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与病理学诊断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特征及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有效诊治CAG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6例内镜诊断为CA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于病变处取活检样本进行病理诊断。

观察内镜下CAG的特征表现,比较CAG内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并计算诊断符合率。

结果126例内镜诊断CAG患者中,9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内镜诊断CAG符合率72.2%,其中伴肠上皮化生45例(49.5%),伴异形增生28例(30.8%)。

内镜下粘膜特征为I型、I型+II型、I 型+II型+III型患者的CAG诊断率分别为33.3%、71.4%、92.9%,I型+II型+III 型CAG诊断率显著高于I型和I型+II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检查下血管透见、胃粘膜白相为主,粗糙不平伴颗粒样增生同CAG病理诊断存在较高的符合率,能够为临床正确诊断CAG提供一定价值,两者联合使用更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ndoscopy featur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doscopy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G in clinic. Methods 126 cases of CAG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and the features of CAG under the endoscopy were observed and the CAG endoscopy result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was calculated. Results 91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126 cases,and the CAG coincidence rate of endoscopy diagnosis was 72.2%,and there were 45 case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accounting for 49.5%,28 cases with dysplastic epithelium (30.8%),and the CAG diagnosis rate of patients whose endoscopic mucosal feature was I type +II type +III typ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hose endoscopic mucosal feature was I type and I type + II type (92.9% vs 33.3%,71.4%),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ndoscopy shows that the vascular penetration and gastric mucosa white is the main,roughness with granular hyperplasia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AG pathological diagnosis,which can provide a certain value for the clinical accurate diagnosis of CAG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can better improve the diagnosis accurate rate,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Pathological diagnosis;Correlation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以胃粘膜上皮萎缩、固有腺体数目减少甚至消失为特征的的一类慢性胃炎,常并发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是目前临床已经证实的一种癌前病变,因此需加强CAG早期诊治,以预防胃癌进展,改善预后[1]。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经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患中选取110例,并对病患进行病理诊断。

并对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经内镜直视诊断的59例病患,通过病理诊断属实的为40例,两者符合率为67.8%(40/59),表明两种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同时内镜检查我们发现有19例病患以胃黏膜皱襞细小和白相(即A+B型)为主,同时被病理诊断为CAG的有12例,符合率为63.2%;同理,C型的符合率为62.5%;(A+B+C)型的符合率为71.9%。

结论:两者相结合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回顾性临床分析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Gao Feng(Wuhan Huangp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the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Methods:in August 2016 - August 2017 in our hospital by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selected 110 cases,and th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endoscopy and pathology diagnosis analysis. Results:endoscopic direct diagnosis of59 cases of patients,throug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s true for 40 cases,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67.8%(40/59),show that two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has certain relevance,but also to have certain difference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1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 plica tiny and play(that is,A + B)is given priority to,at the same time b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CAG in 12 cases,the coincidence rate is 63.2%;Similarly,C type coincidence rate is 62.5%;(A + B + C)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71.9%. Conclusion:combined both can make more accurate judgment to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key words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指的是胃的固有腺体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的一类慢性炎症,病患大多合并患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WHO将其归为胃癌的癌前状态之一,特别是合并有中、重度异型增生或是不完全型IM病患在临床中被认为是重要癌前病变[1]。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方法:对两年来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症状分析后分别进行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

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本组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6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76.9%,胃镜下见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28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占89.6%,异型增生12例,占42.8% ,肠上皮化生9例,占32.1%。

结论:内镜检查中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及黏膜粗糙等症状表现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说,内镜的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可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前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就很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早期的诊断,就能够对癌症的病变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而早期诊断主要包括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本文对7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经内镜诊断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取得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参与实验,成为研究对象。

均排除消化性溃疡疾病、消化道肿瘤疾病及实施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42例,女36例。

患者年龄27-60岁,平均年龄(43 .58士 1 .27)岁,胃部疼痛、消化不良、过于饱胀等症状,进食后反应尤其明显。

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病程持续时间为3天至20个月。

胃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肿瘤以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则不纳入研究范围。

1.2诊断方法采用电子内窥镜对患者胃部进行直视检查主要表现如下: 黏膜以及钻膜壁粗糙,呈现结节状或者颗粒状,胃钻膜表面凹凸不平,血管透明黏膜白红相间,血管清晰可见,胃黏膜变薄。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疾病,其病理变化包括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炎症等。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一、胃镜诊断胃镜检查是一种无创、直观、准确的临床诊断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主要包括黏膜色泽改变、粘液脱落、纹理稀少等。

具体表现如下:1、黏膜颜色改变:部分病人胃镜检查时,黏膜呈淡红色或灰白色。

2、粘液脱落: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液量减少,胃壁表面粘液减少或脱落。

3、纹理稀少:胃黏膜纹理稀少,使胃黏膜表面更加平坦。

4、隆起:表现胃黏膜局限性或弥漫性隆起,大小不一,多为浅隆起。

二、病理诊断病理检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之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的组织结构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炎症等。

具体表现如下:1、胃黏膜萎缩:表现为胃黏膜厚度减薄,腺体明显变短、紊乱,微小不规则破裂等。

2、异型增生:胃黏膜腺体上皮增生,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重者可发展成上皮内瘤变。

3、炎症:多为慢性炎症,可见白细胞浸润和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

三、对比分析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是两种不同的诊断手段,它们所观察和评估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

胃镜诊断重要的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变化,但其缺点是容易受到术者经验、胃部气体充盈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无法准确判断病变的程度。

而病理诊断则是通过对胃黏膜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生化学的检查,能够准确筛查肿瘤等病变,但其缺点是取标本痛苦,而且不能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需要结合使用。

胃镜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病变的大致情况,然后通过病理诊断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同时,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还可以互相补充,使诊断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需要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相结合,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目的:研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实施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2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程度。

结果:通过对所选的患者实施检查发现,18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临床诊断相符率为69.9%;进行胃镜检查,34例胃黏膜变白和变薄,其中24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0.6%);胃镜下120例胃黏膜粗糙,其中82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68.3%);胃镜下黏膜变白和薄同时粗糙的右112例,其中106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94.6%)。

3种内镜下表现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几率差异较大(P<0.05)。

其中能够发现黏膜白相为主+黏膜变白+黏膜粗糙者病理诊断符合率明显比其他两种表现高。

结论:经过内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变白、变薄同时黏膜粗糙时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息息相关,将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临床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以胃部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类慢性炎症,也是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早期治疗、早期诊断时预防癌前病变发展,提高预后效果的主要方法[1]。

最近几年,临床在对胃部疾病进行检查时广泛应用内镜检查,这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

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2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比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符程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2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150例为男性,116例为女性;年龄在26~70岁之间,平均为(63.6±6.8)岁;内镜下主要表现:34例为胃黏膜变白和变薄,120例为胃黏膜粗糙,112例为胃黏膜变白、变薄以及黏膜粗糙;所有患者均排除为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肿瘤等其他消化道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比较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结果比较
医用 影像 学 , 0 , () 25 . 2 91 1: —3 0 5 8
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 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 的结果 比较
蒋士召
( 江苏省邳州市东方 医院病理科 ,江苏 邳 州 2 1 0 ) 2 3 0
【 要 】 目的 观 察慢性 萎 缩性 胃炎 (A )胃镜检 查 与病理 诊 断结 果 ,探 讨 两种检 查方 法 的临床 价 值 。方 法 20 年 6月至 2 1 年 6月电 摘 CG 07 01
上海 医学 影像 , 0 , () 7一8 2 9 82: 8l0 0 1 1
管数 目多 、壁薄 、缺乏肌层 ,形成紊乱动 静脉交通 的特点 ,而 良 肿 性
瘤 的微血管形 态单一 ,管腔 细窄 ,呈 条索状 或细管状 ,为彩色 多普 】
勒超 声诊 断提 供 了病理 生 理学基 础 ,彩 色血流 显示 可直 接观 察肿 瘤 内、外的血管 走行和 分布情 况 ,本文恶 性肿块 组彩色多普 勒血 流显 j
示血流 分级 (. ±O 0 2 6 . ),新 生血管 内R O 9 . )高于 良性组 7 5 I(. ±O 7 7 1 的 (. ±0 1 、 (. ± . ) ( <O 5 1 7 . ) 0 6 01 P . )。 1 2 5 3 0
[】 黄 海 , 一哲 , 6 张 李岚 . 对 乳 腺 良恶 性 肿 块 鉴别 的 声 像 图特 征 彩超 分析 [ . J 中国现 代医 生, 0, (5:97. ] 2 9 73) -1 0 4 6 【] 张 学 范, 本 . 超对 乳腺 良、恶 性 肿 瘤 的鉴 别 诊断 [ 华 . 声 检 查在 乳 腺 肿 瘤诊 断 中的 应 用进 3 唐 夏莉 超
展 [ . 装备 , 0 , (1:1 3 J 医疗 】 2 72 1) — . 0 0 2 2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在诊断上的特点和优缺点。

胃镜诊断具有直观性和实时性的优势,但易受到操作者水平和观察角度的影响;病理诊断则能提供组织学特征和病理分级等详细信息,但需要时间和费用较高。

综合评价显示胃镜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意义在于早期诊断与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发展。

展望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早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优缺点、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胃炎,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胃灼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贫血、厌食、体重下降等并发症。

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学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镜与病理学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诊断该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比较胃镜和病理诊断的特点及优缺点,深入分析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方法。

通过研究胃镜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最终,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方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目的探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56例胃炎患者,內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32例为A组,内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24例为B组,在此基础上,用病理学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A组中内镜诊断为CAG病理诊断118例,诊断符合率89.40%,B 组中内镜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中病理诊断CAG8(6.45%)例,诊断符合率为93.55%,其结果与单一镜下表现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结合其病理进行确诊。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本研究为探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关系,选取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56例胃炎患者,分别应用病理学和内镜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56例胃炎患者,内镜下诊断为CAG132例为A组,男女比例为65:67,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3.2±1.7)岁;内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124例为B组,男女比例为59:65,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4.5±1.4)岁,两组患者均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以及胃酸等症状。

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症状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内镜检查方法首先对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予以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麻醉和润滑患者的喉头采用电子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根据胃炎的内镜诊断标准分为CAG和浅表性胃炎,将CAG分为以下4种类型:皱壁变平为A 型,血管透见为B型,黏膜呈颗粒状为C型,灰色肠上皮化生结为D型[1]。

1.2.2病理诊断方法将内镜检查取下的胃粘膜组织样本3~4块送病理检查,采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固定,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同时,内镜医生应向病理医生、提供相关的诊断依据[2-3],将患者病变部位的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情况记录到诊断报告中,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是常用的方法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它们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胃镜诊断通过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诊断
则是通过组织学的方法,对取自患者胃黏膜的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认和评
估患者的病情。

胃镜诊断主要依靠医生通过胃镜在患者的胃内直接观察,并记录胃黏膜的表面形态、
颜色、病变程度等。

在胃镜检查中,通常可以观察到胃黏膜的炎症、红斑、浅表糜烂以及
胃粘液的分泌情况等指标。

这些表面形态的改变可以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


镜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灶活检,从而获得病理学检查的样本,进一步确认和评估病情。

病理诊断是通过对取自患者胃黏膜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来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
的诊断。

在组织学检查中,病理医生会观察胃黏膜的病理改变,例如黏膜的炎症细胞浸润、腺体的损伤、萎缩、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病理学检查还可以评估胃黏膜的病变程度
和分级,以指导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胃镜诊断可以直
观地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和明确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而病理诊断
则可以通过组织学的方法,进一步确认和评估病情。

通常情况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是
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二者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

方法:选择12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检查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患者分别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分析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122例患者中,内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22例,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85例,内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9.67%,确诊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61例患者为肠上皮化生,所占比例为71.76%,21例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例为24.70%。

结论:临床上需要联合内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对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予以确诊,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44-0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提升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对该疾病的诊断主要有内镜检查与病理学检查[1]。

今纳入12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内镜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122例因消化道症状入院诊断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73例(占有率59.84%),女性患者49例(占有率40.16%)。

患者的年龄最小28岁,年龄最大为72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69±8.51)岁。

所有患者采用黏膜组织实施病理学诊断。

纳入标准[2]:本文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下签署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排除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以及合并其他重大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检查方法内镜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6小时~8小时,科室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内镜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耐受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胃镜和病理检查都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和限制。

下面将就这两种检查手段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方式是通过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血管走向等特征,确定胃部组织的变化情况。

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应该光滑、细腻、呈粉红色,血管分布均匀。

而当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时,胃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粗糙、糜烂、出血、色素沉着等。

此外,胃镜还可以结合染色和组织取样等技术,进一步确定病变程度和类型。

例如,结合吉姆萨染色,可以观察到胃腺体、神经纤维和炎症细胞等细节,进而确定病变程度和是否存在癌变的风险;而通过取样组织学检查,则可以确定组织细胞学上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明确诊断。

然而,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胃部肌肉发达,镜头到达胃部深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胃黏膜是活体组织,其变化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摄入食物、药物、慢性疾病等,因此对于轻微或早期病变的诊断可能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认。

相比之下,病理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学家在取样后可以将活组织固定、切片、染色等,以直观的方式观察组织学变化。

常用的病理指标包括胃黏膜萎缩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腺体形态及数量、结构紊乱程度等。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初始阶段,病理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同时对于恶性变化的预测也更加敏感。

例如,在病理检查中发现存在异型细胞、不规则的腺体结构等,可能意味着存在癌变的风险。

因此,病理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类、分级和预后评估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胃镜和病理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胃镜可以提供细节观察,对轻度病变的确定有一定的优势;而病理检查则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对于深度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病理检查与内镜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

结果:内镜检查符合的55例患者,共45例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1.82%。

其中伴肠上皮化生患者18例,所占比例为32.72%;异型增生患者13例,所占比例为23.64%。

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均为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式,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 pick to 】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to December 2016,55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for all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compare different ways of inspection application value. Results:endoscopic examination in 55 patients,a total of 45 cases in line with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coincidence rate was 81.82%. 18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metaplasia with cases,the proportion is 32.72%;13 patients with hyperplasia,accounted for 23.64%. Gastroscopy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commonly used way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by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a combination of,enhance the accuracy in clinical diagnosis,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o lay the good foundation.【 key words 】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Pathological diagnosis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均为当前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式,作为消化道常见疾病,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预防患者疾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癌前病变发生率。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

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临床效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针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这些患者的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和诊断符合率,在内镜下的病例表现等。

结果: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结合病理诊断后,共有64例确诊,临床中内镜诊断的符合率为80%。

在内镜观察下共发现了38例黏膜粗糙患者,有28例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实际的诊断符合率是73.68%;有14例患者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变薄+白相,病理诊断后有10例确诊,临床诊断符合率是71.43%;有28例在内镜下可见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病理诊断有26例确诊,诊断符合率是92.86%;内镜下观察到的三种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

结论:胃黏膜变薄、白相、黏膜粗糙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诊断依据,内镜下的检查和实际的病例诊断之间存在差异性,提升两者的符合率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以患者的胃轴膜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是胃癌疾病中常见的癌变前征兆。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固有腺萎缩,肠上皮组织有转化或化生和炎性反应。

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的癌变,降低癌病几率。

临床中使用内镜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准确率,此次我院就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收了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患者28岁,最大患者70岁,平均年龄为(55±4.67)岁;其中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及白相为主14例,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和黏膜粗糙28例,表现为胃黏膜粗糙38例。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病变为胃黏膜局部或全面性的萎缩和粘膜层的萎缩,严重者可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诊断手段,能够明确疾病程度和方便后续治疗。

本文将对胃镜与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提升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变特点包括:①上皮层的不同程度的萎缩;②腺体数量减少和变性;③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④炎性细胞浸润。

根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轻、中、重度,以及全胃性和局灶性等类型。

二、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胃镜检查可以观察患者胃黏膜的肠上皮化变(IM)和异形增生(dysplasia),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胃镜检查还能够了解病变的范围和分布情况,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重要作用。

病理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手段,通过对局部胃黏膜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变的细胞学和组织学改变,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病理诊断可以从细胞学和组织学层面揭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程演变,包括上皮层萎缩、腺体数量减少、黏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信息。

病理诊断还可以发现病变的局部性和全面性,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1. 对比优势:胃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病变的外观特征,对于初步判断疾病的程度和范围非常方便。

而病理诊断则可以从细胞和组织学层面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2. 对比劣势:胃镜检查仅能观察到表面的情况,对于病变的深层信息不够全面。

而病理诊断需要取得活检标本,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3. 辅助作用:两者可以相互补充,胃镜检查可帮助定位病变的区域和范围,为病理诊断提供标本;而病理诊断则可以从微观层面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信息。

五、结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在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逐渐萎缩、代谢异常,导致胃腺萎缩、黏液分泌
减少、酸性胃液增加的一种胃炎。

其严重程度与部位有关,严重的可以有萎缩性胃炎和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胃黏膜有变薄、充血、水肿、容易出现溃疡。

局部也出现白色粘着物等。

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被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幽门螺旋杆
菌是一种可以存活在人体上皮细胞表面的弯曲杆菌,是导致胃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此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长期摄入烟酒、饮食习惯不健康、紧张焦虑都是影响
胃的生理功能及消化器官的重要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是在组织病理学方面进行判断。

萎缩区域的黏膜上皮
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它们的核分裂活动增强,细胞排列紊乱,伴有炎症细胞浸润。

幽门螺
旋杆菌可以侵入胃黏膜的胃腺并引起慢性炎症,并长期存在,使黏膜发生萎缩和异型增生。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上常常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
和呼气试验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可以为我们学习和认识胃炎提供
了重要的信息。

如果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应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对于预防胃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临床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临床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病理检查与临床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26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为87.5%。

其中胃黏膜固有腺体不同程度萎缩,表现腺体变小,囊性扩张、减少甚至消失者为17例,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可伴有淋巴滤泡形成者为54例,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55例。

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85.0%、84.4%、91.7%,内镜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

临床上将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相关性[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144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June 2010 to August 2013.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endoscopy was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examin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Of the 144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126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pathology. The diagnostic rate was 87.5%. Of which the gastric mucosal inherent gland atrophy to varying degrees,the performance of the gland smaller,cystic dilatation,reduction or even disappear in 17 cases,the intrinsic membrane of diffuse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 infiltration,may be associated with lymphoid follicle formation of 54 Cases,intestinal metaplasia or pseudo-pyloric metaplasia in55 cases.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85.0%、84.4% and 91.7% respectively,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agnosis of pathology The Clinically,endoscopic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Key word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ndoscopy;pathologic diagnosis;correlation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粘膜和胃部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1,2]。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

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

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观察并比较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结果。

结果:内镜下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病理诊断证实64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0%。

内镜下可见黏膜粗糙38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8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3.68%;内镜下见黏膜变薄+白相为主14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1.43%;内镜下见黏膜变薄+白相为主+黏膜粗糙28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2.86%;三种内镜下见到的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检查患者的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和黏膜粗糙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紧密相关,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合可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以胃部轴膜腺体萎缩为主的慢性炎症,也是胃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的主要是胃固有腺萎缩,肠上皮组织出现转化或者化生、炎性反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炎性反应和浅表性胃炎极其相似,但是比较浅表性胃炎的病情严重。

固有腺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其浸润深度会渗透到黏膜肌层,故淋巴滤泡等很多。

炎症细胞也能浸润腺体,并破坏腺体的结构,让腺腔内部充满炎症细胞。

早期治疗成为预防癌前病变、改善预后的重点。

临床内镜检查逐渐应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中,并与病理诊断相结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以及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55±4.67)岁;表现为胃黏膜变薄及白相为主14例,表现为胃黏膜变薄、白相为主和黏膜粗糙28例,变现为胃黏膜粗糙3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黏液分泌减少,严重影响胃的正常功能。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病理诊断则是确认诊断的关键。

本文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颜色改变和形态结构异常。

一般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呈现淡红色或苍白色,与正常粉红色的胃黏膜相比,呈现明显的异常。

在形态结构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往往可以观察到胃黏膜表面光滑度降低,出现不规则的粘膜皱褶或糜烂溃疡,胃黏膜薄度明显减少等病变特征。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胃黏膜活检标本的病理学分析。

病理学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纤维化增生。

腺体萎缩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黏液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胃粘膜的保护功能。

而纤维化增生则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形成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

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方面,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胃黏膜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常常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

胃黏膜的淡红色或苍白色往往是腺体萎缩和纤维化增生的表现,而胃黏膜的光滑度降低和溃疡则反映了黏膜炎症和损伤的程度。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结果更加客观和确切。

通过病理学分析,可以准确地评估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萎缩程度和纤维化病变的程度,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应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确保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是相辅相成的。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方法。

本文通过对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研究结果讨论,得出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的结论总结了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关键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病理诊断、相关性研究、临床病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腺萎缩和黏膜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常会出现慢性胃痛、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贫血、胃出血等并发症。

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两者在诊断过程中的优势和限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建议。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讨论,验证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研究旨在为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医学科研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是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粘膜保护的五个防御层次
一线防御: 粘膜表面粘液 二线防御: 粘膜上皮层 三线防御: 粘膜微循环 四线防御: 粘膜免疫细胞 五线防御: 黏膜自身修复机能
可溶性粘液层 粘液凝胶层
表层粘液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主细胞
1996 年 Wallace全面阐述胃粘膜保护机制:“结合 解剖和功能,将胃粘膜的防御修复分为五个层次”
短棒状外观是胃窦胃小凹的常见表现
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呈条纹状、斑块状、绒毛状改 变时可能提示其出现了萎缩性改变。
条纹状
斑块状
绒毛状
放大内镜与普通内镜不同部位活检率的比较 不同内镜 诊断 怀疑病例 数 不同活检部位
胃窦
普通内镜 放大内镜
35 14(40%)
胃体
6(17.1%)
53
27(50.9%)﹡
16(30.1%)﹡
“无Hp,无溃疡” HP is everything!
Warren & Marshall 获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治愈慢性胃炎
抗菌治疗前
抗菌治疗后
胃粘膜以活动性炎症为特征的病变,称慢性胃炎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
慢性胃炎的诊断必须是基于胃镜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单纯依据临床症状 ,不能区分FD或胃炎,但不符合FD诊断标准者,通常先以慢性胃炎作为诊断
胃酸的分泌机制 表面受体+质子泵
PPI
H2RA
“胃液为什么不能消化自身?”
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Reaumur发现“将胃液注入其 他任何体腔如气道、胸腔、腹腔、关节腔都会引起炎 症坏死,唯独胃液为什么不能消化自身呢?”
胃粘膜的保护屏障
1855年法国实验生理 学家Bernard提出: “胃壁包绕胃酸,就象 瓷器一样耐腐蚀!”
萎缩性胃炎内镜治疗
未突破基底膜的异型增生 不是癌,是内镜治疗最佳 适应征
重度异型增生 上皮内癌 原位癌 早期癌
内镜下剥离切除无残留无需行辅助化疗
未突破基底膜
重度异型增生 上皮内癌 原位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下治 疗或局部 切除为主
胃早期癌
即使内镜下全部剥离切除也需行辅助化疗
胃粘膜萎缩的临床病理 固有腺体减少 肌纤维组织增生 肠上皮化生
消化不良 腹胀 伴活动性炎症:腹痛? 伴不典型增生:癌变?
萎缩性胃炎与癌变的关系并不 是看萎缩的程度或肠化的类型
粘液上皮组化染色
AB-PAS 染 色
潘氏细胞
中性粘液
PAS染红色
酸性粘液
AB 染 成 蓝 色
HID-AB 染 色
内镜基本病变 ◇粘膜粗糙不平 ◇粘膜变薄
内镜诊断萎缩的准确性
内镜下 萎 缩
阴性 可疑 阳性
病例
106 697 487
不同部位活检结果 胃窦 胃体 胃角
10( 9.4) 9(8.5) 15(14.2) 124(17.8) 47( 6.7) 171(24.5) 108(22.2) 77(15.8) 235(48.3)
谢 谢!
胃粘膜重度的异型增生需内镜或手术治疗
刘得炳,男,63 岁。萎缩性胃炎随访,病理活检 胃窦重度异型增生,行内镜下ESD切除病灶
萎缩性胃炎出现癌变,则需要手术+化疗
异型增生是癌前病 变 , 同时伴侵袭行为 时则判断为癌
异型性+侵袭行为=癌
基本特征
腺体结构不完整,中断 或呈条索状排列 异位腺体背景为致密结缔组织 间质内出现散在异型细胞 内镜浸润的恶性形态
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与病理学诊断
张亚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研究所
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固有腺体的 减少,部分腺体可出现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分类
非萎缩性 (浅表性)
萎缩性
非化生性
■胃窦为主型 ■全胃炎型
化生性
肠上皮化生 假幽门腺化生
■胃窦限局型 ■胃体为主型 ■全胃型 ■多灶型
浆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胃炎是指 “胃粘 膜炎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是引起组 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活动性炎症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
锅盖理论: 致炎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
引起诱发自由基损伤
胃粘膜
胃 粘 膜 屏 障
中性粒细胞激活 释放活性氧
胃粘膜哪来的中性粒细胞?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中性 粒细胞浸润最主要的因子 直接损害低于诱发损害
普通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目前主 张染色和放大内镜进行观察
A型
B型
C型
胃 粘 膜 小 凹
Sasaki
分 型
D型 Ea型 En型
放大内镜下胃粘膜的形态特征
胃粘膜表面有特征性的胃小凹结构,在放大 内镜下可表现为圆点状、短棒状、条纹状、 斑块状、绒毛状等不同形态。
圆点状外观是胃体胃小凹的常见表现
关于胃的解剖与功能
胃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贲门
胃底 泌酸区 胃体
胃窦
胃的主要功能 消化功能+屏障功能
胃 的 消 化 方 式
腹胀的出现多与胃消化不良有关
胃动力
化学性消化
酸与消化酶
食糜 小分子
机械性消化
食物 食团
吸收
胃酸是人类进食 最重要的消化液 胃内pH:0.9-1.5 正常人空腹24小时胃液分泌量 1.5-2.5L/24h 400ml/夜间12h
胃小凹上皮
胃腔
炎细胞观察区
固有腺体
由于炎症均以近胃腔处的表浅为重,又称浅表性胃炎
内镜基本病变 ◇粘膜糜烂
胃粘膜炎症若出现固有腺体的减少,称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小凹上皮
固有腺体
萎缩观察区域
萎缩性胃炎 萎缩的组织学特征 固有腺体减少 肌纤维组织增生 肠上皮化生
粘膜肌层
内镜基本病变 ◇粘膜粗糙不平 ◇粘膜变薄
杯状细胞
硫酸粘液
棕黑或紫 色 唾液酸粘液
蓝色
肠化按与小肠上皮的“相似”程度分为 完全型含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潘氏细 胞;不完全型含杯状细胞、粘液细胞, 无 潘氏细胞
III型肠化
II型肠化
不完全型肠化 III型肠化 硫酸粘液分泌肠化
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
异型性概念
间变(anaplasia) 不典型增生 (atypic hyperplasia) 异型增生(dysplasia)
Me a n g a s
9.00
6.00
3.00
0.00 萎缩性胃炎组 对照组
病理诊断
﹡与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的G-17差异有显著性,P<0.001.
胃小凹区腺体减少不能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炎症细胞浸润时胃小凹区腺体减少, 消除炎症, 常可恢复。
胃小凹区肠化不一定是萎缩
胃粘膜炎症的愈合
完全愈合 粘膜完全恢复原来的 正常形态 不完全愈合 纤维化愈合(间质) 肠化(上皮)
胃炎的出现多与胃酸引起的粘膜损伤有关
粘膜糜烂、溃疡
1910年Shwartz首先提出 “无酸,无溃疡”
胃酸过多?
酸损伤的组织学证据: “浅表性胃炎“
组织学上近胃酸的粘膜面炎症更重
胃酸引起粘膜损伤机制
胃酸与粘膜保护屏障失衡的结果
胃酸?
粘膜屏障破坏
发病
胃粘膜屏障如何被破坏?
种类不同 意义不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浆细胞
粘液中有大量HP
粘膜上皮层
粘膜组织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为 幽门螺杆菌感染标志
淋巴细胞浸润 腺上皮
中性粒细胞浸 润腺上皮
中性粒细胞对粘膜损害就是幽门 螺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机制
幽 门 螺 杆 菌
胃酸 (“雨”)
粘 膜 屏 障
屋顶漏理论 HP损伤胃粘膜屏障致胃 酸浸透造成损伤
对“粘膜屏障”认识的飞跃
Me a n P G R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萎缩性胃炎组 对照组
8.00 6.00 4.00 2.00 0.00 萎缩性胃炎组 对照组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3ml,分离出血清采用IRMA 和RIA法检测PGⅠ、PGⅡ及G-17。
15.00
12.00
1823年英国William Prout就发现胃有主动分 泌盐酸的功能。这是最早证实的 “胃酸” 。
胃酸在哪儿产生?
贲门区(5%)
–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 胞
贲门
胃底
胃体 和 内分泌细胞
胃窦
泌酸区(75%)
–壁细胞、主细胞、颈粘液细 胞、内分泌细胞和肠嗜铬细胞
突破基底膜是粘膜内浸润,是胃早期癌,不适 合内镜治疗。严格意义上讲,胃癌无论早晚都 不适合内镜治疗
如何发现癌变
连续切片 每隔1mm取材切片 靶向取材
对病理切片要求
常规病理活检方法
粘膜剥离切 除后行全瘤 靶向取材
无明显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或肠化
对症治疗 抗萎缩治疗 逆转治疗 定期随访
﹡与普通内镜相比,放大内镜在胃窦、胃体的活检率显著增高,P<0.01.
为弥补内镜活检取材局限性的不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 者提出了可通过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 Ⅰ)、 PGⅠ/Ⅱ(PGR)及胃泌素-17(G-17)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120.00 100.00
12.00 10.00
Me a n p g Ⅰ
细 胞 核 的 异 型
轻度异型性
细胞核的 异型性是 分级的主 要依据
正常柱状上皮 核占细胞<2/5
异型增生 分为2-3级
核占细胞约1/2
核占细胞全层
重度异型性
癌前病变不一定会癌变 轻度异型增生至癌变约7~14年时间 重度异型增生需要尽快对病变进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