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指标

合集下载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猪生产学_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二、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2020/4/5
4
一、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这种生产程序采用五阶段饲养法,以周为单位,每周 都有一定数量的母猪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转群; 每周都有一定数量的仔猪出生、断奶、生长、育肥到 出栏。而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共饲养154~182天,其中 哺乳期28~35天,保育期28~35天,生长期49~56天, 育肥期49~56天,全程共计22~26周。五段饲养工艺 流程在生长肥育期需转群两次,虽然方便了科学饲养 猪群和充分利用了猪舍,但在生产中增加了麻烦,猪 只应激增加,为此有些猪场将生长期和育肥期合二为 一,即采用四阶段饲养工艺流程。
表7—1所示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2020/4/5
14
表7—1 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指标
任务
指标
任务
指标
母猪年产窝数(窝) 2.1~2.3
仔猪保育天数
28~35 (天)
母猪平均窝产仔数(头) 10
保育仔猪期末体重(㎏)
18~20
母猪平均窝断奶仔数 (头)
母猪分娩率
9 90﹪
保育仔猪成活率
生长育肥猪20~90㎏饲养 天数(天)
2020/4/5
12
二、养猪生产指标和猪群周转数量确定
现代规模化养猪按照生产节律确定生产制度,即在一 定的时限内确定有多少母猪配种、妊娠和分娩;有多 少仔猪出生、哺乳、断奶和保育;有多少肉猪进入生 长、育肥和出栏。根据目前养猪生产规模一般以1、2、 3、7、10日制五个等级而定,三万头规模以上的猪场 实行一日制,万头规模的猪场实行七日制,小型猪场 可实行月制。
15
猪群周转数量的确定
现阶段全国各地的养猪场规模多以中、小型为 主,因此以周为单位,按照养猪规模和繁殖节 律,给出一定数量的母猪配种,建立一定数量 的母猪群,制定相应的生产指标,将是确定各 车间生产任务的关键,也是猪舍建筑面积、内 部设施设备配置、猪群数量和生产周转的前提。

生猪养殖指标体系

生猪养殖指标体系

生猪养殖指标体系生猪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科学、高效地进行生猪养殖,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和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和监测生猪养殖的运行状况和效益。

本文将探讨生猪养殖的指标体系,从生产效益、环境效益和品质安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产效益指标体系1.生猪存栏数:生猪存栏数是衡量生猪养殖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生猪养殖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

2.生猪出栏数:生猪出栏数是衡量生猪养殖收入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生猪养殖的销售能力和经济效益。

3.生猪存活率:生猪存活率是评估生猪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高存活率意味着健康的生猪和良好的养殖管理。

4.生猪产仔数:生猪产仔数是评估生猪繁殖能力的重要指标,高产仔数意味着良好的繁殖效益。

5.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评估养猪饲养技术的重要指标,即单位饲料投入所能产生的生猪重量,高饲料转化率意味着高效的饲养技术。

6.均重增长率:均重增长率是评估生猪饲养技术的重要指标,即生猪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日增重,高均重增长率意味着快速的生长速度和良好的饲养效果。

二、环境效益指标体系1.废弃物处理率:废弃物处理率是评估生猪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即废弃物的处理量与产生量的比例,高废弃物处理率意味着养殖场对废弃物的处理效果好。

2.环境监测指标:环境监测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和土壤质量等方面,可以评估生猪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3.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是评估生猪养殖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即单位生猪产量所需水量,高水资源利用率意味着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4.防疫成本:防疫成本是评估生猪养殖对疫病防治的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包括疫苗及药物的采购成本、兽医服务费用等。

三、品质安全指标体系1.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率是评估生猪养殖健康状况的指标,即生猪群体中发生疾病的比例,低疾病发生率意味着良好的健康水平。

2.残留物检测合格率:残留物检测合格率是评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即生猪产品中残留物的检测合格比例,高合格率意味着高品质和安全的产品。

衡量肉猪生产性能的三个指标

衡量肉猪生产性能的三个指标




() 上
2抓 好保 温 。 .
环境温度 适宜 , 小猪 活泼 , 爱采食 补料 , 长得壮 , 发 病少 。带仔母 猪需要 2 ~ 2 c 0 2 c 的环境温度 , 与仔猪 需要
的 温 度 不 一 致 。 因 此 , 要 给 仔 猪 提 供 特 别 的 保 温 措 需
燥 ) 在春 、 、 , 秋 冬三季应铺 上垫草。 垫草要干 净 、 干燥 ,
屠 宰 率 、 肉率和 饲 料 报 酬 。 瘦
屠 宰率 屠 宰 率 是 指 生 猪 屠 宰
较 多的青 、 饲料喂猪时 , 粗 最好 不要
饲 养 国 外 瘦 肉型 品 种 猪 ; 选 择 饲 可
后 , 体 ( 宰煺毛后去掉头 、 、 胴 屠 蹄 下 水的 白条猪 ) 占活 重 的 比 例 。 屠 宰 率 高 , 肉就 多 。 在 生猪 9 千 克 进 出 0
i 率 为 4 .% , 太 二 元 杂 种 猪 为 肉 45 长
” 3 大 长 太三 元 杂 种 猪 可 达 5%。 一初生 日

母 猪 进 产 房 前 , 须 对 产 圈 进 行 彻底 清 扫 和 消 毒 , 必
保 持 猪 床 清 洁 、 燥 ; 时 对猪 体进 行 一 次 清 刷 和 消 毒 , 干 同
高 , 宰 率 和 瘦 肉率 都 较 理 想 , 产 屠 生
的 猪 肉 受 市 场 欢 迎 , 济 效 益 较 经 好 。 当不 用 或 少 用 全 价 饲 料 , 用 而
就应该饲养生产性能好 的肉猪 。衡
j 肉猪 生 产 性 能 的 三 个 主 要 指 标 是 量
料 千 克 数 , 常 用料 肉 比表 示 , 肉 通 料 比 高的 饲 料 报 酬低 。 纯 种 太 湖 猪 的 料 肉 比 为 41 长 白猪 和 太 湖猪 杂 交 :; 繁殖的长太杂种猪 ( 元杂种猪 ) 二 料 肉 比是 3 :; 大 白猪 与 二 元 杂 种 . 1用 7 母 猪 配 种 , 到 大 长 太杂 种 猪 ( 元 得 三 杂 种 猪 )其 料 肉 比为 3 :。 , . 1 4 屠 宰 率 、 肉率 、 料 报 酬之 间 瘦 饲 密切相关 , 凡是 饲 料 报 酬 高的 猪 种 , 屠 宰 率 和 瘦 肉率 都 高 。养 猪 户在 饲

猪场年度总结报告(3篇)

猪场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已接近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猪场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以及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报告将对本年度猪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对下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展望。

二、生产经营情况(一)生产规模及结构1. 生产规模:本年度,猪场母猪存栏量达到1200头,育肥猪存栏量达到5000头,同比增长15%。

全年出栏肉猪10000头,同比增长20%。

2. 生产结构:本年度,猪场实行了“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确保了猪源质量和供应稳定。

其中,二元杂交猪占比60%,三元杂交猪占比40%。

(二)生产成绩1. 繁殖成绩:母猪年产仔数达到2.2窝,同比增长10%。

其中,二元杂交猪年产仔数达到2.3窝,三元杂交猪年产仔数达到2.1窝。

2. 育肥成绩:育肥猪平均日增重达到750克,同比增长5%。

育肥猪出栏时间缩短至6个月,同比增长10%。

(三)经济效益1. 销售收入:本年度,猪场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同比增长30%。

2. 成本控制: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本年度饲料成本同比下降5%。

3. 利润:本年度,猪场实现利润200万元,同比增长40%。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猪舍改造:对原有猪舍进行改造,提高饲养环境舒适度,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 粪污处理: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二)强化饲养管理1. 饲料管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2. 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确保猪场生产安全。

3. 人员培训: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三)科技创新1. 引进新技术:引进先进的饲养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 开展科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猪场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 疫病防控压力较大:猪场地处疫病多发区,疫病防控压力较大。

2. 生产成本较高:饲料、人工等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猪场盈利能力。

养猪场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方案

养猪场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方案

养猪场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方案1.背景介绍养猪场的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是评估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养猪场的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方案应综合考虑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科学地评价养猪场的绩效。

2.考核指标2.1生产效益指标:包括养猪场的年产猪肉总量、年出栏猪只数、猪只成活率、平均出栏体重等指标,用于评估养殖绩效和生产能力。

2.2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养猪场的年净利润、生产成本、饲料利用率、分娩率等指标,用于评估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3环境效益指标:包括养猪场的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废弃物处理方式等指标,用于评估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3.考核方法3.1指标定量化: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设定合理的目标值和考核标准。

例如,年出栏猪只数的目标可以根据养殖场容量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成活率的目标可以根据养殖管理水平和饲养工艺来确定。

3.2数据收集:收集养猪场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包括生产数据、经济数据、环境数据等。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数据统计和记录来实现,也可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实际值,并与目标值进行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养猪场在各项指标上的绩效,找出绩效较好和较差的指标项。

3.4绩效评估与奖惩:根据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结果,对养猪场进行绩效评估并进行奖惩。

对于绩效较好的指标,可以给予奖励或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绩效较差的指标,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或要求进行改善。

4.考核周期考核周期应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可以选择月度、季度或年度为一个考核周期。

对于生产指标较为稳定的养猪场,可以选择较长的考核周期,以更好地反映养猪场的长期绩效;对于生产指标波动较大的养猪场,可以选择较短的考核周期,以更好地掌握养猪场的实时绩效。

5.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养猪场进一步改善生产管理、提高绩效的依据。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猪生产学-养猪生产工艺流程

一、养猪工艺流程的开通

万头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线投产之前应有计划配置基 础母猪群,一般分四批配置完成,要求每一批的年龄 相差30~45天。若按四批配置基础母猪618头,每一 批年龄相差35天计算,则每35天配置同日龄的后备母 猪155头。每一批母猪开始配种时,若配种率按98﹪ 计算,将有152头母猪接受配种,而每周要配种30头。 若受胎率应按90﹪计算,每周则有27头母猪怀孕。若 分娩率按90﹪计算,每周则有24头母猪分娩。到第六 周继续给复发情的母猪配种,同时第二批母猪的配种 年龄和体重已达配种要求,要求按照相同的方式陆续 进行配种,直至四批母猪全部配完,工艺流程即全线 开通。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 数的测算


分娩舍母猪栏数﹦每周分娩母猪数×分 娩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4×7÷1﹦168(栏) 该时段共养母猪24×6﹦144头 建造猪舍数﹦分娩舍母猪栏数÷每栋标 准舍内放置的分娩栏数 ﹦168÷31﹦5.4(栋)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保育舍猪栏数﹦每周育成的断奶仔猪数 ×保育舍饲养周数÷每栏饲养头数 ﹦216×6÷9(10)﹦144(130)(栏) 该时段共养保育仔猪216×5﹦1080头 建造猪舍数﹦保育舍猪栏数÷每栋标准 舍内放置的保育栏数 ﹦144(130)÷31﹦4.7(4.2)(栋)
5.肥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 的测算
584×30﹪﹦175
596×30﹪﹦179
584÷20﹦29
596÷20﹦30
各类猪栏数量和建造猪舍数的测算




猪舍及栏位的利用强度主要决定于猪的生产节律,正确配置猪 舍和猪栏数量可以使得猪场建筑面积经济合理,便于进行流水 式作业。例:某万头猪场预计年出栏肥猪10348头,若母猪的 繁殖周期为163天,即23周。试根据表7—2和表7—3所示参数 测算各类猪栏数和建造的猪舍数,并计算出各类猪群在各时段 的存栏数量。 1.配种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2.妊娠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3.分娩舍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4.保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5.肥育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6.后备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7.公猪舍猪栏数和猪舍建造数的测算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

猪场自我评估的主要指标我们在拜访猪场老板的交谈中,感觉现在的猪场老板很容易满足,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年上市15 ~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

猪场老板也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以及严重程度。

有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现推荐一个,建议规模化猪场实现数据管理。

猪场的主要问题是母猪群繁殖能力普遍低下、生长猪死淘率高和育肥时间长。

母猪群的繁殖率,常常以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的数量来衡量。

影响每头母猪年上市商品猪数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即NPDS(NPDS越多,母猪的年产胎次就越少);其次是窝产活数和生长猪的全程死淘率。

目前猪场的普遍问题反映在:(1)窝产活仔数少。

窝产活仔数少于10头,普遍在9.2 ~9.7,初产就更低,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见表1)。

(2)分娩率低。

分娩率低于85%,普遍在75%~82%。

母猪的年产胎次在1.90 ~2.10。

丹麦2005年5个好的猪场分娩率在86.5%~92.5%之间,分别为86.5%、90.7%、91.1%、92.2%、92.5%。

《猪与禽》杂志2007年第5期报道有550头的种猪场2001~2005年的分娩率分别为83.7%、80.6%、85.9%、90.8%、94.0%。

我国猪场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有待提高。

(3)初生重偏小,普遍在1.2 ~1.3kg之间。

(4)母猪哺乳期采食量饲喂不足。

母猪泌乳不充分、断奶体况差、仔猪断奶窝重小。

(5)生长猪的死淘率高,大于12%~15%,甚至高达25%以上。

(6)生长猪100kg的上市日龄延长,上市日龄大于175~185d。

生产数据可分为三个水平:优秀、一般、差。

可与自定目标、纵向与以往的数据、横向与邻居场数据相比,反映不足或良好。

生产数据虽然反映了已发生的事件,但最终体现了猪场的生产水平、健康水平和盈利能力!自我评估的繁殖性能指标有: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母猪群体况、胎次、分胎次产活仔数、窝死胎木乃伊胎率;母猪群断奶后7d内的发情比例;返情率、流产率、空怀率、分娩率;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初生重、断奶重;产房内仔猪死亡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商品猪数。

生猪指数;

生猪指数;

生猪指数1. 引言生猪指数是衡量猪肉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对于决策者、农户和消费者来说,了解生猪指数的走势对于制定合理的生产和消费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猪指数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2. 定义和计算方法生猪指数是根据市场上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的生猪价格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数。

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2.1. 价格加权市场上不同种类生猪的价格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不同品种的价格进行加权计算。

一般来说,市场上主要的生猪品种有白条、黑猪、稀少猪等,每种品种的价格加权比例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2.2. 规模加权市场上生猪供应的规模也是计算生猪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规模越大的生猪养殖场,其价格影响力也会相对较大。

因此,需要考虑不同规模养殖场的生猪价格对指数的贡献。

2.3. 市场份额加权生猪市场上存在不同企业的竞争,市场份额越大的企业对于整体市场价格的影响也会更大。

因此,市场份额的大小也会被考虑在内,进行价格的加权计算。

3. 影响因素生猪指数的走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节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1. 生猪供给生猪供给受到养殖场规模、养殖成本、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

养殖场的规模越大,产能越高,供给越充足;养殖成本的变化也会影响供给量,例如饲料价格、养殖技术等的变动均会影响生猪供给。

此外,政府的调控政策也会对生猪供给产生影响,例如限制进口、提供补贴等。

3.2. 生猪需求生猪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消费习惯、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居民收入的增加会刺激猪肉的需求增长;消费习惯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对猪肉的需求,例如对于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增加;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对猪肉需求产生影响,高价格会减少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意愿。

3.3. 疫病和灾害疫病和灾害也是生猪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猪瘟等传染病的爆发会导致生猪供给减少,从而推高生猪价格;而自然灾害如洪涝、旱灾等也会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影响生猪指数的波动。

养猪生产指标范文

养猪生产指标范文

养猪生产指标范文1.存栏和出栏指标:存栏指标是指猪场在一定时间内所养的总猪只数量,包括种猪、育肥猪和生产母猪等。

存栏猪只数量的稳定和适度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营和高产出的前提条件。

出栏指标是指一定时间内猪场销售出去的猪只数量。

出栏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出栏率代表猪场的销售能力强、生产效益好。

2.猪只寿命和断奶重量:猪只寿命是指猪只从出生到屠宰的时间,寿命长表示猪只健康状况好,生产性能高。

断奶重量是指离乳时猪只的体重,高断奶重量代表猪只生长发育好,具备进一步生产价值。

3.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是指单位饲料消耗量与单位猪肉产量之比,是衡量饲料利用率的指标。

低饲料转化率代表饲料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猪场盈利能力。

4.种猪活仔数和成活率:种猪活仔数是指一头种猪一胎产仔的数量,成活率是指新生仔猪中幸存的数量。

种猪活仔数和成活率是衡量繁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种猪活仔数和成活率代表种猪的繁殖能力好,为后续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妊娠率和孕保率:妊娠率是指母猪配种后能够怀孕的比例,孕保率是指成功受精的种猪能成功产仔的比例。

妊娠率和孕保率是繁殖管理的重要指标,高妊娠率和孕保率代表种猪的繁殖能力好,为猪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6.猪肉产量和全猪场存活率:猪肉产量是指猪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的猪肉总重量,全猪场存活率是指猪场全年存活的猪只占总头数的比例。

猪肉产量和全猪场存活率是衡量猪场生产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猪肉产量和全猪场存活率代表猪场的生产效益好,经营管理水平高。

7.猪舍利用率和猪场空饲率:猪舍利用率是指猪舍内实际存放猪只数量占猪舍总容量的比例,猪场空饲率是指猪舍空置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猪舍利用率和猪场空饲率是猪场生产效益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猪舍利用率和低猪场空饲率代表猪舍的利用效率高,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好。

总之,养猪生产指标涉及到猪只数量、生长发育情况、饲料利用率、繁殖效果、猪肉产量和猪舍利用率等方面,这些指标是综合评价猪场经营状况和效益的重要依据,对于猪场合理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猪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

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

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在生猪养殖行业,KPI(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它可以帮助养殖场主或管理人员量化和评估生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养殖业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该体系中的关键指标。

首先,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估和监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有助于提高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养殖成本,并最终增加养殖场的盈利能力。

在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关键指标。

首先是养殖场的生产产量指标,如每头生猪的出栏重量和出栏年龄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养猪技术水平。

其次是疾病防控指标,包括疫苗接种率、防疫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这些指标对于减少生猪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饲料利用率、饲料成本比例等指标,这些都关系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所述的指标,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养殖场情况定制其他适用于该场的关键指标。

例如,对于一些重视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养殖场,可以增加环境指标和动物福利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和动物福利水平,有助于提升养殖场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在评价生猪养殖KPI时,还需要注意指标的设定和数据的采集。

指标应该具有量化的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反映养殖过程中的状况,并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改进的依据。

同时,采集数据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为了有效利用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将KPI评价体系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KPI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目标设定和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养殖场的良性发展。

总之,生猪养殖KPI评价体系在养殖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

猪场名词及指标讲义一、猪场常用名词名词定义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雌雄动物(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

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

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4.批次: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5.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6.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

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

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

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

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7.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8.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9.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0.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生猪养殖 指标体系

生猪养殖 指标体系

生猪养殖指标体系生猪养殖指标体系是针对猪的饲养、疾病预防、管理以及养殖环境等方面制定的评价指标,它们对于评价生猪养殖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包括饲养、疾病预防、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典型生猪养殖指标体系。

一、饲养指标1.日增重:猪每天体重增长的平均值,通常以克或千克为单位。

2.饲料转化率:每增重一千克需要的饲料量,通常以公斤为单位。

3.采食量:猪一天摄食的总量。

4.断奶后体重:猪从断奶到离开育肥场时的体重,该指标与猪的饲养管理、营养状况和养殖环境密切相关。

5.饲料成本:每增重一千克所需的饲料成本。

6.猪的生长速度(时效性):体现在采食量、日增重和断奶后体重等指标上,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患、恶劣环境和营养不良等问题,能够有效改善生长速度。

二、疾病预防指标7.疾病防控计划:包括预防接种方案、卫生管理、消毒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制定并执行疾病防控计划,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8.疫苗接种完成率:疫苗接种时机、类型、量的合理选择,能很好的控制疫病的传播,保障生猪的健康。

9.疾病发病率:一段时间内,发生某种疾病的猪的比例。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降低病死率、提高产能。

10.死亡率:一段时间内死亡猪的比例。

过高的死亡率则会严重影响生猪的养殖收益。

11.免疫力:即生猪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

良好的免疫力能有效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三、管理指标12.繁殖率:母猪每年分娩的仔猪数量。

饲养环境的改善、母猪选育、营养管理和合理配种等措施都是提高繁殖率的关键。

13.出生活仔率:母猪分娩后,存活的健康仔猪的比例。

及时处理分娩困难等问题,避免影响出生活仔率。

14.断奶率:生产出的猪仔中,顺利断奶且达到预期体重的幼猪数量的比例。

15.育肥率:幼猪存活到育肥期的比例,该指标能够反映生猪的健康管理和育肥环境的质量。

16.管理质量:包括饲养、营养管理满足了猪的需求。

同时做好生猪的疫病防控、卫生管理和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确保生猪的健康成长。

列举6到10个猪场的生产效益指标

列举6到10个猪场的生产效益指标

列举6到10个猪场的生产效益指标猪场与效益相关的几个重要生产与技术指标以500 头基础母猪为计算依据1 、母猪年生产力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合格出栏猪数,18 头为及格每多提供一头,每头母猪年增效益大于200 元。

2 、全群料重比(正常后备母猪比例)及格3.25:1每降低0.1 (绝对值),年增效益大于19 万元。

3 、出栏天数(出生――出栏)达到100 公斤,160 天为及格。

每平均提前出栏一天,年增效益大于4 万元。

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技术,实现150 天出栏是可以达到的。

4 、断奶后第一周日增重达到100 克为及格。

每提高30 克,意味着可提前出栏约1 天。

5 、分娩率(总产仔母猪/ 总配种母猪数)达到80% 为合格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年增收大于2 万元。

加强各项管理(人工受精等)可望达到85% 。

6 、母猪伤残死淘汰率控制在5% 以内为合格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年增收4 万元以上。

7 、母猪正常淘汰率控制在25% 为宜每超过1% 意味着损失2.5 万元以上。

8 、非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小于20% 为宜。

猪场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有哪些?规模猪场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一般可分为产品计划完成率、质量、饲料报酬等指标。

(1)产品计划完成率产品计划完成率=产品实际产量/产品计划产量xl00%。

若比率大于100,则表明已超额完成了任务。

(2)产品质量指标繁殖率是衡量种猪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包括受胎率、平均产活仔数和仔猪成活率。

受胎率指妊娠母猪头数与受配母猪头数的比,要求不少于85%。

不同种猪的平均产活仔数不同:瘦肉型种猪一般在10~ 12头/窝;仔猪成活率的要求不少于90%。

育肥效果是判断育肥猪生产性能的指标,一般包括平均日增重、出栏率、出栏活重及胴体瘦肉率四项。

平均日增重指双月龄育肥至90千克的增重与育肥天数的比值,其衡量着育肥猪的生长速度。

出栏率至少要达到150%。

胴体瘦肉率指的是胴体中的瘦肉量与皮、肉、骨和肥膘总量的比率。

畜牧业中的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畜牧业中的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畜牧业中的养殖经济效益分析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养殖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农民的经济来源,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肉食和其他动物产品的需求。

然而,对于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进行全面且准确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农户的养殖生产和政府的政策制定。

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在分析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时,需要考虑到一系列评价指标,以综合评估养殖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其中一些重要的指标包括:1. 产出与投入比:即单位投入所得到的产出量,可以反映出养殖业的生产效率。

2. 成本收益比:用于评估养殖业的盈利能力,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的比值来衡量。

3. 资金回报率:衡量养殖业的投资回报率,反映投入资金所带来的收益水平。

4. 劳动生产率:用于衡量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经济产值,反映劳动力利用效益。

5. 市场竞争力:通过养殖业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波动等指标来评估。

二、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1. 养殖品种选择:不同的养殖品种对经济效益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品种可能更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具备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 饲养管理水平: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死亡率,从而改善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3. 饲料成本控制:饲料成本是养殖业的主要支出之一,合理控制饲料成本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4. 养殖环境因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设施设备对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疾病防控:疾病的防控是确保养殖动物健康成长的关键,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减少经济损失。

三、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案例分析以养猪业为例,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之一,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1. 养猪业的产出与投入比例一般较高,养猪具有周期较短、投资回报较快的特点。

2. 养猪业的成本收益比受饲料成本的影响较大。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养猪主要生产指标

养猪主要生产指标

养猪主要生产指标养猪是中国重要的养殖业之一,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养猪主要生产指标包括养殖规模、出栏率、饲料转化率、生猪存栏量、猪只平均体重等。

首先,养殖规模是指养猪场的规模大小,通常以猪只存栏量来衡量。

决定养殖规模的因素包括场地面积、设备设施、资金等。

养殖规模的扩大能够降低单位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出栏率是指猪只从出生到出栏的比例。

出栏率是衡量养猪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出栏率意味着高效的养殖管理和合理的疫病控制措施。

养殖场在提高出栏率的同时,也要确保生猪品质和健康。

饲料转化率是指单位饲料转化为生猪重量的比例。

饲料转化率高意味着单位饲料能够转化为更多的生猪重量,从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要提高饲料转化率,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精细化的配合饲料以及合适的饲料添加剂。

生猪存栏量是指养猪场所养殖的生猪数量。

存栏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养猪场的产能和养殖效益。

养猪场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合理把握存栏量的规模,避免存栏量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猪只平均体重是指养殖场所猪只的平均体重。

猪只平均体重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质量、品种选择等。

猪只平均体重的增加可以提高出栏率和肉类产量,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主要指标外,养猪场也需要关注猪只的死亡率、育肥期、疾病发生率等。

降低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是养猪场保证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而育肥期的长度和效果直接影响养猪场的周转速度和经济效益。

总之,养猪主要生产指标包括养殖规模、出栏率、饲料转化率、生猪存栏量、猪只平均体重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提高这些指标,从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猪场员工生产指标度绩效考核方案

猪场员工生产指标度绩效考核方案

猪场员工生产指标月度绩效考核方案(适合于满负荷均衡生产经营猪场)为了加强猪场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为了提高猪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特制定《猪场员工生产指标绩效考核方案》如下:原则:有奖有罚,奖不封顶;员工月度考核奖罚,场长年度考核奖罚;兼顾行业特点,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以生产指标为主,成本指标为辅,兼顾经济效益。

原理:生产指标、成本指标与经济效益正相关,猪场员工只要把生产指标、成本指标搞好了,经济效益自然就上去了;猪场不适合搞利润指标,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过大不可预测,利润指标往往难以兑现。

一.生产指标1.配种妊娠舍\人工授精站生产指标满负荷配种计划90%配种分娩率80%胎均活产仔数10头(原种及祖代9头)母猪断奶至配种的间隔天数7天母猪年均产胎次胎/头考核奖罚;基本工资2.产房保育舍生产指标哺乳保育期成活率90%转出重4周龄(28日龄)7公斤、9周龄(63日龄)20公斤3.生长育成(肥)舍生产指标生长育成(肥)期成活率98%出栏重种猪16周龄(112日龄)50公斤,育肥猪23周龄(161日龄)90公斤。

二.考核奖罚办法1.配种妊娠舍\人工授精站满负荷配种计划90%,每增减一头奖、罚50元分娩率:实产胎数每增减一胎奖、罚100元胎均活产仔数:每增减一头奖、罚10元2.产房保育舍哺乳保育期成活率:每增减一头奖、罚10元转出重:每增减一公斤奖、罚4周龄1元\9周龄元3.生长育成(肥)舍生长育成(肥)期成活率: 每增减一头奖、罚50元出栏重: 每增减一公斤奖、罚元。

三.奖罚金分配比例各组饲养员一人份,各组组长(含主配)2人份,生产线主管(一条独立的生产线设科级或科助级主管一名,万头规模以下猪场生产科长兼)是所辖生产线员工平均线的3倍,人工授精站员工—人工实验室员工是配种妊娠舍员工平均线的倍。

四.结算兑现办法1.每月结算,与工资同时兑现。

该奖罚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奖金可突破绩效工资上限,罚款限为绩效工资额。

2.结算时涉及其它指标参数时,参照事业部制定的各项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

养猪生产指标表1.生产技术指标表2.猪舍参考温度表3.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表5.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表8.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表9.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表10.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表11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表12.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表15猪只体温参数表16猪场免疫参考程序表1.生产技术指标表2.猪舍参考温度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表5.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表8.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

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表10.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lQQk|i215ME5g\fc a y表11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表12.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限制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该数据反映的是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

从生产损失的角度来讲,这些时间是非常浪费的。

不同规模的母猪群其经济损失的概念如下所示:•御事flfe丸天妊探”留畫陕乳町夭祈励車足种1榨稻的恰1130C元・不祠国貳可咤会両所娶幼朗ffM自表13.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1)、种猪投料表2)、不同阶段母猪投料示意图不同阶段母猪拽料图说明:A.初产母猪日粮在满足妊娠和维持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部分生长需要,因此在妊娠前期控料阶段,应在经产母猪投料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15%饲料。

养猪用语及生产指标

养猪用语及生产指标

养猪用语及生产指标养猪是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指标对于农户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养猪用语及相关的生产指标的详细介绍。

一、养猪用语1.出栏:指猪只已经达到市场出售的标准并被出售或屠宰的过程。

3.配种:指将母猪和公猪进行交配以产生后代的过程。

4.分娩:指母猪产下仔猪的过程。

5.育肥:指将仔猪或其他幼猪养肥至合适出栏重量的过程。

6.猪舍:指专门用于养猪的建筑物,提供适宜的环境和设施供猪只生活和生产。

7.猪粪:指猪只排泄的粪便,通常用作农田有机肥料的一种资源。

8.保健:指对猪只进行疫苗注射、驱虫等预防措施,以保持猪只的健康状态。

9.饲料:指供给猪只食用的各种食物,通常是以谷物、豆粕、鱼粉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10.饮水:指为猪只提供饮用的水源,保证猪只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二、养猪生产指标1.存栏量:指养猪场或农户目前饲养的猪只总数。

2.断奶率:指仔猪在特定时期内成功断奶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育肥率:指仔猪或其他幼猪养肥至合适出栏重量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4.每窝产仔数:指母猪每次分娩的仔猪数量,通常以头数表示。

5.每窝成活仔数:指母猪每次分娩后成活的仔猪数量,通常以头数表示。

6.饲养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从饲养完一批猪只到再次新进一批猪只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天数表示。

7. 饲料转化率:指猪只摄入的饲料与体重增长的比率,通常以kg/kg或kg/lb表示。

8.疾病发病率:指存栏猪只中发生疾病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9.死亡率:指存栏猪只中死亡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10.出栏重量:指将猪只出栏时的平均重量,通常以公斤或磅表示。

以上是养猪用语及相关的生产指标的介绍,这些指标对于养猪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农户和养殖场来说,通过合理控制这些指标,可以提高养猪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饲料转化率名词解释猪生产

饲料转化率名词解释猪生产

饲料转化率名词解释猪生产
饲料转化率是指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衡量动物消耗饲料与生长
增重之间的关系的指标。

在猪生产中,饲料转化率是指每单位饲料
投入所产生的猪肉增重。

通常用于评估饲料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成本。

饲料转化率的计算公式为,饲料转化率 = 饲料消耗量 / 猪肉增重量。

此指标对于养猪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
和经济效益。

从生产角度来看,饲料转化率的优化可以帮助养猪场降低饲料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养猪场的盈利能力。

通过监控和改善饲
料转化率,养猪场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饲料投入量,避免浪费和提
高养猪效率。

从营养角度来看,饲料转化率也反映了猪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
收利用能力。

优化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对饲料的消化吸
收率,从而改善饲料转化率,确保猪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保持健康生长。

总之,饲料转化率在猪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
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也与猪的营养健康息息相关。

因此,养猪场需
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优化来不断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养猪繁育体系及评价指标

养猪繁育体系及评价指标

养猪行业术语一、繁育体系四级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由原种场〔核心群〕、扩繁场〔繁殖群〕和商品场〔生产群〕以及终端商品猪饲养场组成,整个繁育体系的重点是原种场〔核心群〕。

原种场〔核心群〕原种场处于种猪繁育体系的金字塔塔尖,主要任务是做好品种规划和育种方案,根据育种方案进行纯种选育,开展种猪性能测定,以期获得最大的遗传进展。

原种场优秀后代可以更新核心群种猪或者为扩繁群提供后备公母猪等。

扩繁场〔繁殖群〕扩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原种场和商品场的纽带。

扩繁场的主要任务是扩繁纯种母猪和生产杂种公母猪。

扩繁场生产的杂种公母猪的目标方向各不相同:公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以及饲料转化率高等;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繁殖性能好、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等。

繁殖群更新的后备猪必须来自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猪只。

商品场〔生产群〕商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底层,主要功能是按照杂交计划的要求,组织好父母代的杂交,生产杂优猪。

商品场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向测定站提供优秀的商品猪进行测定,以检验育种计划、育种目标等的实现情况;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使用核心群和扩繁场提供的终端父本,或者种公猪站优秀公猪的精液。

终端商品猪饲养场终端商品猪饲养场仅仅饲养商品猪,它是整个繁育体系的最终结果和产品,最终要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考核,也是整个种猪繁育体系最终价值的表达。

原种猪分为美系、加拿大系、瑞典系、丹麦系等,品种以杜洛克猪、大约克〔大白猪〕、长白猪三配套最为常见。

同时,也有少量其他品种进口,如汉普夏等。

大多数原种猪到中国后,肢蹄病、呼吸道病多发;注意惊吓,原种猪多数胆小,容易发生应激。

猪的纯种繁育一般是指在同品种内进行繁育和选育。

通过纯种猪繁育可以保持和发展某一品种或品系的优良特性,克服个别缺点,不断提高生产性能,保持品种或品系的纯度,扩大品种内优秀个体的比例,并扩大种群数量,包括曾祖代种猪、祖代种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生产指标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猪舍参考温度
表3。

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

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
表6.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

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猪场免疫参考程序
表1. 生产技术指标
表2. 猪舍参考温度
表3。

不同阶段的猪群饲养密度
表4.各类猪群的饮水及设施
表5. 母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指标表6。

仔猪生产性能的建议目标水平
表7.断奶后仔猪达到预期生长性能的途径或措施
表8. 在良好的商业条件下生长育肥猪的建议目标
现代的肉猪品种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的遗传潜力都高.在理想状况下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超过了1.2kg/天,蛋白质的沉积超过了200g/天.
虽然这些指标在实际中很少达到,但生长潜力高过目前许多猪场实际的水平,如果这些生长水平没有达到,那么就要多消耗饲料,而且达到屠宰重所需要的时间也要增加。

所造成的生产成本的增加如表9所示
表9。

生长速度降低的预测成本(20-100kg体重)
*按生长速度1000g/天、平均采食量23kg/天进行比较
*饲料成本2000元/吨,每多一天消耗1元/天
不同国家费用可能会不同
表10。

优化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建议
表11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表12. 举例计算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限制每头母猪每年产仔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每头母猪每年产仔的窝数,该数据反映的是空怀或非生产日期的天数。

从生产损失的角度来讲,这些时间是非常浪费的。

不同规模的母猪群其经济损失的概念如下所示:
表13。

优化母猪生产能力的饲养管理策略
表14不同阶段猪群投料规则
1)、种猪投料表
2)、不同阶段母猪投料示意图
说明:
A。

初产母猪日粮在满足妊娠和维持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部分生长需要,因此在妊娠前期控料阶段,应在经产母猪投料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15%饲料。

B。

妊娠母猪的投料关键要做到“因猪而饲”,视母猪的膘情和怀孕阶段来确定投料量.
C。

哺乳母猪加料阶段,对于哺乳数少于8头的母猪,可以适当减少饲喂量至5kg左右。

3)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投料程序
冬春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注:白天两次开料都必须对食槽进行全面清理,将剩余未污染且未变质的饲料投给食欲好的母猪吃,另两次开料前则必须将污染或变质的饲料清理掉.
夏秋季哺乳母猪产后第2、3周投料程序表
4)仔猪投料
注:
a。

3—7日龄一定要开始教槽,越早教槽,越早成功,就越有助于提高断奶重。

b。

产房仔猪投料要做到少投多次,随时保持食槽清洁,饲料新鲜.
c。

断奶后拉稀较多可以考虑在开始1-2天适当控料,防止仔猪采食过度。

d.保育舍的两次换料要逐渐过渡,以防止换料应激和拉稀。

5)生长育肥猪投料
表15 猪只体温参数
表16 附参考免疫程序(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