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
篇一: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徐州民政医院
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标准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接收血液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篇二:临床输血规范
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
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
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血液
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输血护理记录,做到规范输血。
医疗部分:
一、输血前评估: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
血红蛋白
(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
贫血原因(急
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
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输血前评估的内容及项目
评估项目评估内容
失血外出血
内出血——非创伤性:如胃溃疡、脉管曲张、异位妊娠、产前
出血、子宫破裂等
——创伤性:如胸、脾、骨盆、股骨等损伤出血等
溶血疟疾、败血症、dic等
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脉率、血压、呼吸频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脉搏、肢
体温度、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绞痛、知觉水平、排
尿量等
贫血的评估临床:舌、手掌、眼、指甲等
患者对失血或(和)年龄
贫血的耐受力其他临床疾病:如子痫前期毒血症、肾衰竭、心肺疾病、慢性
肺部疾病、急性感染、糖尿病等
预期需要输血是否预期作外科手术或麻醉
出血是否继续、停止或再发生
溶血正在继续发生
2、输血目的:输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二是纠正凝血功能
障碍。
除此以外均为不合理输血。
3、输血指征: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
件四“内科输血指南”的要
求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3.1.红细胞输注适应征:
(1)急性失血:①hb>100g/l不必输注;②hb 者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慢性贫血:①hb 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考虑输注。
(3)不合理应用:①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
细胞;②hb>100g/l输注红细胞;
③失血量60g/l无明显贫血症状
输注红细胞。
3.2.红细胞输注后疗效评价
输注红细胞单位数=wt×V×(期望hb值-输注前hb值)/每单位红细胞hb总量
注:wt:患者体重(kg)V:每公斤体重的血容量,成人0.07l/kg,婴幼儿0.08l/kg
每单位红细胞hb总量:按24g计(200ml全血制备)
判断输注红细胞制品的效果:一是患者氧供状况和临床症状,二是输血前后实验室检测数据
的对比观察。
输注后24h复查hb,计算hb恢复率
血红蛋白恢复率=wt×V×(输注后hb值-输注前hb值)/输入hb总量×100%
血红蛋白恢复率>80%显效
血红蛋白恢复率>50-79%有效
血红蛋白恢复率>20-49%效果不佳
血红蛋白恢复率 3.3.血小板输注指征
(1)内科:①血小板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10-50)×109/l根据出血
情况决定;③血小板数(2)外科:①血小板数>100
×109/l一般不需输注;②血小板数③血小板数(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3)不合理应用:①血小板数>100×109/l输注血小板;②血小板数(50-100)×109/l
无明显出血输注血小板。
3.4.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
判断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根据是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升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
数(×10/l)
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临床经验表明:cci>10,表明输注血小板有疗效。
一般输注后1h,cci应大于15-20。
3.5.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普通
冰冻血浆(含有稳定凝血因子):
主要作用:补充凝血因子
血浆具有输血并发症及经血传播的疾病的风险,特别是能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对其
适应证要从严掌握。
(1)内科: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所致
的出血,特别是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外科:①凝血酶原时间(pt)或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对照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②大量输入库存血引起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③紧急对抗华法林
的抗凝血作用。
(3)不合理应用:①用于补充血容量;②与红细胞搭配输注;③用于补充营养;④用于
促进伤口愈合
(4)血浆输注的常规剂量为10-15ml/kg体重,在严重出血时的用量可能要超过常规剂量。
输注血浆后应及时复查凝血系列,了解输注疗效。
3.6.冷沉淀:
主要成分:1.丰富的因子Ⅷ2.丰富的纤维蛋白原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4.因子ⅩⅢ5.
纤维结合蛋白。
适用:(1)内科:①治疗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
②治疗血管性血友病;③治疗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2)外科:①补充纤维蛋白原;②与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配合应用纠正凝血功能
障碍。
输注剂量:冷沉淀常用剂量为1-1.5u/10kg体重。
二、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亲属说明输血目的、选择的血液品种、输同种异体血的
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亲属的同意,并签署《输血
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输血治疗同意书》要求填写完整、无缺项。
9
2、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核准签名。
要求项目填写
完全,字迹清晰易辩。
3、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①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
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
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
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③同一患者一天申
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
血。
③同一患者24h内输血量超过1600ml,需要输血科输血医师会诊,
并填写会诊记录入病历保存。
(急诊用血患者可于抢救后补办)
4、临时医嘱:①经治医师决定给患者输血时,应下备血医嘱,内容包括:输血前
检查(血型、血Rt、凝血系列、免疫八项)和配血液品种及数量。
②血液由输
血科取回病房后,经治医师下输血医嘱,包括输注血液品种和输血量、输血反
三、应动态监测等。
病历书写:病程中要有输血记录(可以不单独列出),内容完整、准确,包括
输血原因、血型、输注血液成分和输血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输注后要有疗效评价(从症状改善、实验室结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均要记录出血量与输血量,输血量与发血量完整一致。
护理部分: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1、护理人员必须双人核对医生开出的输血医嘱、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确认无误后,正确选择真空采血试管。
2、采血时向患者说明采血的目的和配合事项。
询问患者输血史,既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采血时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实行双人核对。
4、血液标本的采集要准确、无误、足量,严禁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如多人采集标本时要做到一人一管一采集。
5、标本采集完毕,离开患者床旁前在试管指定位置注明患者姓名、病区、床号、日期、
时间、标本编号,将条形码粘贴于化验单指定位置后与输血申请单及时送验。
二、取血:
1、接到取血通知,持取血箱凭取血凭证到发血室取血。
2、与血库发血员共同查对,即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3、核对无误后与发血员共同在血液出库登记本上签字。
4、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
室温放置不超过30分钟。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三、输血:
1、输血前须由2名医护人员对配发血报告单上的项目逐一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在配发血报告单的右下方签名并填写输血查对登记本。
2、输血时实行2人查对,对于意识障碍、昏迷等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至少使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床头卡、腕带)确认受血者。
3、建立静脉通路,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输血滴速应先慢后快,前15—20分钟内滴速不超过20滴/分,无不良反应后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节滴速,2—3小时内输完。
5、输血期间注意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前后或连续输血时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管道。
6、输血完毕后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滴速、血型、血液种类、剂量、输注是否通畅、患者的主诉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迟发型输血反应。
将血袋妥善保存24小时,并将配发血报告单入病历保存。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1、输血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和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如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含量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巾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送交输血科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篇三: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
四子王旗人民医院手术室临床输血技术标准操作规范
流程
一、受血者血样采集
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1/5
二、接收血液
2/5
3/5
4/5
四、输血注意事项
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