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鉴赏】厂壶图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老紫砂一厂汇聚了徐汉棠、鲍仲梅、张红华等一系列紫砂名师,泥料更是以上好的老紫泥、老红泥、本山绿泥而着称,后来经过改制重组,老紫砂一厂已经不复存在。而保留下来的一系列所谓“厂壶”更成为了紫砂玩家追求收藏的热门。

欣赏80后期到90年代部份一厂壶图谱

漫话宜兴紫砂一厂

1952年2月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成立汤渡生产合作社.顾景舟收徐汉堂.李昌鸿.沈巨华.束凤英.高海庚为徒.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废待举.此时紫砂器慢慢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并设立紫砂工艺班.由一家一户小作坊.转成集体化的合作生产方式.此为宜兴紫砂厂之前身.

1958年4月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成立.

1966年生产首批请饮中国乌龙茶水平.也就是盖内落款巧英. 梅云那一批.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1977-1982年以外销为主.主要销香港.日本. 贴made in china 椭圆绿标.

1981年由谭泉海等人.设计方圆牌商标.并且注册.

1982年因为那时两岸紧张.政府严加管制.茶壶通通归纳为匪货.所以那时候销往香港之商品.为了要方便带入台湾.经店家要求尽量避免贴上标签.或是有标签的也尽量撕去.香港商家并向紫砂厂定制.底款不要盖中国宜兴.或是荆溪惠孟臣款.改以不落款.或是刻上癸亥年制.甲子年字代替.那时候不称为大陆壶.为规避查缉.通称为''港罐''(香港的茶壶).

1982-1987 这段时间空档.台湾市面会出现之前贴有绿标签的.也有没贴标签的. 没贴的有的是因为撕去.有的是出厂已没贴.

1983年宜兴紫砂厂生产之方圆牌高级茶具获得国家金质奖.(壶锦10周年书上所写1979年获奖.实为错误.当时还未有方圆牌商标) :

1987-1993年正式使用方圆牌纸质标签.依其印刷大致分为四种.

1993-1997年正式使用圆形雷射卷标

1997年宜兴紫砂厂改制民营.如今仍有生产.仍然使用方圆牌商标.所生产之壶.已经跟国营时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我对紫砂一厂商品壶的一点点理解

一,泥料

紫砂一厂的用泥是无可挑剔的!以前紫砂一厂用泥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练制的优质黄龙山紫砂原矿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黄龙山,四号井的紫砂原矿泥料!一厂的练泥也是很讲究的,因为紫砂工艺厂是国营厂,对待个个程序还是很严紧的!练泥也是专门有练泥车间和专业练泥师傅,而且有严格的陈腐时间规定!不是乱来的!也是一门技术应用!个人感觉现在的泥料是没办法比的!也没有条件象以前那样严格要求练泥程序!好的原矿+传统的练泥+较长的陈腐时间+正确的窑温控制=好的紫砂泥料!个人感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是真正的紫砂好泥料!

二,不可复制性

紫砂工艺厂(一厂)在1997年改制,国营时期从此成为了历史,一厂紫砂壶也很自然的成为了历史的产物,这点是无可厚非的,紫砂一厂的传统手法,泥料的筛选,窑温的控制,经典的设计和时代性,都成为了绝唱!时代的必然,,时代的象征记录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它们作为一种行业的象征性标尺也是无可替代的! 综合来说,老一厂壶代表了当代紫砂壶的最高水平。

三,实用性(转自三醉斋茗柯香机乐之堂)

操作的实用性:老厂壶因壶型采用产品设计方式定稿上线,大体操作功能顺畅可得到保障。但一次烧窑的制作流程,大窑火功的历炼,有时会造成局部细节问题。一般有这样的问题时,稍微手工通一通,磨一磨,就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早期老茶客们玩壶的内容之一。没有这样的制作流程,窑火,就不可能会有那样的质感和功效;“紫玉金砂”的美称,是靠这样的传统制法赢来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物有本末,只能保本舍末了。

发茶助茶性:用壶赏壶的人,大多看过这两句名言:“茶壶以砂者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精于茶道并用过老厂壶的老茶客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妙处,发出会心的一笑。

优质紫砂泡茶有三个特点:

1)厚度-茶汤水混和度非常理想,厚度佳,滋味足

2)韵味-一般就算好茶,要泡出韵味,置茶量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优质紫砂泡茶,可以用较少的置茶量达到这个临界点,且韵味更悠远持久。过此以往,则浓淡各有各的风味。

3)个性特征-泥料特征明显。段泥,红泥,紫泥,不同的泥料,烧结度不同,发茶个性鲜明。

四,一厂工手

点,线,画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代清楚,不能含糊。并且要求大体线条和谐,分量要匀称。

老厂科班出身的陶手,确保了基本元素制作的专业性。然因批量生产,细节方面的处理,各个陶手所下的功夫不太一致,也不太可能做得太精细。从静态艺术的观点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缺憾。然而,从动态艺术来说,这却是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

五,一厂紫砂壶印款

作者印章,镌刻,题词内容,应用得当,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老厂壶的款,没有那么精致,但很耐看;看起来很土,但土得不令人生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