法、…… ☐地面升起坡度的影响因素: (1)视点越高升起越平缓 (2)C 值越大升起越大,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 (3)排距越小升起越大 (4)视点至第一排观众的距离越小升起越大 三. 音质设计 1、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要求听的见,听得清,听得出变化 ☐响度是听的见的主要因素,响度与声源功率、厅堂容积、早期反射声有关 o早期反射声:50ms内的反射声,换算为声路差约为17m o离开声源10m左右的观众厅前区的早期反射声主要来自顶棚,顶棚高度不宜大于13m o矩形平面的宽度不宜大于26m ☐丰满度:主要与混响时间有关,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希望达2秒以上。 o混响时间与厅堂的体积有关一般6~8m3/座。 o软座位、人体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会降低混响时间,特殊的椅子、观众衣帽寄存,以保证混响时间。 o墙面声音反射和扩散,可延长混响时间。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座以上;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 座以 明确 并为消 第三章观众厅 第一节视点和视距 设计视点应取画面下缘中点。池座第一排观众地面至设计视点的高差不应小于1.50m及不大于2.50m。 最小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1.5倍,并不应小于1.3倍;

二、变形法宽银幕:当其画面高度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相同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88倍,并不应小于0.76倍;当其画面高度大于普通银幕画面高度(镜头焦距相等)时,宜为宽银幕画面宽度的0.74倍,并不应小于0.64倍(均见附录二图2)。 注:银幕宽度、高度参见附录一。 最大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普通银幕:宜为画面宽度的5倍,并不应大于6倍; 3倍; ㎡。 0.90m, 排距应增大0.12m。 每排座席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短排法:两侧有纵走道且为最小排距时,每排座席数不应超过22个,以后排距每增加50mm,可增加2个座席; 二、长排法:每排座席可增至50个; 三、仅一侧有纵走道时,上述座席数相应减半。

(完整版)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完整版)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声学 一、剧场设计应包括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应参与建筑、装饰设计全过程。 二、扩声设计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密切配合;装饰设计应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三、自然声演出的剧场,声学设计应以建筑声学为主。 观众厅体形设计 一、观众厅每座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剧场类别容积指标(m3/座) 歌剧4.5~7.0 戏曲、话剧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3.5~5.5 设置扩声系统时,每座容积可适当提高。 二、观众厅体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众厅体形设计,应使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电声设计应避免电声源的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 声学装饰应防止共振缺陷。 2、楼座下挑台开口的高度与挑台深度比,宜大于或等于1:1.2,楼、池座后排净高应大于或等于2.8m。 三、观众厅声学设计应包括伸出式舞台空间。 四、剧场作音乐演出时,宜设置舞台声反射罩或声反射南。 观众厅混响设计 一、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观众厅混响时间设置.

歌舞1.3~1.6s 话剧(2000~10000m3)1.1~1.4s 戏曲 多用途、会议 2、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相对于500~1000HZ的比值宜符合下表规定: 使用条件125Hz250Hz2000Hz4000Hz8000Hz 歌舞1.00~1.351.00~1.150.90~1.000.80~1.000.70~1.00 话剧1.00~1.201.00~1.10 戏曲 多用途、会议 上列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适用于600~1600座观众厅。 二、混响时间设计,采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等七个频率;设计与实测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 三、伸出式舞台的舞台空间与观众厅合为同一混响空间,按同一空间进行混响设计。 四、舞台声学反射罩内的空间属观众厅空间的一部分,具有舞台反射罩(板)的观众厅的混响应另行设计。 五、舞台及乐池应作声学设计。 噪声控制 一、剧场内各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69执行。 二、观众席背景噪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甲等≤NR25噪声评价曲线; 2、乙等≤NR30噪声评价曲线; 3、丙等≤NR35噪声评价曲线; 三、设在群楼内或综合楼内的剧场,其振动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四、升降乐池运行时的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60DB(A),其他舞台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或等于

【精品】电影院剧院视线设计

5观众厅5.1视线设计 5.1.1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 2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 3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 4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 2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 3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 4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 2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岛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5.1.5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5.1.6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 9.3观众厅混响设计 9.3.1观众厅满场混响时间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使用要求及不同体积,在500~1000Hz范围内宜符合表9.3.1-1的规定: 观众厅混响时间设 置 表 9.3.1-1

影剧院设计规范

影剧院设计规范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影剧院设计规范 第条电影院的规模按观众厅的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1201座以上; 大型801座~1200座; 中型501座~800座; 小型500座以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规模适当。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宜设多观众厅。 第条电影院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特等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的相应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甲等宜设置立体声。甲等大型以上的观众厅主体结构宜具备能兼放、或以后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的条件。 注: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的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条电影院基地选择应根据当地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大型不应小于12m,特大型不应小于1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第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的安全地带,并为消防作业提供合适的通路及场地; 二、一面临街的电影院,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其宽度均不应小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