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双股RNA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56℃ 1小时可被灭活。
❖ 可在猴肾原代细胞中传代和繁殖。
内层衣壳呈放射 状排列,形似车 轮幅条
致病机理
❖ 病毒感染小肠绒毛,使之变短,并被立方上皮细胞 覆盖。
❖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幼畜,引起病毒性胃肠炎。 ❖ 乳糖酶等分泌减少,影响糖的吸收,奶中未消化的
乳糖促进细菌的生长,从而加剧腹泻。
肺、肾和睾丸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
致病性
❖ 引起多种疾病 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 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吸收不 良综合征。
症状
❖ 食欲减退,不远走动,喜卧伏 ❖ 腓肠肌断裂,腿变形、外旋、跛行 ❖ 严重者瘫痪
病理变化
❖ 肌腱肿胀、出血 ❖ 腱鞘增生肥厚、硬化、坏死,周围纤维素
沉着
微生物学诊断
本病是由媒介昆虫—库蠓传播的,反刍动 物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特征表现为发热、消瘦、 口腔损伤、跛行。主要发生于绵羊,以羔羊损失 为重。
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确定绵羊蓝舌病。
本病是当前重点防制而难防制的传染病, 其原因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情重、死亡 率高。
牛、山羊和野生动物广泛存在隐性感染和带 毒、BTV有24个血清型、无交互免疫力。
❖ 病原分离培养 ❖ ELISA检测病毒抗原 ❖ 荧光抗体法:快速特异
防控
❖ 防止引入带毒受精卵进行孵化 ❖ 使用疫苗时应针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
第2节 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 一组有不同血清亚群、表面呈环状的RNA病 毒。是呼肠病毒科中一个属,包括蓝舌病病毒、 茨城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非洲马瘟 病毒等13个血清亚群, 是一属较大的虫媒病毒。 该属病毒含双层衣壳, 表面有炸面饼圈状大型 壳粒。
第31章 双股RNA病毒
核酸为线状双股RNA、分节段病毒,多无囊膜
❖ 呼肠孤病毒科 ❖ 双RNA病毒科
第1节 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主要分离自呼吸道、肠道,与当时研究的疾病并无 联系,如同孤儿,故称呼肠孤病毒。
该科病毒特征:
➢球形,直径80 nm ➢线状双股RNA,分节段;10-12 ➢2-3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 ➢无囊膜 ➢胞浆内复制
染色,检出群物异性病抗原。 核酸探针:
蓝舌病
防制
防止本病传入:严禁从有本病的国家和 地区引进牛羊、并进行严格检疫。加强冻精 管理。
原来无病地区,一旦传入本病,应扑杀 病畜及阳性动物。以后定期检疫,发现阳性 动物应进行扑杀。
流行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疫苗。有鸡胚 化弱毒苗和牛胎肾致弱的组织苗,免疫力好, 可达1年。
分类
❖ 分为12个属,宿主包括哺乳动物、禽类、爬行类、 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
❖ 对脊椎动物致病主要有6个属:
➢ 正呼肠孤病毒属 ➢ 环状病毒属 ➢ 轮状病毒属 ➢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 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 ➢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RNA10节段 RNA10节段 RNA11节段 RNA12节段 RNA12节段 RNA11节段
蓝舌病毒
(Blue tongue virus, BTV)
❖ 引起的蓝舌病(又名羊瘟)是绵羊的主要传染之一, 病征为 高热,口、鼻黏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 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 骼肌变形。
❖ 病羊舌部发绀,因而称之为蓝舌病。 ❖ BTV主要通过库蠓等吸血昆虫传播
蓝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病(BT)
牛、山羊和其它反刍动物:多为隐性感染,但 也可发病,症状与绵羊相似,但较轻。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病理变化
口腔粘膜和舌部青紫、水肿和糜烂,肌肉 水肿和出血。许多浆膜出血,瘤胃,真胃粘膜 坏死和溃疡。皮肤常充血,可能发生向限性坏 死。有时有蹄叶炎变化。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和病变,如发热、血白细 胞总数(WBC)↓,口和唇的肿胀糜烂,跛 行及季节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
病毒分离:病料(早期WBC唇、脾、 淋巴结)→鸡胚或BHK-21→鉴定(种:补 结,琼扩;型:分型血清作中和试验)。
蓝舌病
诊断
血清学试验: 琼扩:最常用 补结:中和试验 荧光抗体:感染血or脏器,荧光抗体
蓝舌病
病原
BTV 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70-80nm双
股RNA,双层蛋白质外膜。 病毒抵抗力强。 羊肾、牛肾Cell和BHK-21都能培养增殖能形
成CPE。 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
蓝舌病
蓝舌病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羊、牛。 传播途径:库蠓叮咬。 易患动物:绵羊易感、不分年龄品种,以一岁 左右的绵羊最易患。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鹿 和羚羊也易感。 严格季节性:夏季和早秋,特别是低洼地区。
禽正呼肠孤病毒 (Avian orthoreovirus)
❖ 正呼肠孤病毒属成员 ❖ 无血凝活性,抗原性不与哺乳动物毒株交叉 ❖ 8个血清型 ❖ 对热稳定,卵黄中病毒能耐56℃ 24h,60 ℃8-10h ❖ 能抵抗乙醚、氯仿和pH3的酸性环境 ❖ 能在鸡胚卵黄囊、绒尿膜上增殖,也能在原代鸡肝、
防控
❖ 消灭库蠓 ❖ 检测并淘汰病畜,就地烧毁或深埋 ❖ 疫苗使用需针对当地血清型,注意:弱毒苗
存在返强危险。
第3节 轮状病毒 (Rotavirus)
❖ 球形,平均直径70nm左右 ❖ 11节段双股线状RNA ❖ 双层衣壳,成轮缘状,围绕内层 ❖ 某些毒株具有血凝性 ❖ 抵抗力较强:耐乙醚和弱酸,在-20℃可以长期保
轮状病毒流行情况
❖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 数大约为90万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 (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 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 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 可导致各种动物腹泻、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一致。
对本病来说,牛是宿主,库蠓是传播媒介, 而绵羊是临诊表现最严重的动物。
蓝舌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3-8天。
绵羊: T,40.5-41.5,稽留5-6 天。厌食、萎顿、体重↓。许多 病羊口唇、舌、咽、胸垂水肿、 口腔粘膜发绀、 呈青紫色。齿龈、舌唇边缘及嘴有糜烂。还可 能出现流泪,肺水肿,偶尔腹泻。多数病例由 于发现蹄叶炎而跛行。
❖ 可在猴肾原代细胞中传代和繁殖。
内层衣壳呈放射 状排列,形似车 轮幅条
致病机理
❖ 病毒感染小肠绒毛,使之变短,并被立方上皮细胞 覆盖。
❖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幼畜,引起病毒性胃肠炎。 ❖ 乳糖酶等分泌减少,影响糖的吸收,奶中未消化的
乳糖促进细菌的生长,从而加剧腹泻。
肺、肾和睾丸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
致病性
❖ 引起多种疾病 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 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吸收不 良综合征。
症状
❖ 食欲减退,不远走动,喜卧伏 ❖ 腓肠肌断裂,腿变形、外旋、跛行 ❖ 严重者瘫痪
病理变化
❖ 肌腱肿胀、出血 ❖ 腱鞘增生肥厚、硬化、坏死,周围纤维素
沉着
微生物学诊断
本病是由媒介昆虫—库蠓传播的,反刍动 物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特征表现为发热、消瘦、 口腔损伤、跛行。主要发生于绵羊,以羔羊损失 为重。
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确定绵羊蓝舌病。
本病是当前重点防制而难防制的传染病, 其原因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情重、死亡 率高。
牛、山羊和野生动物广泛存在隐性感染和带 毒、BTV有24个血清型、无交互免疫力。
❖ 病原分离培养 ❖ ELISA检测病毒抗原 ❖ 荧光抗体法:快速特异
防控
❖ 防止引入带毒受精卵进行孵化 ❖ 使用疫苗时应针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
第2节 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 一组有不同血清亚群、表面呈环状的RNA病 毒。是呼肠病毒科中一个属,包括蓝舌病病毒、 茨城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非洲马瘟 病毒等13个血清亚群, 是一属较大的虫媒病毒。 该属病毒含双层衣壳, 表面有炸面饼圈状大型 壳粒。
第31章 双股RNA病毒
核酸为线状双股RNA、分节段病毒,多无囊膜
❖ 呼肠孤病毒科 ❖ 双RNA病毒科
第1节 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
主要分离自呼吸道、肠道,与当时研究的疾病并无 联系,如同孤儿,故称呼肠孤病毒。
该科病毒特征:
➢球形,直径80 nm ➢线状双股RNA,分节段;10-12 ➢2-3层衣壳,二十面体对称 ➢无囊膜 ➢胞浆内复制
染色,检出群物异性病抗原。 核酸探针:
蓝舌病
防制
防止本病传入:严禁从有本病的国家和 地区引进牛羊、并进行严格检疫。加强冻精 管理。
原来无病地区,一旦传入本病,应扑杀 病畜及阳性动物。以后定期检疫,发现阳性 动物应进行扑杀。
流行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疫苗。有鸡胚 化弱毒苗和牛胎肾致弱的组织苗,免疫力好, 可达1年。
分类
❖ 分为12个属,宿主包括哺乳动物、禽类、爬行类、 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
❖ 对脊椎动物致病主要有6个属:
➢ 正呼肠孤病毒属 ➢ 环状病毒属 ➢ 轮状病毒属 ➢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 东南亚十二节段病毒属 ➢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RNA10节段 RNA10节段 RNA11节段 RNA12节段 RNA12节段 RNA11节段
蓝舌病毒
(Blue tongue virus, BTV)
❖ 引起的蓝舌病(又名羊瘟)是绵羊的主要传染之一, 病征为 高热,口、鼻黏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 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 骼肌变形。
❖ 病羊舌部发绀,因而称之为蓝舌病。 ❖ BTV主要通过库蠓等吸血昆虫传播
蓝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病(BT)
牛、山羊和其它反刍动物:多为隐性感染,但 也可发病,症状与绵羊相似,但较轻。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病理变化
口腔粘膜和舌部青紫、水肿和糜烂,肌肉 水肿和出血。许多浆膜出血,瘤胃,真胃粘膜 坏死和溃疡。皮肤常充血,可能发生向限性坏 死。有时有蹄叶炎变化。
蓝舌病
蓝舌病
蓝舌病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和病变,如发热、血白细 胞总数(WBC)↓,口和唇的肿胀糜烂,跛 行及季节可作出临床诊断。
确诊:
病毒分离:病料(早期WBC唇、脾、 淋巴结)→鸡胚或BHK-21→鉴定(种:补 结,琼扩;型:分型血清作中和试验)。
蓝舌病
诊断
血清学试验: 琼扩:最常用 补结:中和试验 荧光抗体:感染血or脏器,荧光抗体
蓝舌病
病原
BTV 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70-80nm双
股RNA,双层蛋白质外膜。 病毒抵抗力强。 羊肾、牛肾Cell和BHK-21都能培养增殖能形
成CPE。 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
蓝舌病
蓝舌病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羊、牛。 传播途径:库蠓叮咬。 易患动物:绵羊易感、不分年龄品种,以一岁 左右的绵羊最易患。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鹿 和羚羊也易感。 严格季节性:夏季和早秋,特别是低洼地区。
禽正呼肠孤病毒 (Avian orthoreovirus)
❖ 正呼肠孤病毒属成员 ❖ 无血凝活性,抗原性不与哺乳动物毒株交叉 ❖ 8个血清型 ❖ 对热稳定,卵黄中病毒能耐56℃ 24h,60 ℃8-10h ❖ 能抵抗乙醚、氯仿和pH3的酸性环境 ❖ 能在鸡胚卵黄囊、绒尿膜上增殖,也能在原代鸡肝、
防控
❖ 消灭库蠓 ❖ 检测并淘汰病畜,就地烧毁或深埋 ❖ 疫苗使用需针对当地血清型,注意:弱毒苗
存在返强危险。
第3节 轮状病毒 (Rotavirus)
❖ 球形,平均直径70nm左右 ❖ 11节段双股线状RNA ❖ 双层衣壳,成轮缘状,围绕内层 ❖ 某些毒株具有血凝性 ❖ 抵抗力较强:耐乙醚和弱酸,在-20℃可以长期保
轮状病毒流行情况
❖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 数大约为90万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 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 (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 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 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 可导致各种动物腹泻、流行病学、诊断方法一致。
对本病来说,牛是宿主,库蠓是传播媒介, 而绵羊是临诊表现最严重的动物。
蓝舌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3-8天。
绵羊: T,40.5-41.5,稽留5-6 天。厌食、萎顿、体重↓。许多 病羊口唇、舌、咽、胸垂水肿、 口腔粘膜发绀、 呈青紫色。齿龈、舌唇边缘及嘴有糜烂。还可 能出现流泪,肺水肿,偶尔腹泻。多数病例由 于发现蹄叶炎而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