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一、引言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以货币政策作为本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纷纷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在这段时期也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Tobin(196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短期产出的波动会产生影响。Kormendi 和Meguire(1984)对50个国家的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对美国的研究得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产出没有影响。McCandless和Webber(1995)考察了不同货币口径下的11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相同变化,而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Andreas Schabert(2009)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给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国内学者黄先开、邓述慧(2000)运用二步OSL方法,研究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预期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中国的货币机制与西方经济国家的机制差别较大,预期和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是非中性的,说明货币供给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中仍具有关键作用。陆军、舒元(2002)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及Fisher与Seater的长期导数的方法对我国在1978—2000年期间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我国在1978—2000年经济增长是货币供给量的Granger原因,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即在长期中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给量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是行不通的。梁晓辉(2003)基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运用V 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了货币供给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发现GDP是M2的Granger原因,M2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认为中国的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主流的货币理论可能无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杨建

明(2005)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1间的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广义货币供应量不是GDP增长的Granger 原因。肖卫国、靳静(2007)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给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贵斌威等(2008)基于CIA模型,研究一般均衡的框架下货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货币供给加速,会降低经济增长率,但若储蓄意愿强和经济增长潜力高时,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保持经济增长。欧阳志刚等(2011)通过运用阈值协整方法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期货币供给过剩对GDP的非线性调节作用和冲击效应。他认为货币供给不足时,增加M2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较弱,货币供给过剩时,减少M2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较弱。而且M2对经济增长率的冲击约会持续四至五年。谭太平(2011)选取了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M2、国内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作用,由产出的货币弹性来分析我国在不同经济时期的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日趋成熟。陈健(2011)运用SV AR模型研究了全球货币供给通过不同价格波动的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货币供给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魏蓉蓉等(2011)基于V AR模型研究了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期内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有负向作用,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认为中国存在托宾效应。张永升等(2012)分别研究了名义GDP和实际GDP与M2之间的关系,并分别选取货币政策相对紧缩和相对宽松时期的三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名义GDP和实际GDP分别与M2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下的实际GDP对货币供给的弹性要高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的实际GDP对货币供给的弹性。裴平等(2012)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面板模型验证了10个国家非预期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非预期货币供给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发达国家的非预期货币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印象较弱,表现为负向作用。

由于使用何种货币供给量作为研究的变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使用不同的统计口径的变量所产生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为了消除不同的统计口径产生的不同结果以及更加全面地研究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在不同口径(M0,M1,M2)下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

二、实证分析

1、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2002年—2011年的相关季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GDP的当期变量作为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用GDP表示。货币供给量指标用M0,M1,M2当期存量表示。以上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M0,M1,M2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GDP来自2002-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季节数据的波动,对当期的GDP序列和货币供给量序列取对数,分别记为LM0,LM1,LM2和LGDP。2、单位根检验

本文先利用ADF检验对GDP和货币供给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可以发现GDP 及货币供给量序列都不平稳,不能直接构建模型。所以,对变量分别取对数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