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2010 NO.3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论 著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逐年增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已成为神经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其早期并发症较多,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继发性病理改变是直接影响疾病转归和预后的关键。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等改变引起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合并感染、呼吸循环衰竭以及休克[1]。
盐酸纳美芬可与脑内的阿片受体结合,阻断
这些物质在机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等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改善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l0月至2010年l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0例,GCS评分≤8,昏迷时间≤12h,均无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衰竭。
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3.2±18.4)岁,GCS评分(5.6±1.4)。
对照组:男
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2.8±19.1)岁,GCS评分(5.8±1.3)。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苏联春 周国灿 苏朝勇
(楚雄州中医院外二科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比较2组病人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伤后 1周内盐酸纳美芬治疗组病人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颅内压及头颅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纳美芬 颅脑损伤 治疗【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0)12(b)-0005-02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lmefene in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SU Lianchun ZHOU GuocanSU Chaoyo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Chuxiong City,Chuxiong67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Nalmefene in treating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ndits safety.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60cases)withNalmefene and normal group(60cases).The clinical data,neurological outcome and sid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fluctuation of vital signs in the first 7 days was smooth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CT scanning and lumbar puncture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brain edema and increas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less remarkable(P<0.05) after treatment ofNalmefene for the first week.The GCS and GO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Nalmefe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thus its clinical use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Key Words】Nalmefene;Craniocerebral;Treatment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P<0.05)
表3 2组病人治疗后14d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P<0.05)
表2 2组病人早期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
明显差异(2P<0.05)
表1 2组患者心率、呼吸异常情况比较[例(%)]
2010 NO.3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论 著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脱水、扩容、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每天以0.7mg/kg·h静脉泵持续静脉滴注,连用l4d。
1.3 观察指标
(1)一般临床症状:床旁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呼吸(R)、心律(HR)、血压(BP);观察患者神智、瞳孔及肢体功能改变;密切观察与用药有关的药物副作用,如血常规、肝肾功、血电解质、皮疹等。
(2)腰椎穿刺测颅内压(ICP):用药期间每天测颅内压,连续测7d;(3)头颅CT:入院后第7天行头颅CT平扫复查,测量脑水肿带面积并记分;(4)GCS评分:治疗后14d进行GCS评分。
(5)GOS评分:治疗后3个月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定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2组间生命体征、颅内压及脑水肿等各指标分别进行χ2检验,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人呼吸循环较快恢复稳定,呼吸异常(25%)和心律异常(29.7%)明显减少(P<0.0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1)。
用药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药物相关并发症。
2.2 盐酸纳美芬对颅内压的影响
从表2中可见,治疗组患者颅内压显著升高者(31.7%)较对照组(41.7%)少,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见表2。
2.3 脑水肿改善情况
伤后1周头颅CT平扫,治疗组病人发生重度脑水肿(25%)较对照组(41.7%)明显减少(P<0.01),结果,见表2。
2.4 GCS评分
2组患者治疗14d后GC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将GCS评分分为5~8分,9~12分和13~15分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2.5 GOS评分(表3)
3 讨论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早期常合并严重弥漫性脑肿胀,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广泛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或脑干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创伤区域脑组织常有严重缺血、缺氧,有氧代谢降低;低氧代谢使能量产生不足,细胞器功能发生变化,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脑细胞内水肿、颅内压增高;微创区域脑血管调节功能失调、脑血管扩张再灌注增加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引发更为严重的弥漫性脑水肿;另外低氧代谢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潴留,乳酸及氧化物堆积,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高,形成脑水肿-缺氧-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常导致脑缺血、缺氧、水肿、脑组织酸中毒及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影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康复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2~3]。
盐酸纳美芬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与μ、κ和δ各亚型阿片受体结合。
盐酸纳美芬与脑内和外周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在身体应激状态下由内阿片肽引起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4]。
盐酸纳美芬能够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5]。
本观察分析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和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治疗组每天用盐酸纳美芬持续泵入,泵速0.7mg/kg·h,疗效显著。
研究表明:盐酸纳美芬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并且具有相当可靠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hitelaw A.Systematic review of therapy after hypoxic—ischaemic brain injury in the perinatal period[J].Semin Neonatal, 2000,5(2):3~5.
[2]吴家幂,刘春梅,李君.脑出血后周边组织继发性脑损伤炎性机制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4(17):278~280.[3]梁志刚,刘兆孔,高晓兰,等.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J].临床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19):67~69.
[4]朱海兵,温预关,黄河清.盐酸纳美芬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广州医药,2008,39(4):105~106.
[5]廖日房.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0):560~561.
【收稿日期】 2010-11-10
用,而TC、HDL-C、TG和卒中危险度间没有关系,但没有对血脂和脑动脉狭窄关系作过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甘油三脂是引起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LP(а)是引起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总的来说,高β僵硬系数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该注意β僵硬系数的危险性并监测β僵硬系数水平。
通过对脑梗死高危人群定期监测β僵硬系数达到治疗和预防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目的,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Zieman SJ,Melenovsky V,Kass DA.Mechanisms,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y of arterial stiffness[J].Arterioscler ThrombVasc Bio
l,2005,25(5):932~943.
[2]于飞,于平,于泽兴,等.国人动脉弹性正常值手册[J].2007:27~34.[3]王桂红,郑华光,王伊龙,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J].中国卒中杂志,2006,1(8):543~547.
[4]SaccoRL,Benson RT,Kargman DE,et 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lderly:the Northem Man-hattan Stroke Study[J].JAMA,2001,285(10):2729~2735.
【收稿日期】2010-11-09
(上接4页)
6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