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女性主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越南女性主义看越南
11级越南语1班潘卉婷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越南历史上有尊重女性的传统。
在封建社会, 尊重女性的条例曾见诸法律文本,但男尊女卑又是越南社会几百年内的主流价值观。
女性作家段氏点、胡春香作品的题材深度、表现力度都可以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的创作分庭抗礼。
她们有维护女权的意识, 肯定女性的才华能力, 有女性主义的超前思想。
战争中的越南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而在各行业作出贡献。
现在越南妇女走向了独立, 社会地位在上升。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越南妇女地位; 传统观念
一、段氏点、胡春香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世纪初, 越南女性作家段氏点曾将邓陈琨的汉文长诗《征妇吟曲》译笔洗练传神,为越南广大人民所喜爱。
还写有汉文作品《传奇新谱》。
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才华横溢、刚毅顽强。
她的作品关注女性的命运, 充满对封建礼教男尊女卑思想的反叛。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越南女诗人胡春香生活于儒家社会中的女性,胡春香的诗作有着明显的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
在当时,越南女性地位比前代低落,三从四德和七出之条等父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紧紧束缚着当时的越南女性,胡春香因此对男性的绝对权威产生了疑问。
她塑造的女性形象除了反叛外,还有建设性的自我定位,并赞美她们不同于传统温和、顺从、擅操家务的优点,如阅世与才华这些传统上属于男性的优点,经常是胡春香诗作中赞美的女性所具备的特质。
她作品中的女性生命意识由两方面所构成:远大志向为生命的价值,珍视生活为生命的内涵。
她以诗篇对男性权威作出指控,在当时的越南社会可谓十分震撼。
.不同于传统文学创作中的性别盲视, 对女性文学的漠视。
这两位杰出的越南女性作家无论是题材深度、表现力度还是思想深度都可以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的创作分庭抗礼。
她们的作品中, 可以看出当时越南女权意识集中在两个方面: ( 1) 批判了封建礼教, 父权思想对妇女的迫害; ( 2) 颂扬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残害。
不同于中国明清文学, 构想妇女当权的女儿国, 设想一个压迫男人的社会。
与西方当代激进女性主义者创作的《吞食男人》的小说更有极大的不同。
美国女权主义评论家伊莱恩·肖瓦尔特曾经将女性作家的创作分成三个阶段:女人气阶段。
这是一较长期的模仿主流传统的阶段,女权主义阶段。
这是一个反对主流标准和价值, 倡导少数派的权利、价值和自主权的时期。
女性.阶段。
这是一个自我发现, 一个摆脱了对对立面的依赖而把目光投向内心、寻找统一性的过程。
对于女性阶段的创作, 肖瓦尔特持赞扬态度, 因为它兼具了女人气和女权主义两个阶段的特征,既像女人气作家那样涉及艺术与爱、自我实现与责任之间的冲突, 又像女权主义者那样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自己同其他女性之间的联系, 忽视禁区,运用传统意识属于男性的语汇。
正如Virginia Woolf所说, 保持自我比守住女性创标准更重要。
虽然两位越南女作家没有完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肖瓦尔特所推崇的女性创作这一境界,但她们维护女权的意识, 肯定女性的才华能力,这样超前思想对当时越南社会的冲击震撼。
过分颂扬妇女的天性美容易使创作受到性别局限, 无形中对父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更多的女权主义作家有意淡化性别差异, 以期为追求男女平等做好心理铺垫, 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而胡春香没有只停留在颂扬的层面, 带着性别意识去看事物, 并有意识地以女人的身份来说话,是越南文学史上最早自觉进行性别化创作的作家。
二、越南尊重妇女的传统
在封建时代儒学大盛之下能有这样的思想出现, 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由。
越南在接受儒家思想时, 还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越南的后黎朝朝和阮朝。
虽然都是尊儒家思想为正统国教, 在国家管理制度家国同构上效仿中国, 但是1483年黎朝订的《洪德律例》和阮朝在1815年颁布的《嘉隆法典》,说明越南在封建社会有尊重妇女的传统。
根据习惯法, 家庭內的女子于男子分配一样多的财产。
在沒有男子的情形下, 奉祀祖先、供养长辈用的田地, 则由女子来继承。
根据洪德律, 夫妻离婚时, 家庭财产必须分配,妻子的财产归还給妻子, 丈夫的归还丈夫。
此外, 共同创造的财产要平等对分。
这个传统, 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变化, 但是在今天的越南家庭內仍维持着。
传统上, 越南男性从事木工, 女性从事竹编草编。
农耕中, 男性负责犁地、耕地、灌溉, 女性参与锄草、收成。
越南传统的男女分工被视为男女相互合作尊重下的性别平等分工。
学者赞誉, 在15世纪以前, 越南有东亚文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男女平权现象。
15世纪以后, 儒学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不断增强,儒家文化在越南影响扩大。
受儒家父权思想的影响, 越南女性地位有了开始了巨大的逆转。
到19世纪初阮朝, 儒学大盛, 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
男尊女卑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下, 女性是以顺从和依附男性为美德,女性的无权和不独立性增强。
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等观念并不是像中国封建时期那么严格。
儒家思想要求女性远离社会政治文化核心, 否则被称为“牝鸡司晨”。
然而,越南女性曾群体性的长期远离社会文化核心, 这导致社会对女性的漠视,和女性自身发展的受阻碍。
越南一边在接受男尊女卑, 一边保留尊重妇女的传统。
虽然这种传统无法与中国传去的封建礼仪相抗衡, 但社会观念中不会特意贬低妇女的作用。
越南是亚洲国家中天主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占人口的比重和社会响力则远高于中国。
1533年,天主教传入越南, 发展相当迅速。
法国统治时期取得合法地位。
当时越南天主教徒的总数基本等于整个中国的教徒数。
天主教所倡导的一夫一妻制, 对越南社会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按天主教、十诫等训谕, 第一夫妇为正, 娶妾者有罪。
许多天主教徒都不愿触犯戒律。
三、女性主义的回归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越南思想界逐渐活跃。
将妇女利益与民族的解放及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同时, 反对帝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正积极展开, 为了引导女权运动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事业中去, 民族主义者承诺,民族的独立将使妇女的状况大大改善。
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讨论, 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越南共产党的政策强调男女地位平等, 权利平等, 并鼓励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这些对越南的性别平等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越战时期, 女性普遍参加生产和武装斗争。
大量男性参加战争, 很多家庭的户长是女性。
越南妇女因在战争中的贡献而受到越南社会的普遍尊重。
越南有妇女参军的传统。
作战的女性被尊为民族英雄。
越南有两个妇女节,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和越南独有的节日越南妇女节。
10月20日作为越南女性独有的节日历史悠久。
1930 年10 月20 日,越南妇女反帝会成立, 是后来的越南妇女联合会。
越南妇联团结广大女性, 在争取民族、阶级、妇女解放的事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 为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
越南设立自己的妇女节, 正是为了肯定越南女性在越南解放事业中作出的贡献。
上世纪80年代,越南取消了非婚不能生育子女的禁令, 宣布单身母亲和非婚生子女家庭也将被视为家庭单位, 有权获得土地。
如今, 越南国民大会的三分之一成员是女性, 也有女性出任国家副主席。
越南政府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妇女占据了着重要的工作岗位, 她们在各行各业中为越南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 越南妇女走向了独立, 社会地位在上升。
这些既有传统的影响, 也跟她们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 1 ] [美] 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 艾晓明译,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2 ] [英] 伊莱恩·肖瓦尔特: 《她们自己的文学》, 马永波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
[ 3] 龚宜君: 《东南亚电影初探》文化研究月报2005年第3 期。
[ 4] 李美贤:《尊严VS灵魂之债》, 台湾东南亚学刊2006年第3期。
[ 5] 林开忠: 《跨界越南女性族群边界的维持: 食物角色的探究》, 台湾东南亚学刊2006 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