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凡世界》苦难意识深远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世界》的苦难意识深远意义
内容摘要:路遥是一个披着黄土,一路坚信,一路悲歌地走向生活,不断地揭露生活的真谛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路遥作品的成长同时也看自己的成长。路遥给我们描绘的苦难世界是真实存在是充满勃发向上的力量。路遥从生活的层面开掘最低层人们的生存境遇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表达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照,深刻地传达了一种感情关怀和人文涵养精神。
关键词:路遥苦难生活人文关怀成长
一、苦难开掘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照
对于“苦难”,威尔金森首先给出了描述性的概念解释:“经验中发生的殒亡丧失,孤独无助(social isolation),以及个体性异化”。“苦难由如下情感组成:沮丧,焦虑,内疚,耻辱,厌倦以及悲痛”(Wilkinson, 2005: 16-17)。而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更多侧重的是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艰苦,心酸等及在面对苦难时不同人的姿态。在路遥的作品中处处可见苦难,他总是用温情的笔关注着平凡世界中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命运,路遥对苦难的描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迁,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广大农民从思想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广大农民接收到了新知识新观念的熏陶从而动摇了传统的土地观念,使他们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探索例如,《平凡世界》中以孙少安为代表致力在农村发展企业。同时农民对土地的背叛和对城市的向往也成了新农民的渴望,这主要在《人生》中高加林和《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为代表。他们都试图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才智摆脱土地的束缚想要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艰难地像城市迈进,所以他们的奋斗之路是充满坎坷和荆棘的一路满是躁动、惶惑、痛苦……因此,苦难意识成为贯穿《平凡世界》的底色和基调。
路遥用苦难来诠释人生的真实写照,以苦难来关注和理解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焦灼与痛苦,及农村青年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格解放的渴望。《平凡的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地描绘了广大农村的风貌真实而具体。困难的物质生活中流淌出人生的心酸,更多的地表现为挣脱传统思想书法难于战胜自我的心灵的痛苦与困惑,也传达了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及其激发的人生追求。小说重点刻画高家及孙家生活的窘迫与无奈,如《人生》高加林一家人的痛苦,高加林父亲一句,“人活低了就得往低走!”呈现出那一张皱巴巴的布满岁月痕迹的沧桑的脸。深深地传
达了农民对生活的尴尬与无奈。再如《平凡世界》孙少平没有一身体面的衣服,连一顿三等饭也吃不起,为了活的有尊严浪迹街头靠苦力谋生……孙少安因为贫穷不得不放弃与自己青梅竹马的田润叶。深深地表达了农民那颗善良的心承受着苦难的煎熬与洗礼,细致地道出了农民身上的朴质、自尊、倔强、同时又自卑的真实写照,因此凡是农村的朋友看到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境遇无一不产生共鸣为之潸然泪下因为那触及到农村人们的灵魂,这时对它们灵魂最好的抚慰,那些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们从这里也了解到了懂得了体会到了农村人们的苦难与刚毅。
路遥在进行苦难叙述的同时,凸显了文化身份差异给主人公的成长带来的困惑与矛盾,如,晓霞与少平,少安与润叶,巧珍与加林等他们的爱情上体现了差异给他们带来的惶惑与焦灼及回乡与不回的矛盾中陷入一种两难的抉择中。但是路遥都赋予其战胜和超越苦难的能力他们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生命意志战胜苦难从而救赎生命的价值,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仿佛是一种成长一种成熟也是路遥在深刻探索后给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中高加林最后带着破碎的梦回到乡村……而孙少平似乎是一个更加成熟的加林他在清醒冷静理性地认清了自己后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选择了惠英嫂放弃大学生金秀,这是对生活作出充分理解后认知,更是路遥对底层人物命运的理性判断与写照悲怆而温暖。
二、坚硬的苦难中带着柔软透露着深深的情感关怀与人文涵养精神
路遥是一个披着黄土,一路坚信,一路悲歌地走向生活的,他总是用充满深情的,在他的作品中有着极为重要的艺术画面,他在坚硬的苦难中带着深深的情感关怀与人文涵养精神。祝亚峰老师在《文学经典的人文主题阐释》中说到人文涵养是指文学以人为关注中心,关心人的生命存在的状态,抚慰人倍受创伤的情感,救赎人现实的灾难以及关注与人的主体建构相关的人的丰富多样的心灵世界人的独立自由思想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这点在路遥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孙少平在挣脱苦难时所面临的痛苦、自卑、无奈的,同时又是充满温情与关怀的有田晓霞深情的爱护这无疑是对他心灵最好的抚慰。再如《人生》的高加林面对教师被撤换人生进入苦闷阶段时刘巧珍用真挚的情感温暖了他苦闷的心。路遥一方面人物饱尝着物质和精神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用温情的笔关怀着人物。在路遥的笔下虽然苦难的直觉但仔细观赏小心触摸就会变得韧性柔和,能让那些正
身处于苦难中的人们的心灵照射到阳光从而迸发出一种向上的力量获得对生活的勇气。这是路遥对苦难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与许多作家特别是当代先锋作家余华笔下的苦难是不同的,余华小说中也有很多对苦难的描写,余华小说中苦难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吕伟在《在余华小说中苦难意识》可概括为两点内容上的罪恶,本质上的宿命显现出来的苦难的场景基本上一个恶的世界,暴力、血腥、杀戮、欺骗、阴谋等共同体现了“苦难”如在《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都体现这些。后期,90年代后余华小说逐渐流露出来一种悲悯的情绪叙述节奏变缓没有了那些血雨腥风的场面但任在叙述着苦难,直指生命的悲剧,告诉我们人必须直面生存困境如《活着》中主人公福贵在经历人生中所有的苦难后选择直面苦难一直活着。这与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孙少安、润叶等他们那种直面苦难永不屈膝的精神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的是余华中的苦难更多的是呈现的是一种宿命意味,人活着就注定要受苦,每个人在命运面前毫无反抗能力极力狂奔却又只能陷入网中如,福贵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离开自己但却无能为力,没有丝毫的抚慰。所以在余华世界中苦难是一种黑色幽默和生活常态。因此在路遥的世界中苦难不仅仅是真实存在的在苦难中人们是痛苦与幸福是并存的,人们可以在苦难中救赎自己,并在苦难中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的。很多人在《平凡的世界》中都能与之共鸣读到自己最缺乏最需求的东西那就是一中深切的关怀,他把现实中的苦难摊在我们面前鼓励我们去揭开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它。
路遥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正如罗曼罗兰说:“只有体验痛苦的人,才能懂得人生真正价值。”感受人生的苦难,是为了更好的感受人生的幸福。路遥在苦难的世界中以普通的广大农民为对象具有真正平凡的意味,也许农民并不懂得罗曼罗兰所说的那般哲理但却以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田晓霞)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但是并不好高骛远,能给自己最恰如其分的定位。苦难意识是成人的意识,是人对现实人生不幸遭遇的非自觉感受,能够以深沉的情感力量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