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人需要怎样的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人需要怎样的精神

摘要:国人精神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是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当代国人应该具备自信、包容的心态和现代公民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心。

关键词:国人精神;自信;包容;公民意识;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9)06-0001-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己任的中国政府逐渐接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评论。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被国际社会冠以中国崛起的新标志,中国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世界“新贵”。当金融风暴肆虐欧美主要国家的之际,许多国家把救治危机的良方投向了中国。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传统的臣民意识、弱国心态依然在侵蚀着国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弱化着统一精神的形成。一个民族物质上弱并不可怕,因为这种局面可以通过奋发图强来改变,如果精神上贫弱那才真可怕,因为那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将来。当代中国人应该也必须有自己的精神,中国方有希望,中华民族方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倡导国人精神,重建国人的精神家园,已成为时代之所需。

国人精神和民族精神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民族精神是国人精神产生的基础,同时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因素。如果说历史沉淀构成了民族精神核心要素,那么时代基因则是构成国人精神的鲜明特点。国人精神是指在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民应该秉持的时代意识、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它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是一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精神风范。当代国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呢?

一、自信

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一个人非他信就自信。国人的他信会导致对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等,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当前绝大多数国人已经或者正在摆脱他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76.5%的青年认为,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与其所属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这表明,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今天,正是国人重塑和重建自信心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们对历史充满自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历史断层的民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多数时期中国

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一直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次对现实充满信心。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GDP已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会水平正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上天,凸显中国自信形象。再次,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也必将越来越强大。

二、包容

《尚书•君陈》记载:“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应是包容之意的最早来源,它包含了大度、宽容、豁达、气派、开放之意。历史上,包容是中国人的一种人生哲学,是中国人本来的性格。国人曾经以包容的态度对外接受了东传的佛教和基督教,融入了中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舶来品,亦被国人所接受、吸收和发展。中国历代盛世王朝无不以包容开放而著称。

然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和国际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国人逐渐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保护意识,试图不遗余力地维护民族尊严,维护中国文化的纯洁,维护中国经济不受伤害,从表面看这是一种民族主义和意识,而这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逐渐丧失了中国国人本来所具有的包容品格。借事发挥、小题大做,浮躁、偏激而刻薄的言论不绝于口头和网络。

包容,是人类最具社会性的生命美好品质。国人的包容品格小则使人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产生爱人之心和容人之量;大则向世界展示中国国民的良好品质和大国国民风范。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差异性、独特性,也有相通性、统一性,只有那些包容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对国人来讲,“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理应成为国人精神之内在品格。

三、现代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它是公民对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应履行权利和应承担义务的自我认识,作为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公民对于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规则意识)。

长期以来,国人深受封建臣民意识的影响,现代公民意识淡薄。党的十七大报

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培养公民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二是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三是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社会责任心

社会责任心是指正确地认识个人对国家、对他人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内心信念和意志,是个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集中体现。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然而近期腾讯网的一则万余人的关于社会责任的调查令我们瞠目:46%的网民把家庭的幸福放在首位,仅有12%的网民把国家的幸福放在第一。数十年前林语堂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个人主义者所组成的民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家庭而不关心社会。”

当我们受害于官员腐败、豆腐渣工程、矿难、虚假广告、有毒奶粉、假种子假农药、各种浪费现象等等,很多时候,自己也在助长着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坑人”之举。事实上,这些丑恶社会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不是那一少部分丧尽良知的为非作歹之徒,而是那些千百万的缺乏社会责任心的国人。因此,不是只有企业精英、知识分子和政府才该对这个社会负有责任,富翁也好、医生也好、学生也好,每一个国人都对这个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的价值取向才是解决问题、关乎国运的关键。为此,国人必须抛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存理念和处世哲学,树立起关心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责任心一旦成为一种群体行为,形成气候,其含义就不仅仅是责任二字本身,它会形成一种社会精神,筑起克服社会矛盾和丑恶现象的坚强长城,更是国家不朽、民族昌盛的精神支柱。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时代条件下,全社会只有大力弘扬当代国人精神,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国人的软实力,才能形成全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崛起的中国方大有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