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_薛静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3 ] 。 当血糖升高时, 增加并且与血糖水平相关 肠 道有益菌(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 、 梭菌的比例下降, [4 ] 反之则上升。Qin 等从肠道基因组中发现了 47 组 与 2 型糖尿病相关的肠宏基因组, 并发现糖尿病患
发生破坏, 肠道渗透性增加使 LPS 经由变弱的肠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 进 入 组 织, 通 过 免 疫 细 胞 表 面 的 LPS / CD14 /
[21 ]
。胆汁酸作为信号传导分子和细胞受体配体
在葡萄糖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胆汁酸能激活法 同 呢醇 X 受体( FXR) 和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1 ) , 时通过 FXR 抑制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敲除 ob / ob 小鼠 FXR 受体, 能够提高小鼠的血糖、 糖耐量及脂
[22 ] 肪组 织 对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 垂 直 套 筒 胃 切 除 ( VSG) 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有效手段, FXR 通
山东医药 2016 年第 56 卷第 9 期 酸胆汁酸的水平升高。 综上所述, 肠道菌群与 2 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肠 道菌群可能是导致 2 型糖尿病的又一病因。但目前 LPS 能 够 通 过 结 合 TLR4 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和激活 NFκB 信号通路抑制离体大鼠胰腺胰岛素 的合成, 然而并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否可以直接影响 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 细胞质量及功能, 目前也无 法检测与之有关的胰岛和肠肝基因 。未来的研究需 要更深入地探索肠道菌群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 系, 并寻找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 1] Cani PD,Delzenne NM.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energy . Curr Pharm Des,2009 , 15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ease[J] ( 13 ) : 15461558. [ 2] Larsen N,Vogensen FK,van den Berg FWJ,et al.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ffers from nondiabetic adults[J] . PLoS One, 2010 , 5 ( 2 ) : 9085. [ 3] Karlsson FH,Tremaroli V,Nookaew I,et al. Gut metagenome in European women with normal,impaired and diabetic glucose control[ J]. Nature, 2013 , 498 ( 7452 ) : 99103. [ 4] Qin J,Li Y,Cai Z, et al.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J] . Nature, 2012 , 490 ( 7418 ) :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5560. [ 5] Membrez M,Blancher F,Jaquet M,et al. Gut microbiot a modulation with norfloxacin and ampicillin enhances glucose tolerance in mice[ J]. FASEB J, 2008 , 22 ( 62 ) : 2416-2426. [ 6] Cani PD, Amar J, Iglesias MA, et al. Metabolic endotoxemia initi56 ( 12 ) : ate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J]. Diabetes,2014 , 17611772. [ 7] Pickup JC,Crook MA. Is type Ⅱdiabetes mellitus a disease of the innate immunesystem[J]. Diabetologia,1988 , 41 ( 10 ) : 12411248. [ 8] Lamprecht M,Bogner S,Schippinger G,et al.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affects markers of intestinal barrier,oxidation,and inflammation in trained me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J Int Soc Sports Nutr, 2012 , 9 ( 1 ) : 45. [ 9] Peng L,Li ZR,Green RS,et al. Butyrate enhances the intestinal barrier by facilitating tight junction assembly via activ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in Caco2 cell monolayers[J] . J Nutr, 2009 , 139 ( 9 ) : 16191625. [ 10] Fasano A. Zonulin and its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the biological door to inflammation, autoimmunity and cancer[J] . Physiol Rev, 2011 , 91 ( 1 ) : 151175. [ 11] Hotamisligil GS. Inflammation and metabolic disorders[J]. Nature, 2006 , 444 ( 712 ) : 860867. [ 12] Samuel BS,Shaito A,Motoike T, et al. Effects of the gut microbiota on host adiposity are modulated by the shortchain fattyacid bind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r41[ J] . Proc Natl Acad Sci 2008 , 105 ( 43 ) : 1676716772. U S A, [ 13] Ding H,Wang T,Hooper LV,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regulates fat storage[J]. Proc Natl Acad USA, 2004 , 101 ( 44 ) : 1571815712. [ 14] Bckhed F,Ding H,Wang T,Hooper LV, et al. The gut microbiota as an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regulates fat storage[J]. Proc Natl U S A , 2004 , 101 ( 44 ) : 1571815723. [ 15] BermudezSilva FJ,SanchezVera I,Suárez J,et al. Role of cannabinoid CB2 receptors i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rats[J]. Eur J Pharmacol, 2007 , 565 ( 13 ) : 207211. [ 16] Xiao S,Fei N,Pang X,et al. A gut microbiotatargeted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amelioration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underlying metabolic syndrome[J]. FEMS Microbiol Ecol,2014 , 87 ( 2 ) : 357367. [ 17] Cani PD,Bibiloni R,Knauf C,et al. Changes in gut microbiota control metabolic endotoxemiainduced inflammation in highfat di57 etinduced obesity and diabetes in mice[J]. Diabetes,2008 , ( 6 ) : 14701481. [ 18] Cani PD,Geurts L,Matamoros S,et al. Glucose metabolism: focus on gut microbiota, 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 and beyond [ J] . Diabetes Metab, 2014 , 40 ( 4 ) : 246257. [ 19] Cani PD,Osto M,Geurts L,et al. Involvement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grade inflammation and type 2 diabetes 2012 , 3 ( 4 ) : 279288. associated with obesity[J]. Gut Microbes, [ 20] Kurdi P,Kawanishi K,Mizutani K. Mechanism of growth inhibition by free bile acids in lactobacilli and bifidobacteria[ J]. J Bac2006 , 188 ( 5 ) : 19791986. teriol, [ 21] Islam KB,Fukiya S,Hagio M,et al. Bile acid is a host factor thatregulat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ecal microbiota in rats[ J]. Gastro enterology, 2011 , 141 ( 5 ) : 17731781. [ 22] Prawitt J,Abdelkarim M,Stroeve JH,et al. Farnesoid X receptor deficiency improves glucose homeostasis in mouse modelsof obesity [ J] . Diabetes, 2011 , 60 ( 7 ) : 18611871. [ 23] Ryan KK, Tremaroli V, Clemmensen C, et al. FXR is a molecular target forthe effects of vertical sleeve gastrectomy [J] . Nature, 2014 , 509 ( 7499 ) : 183188. [ 24] Thomas C,Gioiello A,Noriega L,et al. TGR5mediated bile acidsensing controls glucose homeostasis[J]. Cell Metab,2009 ,10 ( 3 ) : 167177. ( 收稿日期: 20151019 )
[15 ] 调节血糖的平衡 。 2. 5 调节胰岛素抵抗
通透性下降
[17 ]
。经益生元处理的老鼠, LPS、 细胞因
LPS 受体能够调节胰岛素 LPS 等促炎刺激物激活细胞内 c抵抗的关键过程,
子水平降低, 肝脏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表达下降 。 2 ( GLP2 ) 在调节肠黏膜完整性、 胰高血糖素样肽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预防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 2 的表达, 用。益生元增强 GLP而益生元的拮抗剂 2 的效应。GLP2 能促进胃肠道黏膜表面 消除 GLP面积的扩张, 刺激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营养物质的 吸收, 提高黏膜己糖的运输, 加强编码营养转运蛋白 基因的表达及与消化道有关多种酶的表达 。总之通 2 表达增加, 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能够引起 GLP有利于维持肠道黏膜的稳定性, 从而改善糖尿病患 者的肠道屏障功能。 可见, 肠道菌群在肠道黏膜通 透性的维持和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 作用。 2. 3 肥胖与 2 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肥胖者的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葡萄糖氧 调节能量代谢 化利用和非氧化利用障碍、 胰岛素对肝糖输出的移 植作用降低和游离脂肪酸代谢增高均可影响葡萄糖 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代偿缺陷。 肠道菌群 的利用, 具有调节宿主体质量和能量代谢的作用。 Bckhed [14 ] 等 发现, 传统饲养的小鼠身体总脂肪量高于无菌 饲养小鼠总脂肪量, 给无菌小鼠移植传统饲养小鼠 14 d 后无菌小鼠的身体总脂肪比增加 的肠道菌群, 了 57% , 肠道菌群能通过增加肠道上皮的毛细血管 密度来促进肠道的吸收。 有研究发现, 无菌小鼠的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毛细血管浓度增加了 2 倍 。 另外, 肠道菌群通过将膳食多糖发酵为丁酸盐等产 物, 在调节脂肪和葡萄糖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2. 4 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ECB ) 研究[18]表明 LPS、 代谢 内 毒 素 和 神 经 系 统 之 间 存 在 紧 密 关 系。 ECB 通 过 激 活 两 G 蛋 白 偶 联 受 体, 即大麻素 1 ( CB1 ) 受体和 2 ( CB2 ) 发挥大部分功能。 肠道菌群 CB2 受体水平与肠道乳酸菌数量 调节 ECB 的表达, 呈正相关, 与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呈负相关。 ECB 通过 CB1 受体可以控制肠道渗透性和血浆 LPS 的 [19 ] 水平 。ECB 调节肠道渗透性与肠道黏膜上皮的 CB1 受体表达受阻能 紧密连接蛋白的定植与分配, 102
[6 ] TLP4 激活炎症的级联反应, 从而诱发慢性炎症 。
短链氨基酸( SCFAs) 是指碳链中碳原子小于 6 个的 有机脂肪酸, 其不仅是肠上皮细胞重要的能量来源 , 还可影响肠黏膜屏障和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 氧化 应激反应等。SCFAs 通过平衡炎症介质的表达来发 挥抗炎作用, 主要与其调节白细胞和脂肪细胞的功 能、 降低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的表达和产生有关, 并 减少由 LPS 介导的中性粒细胞 TNFα 的释放。 此 外 SCFAs 能够通过组织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下调, 阻止白细胞的趋化性, 减少脂肪组织的炎症浸润。 2. 2 维持肠道黏膜通透性 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黏膜上皮进 入组织, 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成为 细菌移位。肠道黏膜在营养素的吸收和屏障功能调 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防止肠道细菌发生移位。 101
[13 ]
Jun 氨基末端激酶 ( JNK ) 和 IκB 激酶 β ( IKKβ ) 通 IKKβ 激活 NF路, κB 和刺激炎症的发生从而引起 JNK 活化促进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 胰岛素抵抗, 抑制胰岛素正常信号的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 , 从而 使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影响胰岛素的释放 , 减少胰 岛素诱导的葡萄糖分泌。LPS 可影响其他器官的功 能, 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因此内毒素血症、 炎症及 胰岛素抵抗引发的糖尿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 2. 6 调节胆汁酸代谢 肠道菌群还可影响胆汁酸 的代谢, 胆酸和鹅脱氧胆酸是胆固醇合成的主要胆 汁酸, 一旦最初的胆汁酸如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到达 肠道, 可通过肠道细菌转化为次级胆汁酸。 肠道微 生物在胆汁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脱氧胆酸是主要 的次级胆汁酸, 其生成需要通过大肠梭状芽孢杆菌 经 7 α脱羟基反应的参与。 与无菌小鼠相比, 规范 化培养的小鼠胆囊和小肠的胆汁酸水平明显降低 , 但盲肠、 结肠和粪便中的胆汁酸明显增高。 肠道菌 群可以激活胆汁酸受体从而减少胆汁酸合成酶的表 反过来胆汁酸的抗菌活性有助于抑制肠道细菌 达, 定殖和生长。 胆汁酸的抗菌活性主要与膜损伤有 [20 ] 关 。只有能够适应生理浓度的胆汁酸才能够在 肠道中生存。 给大鼠喂养胆汁酸增加厚壁菌门 / 拟 杆菌门的比例, 这种变化与高脂喂养的小鼠变化相 似
过增加循环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的转换有助于 VSG [23 ] 术后患者体质量的下降及糖耐量的改善 。 激活 肠内分 泌 L 细 胞 的 GPCR1 导 致 胰 高 血 糖 素 样 肽 ( GLP1 ) 释放, 能够改善肝脏和胰腺的功能并增加
[24 ] 肥胖小鼠的糖耐量 。 肠道菌群富含胆汁盐的水 解酶, 通过降低牛磺酸早期解离的速度可以使牛磺
[5 ]
。推测干酪乳杆菌可能通过恢复 NO 的动
mail: 675065849@ qq. com) 通信作者: 梁瑜祯( E-
山东医药 2016 年第 56 卷第 9 期 肠黏膜的完整性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 、 黏液分泌、 抗 原肽、 免疫蛋白分泌物来实现。 Zonulin 蛋白是肠道 紧密连接的调节器。 Zonulin 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肠 [10 15 ] 。 肠道 道紧密连接的能力和胃肠渗透压有关
山东医药 2016 年第 56 卷第 9 期
肠道菌群与 2 型糖尿病关系的 研究进展
薛静静, 梁瑜祯 ( 广西医科大学, 南宁 530021 )
2 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肠道菌群失调 , 摘要: 肠道菌群与 2 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 炎症反应 “通道 ” , 诱发低度 等。肠道细菌可以影响机体糖类及能量的吸收 ;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为细菌内毒素的入侵提供了 炎症及胰岛素抵抗; 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能够调节肠道渗透性和血浆脂多糖的水平 ; 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诱发胰岛 素抵抗及影响胆汁酸的代谢 。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肥胖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6. 09. 041 中图分类号: R587. 1 文献标志码: A 266X( 2016 ) 09010103 文章编号: 1002-
[5 ]
和炎症活化信号增强是低度炎症的特
征, 肠道微生物分子如脂多糖 ( LPS ) 是炎症网络反 应的启动 因 子, 并在其以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作 用
[6 8 ]
。肠道菌群失调使得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调。研究发现, 糖尿病患者肠道内厚壁菌门和梭状 拟杆菌和 β 变形菌的 芽孢杆菌类的比例显著下降, 比例增加, 拟杆菌 / 厚壁菌门、 拟杆菌 / 普雷沃菌的比 例与血糖水平相关, 糖尿病患者变形杆菌比例显著
[16 ] 黏膜通透性的增加可以使内毒素增加 。 有研究 对 23 位男性补充 6 个益生菌菌株, 结果显示益生菌 [8 ] 有增强肠道黏膜完整性的作用 。 对志愿者补充 益生元, 结果显示其肠道微生物发生了变化且肠道
够提高肠道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数量, 从而改善其 屏障功能。因此, 肠道菌群通过 ECB 系统和 LPS 在 调节肠道通透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ECB 系统对 CB2 受体激活能够改善小鼠的 血糖调节也有影响, 糖耐量, 而 CB1 受体阻滞剂和 CB2 受体激动剂作用 相似, 提示 ECB 通过 CB1 和 CB2 受体的相互作用
者存在中等强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产生丁酸的肠道 菌群减少而各种致病菌却增加。 可见, 糖尿病患者 同时调节肠道菌群可影响 确实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糖代谢、 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利用 干酪乳杆菌干预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 15 d 后 NO 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密 发现, 血糖水平显著下降, 切相关
明显减弱四氧嘧啶所致的胰岛损伤 , 保护和 态平衡, 修复胰岛细胞功能, 进而影响血糖代谢。 2 2. 1 肠道菌群在 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调节炎症反应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伴有细胞
因子增高的慢性炎症疾病, 这些炎症因子可上调胰 脂肪组织、 肌肉的敏感性, 从而产 岛素靶器官肝脏、 生胰岛素抵抗, 导致 2 型糖尿病的发生。 细胞因子 网络失衡
2 型糖尿病是一组慢性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 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研究表明其发病主要与胰岛素 抵抗和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 肥胖、 高热量饮食及 [1 ] 生活方式有关。而近年来的研究 发现, 肠道菌群 2 型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肠 与 2 型糖尿病关系密切, 影响宿主的能量代谢、 炎症反应等; 同 道菌群失调, 时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影响糖代谢 , 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关 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 1 肠道菌群失调与 2 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伴有肠道菌群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