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成因

了解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成因

了解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成因?

一、沙尘暴的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

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二、沙尘暴的人为成因: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加上还存在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

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

沙尘暴的成因和防治办法

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才能实现人类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沙尘暴的成因和防治办法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沙尘暴肆虐,全球变暖,酸雨横行等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人类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环境,而环境也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回击我们。沙尘暴是人和自然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地关系恶化的体现。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一年比一年厉害,造成的损失一年比一年大,就连风景秀美的江南,都开始受到沙尘暴的侵袭。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面对日益猖獗的沙尘暴,我们该有所作为了,不仅为了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美好下去,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下去。 我国沙尘暴成因分析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促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源。 2.1 大风 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能利用形成主要是将大气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2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2.3 沙源 沙源来自于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或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 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 3 沙尘暴的防治办法 3.1 宏观措施 (1)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2)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培养基层的科技技术力量,尽快完善农村科技市场,搞好科技服务,提高荒漠化地区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5)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6)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7)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

【备战2013】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沙尘暴成因及防御策略 2013年高考在即,整理了沙尘暴成因,包括大风因素、环境因素,及防御策略和对沙尘暴治理的相关误区供大家学习参考。 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日益严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开发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有关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沙尘暴中的悬浮颗粒主要来自农田。把防治沙尘暴的工作重点放在农田和退化草原上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沙尘暴是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为大风提供了丰富的沙尘源,导致严重风蚀的结果。我国传统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弊病,对土壤多次耕翻、耙耱,造成一个疏松的耕层,土壤得不到保护,这是水土流失和严重风蚀的根源。应在改革耕作制度上入手,对传统耕作方法给予彻底否定。大力推广免耕法,担当起治理沙尘暴的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在沙尘暴治理上有误区,认为防御沙尘暴就是治理沙漠。认为沙尘暴就是沙漠里的沙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没有认识到沙尘暴的主要危害成分是直径小于100微米微细颗粒,而这些微细颗粒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草原;二是认为治沙就是造林。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环京津防沙、治沙项目,都只重视植树造林。 两个认识误区,导致防御沙尘暴工作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林带只是防御沙尘暴的一个措施,即设立风障。防御沙尘暴最主要的措施是地面覆盖。沙尘暴重点发生区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是森林地带,造林效果一般不好:树木成活率低,生长不良,保留下来的也多是“小老头树”。

狂沙来袭——1935年美国沙尘暴事件

1927年6月,美国中部堪萨斯州,天空湛蓝,草原青翠。一只草地鹩从过膝高的草丛中窜出,擦过几朵淡粉浅紫的白头翁和野马鞭草花,越过大片金黄色的麦地,掠过一幢当地石灰石垒砌的三层房屋的烟囱,飞向高远处的几缕游云。一阵嘹亮的新生儿啼哭声,让院子里水井边打水的父亲猛地扔下水桶,飞跨过门廊,掀开白色木门后的白门帘,抢步进入室内,余下一桶清凉的水晃荡着金色的阳光。 1935年3月15日上午,同样的地点,一场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而来。当年的小婴儿,没有迎来他的八岁生日。他在黑色尘暴中迷了路,被打着手电的搜索队找到时,他已在狂泻而下的尘土里窒息而死。他没像后来《绿野仙踪》里堪萨斯大草原上的桃乐丝小姑娘那样幸运地劫后余生。他死的时候绿野无仙踪,他最后一眼没见到天使,见到的是恶魔。而这还只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灾难高潮的前奏。此后,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被沙尘暴恶魔疯狂袭击。 白天比夜晚要黑 1935年4月14日上午,堪萨斯州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感受阳光,庆幸肆虐数周的沙尘暴终于停止,可以大口呼吸下早春的气息。他们没想到,就在几小时后,气温骤降,狂风大起,美国30年代最可怕的一次沙尘暴降临在他们身上。 高达几千米的黑色尘暴,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快速吞噬蓝天白云(数据来自《气候的历史》一书)。真实的蒙太奇快切,超过了《木乃伊归来》中沙尘暴的电影特技。几秒之内,昼夜颠倒,刚刚还明亮清新的世界瞬间变得比夜晚还黑暗窒息。 风中的沙尘劈头盖脸地倾泻而下,就像用铁锹直接往脸上扬沙一样。户外的人们,脸被沙砾打得直疼,眼睛根本不敢睁开,鼻腔很快被尘土塞满,胸腔中也好似涌入大量沙土,呼吸成为一种巨痛。人们深恐窒息而亡,急匆匆地寻找藏身之处。在自家庭院的人们,漆黑之中,找不到几米之外的自己的家,得匍匐爬行摸着台阶进门。 一篇文章中写道:“行进中的汽车必须停下,世界上没有一只车灯可以照亮那漆黑的沙尘漩涡……” 这场巨大的“黑风暴”,在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俄克拉荷马及德克萨斯六个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一个9700多万英亩大、3千多米高的移动尘土带,宛如恶魔撒旦大施魔法,在高空用一个巨大的“灰碗”,扣住美国中南部的广阔地区(灰碗,Dust Bowl,记者罗伯特·盖格,在报道中为沙尘暴重灾区赋予的名字)。灰碗之下,万物如刍狗,命运飘零。 被沙尘毁掉的生活 美国人用“黑色星期日”(Dimanche nior)来特指这一天。实际上,自1930年9月14日得克萨斯州大斯普林沙尘暴起,此后十年间,很多美国人很多次经历这种“黑色的日子”。 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沙尘暴风潮波及范围非常广。南部平原1934年5月12日的沙尘暴甚至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地区,尘土最远落到了距离美国东海岸800公里、航行在大西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成因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浮尘指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局部区域能见度小于200 m,不小于50m时称强沙尘暴;当能见度小于50m时称特强沙尘暴。 二、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1.沙尘暴的时间分布特征 (1)地质历史时期 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沙尘暴也显示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气候比较暖湿的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低;反之在气候冷干的时期,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就高。 (2)近代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变化特点是:20世纪5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日数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后期降至最低;之后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处于逐渐减小的趋势,90年代又有明显的增加。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一年中3、4和5月沙尘暴发生次数偏高,尤其以4月份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5月份以后沙尘暴发生次数急剧下降,9月和10月为最低。 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相对较少,这与近地层大气层结稳定度状况有关。 2.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灾害性天气,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 我国的沙尘暴区就是中亚沙尘天气高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位于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 我国沙尘暴存在两个多发区:一是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其次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三、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的发生有其自然原因。首先,我国西北部有浩瀚的沙漠。加之那里干旱少雨,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源;其次是要有蒙古气旋的存在,能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要有能将卷入高空的沙尘输送到远方的冷气流。这三个条件缺一个就很难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一方面春季风速较大;另一方面雨季此时尚未来临降水稀少,而气温已开始回升地面开冻融化、蒸发变得强烈,使得裸露的沙土逐渐变得松散,一旦遇有较强的天气系统活动就很容易产生沙尘暴。夏季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沙尘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警世-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世界地球日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文秘 114,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O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 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可悲的是人类的拓荒并没有因为沙尘暴的发生而偃旗息鼓,沙尘暴也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前苏联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近年来,沙尘暴又在中国肆行无忌,屡有发生。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能见度最低时为零。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73万头(只)牲畜受伤;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此后几年,沙尘暴就像看上这里了一样,不断地骚扰中国西北部和内蒙一带。1994年4月,河西走廊上空发生强沙尘暴;1995年3月甘肃敦煌市出现沙尘暴;1995年5月16日,沙尘暴袭击了银川市;1995年5月30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了敦煌、金昌等10多个县市;1998年4月,沙尘暴席卷了新疆阿尔泰、塔城、昌吉、吐鲁番、哈密等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此外,2000年春,沙尘暴竟又12次袭击了北京。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按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草原萎轨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条件。 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在向人类挑战,也在向人类报警;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要败在自己手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沙尘暴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防治措 施 摘要:本文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沙尘暴的定义和地理分布,从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选择宁夏的理由,简要分析了宁夏地区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近年来的时空分布、传输路径及变化趋势,并以沙尘暴预警机制和综合治理方式为纲展开对于沙尘暴防治措施的讨论。 关键词:宁夏沙尘暴形成机制预警措施综合治理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ndstorm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Technology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chooses Ningxia Hui Autonomous as a study object ,and clarifies the reasons from perspectives of geography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definition of sand-dust storm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lso,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paths ,trends and ways to form of the sandstorms in the area. At last, we make a discussion over the early warning measures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trolling sandstorms. Key words: Ningxia sandstorm formation mechanisms early warning measure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现在的天气是变化多端,沙尘暴是属于一种比较恶劣的天气了,这会使得我们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个时候会有数百米的沙尘在滚动着,在恶劣的天气下是很容易导致我们患上一些呼吸道的疾病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健的工作,那么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呢? 沙尘跟风暴的组合,就成了沙尘暴的发生,大陆西北地区干旱且多沙漠,一旦有强冷空气过境,紧贴地表产生强风,非常容易引起沙尘,此即为造成沙尘暴发生之特殊条件,所以大陆北方地区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沙尘暴源于新疆东部戈壁、高原北部及蒙古杭爱盆地。一般是发生在春季,因为此时沙漠地方的土壤消冻,表皮较松软,加上早晚温差极大,形成较强的风势,挟带沙尘南下。受西风环流的影响,沙尘暴沿阴山北坡风蚀沙漠化区向东挺进,沿途继续卷起大量沙尘。根据美国卫星照片发现,大陆的沙尘暴可以在七天内,从华北一路“侵袭”到美国西岸。 由于沙尘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环保署前年便在马祖设置观测站预警。一般而言,健康的人不必过度担心沙尘暴,但空气中若悬浮微粒的浓度太高,正常人也会出现刺激感而受不了,如咳

嗽、眼涩或喉咙痒等,当PSI 值超过 200以上时 (以平时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市平时空气中悬浮微粒就在 100-200之间),连健康的人都应减少室外活动。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在沙尘天气里,容易并发呼吸道疾病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因为这类人群的体质相对较弱而且抵抗力差,通常会经过空气中的微粒吸入我们的体内,造成呼吸道疾病得产生,有时候还会引发旧病发作,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及时地做好保健工作,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加强营养的均衡,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平时多吃鸡蛋鱼类,大豆制品比如常见的,木耳,丝瓜,核桃,蜂蜜,海带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祛痰平喘,润肺止咳都有很好的功效作用,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果遇到沙尘来袭,应该紧闭门窗,减少室外运动,对家里的空气进行消毒,清洁,净化,每天可以打开窗户保持气流畅通一到两个小时,如果非要到户外运动,应携带好各类防护措施,以防沙尘吸入体内,不过在沙尘天气,发现自身有不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搁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的一个介绍,我们在平时

北京市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沙尘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人口激增以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等原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众多的环境问题中,沙尘天气以其生成迅速,危害面广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沙尘天气是指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和温度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面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污染大气的天气现象。沙尘天气的发生需要3个必要条件:一是足够强劲的风力;二是低层大气处于垂直不稳定状态;三是大风经过的区域下垫面植被疏松,存在丰富的沙尘源 1.沙尘天气的分类 根据沙尘暴预警等级可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类。 1.1浮尘: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米/秒时,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1.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1.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1.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1.5特强沙尘暴: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另外:也有将特强沙尘暴称为黑风暴的说法,黑风暴是指瞬时风速≥25米/秒(10级)、能见度<50米的特强沙尘暴天气,是春季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生命史很短,从发生发展到消失不到12个小时。 2.沙尘天气的成因分析 以北京为例,分析沙尘天气的成因。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自西向东,太行山脉自南向北构成环状,屏障在北京的西部和北部。北京地区春季是风沙天气的多发季节,据统计,1971~1998年北京地区发生沙尘暴25次,扬沙355次,浮尘ll1。尤其是最近几年,北京地区春季多次发生严重的风沙天气,给北京市民的生产、生活、交通、市容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负面影响,风沙天气已严重地污染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流。 2.1环流特征分析 由于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因此这里主要分析春季大气环流特征 对于2000~2002年北方沙尘天气的多发年,环流形势的共同特点是:与常年相比极涡偏向亚洲一侧,或在东亚北部分裂一极涡中心。乌拉尔山附近为较强的高压脊,东亚大槽平均位置正常,强度比常年偏强。极地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乌拉尔山与东亚大槽之问的极锋锋区的经向度加大,亚洲北部锋区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多不稳定小槽发展,造成蒙古及内蒙古东部锋面气旋生成并强烈发展东移。这种环流形式和高度距平分布特点造成冷空气活动或槽脊活动比较频繁,有利于冷空气的南下并影响我国,对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条件。

防沙尘暴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2)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3) 五、保障措施 (4) 六、应急处理程序 (5)

沙尘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和紧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三、适用围及组织领导 (一)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重、特大沙尘暴灾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I级)时 2、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II级)时 3、发生较大沙尘暴灾害(III级),需要上级协助指导救灾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人员(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如

下: 组长: 工区经理 副组长: 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 成员: 各部室负责人、架子队队长、专职安全员 2、职责: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和甘青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重大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机制,组织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负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等。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1、预警预报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的原则,应急小组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报信息的收集,掌握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围等,及时提供沙尘暴情况及其相关资料,为应急决策服务。 2、险情响应措施 当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沙尘暴预警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作出响应,抓紧做好防灾工作,以确保员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3、灾害应急措施 灾害发生后,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现场监理组,事故发生时不能有隐报瞒报事故现象存在,然后立即组织做好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立即将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上级部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同时向沙尘暴移动前进方向的兄弟单位通报情况。现场处置应按照统一领导、处置果断,依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卢琦杨有林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北京

特别鸣谢 ACKNOWLED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 提供研究和出版资助 T HIS R ESEARCH AND P UBLICATION IS FUNDED BY M INISTRY OF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UNESCO B EIJING O FFICE, AND T HE S ECRETARIAT OF UNCCD

《全球沙尘暴警世录》编写人员 主编:卢琦杨有林 编写(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F ADHIL A. H. A L-F ARAJII L EAH O RLOVSKAYA N IKOLAI O RLOVSKY V ICTOR R.S QUIRES 王森王式功卢琦田裕钊 任国玉吴波杨有林杨根生 肖洪浪陈惠忠尚可政拓万全 林光辉赵爱云贾晓霞董光荣 慈龙骏鞠洪波

序言 本书研究的对象——旱地,约占地球表面的43%左右。其特征可用降雨稀少且变异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巨大来概括。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应运而生并有120多个国家、地区和区域性组织签署了该《公约》。《公约》的任务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尽力遏制荒漠化的扩展。 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城镇所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普通经历已成为荒漠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此成为政府和公众采取治理行动的动因。 沙尘暴是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亚热带地区的一种自然事件;在中纬度的旱地区域更是家常便饭。但更多情况下沙尘暴发生在受人类干扰严重的干旱地区。一旦长期干旱导致表土干化,大风一刮沙尘暴必起无疑。 土地管理与沙尘暴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覆盖的减少同样可以通过植被重建和其它补救措施得以逆转。该书记述的许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通过良好的土地管理实践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地最低限度,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事例。 这本重要著作中记录的许多事实源自中国科学家,这是由中国的沙情所决定的:中国作为受荒漠化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58%的土地归属于干旱、半干旱类型,几乎1/3的国土遭受荒漠化影响;其影响形式包括耕地或草场遭到沙埋和侵蚀、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华北和西北地区大面积遭受沙尘暴侵袭等。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65亿美元以上,占全球经济损失的16%。 50年代以来,中国沙化面积扩展已经吞噬掉70万公顷农田、235万公顷草牧场、640万公顷林地。现有荒漠化土地超过260万平方公里,且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同70年代的1560平方公里和80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相比,扩展速率明显加快。由于沙漠蔓延和风沙尘暴的威胁,为数不少的村庄(估计达24000个)受到流沙埋没,1400公里的铁路线、3万公里的公路、5万公里的灌渠、引水渠等时常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风沙尘暴埋没了众多村社,袭击了城市,广大公民受害非浅。荒漠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可持续的人类活动,诸如过度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加剧了荒漠化发生和扩展的速度。 令人欣慰的是,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地区所做的一些实例研究表明,人类在防治荒漠化领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协助各国政府扭转荒漠化扩展的趋势正是《公约》的职责。本书的编辑出版恰恰适逢了秘书处希翼交流全球各地防治荒漠化经验的契机。 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惠及全球的旱地居民,而且对旱地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有所裨益。 哈玛·阿巴·迪亚洛(Hama Arba Diallo)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 2001年5月于波恩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沙尘暴的形成 (一)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二)沙尘暴的人为成因: 很久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 沙尘暴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沙尘暴的形成需具备4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三、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

沙尘暴的危害

【篇一: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人类也同它做过战斗。沙尘暴的危害,可以让整个人类吃惊,今年三月以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7次发生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强劲的西北风肆掠着大量的沙尘,席卷了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最严重的一次是四月六日的沙暴,波及西北五省区,以及东北的吉林。辽宁和江淮地区的江苏,安徽等,就是说,这一天半个中国的天空都是黄色的。那么,沙暴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沙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但是都改变不了形成沙暴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这一事实。由于人类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地方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到1973年,内蒙古已有两千多万亩土地沙化。根据全国农业区化办公室对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的卫星遥控调查,至1996年,四省区调查区开垦的2912万亩土地中,有1433万亩因沙化被迫荒废,占开垦总面积的百分之49点2。防止沙暴的主要的办法是环保,所谓环保就是指环境的保护,只要再将原来的树植保护起来,沙尘暴是可以治理的。少砍一棵树就等于救活一个生命。【篇二:沙尘暴危害人体健康】气候规律表明,每年3~4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在强沙尘暴侵袭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狂风卷着沙尘,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与一般风暴相比,沙尘暴除了大风之外,还混有大量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沙尘暴是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而且因为波及的范围较大,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例如当沙尘暴吹到下游地区变成浮尘天气时,仍有大量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粒成分。另据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沙尘暴可以把过敏原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当有吹沙(指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总称)发生时,就可能有许多过敏反应症状(如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每当沙尘暴侵袭北方城市时,当地医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暴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眼睛,均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当有吹沙天气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使得一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高烧。此外,大风使地表面蒸发强烈,驱走大量的水汽,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易出现微小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即使从物理属性上说,沙尘暴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当沙尘暴出现时,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们心里感到不适;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其次,猛烈的大风、沙尘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即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发生变化,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和疲劳。第三,沙尘暴袭击时,能见度较低,光线阴暗,使得人的视野受到限制,让人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篇三:沙尘暴的危害】[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 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3、教师简单介绍沙尘暴的危害。 4、教师:你们知道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导幼儿从植被的破坏,森林的大量砍伐等方面讨论。 5、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沙尘暴。教师从种植花草、保护树木、建防护林等方面提示补充。活动建议:1、可在有沙尘暴的天气开展此项活动。 2、在活动区摆放有关的图片或图书。 3、组织幼儿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知识参考: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防沙尘暴应急预案

防沙尘暴应急预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2) 二、编制依据 (2) 三、适用范围及组织领导 (2)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3) 五、保障措施 (4) 六、应急处理程序 (5)

沙尘暴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突发沙尘暴灾害的预测、预报、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组织管理和紧急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防范突发重大沙尘暴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及组织领导 (一)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重、特大沙尘暴灾害,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I级)时 2、发生重大沙尘暴灾害(II级)时 3、发生较大沙尘暴灾害(III级),需要上级协助指导救灾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人员(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如

下: 组长: 工区经理 副组长: 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 成员: 各部室负责人、架子队队长、专职安全员 2、职责: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和甘青公司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重大沙尘暴灾害的应急机制,组织制定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负责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理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等。 四、预警和监测机制 1、预警预报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的原则,应急小组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沙尘暴灾害的预报信息的收集,掌握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范围等,及时提供沙尘暴情况及其相关资料,为应急决策服务。 2、险情响应措施 当气象部门做出重、特大沙尘暴预警后,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作出响应,抓紧做好防灾工作,以确保员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3、灾害应急措施 灾害发生后,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现场监理组,事故发生时不能有隐报瞒报事故现象存在,然后立即组织做好救援指挥、协调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立即将沙尘暴情况及灾害情况报上级部门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同时

沙尘暴知识要点

第十三课沙尘暴 一、填空 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6、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空中沙尘飞扬)(空气浑浊),(能见度差) 7、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恶劣天气。 8、在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的基本条件中,(人为破坏植被),(开垦作耕地)等人类活动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关。 9、我国上世纪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为:50年代发生(5)次,60年代发生(8)次,70年代发生(13)次,80年代发生(14)次,90年代发生(23)次,90年代后沙尘暴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 10、随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50-60年代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张(1560)平方千米,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每年扩展(2400)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我国每年强沙尘暴的次数以及土地沙化面积还在进一步上升。 11、产生沙尘暴的原因是(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二、问答 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 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 答: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讲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 3、根据课本46页的曲线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 答: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多,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上升。 4、为什么会出现沙程暴天气不断上升的情况? 答:土地沙化面积不断上升,扩展来了沙源,使气候变得恶劣,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增加。 3、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答:大量植树造林,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造防护林,组织土壤沙尘的运动。科学放牧,保护草场。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增大绿化面积等等。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还有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沙尘暴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减少;人民生产生活受影响;影响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沙尘暴治理对策:大力搞好植树造林和种草,加大植被覆盖率;增强防治意识,加强对沙尘暴天气的预警能力;遏制沙漠化的进展;减少人为破坏因素。 关键字:沙尘暴恶劣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1,2]。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 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3]。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一方面由于春季冷暖交替频繁、大风日数多、风速大;另一方面北方冬春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土壤表层含水量低、疏松;而且多分布于沙土地、植被少、大风多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域,所以春季沙尘暴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4月发生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沙尘暴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每年沙尘都会侵占大量人类可使用的土地。因此,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已成为现今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那里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区,为全球现代沙尘的高活动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环境日益的恶化,造成沙尘暴灾害频繁发生。沙尘暴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和物理机制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