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2-13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一、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

1.土地利用的内涵

(1)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土地利用即就是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2)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包括:

①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土地资源的调查,就是要调查土地的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氮、磷、钾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土壤团粒结构、水分含量、质地类别以及土地的地形、坡度、海拔等,还要调查每类土地的最优利用方向、利用途径。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还要对土地分等定级,进行分类、统计、登记。

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程度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这可用一系列指标来反映。在农业领域,可以用垦殖系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和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全部水面)等指标来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对城镇或非农建设用地,一般用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或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程度。这些指标越高,表明土地利用程度越高。

第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简言之,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就是指对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或各种覆被)所占的比重的分析。

第三,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

③土地利用规划

从宏观上讲,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从微观上讲,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的潜力,其他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系统评定,以选择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④土地开发

一般来讲,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或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通过工程、生物或综合的措施,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或效益更高的土地的过程。

⑤土地保护

土地保护是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使当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

(3)中国在土地利用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②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中国土地供不应求集中表现为耕地严重不足。同时,在中国的广大地区,耕地荒芜现象随处可见。

③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2.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1)土地利用的目标

①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取得物质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第二,取得服务(效用)。

②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的作用又可分为:

第一,土地利用的经济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对土地的需求。

第二,土地利用的生态目标,即保护土地利用的良好生态系统,

第三,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也是现代人生活所要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2)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①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

②制定土地利用规划。

③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④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⑤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3.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质、坡度、海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土壤团粒结构、微量元素种类及含量、水分含量、降水量、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土地利用。

(2)经济因素

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利用就会更多地考虑经济因素。其核心就是土地产出物的价值及获得这些产出物的投入。往往用单位土地面积的利润量和单位投人的利润率来考察。

(3)社会因素

政策、法规、传统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土地的利用。

二、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利用与管理土地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人们依据社会经济规律并在总结长期利用与管理土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的土地资源条件,会有不同的土地利用基本原则。

1.中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应是:

(1)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

(2)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

(3)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4)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5)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2.协调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1)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2)二是改善人类开发利用土地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说来主要是:(1)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相结合。(2)土地利用与培养地力相结合。(3)土地利用与保护相结合。(4)土地利用与复垦相结合。

三、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1.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所谓有效产品,是指该产品能为社会所需要。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投入相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就差。这就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投入指标。

(1)产出类的指标有:①产品的实物量;②总收入;③净收入;④利润。投入类的指

标有:①土地面积;②劳动力;③资金(开发或基建性投入);④成本。

(2)开发性或基建性投入的两种分析方法。

①静态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第一种,投资产品增长率。

即平均每年增加产量与投资总额之比。平均每年增加产量可以是一种作物产量,也可以是几种作物折算后的总产量。

第二种,投资收入增长率。即平均每年增长的总收入与投资总额之比。

第三种,投资收益增长率。即平均每年增加的纯收入或利润与投资总额之比。

第四种,投资回收期。表示需要多少年,平均每年的纯收入(或利润)总和等于投资总额,或者用多少年收回全部投资。

②动态分析法

因为开发性或基建性投资不是一次性收回,这些资金要经过若干年的土地利用后逐年收回。这样,为了使投资与收入具有可比性,就需要引进“贴现系数”和“复利系数”这两个指标。

贴现系数表示的是从现在起,第n年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也可以是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相当于咒年前的多少。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r——折现率;

n——年期。

当已知未来的价值,求现在的价值时,就用未来的价值乘贴现系数。

复利系数表示的含义正好相反,即现在的一单位货币量在n年后变成现在的多少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