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

一、会计假设含义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1.定义: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2.意义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要处理的经济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规定了会计处理对象和相应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都不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

2.意义:☆是“会计分期”的前提条件

☆是制定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的基础(是实际成本及配比要求等建立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

1.定义: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目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通常将会计期间的起始日期,称为会计期初,终止日期称为会计期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即会计年度与公历年度相同,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为止。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2.意义:☆可以分期结算帐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

☆由此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出现了应收、应付款等会计具体核算方法

(四)货币计量

1.定义: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我国的有关规定:☆单位应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单位

☆收支以外为主的单位,可以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其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财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以其计量和综合所有会计要素

☆货币计量反映了会计最基本的特征

☆以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使历史成本、可比性等会计核算要求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计量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除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被人们公认之外,颇具争议的还有权责发生制。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在会计核算假设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是衡量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一.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

1.定义: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要求:核算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可验证性

二.相关性(有用性)

1.定义: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2.要求: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会计信息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明确性)

1.定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清晰

四·可比性

1.定义: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2.要求:

横向可比: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中予以说明

五·实质重于形式

1. 定义: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

形式为依据。

2. 要求:经济实质>法律形式

六·重要性

1. 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2. 判断方法 从性质上判断:影响决策

从数量上判断:经济业务金额达到总资产的5﹪以上 3. 核算要求

重要业务 单独反映

次要业务 合并反映

七.谨慎性(稳健性)

1.定义: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3. 要求:

允许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八.及时性

1.定义: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要求:

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及时加工会计信息 月报:七日内

及时报告会计信息: 季度:15日内

半年度:2个月内

年度:4个月内

第三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其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确认

1、定义: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报告。

会计确认主要涉及以下四个问题:

哪些经济业务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何时应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

经济业务属于什么会计要素

会计信息如何输出会计信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