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摘要: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应紧密围绕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工程教育的理念,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型和工程型。实践教学形式应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选择实验、实习和设计,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采用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将课外实践教学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证明,该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工程综合素质高,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25-02
一、改革背景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工科专业整个教
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工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但当前高校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自觉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发展潜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衢州市第一大产业,“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打造“浙江省特种装备及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多年来,坚持“融入地方、对接产业、借力名校、应用为先”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了
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空间。与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签订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协议”,就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联合技术攻关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1.融入地方,对接产业,订单培养。办学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了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伊始就与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立了长期产学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2.借力名校,应用为先,力求卓越。我校与红五环集团在积累了十年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和创新了“红五环-2+1+1”订单式卓越机械工程师的办学模式,即前2学年在本校学习,1学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对口专业的知识提升与强化学习,1学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011年4月,启动了新一届“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从201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选拔了20名学生,组成“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2012年8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2012年9月,该班赴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流体机械学科专业方向的强化学习和培训。
3.共建研发中心,推动地方经济建设。2010年与浙江省衢州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空气动力机械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红五环集团合作共建“矿山风动机械研发基地”,积极推动企业重大技术装
备的自主研发,合作申报国家首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参与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工程,有力推进带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产品结构的细分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衢州市装备制造业向具有专业分工合作、规模经济效益、高产品附加值的地区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4.共享企业资源,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共建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具备高校所需要的如下条件,第一,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企业通过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仅能够为“红五环”班提供准确的信息及改进的建议,而且能够参与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和推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得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能够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第二,企业拥有许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关键技术。这些先进的生产装备和制造关键技术,是高校所不具备的。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将使得高校的学生有机会了解、熟悉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第三,企业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些工程领域的专家与高校专业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能够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发挥很大的作用;第四,企业能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涉及生产、研发、技术、市场、创新、管理等许多方面,“真刀真枪”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企业的真实环境;第五,企业提供完整的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天路行”、“军乐队”是红五环集团的文化名片,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
重要体现。学生融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创造了学生向企业员工直接学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机械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的建设采用“中心+基地”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为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管理机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心”及实践基地的装备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
1.实践管理体系建设。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行主任委员负责制,中心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3人(有企业代表)。“中心”主任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学校负责确定中心建设发展目标和教学管理要求。在建设经费投入方面,学校对“中心”实行计划单列,经费投入足额到位,确保“中心”的正常平稳运行。中心主任委员作为第一负责人,主管中心的全面工作和发展规划,校内副主任委员负责日常教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基础建设及技术保障等工作,企业副主任委员负责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工作安排等。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人员、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实践教学用房、教学安排等方面实行集中管理和调配,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将“中心”的建设坚持与
优势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相结合,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相结合,制定更加完备的“中心”与实践基地的管理规章制度。
2.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在已有实践条件建设基础上,按照现代工程训练的建设要求,完成校内新建与扩建实训室的建设。重点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心、特种加工技术中心、工程创新实践中心、金工实训中心等4个专业能力训练中心。不断完善和改进如典型产品无纸化加工综合训练、液压单体支柱柔性装配训练、空压机部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密切联系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训练项目。
3.实践教学方案建设。通过与红五环集团的合作,确定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机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设计学生在校内及校外实践环节,为学生定制实践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践环节组合进行学习。突出专业个性和特长的形成和培养,提高工程应用技能,了解行业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实用性,更具有个性,使人才培养更贴近需求。
4.实践教学手段建设。利用校内中心创建与机械生产模拟的工程实验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创建并应用基于cdio教育思想的“引导、训练、评价”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提供的产品生产素材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实施实践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在岗位环节,设计并应用“现场情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